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是如何让最大的对手项羽误认为他不过如此

韩信是如何让最大的对手项羽误认为他不过如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18 更新时间:2024/2/4 17:35:26

(一)韩信:忠厚的人打仗每战必胜,有吗?

韩信背负胯夫之名,仗剑从军投奔项梁。以他这样的名声,自然不能被目中无人的项梁重用。项梁只让他当了一个小兵。没有重用韩信的项梁,很快被秦国未世名将章邯所杀。

韩信又改投项羽,可惜项羽依旧瞧不上他。所幸的是,韩信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好哥们钟离昧,在他的推荐下,再加上韩信长得还算威严,是个帅哥,便被项羽任命为了执戟郎中。可惜,当时的钟离昧被韩信的才华吸引,却没有看透韩信的为人。

项羽兵败,钟离昧投奔韩信,结果被韩信出卖。他临死之前大骂韩信,你真不是一个忠厚的人。

对,韩信从来不是一个忠厚的人。谁听说过,忠厚的人打仗每战必胜的,没有。

韩信是一个伪忠厚的人,所以他骗过了全天下的人,甚至他人生中最好的朋友。连朋友都没看透的人,是多么可怕的人。这就是韩信的可怕之处,也是他的危险之处。项羽是当时全天下最可怕的人,而韩信后来轻松地打败了他。

(二)项羽:韩信这小子不咋的,献的计这么平庸

一个对自己兵法非常自信的人,怎么可能委身于他人。韩信是一个军事敏感非常强的人,他强大的嗅觉让他判定,项羽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大的敌人。

史有所载,韩信曾经多次向项羽献策,都没有被采纳。贤才不被重用,韩信这才背楚投汉。

其实不然,韩信所献的这些计策,实在算不了什么,顶多算是中庸之策。如果真的是奇谋,项羽即便再狂妄,也会重视起来。就是因为这些计策在项羽眼中实在稀松平常的很,而且韩信又是个胯夫,能收容他已经赏他脸了。

项羽是中国军事史上勇战派的杰出代表,相比计策,他更迷信武力。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都主要靠项羽和手下兵将视死如归的勇气打赢的。勇猛无比的项羽,自然瞧不上韩信的诈谋。

诈谋,从来是项羽鄙弃的东西,他相信的只有勇气和武力。也正是这个原因,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项羽不是不知道刘邦是他最大的敌人,而是他想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打败刘邦。同样是这个原因,擅长诈谋的范增,最后被项羽活活地气走了,并死在了路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项羽瞧不上韩信,项羽手下的人也自然瞧不上韩信。这是韩信布的第三个局,骗过项羽及他手下的大将,让他们认为韩信不过如此。可惜项羽临死之前,还在痴迷不改,认为他的失败非战之罪,而是上天要让他败。

项羽为自己败给韩信这样的人,感到羞辱。韩信当年不过是他的执戟郎中,所献计谋不过如此。他认为韩信之所以打了那么多的胜仗,全靠运气。打一次胜仗,可能说运气好。

关键是,韩信每战必胜。很多大人物,最后都死在了小人物手里。项羽如此,后世的关羽也是如此。项羽疯狂迷信勇气和武力,所以他不会明白,勇气是不能持久的,武力在战争中是不断递亡的。

当年打平型关战役,一战下来,很多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骨干,没了。李云龙在解放战争初期,一个阻击战下来,很多在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的战斗精英,也没了。

同样的道理,项羽打的仗越多,他当年的精锐在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荥阳之战等等战役中,也就消亡的越多。深明这个道理的韩信,就给项羽安排了一个十面埋伏,用添油战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

(三)范增:用韩信,就重用;如果不用,就杀死他

项羽阵营中,只有同样擅骗的范增,觉得韩信是个人物。另外汉营中还有一个人,这就是张良,也是一个行骗高手。

只有骗子中的高手,才能感觉到另一个骗子的可怕。一个执戟郎中,也懂得献策,这应该是值得琢磨的事。他们两个人都认为韩信不是一般人。因为韩信是个高手,当他看到项羽的愚蠢时,难免技痒,就想指点项羽一下应该这样做,那样做。但是崇拜武力的项羽偏偏不感冒。所以韩信只能背后对人说,当然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吧,结局是不是如我韩信所说。

结果还真是,自然有人把韩信传的邪乎其神,毕竟军中少娱乐嘛。

这样的情形,自然很容易被目光敏锐、狡猾如狐的范增和张良注意到。他们都认为韩信是人才,尤其是范增向项羽进言,如果项羽用韩信,就重用。如果不用,就杀死他。

项羽当然不听他的,平白无辜的就杀死一个人,太不道德了。项羽不喜欢做这样的事。项羽能够放过刘邦,当然也能够放过韩信。于是,这两个被他放过的人,走到一块去了。项羽不明白的道理,后来吕后明白了。吕后亲眼见证了项羽是如何败亡的,放过自己的敌人,或者是潜在的敌人,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吕后杀死了比项羽还要可怕的韩信。

等到韩信把项羽的用兵之道,以及楚营的真实情况,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他毅然离开了项羽。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关注、点赞、转发,欢迎参与评论,说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焚书坑儒的推动者竟是他?看搜狐号作者们如何书写一代政治家李斯的风云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斯与焚书坑儒的关系,焚书坑儒斩断时间长河,焚书坑儒图片

    在刚刚结束的文史那些事活动《历代政治家名录》中,我们优质的搜狐号作者们产出了众多关于李斯的文章,每一篇都书写着他受到争议的一生,也让读者们梦回那个风云际会的大一统时代。首先来看下这次活动的榜单:接下来小狐为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前几名作品:焚书坑儒的真相竟和李斯有关?他究竟是个怎样心狠手辣之人?看@搜狐号

  • 春秋战国时期,四川盆地除了巴蜀两大霸主,还有一大国存在270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四川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川是谁统治的,春秋时期四川是谁的封地

    [var1] 但是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段岁月里还存着一个重要的国家,而司马错灭的不止两国,而是三国,这个国家就是充国。巴国、蜀国和充国当时在四川盆地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堪比黄河流域诸侯争霸。这个被历史遗忘的国家,也曾强盛一时。 [var1] 充国从春秋时期发源,到战国末期消亡,存在了大约二百七十

  • 战国时期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屡次打败秦军,却因猪队友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未统一之前,赵国与秦国实力相当,而且他们本为亲戚,赵国一直都是东方六国拒秦的首道屏障。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所到之处无不臣服。赵国也有著名的胡服骑射,之后军事实力迅速崛起,还有蔺相如、赵胜、廉颇、李牧等名将和名相,是战国唯一能跟秦国正面抗衡的国家。 [var1]

  • 大将没文化,在战役中被曹操抛弃,转投刘备,却成魏国心腹大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国曹操个人简介,刘备曹操手下大将对比,三国后期刘备与曹操的决战

    [var1]曹操之所以能横扫天下,除了天时地利外,与其特有的识人能力及帝王心术也有着莫大的关系。纵观曹操一生,他曾挖掘出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如许褚、郭嘉等人,都在后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求贤若渴的态度,更让不少名士纷纷来投。不过即便是如此慧眼的枭雄,却也曾看走过眼,一次失败的战役,一次绝情的抛弃,

  • 1965年楚国贵族墓现世,出土一个破箱子,专家打开后被古剑划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墓出土金剑图片,安徽出土的古墓青铜剑,楚国大墓出土文物图片

    1965年楚国贵族墓现世,出土一个破箱子,专家打开后被古剑划伤考古是一项十分伟大的事业,它们能够不只是能够将我们的历史去填补完整,而且它还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它们更多的意义还是保护这些东西,保护我们已经埋藏在时间尘埃下的事情。[var1]现在的社会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十分完善的措施,那些埋藏在历史中

  • 秦国崛起时,其他六家为何不一起攻打?张仪:因为我能忽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张仪是否被割舌,张仪舌战秦国群臣完整版,张仪对秦国的忠诚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秦国在崛起时,其他六国为什么不阻止他?难道秦国真的是“天命主角”?而秦国的崛起谁的功劳最大?秦国第一外交官:秦国的崛起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商鞅变法的功劳,又是秦国几代君主励精图治的结果。可以说如果单纯地把功劳划给某一个人,是片面的。[var1]但有一个人在秦国的崛起中,却有极大的贡献,六

  • 此人是吴国名将,最牛的是他竟活捉了关羽!你知道是谁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黄忠活捉关羽完整视频,赵云活捉关羽的原因,活捉关羽

    [var1]朱然从小和孙权一起学习成长,才能卓著,深受孙权赏识。公元219元,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随后朱然、潘璋在临沮击败关羽。吕蒙死后,朱然接替使命,镇守江陵。后来朱然成为了东吴的右军师、左大司马,朱然家族也成为了吴国政权的四大支柱之一。公元249年,朱然因病去世,终年68岁。[var1]岁月流转

  • 康熙祭拜孔子不肯下跪,孔子后人挡住墓碑上的1个字,立马就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像康熙下江南,经过孔圣人的家乡曲阜时,便进行了隆重祭拜。祭拜孔圣人,一是可以显示满清王朝对中原正统思想的拥护,二来能够获得民心,三则是他的人格魅力跟影响确实很大。不过最后在孔墓祭拜的时候,却发生了一点小意外,康熙先是死活不肯下跪,直到大臣遮住一字后,才扑通一声跪下。[var1]既然在孔庙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要修秦直道?原来是怕这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死后秦直道还修吗,秦始皇统一六国电视剧,秦始皇统一六国动画讲解

    [var1]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30万人,命大将蒙恬监修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秦直道南起咸阳,北至九原郡,共穿越14个县,总长度大约800多公里,整个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的宽度亦有20米。根据现代专家们的粗略估算,秦直道工程取用的土方,如果堆筑成高1米、宽1米的土墙,那么至少

  • 湖北发现战国传国重宝,浸水2000年不朽,专家:背后故事让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978年,湖北的一个部队在扩建营房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异常的土块,刚好部队里面有一个考古爱好者,根据直觉,他认为里面可能有古墓,于是建议大家上报给上级部门。[var1]很快考古专家就赶到现在进行挖掘,没想到土的下面真的有古墓,不过这个墓室中积水太多了,只能先用抽水机进行抽水,水抽干后,人们才看清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