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说到李自成经过一处被洗劫的村庄,看到墙上写着血字:大顺天下,唯我永昌。
这摆明就是有人陷害大顺军队。
李自成正义凛然地说道:“我一直都很约束部下,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得骚扰百姓。当年有一个罗汝才的将领,立下很多大功,正因为滥杀无辜,才被我正了军法。我们是义军,不枉一个义字。我不相信,他们会做出这等禽兽不如之事。”
安抚了活着的村民,李自成一路晓行夜宿,衔枚疾进,走了三四天,终于见到路边一块石碑,上面清晰地写着:岳阳界。
岳阳地属湖南省,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阳。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著称于世。东倚幕阜山,西临洞庭湖,北接万里长江,南连湘、资、沅、澧四水,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再往前就是西洞庭湖,沿着西洞庭湖继续往西,就离石门不远了。
正思谋间,忽见一队人马迎面而来。李自成等几个人不由得一惊,以为又遇上了满清鞑子。霎那间队伍跑近,引头的一面大旗,旗上一个大大的“郝”字!
原来是李自成的部将郝摇旗和田见秀、刘体纯率兵救驾来了。
郝摇旗,原名永忠,忠心义胆,作战骁悍,每逢打仗,均举旗冲锋,固绰号“郝摇旗”。
有一次农民军在作战中情况十分不利,在官军的猛攻下死伤惨重,阵地已经开始动摇。郝摇旗从高迎祥身边掌旗官的手里夺过来“闯”字大旗,在马上不住地摇着大旗,狂呼着向官军的阵里冲去。那些正惊慌动摇的农民军将士一看见“闯”字大旗向前冲去,都跟在后边狂呼着向前冲杀,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转眼之间,战场的局面完全扭转,把官军杀得落花流水。从此以后,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郝摇旗。
郝摇旗追随李自成多年,南征北战,在血火中与李自成建立了生死情谊。
李自成兵败潼关时,曾隐姓埋名隐蔽在商洛山中喘息休整,收集残部,训练队伍,准备时机一到东山再起。当时,除了官军的围困和骚扰外,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食极度紧缺,当地又是贫困山区,收成一向很薄,加上连年战乱灾荒,官军土匪猖獗,老百姓生活本已非常艰苦,秋收之后就已经开始外出逃荒,根本无力养活一支队伍,因此义军的生活非常艰苦。李自成自己的嫡系部队已经过惯了艰苦生活,加上一向军纪很严,所以还能坚持下去。
但是,原属高迎祥部下的郝摇旗所部,并非李自成的嫡系,却受不了这种生活的艰苦,加上一向军纪比较差,而李自成又雷厉风行地整饬纪律,他们受不了约束,就天天劝郝摇旗把人马拉走,另起炉灶。郝摇旗本人作战一贯勇敢,和官兵不共戴天,但是他也不能忍耐生活的艰苦和纪律的约束,故也有拉走队伍的心。
但郝摇旗一向豪爽,讲义气,觉得明人不做暗事,要走也得和李自成讲清楚,不能偷偷地跑。而他手下的人却苦苦相劝,说前些日子山中风声紧张的时候,有十几个人想逃走,后来被闯王知道了,不管是主犯还是从犯,全都让闯王下令杀了。你要是去告诉闯王,准没命。闯王和刘宗敏的军令一向森严,你自己去说要把人拉走,岂不是白白送死,而且所有的人都保不住脑袋。郝摇旗听了,颇为犹豫,一时拿不定主意。走是肯定要走的,这种苦他受不了,但究竟要不要说呢?
就在此时,郝摇旗要叛变逃走的消息传到了李自成的耳中,刚得到报告时,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跟郝摇旗如同兄弟,一次次共同出生入死,肝胆相照,怎么会偷偷摸摸离他而去呢?但郝部的纪律一向较差,又受不了苦,这些他都知道,但是他觉得这只是暂时的,随着整个的处境好转会有所转变,没想到竟然会发展到图谋拉走!眼下自己的人马本已十分单薄,郝摇旗部下虽只有70余人,可郝本人是第一流的勇将,部下这几十人也都是久经战阵,打起仗来如旋风一般,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力量,如果真拉走了,自己就更感到势单力孤。李自成越想越是火冒三丈,恨恨地骂着“这个该死”的,决定要捉住郝摇旗和他的手下,凡想拉走的一概杀掉,以严肃军纪,为后来者戒。
李自成动了杀机,但他冷静下来,转念一想,又觉得“杀”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几个月来农民军中不断有人投降官军,连大天王高见这样的表兄弟都离开他投降了官军,他在心中痛苦之余常常自责,也许是自己脾气暴躁,不能容人,才使得这些人不能和他一起共渡艰难。现在郝摇旗又要拉走,杀了他到是很容易,但会不会显得自己气量太小?再者,郝摇旗又不是去投降官军,你要杀了她,更会让天下起义的朋友寒心,也会让满清鞑子高兴。可是,如果不管,这岂不是个坏榜样,以后自己的兵还怎么带呢?
再三权衡之后,李自成终于下令放郝摇旗的人走,愿到哪里去哪里,不许阻拦。手下的将士不服气,说郝摇旗忘恩负义,不能便宜了这种无义之人;还有的说,家有家法,军有军规,郝摇旗平时居功自傲,遇到艰难又不肯同心协力,常发怨言,现在又要哗变逃走,如果不加阻拦,就没法叫全军将士心服。李自成知道,部下说的都对,但为了大局计,他还是苦笑着向手下人解释。他说,郝摇旗原不是我们老八队的人,我不能拿他们和你们一样看待,如今打了大败仗,日子十分艰难,还要加强操练,严厉军纪,郝摇旗和他的手下受不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愿意离开,就让他离开吧。他又进一步解释说,郝摇旗身上固然有许多毛病,可是多年来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全身伤痕累累。如今离开并非投降朝廷,岂可因此而自相残杀,使亲者痛、仇者快,白白地便宜了朝廷?
郝摇旗亲自登门来向李自成辞行时,他是准备一死的。自己要把人拉走,李自成能容忍吗?但他这人就是仗义,宁愿李自成赏他一刀,也不愿背着李自成干偷偷摸摸的事。他去拜见李自成,我表示只是因为吃不了苦,想到别处去活动活动,日后只要闯王竖起大旗,我郝摇旗一定回来跟着闯王干。并且表示,大丈夫来去分明,让走就走,要军法处置也听凭发落。
出乎郝摇旗意外的是,李自成并没有责备他,反倒真诚地对郝摇旗说,你人少马少,器械不全,让我十分担忧。更让郝摇旗想不到的是,李自成不仅没有阻拦他,反而从自己本来就不多的装备中,拿出20匹战马、70副盔甲、大刀送给了郝摇旗,还赠送了400两银子的路费,谆谆叮嘱其一路小心,不可骚扰百姓,要注意军纪,不然是站不住脚跟的。
这一切都令郝摇旗大出意外,当下感动得跪地大哭,表示坚决不走了,死也不离开。李自成宽慰他说:“你还是去吧,这里暂时还风平浪静,留下也没有许多事做,你到了河南还可以牵制一部分官军。再说你手下的将士吃不了苦,勉强留下反而不好。你还是带着你的人走吧,我们兄弟今日能好散,来日还会好合的。”临别时,李自成又对郝摇旗说:“出去如果不得意,随时可以回来。”
李自成恩深义重地放走了郝摇旗,以怀柔政策处理了这一起本来可能发生的刀光剑影流血事件。郝摇旗以后果然不食言,后来又回到了李自成的麾下。
李自成兵败北京之后,郝摇旗率一路人马几经转折,已先期进入湖南。他看中了石门县夹山这个险要的地方,在那里训练了五百僧兵。后来听说李自成被围九宫山,郝摇旗非常着急,亲率数十骑日夜兼程赶来接应。并派人四处打探李自成的消息。终于探听到皇上已突出重围,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外号叫朱大胜的强盗,这个强盗手下有上百人,刚在茶马古道上抓住了大顺军的几个女兵,皇上打败了那强盗,那强盗竟然拜皇上为师,已经往湖南方向来了。
郝摇旗得到报告非常高兴,当即率部飞马前来接驾,不想在澧阳地界真的接到了李自成。
郝摇旗见了李自成,当即滚鞍下马,与田见秀、刘体纯一起上前跪拜。三人齐声道:“臣下见过皇上,见过翠薇公主。臣下救驾来迟,请皇上恕罪!”
李自成见到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将领们,也是悲喜交集,连忙说:“都起来吧,起来吧!”又问道:“李过将军呢?”
田见秀报告道:“传闻皇上在九宫山驾崩,李将军不信,带人前去查探,命我二人沿途探听皇上的消息。我二人在前面不远处遇到难民,言此处有义军败类烧杀劫掠,便带人过来制止,途中碰上郝将军,更想不到凑巧碰到皇上。”
李自成道:“传令下去,立即查明是何人的部下所为,定要严惩不贷!今后凡有骚扰百姓者,杀无赦!”
郝摇旗、田见秀、刘体纯拱手,同声道:“遵命!”
李自成听郝摇旗说他已选中了夹山寺这个地方,还在那里训练了五百僧兵,心中十分高兴,说道:“通报全军,扩大舆论,声势造得越大越好,就说大顺皇帝李自成已死于九宫山。郝将军,你把部队先撤回去,声势不要弄得太大,再秘密派人通知各路义军头领,到夹山寺汇合。郝摇旗不解,说道:“皇上,臣下这就派人通知各路义军头领。不过……今皇上健在,若将皇上驾崩的消息散播出去,惟恐动摇军心?”(欲知李自成如何回答,请关注我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