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败走麦城刘备见死不救,竟和刘备登基称帝有关

关羽败走麦城刘备见死不救,竟和刘备登基称帝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02 更新时间:2024/1/23 3:58:21

有人说,这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要借刀杀关羽。这种阴谋论根本经不起推敲。先不说刘备和诸葛亮有没有必要杀关羽、需不需要花如此巨大的代价除掉关羽,只看战事的经过就很容易推翻:关羽的兵败身死离不开曹操和孙权的化敌为友、通力合作,曹操和孙权凭什么为刘备和诸葛亮的一个阴谋做出这么大的努力和牺牲,尤其是曹操牺牲很大、好处却一点儿没有?那么,刘备在这半年时间里为什么没有援助关羽呢?原因有三个方面。从关羽方面来看,关羽一直没有请求援助,后来失败太快、根本来不及援助。起初几个月,关羽进展顺利,威震华夏的水淹七军之后,更是形势一片大好,他没有必要请求刘备援助。后来曹操不断派人增援,关羽虽然渐渐力不从心,但他要强的性格基本决定了他不可能示弱求援,何况当时樊城和襄阳依旧在包围圈中,关羽仍然处于优势地位。后来樊城之围被攻破,几乎同时,关羽得到了后方根据地失守的消息,眼看大势已去,他决定立即退兵,也开始向最近的刘封孟达求援。然而从关羽退兵到败死麦城不到一个月时间,荆州到成都路途遥远,刘备不要说想派兵救援,有没有得到报告都很难说。《三国志》中记载:“时关羽攻曹公将……俄而孙权袭杀(关)羽,取荆州。”“俄而”一词表明了消息的突然性,前一句关羽还打了胜仗,后一句关羽就兵败被杀,刘备完全是措手不及。

从刘备集团的客观方面来看,他们也没有实力援助关羽。刘备打汉中持续一年多,早已筋疲力尽,正在休养生息,下一次大举出动至少需要养精蓄锐一两年时间(这也是日后为什么不立即出兵攻打东吴的原因)。刘备授命关羽出击襄、樊,与派遣孟达进攻房陵、上庸的时间差不多,目的也差不多,只是为了拿下荆州北部战略要地,扩展地盘实力,将荆州、益州两块根据地更好地连成一片,便于日后大举出击。因此,刘备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配合关羽作战。只是后来战事不断升级,刘备应变不及,结果才令人遗憾。最重要的原因在刘备集团的主观方面。关羽不请求援助,老板主动派兵过去,关羽总不能拒绝吧?即使没打算大规模进攻,没实力大规模援助,少派点人过去也是可以做到的吧?但刘备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不是他一点都不在乎关羽的生死、不在乎荆州的得失,而是因为他很忙,在忙一件天大的事,这件事吸引了他和大部分员工的注意力。这件天大的事就是――称帝。

一般认为,刘备称帝是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冬十月,汉献帝“禅位”曹丕之后才进行的,似乎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准备停当、草草登基。这要么是高估了刘备集团的办事效率,要么就是把当皇帝看成小孩子玩过家家了。在三国初期,皇帝制度才实行了不过四百多年,人们印象中割据政权和篡位的皇帝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所以当皇帝绝对是天字第一号的大事。在三国之后的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那些割据称雄、想当皇帝的军阀豪杰经历了更多皇帝的废立,才有了学习的榜样,想当就当,当得草率而疯狂。实际上,早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夺取汉中、成为汉中王,就是为下一步称帝打基础,之后他就开始为称帝做起准备工作。作为乱世中有野心的人,刘备的帝王思想由来已久。他给年长的养子取名刘封,给亲生的长子取名刘禅,合在一起就是“封禅”。封禅是有大功德的帝王才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年已不惑的刘备偏偏给儿子取这两个名字,绝不是偶然。而且,刘备一出道就当老大,曹操的一位谋士就看出他“终不为人下”。此后,虽然他也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依附过他人,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一旦有机会就独树一帜,从未甘愿给曹操、袁绍刘表等人效力。而天底下最大的老大注定只有皇帝。

当然,刘备不会在汉献帝还在位的时候就急于称帝,而是在曹操宣布自己想做周文王、曹魏集团必将在数年内改朝换代的时候,决定自己当皇帝,从而不承认曹魏、坚持一贯的政治宣传――刘备是在维护大汉江山,曹魏才是篡位贼子。对策制定以后,就是具体的执行。其中一项重要的执行工作是找“祥瑞”。这是“天人感应”理论的重头戏,三国时期甚至非常盛行以祥瑞作为皇帝年号,比如曹魏的“黄初”“青龙”“甘露”,蜀汉的“景耀”,孙吴的“黄龙”“嘉禾”“赤乌”“神凤”等。刘备集团找祥瑞的工作早在关羽北伐期间就开展起来了,在后来群臣劝说刘备称帝的表文中还提到“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灵光彻天”。这个玉玺正是在关羽八月水淹七军之后、十一月兵败之前的“威震华夏”期间出现的。袁术死后,传国玉玺就落到曹操手中,这二人献上的玉玺一定是个赝品。而关羽在围困襄阳、军务繁忙之际,别出心裁地让两个襄阳人演出戏,绝对不是吃饱了撑的,他的目的就是为刘备称帝做好舆论准备。

如果说这个祥瑞可能是关羽自作主张,与刘备无关。但“黄龙见赤水”就肯定和刘备有关。这件事发生在关羽献玉玺之前,李严等人在黄龙出现之后立碑刻石,不但刻上了时间,还刻上了他们的名字――足足有九十多位。员工如此兴师动众,老板不知道是不可能的。知道了不阻止,就更能说明老板的真实意图。实际上,刘备不但没有阻止,反而推波助澜,下令在“黄龙见赤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黄龙庙,作为永久性的纪念。这个时候,如果还有谁不懂得老板的心,那真是榆木脑袋不开窍了。可见,刘备在即位汉中王之后的下半年,也就是关羽北伐期间,就在忙着做称帝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是刘备集团没有出兵救援关羽的主观原因,老板和员工的注意力都被称帝这一件大事吸引住了,无意在此时大动干戈。偏偏关羽那边动静越闹越大。不过在刘备看来,这也不要紧,关羽是主动进攻曹操,即便襄阳和樊城打不下来,退回荆州就是了,损失不大。偏偏孙权就在背后下黑手了。于是,自从赤壁战后,刘备一路顺风顺水的发展局面意外地被孙权一举打破,遭受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

更多文章

  • 被汉武帝处死的钩弋夫人,她是不是很无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刘彻就赶紧命人去寻找,果然不久官员们就带来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性,她就是赵氏,她的双手只能握成拳状,不能摊开伸直,这在我们现代就会觉得这个女生可能患有小儿麻痹之类的疾病,但是在那个年代却成了奇女子了。于是刘彻就把她叫上前来,然后用手把她的手慢慢地舒展开,看见她的手里握着一个玉钩,这个我们无法考证,

  • 汉武帝晚年后悔逼死太子刘据,为什么却没有厚待刘据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为啥杀了刘据,刘据的儿子刘据,汉武帝喜欢刘据吗

    其实,汉武帝不优待太子后人,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太子起兵谋反是板上钉钉的死案,没有平反的可能。太子确实被江充逼迫,让人同情。他起兵只是为了自保,没有其它想法。但他私自调兵,诛杀大臣,并与汉武帝的人马对抗,实际上与谋反无异。太子的罪责是洗不掉的。所以,汉武帝虽然感悟到了太子的无奈,但也没有办法为他平反

  •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身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官渡之战后袁绍的结局,曹操袁绍战官渡读后感,袁绍官渡对话完整版

    答案是有,但很难。不妨从考察官渡之战袁绍部损失情况入手。袁绍的兵力损失八万以上,但战败后冀州多地叛乱,很快又被收服,这说明袁绍的兵源仍然充足。文官有损失,但未伤及根本:袁绍的谋士团只有许攸降曹、沮授被俘杀,其他人都在。武将的损失较大:刘备部借口联合刘表一去不回,颜良、文丑阵亡,张郃、高览投降,帐下名

  • 《三国演义》里为什么诸葛亮晚年智谋退步那么多?为什么越到后面越是平庸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演义里面司马懿中诸葛亮的计不少的,但是搞死司马懿的难度远非周瑜可比。古人相信任何中原王朝的开山始祖都是天命所归,所以司马懿就是标准的天选之人。有天命加成放到演义里就是可以无限制撤退,怎么打都不会死(典型例子如前期的曹操)。其它没有这种付费用户体验的将领,相同情况早死了无数回了,比如王双、费耀、张郃,

  • 《三国演义》的不严谨对正史的伤害有多大?张飞其实一点都不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飞vs吕布正史,张飞之死真相正史,正史张飞的武器

    这是继和珅之后,史上第二个被影视形象误解了的美男子,我们大家脑海中的张飞就是一个性格鲁莽,体形魁梧的一介武夫,和文化素养这四个字根本是沾不上边的。在《三国志平话》中记载张飞原本家境良好,是一个书香世家之子,绝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介武夫。不仅如此,张飞在书画上也是颇有天赋,自小就熟读诗书,毕竟在一个

  • 《三国演义》中赵云辛苦的把刘备的儿子抢回来,为什么当着他的面还要摔孩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赵云救刘备的孩子,刘备张飞赵云枪兵战法,赵云第一次见刘备

    无形资产没有实物支撑的时候,无形资产最后也会消失掉。所以刘备急需一块地盘,也需人才帮他打地盘。所谓千足易得,一将难求,赵云是有勇有谋的稀世将才。长坂坡一战出名,也让刘备看到了赵云的价值所在。所以刘备摔刘禅是出于爱将之心,也是对赵云的精神赏赐。阿斗是刘备唯一的血脉,也是蜀汉的唯一继承人,刘备摔子,足以

  • 五胡乱华时期,真正拯救汉人的不是冉闵,而是它,值得引以为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冉闵为什么要杀掠汉人,五胡乱华后最纯的汉人,冉闵屠尽五胡txt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胡人纷纷占据中原,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北方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将走向毁灭的边缘,这个时候,一个人横空出世。这个人手持长枪,英勇无敌,以一当百。这个人身经百战,统帅汉军,所向无敌。这个人以少胜多,战绩惊天动地。这个人屠灭诸胡,拯救北方汉人于危难之中,挽救了即将灭亡的北方汉族。这

  • 在她生命最后一年,武则天在儿子房间受尽折磨,她是怎么活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儿子李贤后代,武则天秘史王皇后儿子,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

    之后就是武则天统治唐朝的时期。武则天当皇帝后,很快就面临着立接班人的事情,思前想后武则天决定还是让李显继任,并于698年召李显回了宫。705年,这时武则天已经82岁高龄,再跨一步就是棺材板,武则天不得不考虑立帝之事了,恰好这一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要把武则天的二张宠男兄弟赶下台去,武则天看此情况不妙

  • 一代名将,为何宁愿装病十二年,也不愿接受李世民赏赐的一个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道宗装病李世民探望,李世民有多少爵位,秦琼装病12年李世民送药都不吃

    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朝皇帝的所做所为,不顺应民心,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才迫使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发动事变,就比如程咬金,徐茂公,罗成等一些人物,当然秦琼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唐朝的建立与他有这莫大的联系,秦琼的光辉,逐渐变得家喻户晓。在多次的机缘下秦琼最后成为了李唐手下的一员大将,并且,在外出征战方面也

  • 武则天逐渐掌权,李治为何不加阻拦,最后只好并称二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凭什么取得李治的宠爱,武则天秘史贺兰敏月与李治吻戏,李治二圣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生大毒疮,李治亲自用口吸出毒液,因此李治扶着车子走了好几天。皇帝生病,一定会有宫中的御医诊治,而当太宗突发大毒疮时,李治却亲口吸出毒液,足见其孝心。按照古代来讲,虽然太宗身为皇帝,身患大毒疮需要及时医治,但李治同时也是皇子,身体也非常珍贵,而李治却可以牺牲自己为救其父,这种孝心是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