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贵重性取决于它是否唯一、年代是否久远、主人地位是否尊贵等一系列因素,通过考古,我们获得了很多价值不菲的文物。
[var1]
这些文物有的因为过于珍贵会被国家禁止出境,这不是为了制造文物的神秘感,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文物——铸客铜鼎,在2002年的时候就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铸客铜鼎的相关信息。
铸客铜鼎还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大铸客鼎和楚大鼎,从年年代上来看,这是楚国的一件文物,不过这个文物的经历非常坎坷,可谓是经历战火、四处流浪,但幸运的是,最后还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不过这也是大部分文物的走过的相似的道路,越是贵重的文物其走过的路就越坎坷,它们或是被盗墓者所盗并通过地下交易的方式流出中国,后来我们再花大价钱将其买回来;或是因为战乱被一些国家轮番占有,但也是因为这些经历才让这个文物的珍贵性与日俱增。
[var1]
铸客铜鼎第一次被发现的时间是1933年,当时一个叫做朱鸿初带领了100多个人对李三孤堆进行大规模的盗墓,从里面盗到了非常多的文物,其中就包括铸客铜鼎,当时安徽政府得知这件事后,就没收了部分的文物,并将其保存在安徽省立图书馆。
过了4年的时间,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保护铸客铜鼎,专门将其运到四川避难,一直等到8年抗战结束后,我们才将其从四川运回南京博物馆收藏着。
可是后面在解放前,国民党将大陆非常多珍贵的文物投运去台湾,铸客铜鼎也是他们的目标之一,无奈铸客铜鼎太大了,船装不下,所以国民党只能忍痛割爱,放弃了铸客铜鼎。随着南京的解放,我们又将这个铸客铜鼎重新回到了安徽博物馆,从1950年后,它就一直待在了安徽。
[var1]
据说1958年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来安徽博物馆的时候,专门花了时间研究这个铸客铜鼎,看到了这个铸客铜鼎的长相很特别,两个耳朵上不仅有花纹,而且脚部有浮雕、口沿上有铭文。
于是就专门咨询了这个鼎的来历,看到它的内部这么大,毛主席还调侃性地说了句:“里面能煮头牛”。当然从这句玩笑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铸客铜鼎的体积是多么的庞大,难怪国民党奈何不了它。
这个鼎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鼎口处有这么12个字的铭文,由于是以“铸客”两字开头的,所以我们才将其命名为铸客铜鼎。
[var1]
在几千件的楚器中,它是最雄伟的,于是才被简单粗暴地称为大铜鼎。这个鼎本身也寄寓着美好的希望,这从它身上刻的“安邦”二字就能感受出来。
不过你们知道鼎在古代的作用吗?它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青铜礼器,也是用来区分人的等级和权力大小的象征。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大铜鼎并非战国本地的工匠制作出来的,而是其它诸侯国的工匠的手艺,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
[var1]
人们还将这个鼎称为楚国重器,这是因为在这么多件楚国的器物中,它的体积是最大的,而且整个鼎的设计中展现出了力量和气势,这可以看出当时这个鼎的主人有着雄心壮志,想要用这个鼎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现在想想,我们也要感谢这个鼎的体积如此巨大,这才使得它由于运输问题,没有被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