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颠覆传统认知:牧野之战后周人如何重塑中华文明的走向(下)

颠覆传统认知:牧野之战后周人如何重塑中华文明的走向(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55 更新时间:2024/2/18 10:16:26

周人的哲学

《尚书·酒诰》中,周公将周人的特点与失败的商人相比较,认为他们“畏天,显小民”,既敬畏天,又关心人民。他们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经德秉哲”,遵从道德准则,善于治国。

周公在此仍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商人,称其为“殷先哲王”。商先王也是聪明人,从成汤到帝乙都是好王,但在帝乙之后,他们就变得不为人民着想,只管喝酒。

周公画像

“酒诰”这一名称来源是商人由于酗酒而导致堕落、衰败。因为商人的堕落,天才给他们带来了灭亡的灾难。并非天要对商人不利,天是公正的,没有私心,只是商人自己的堕落招致了天的责罚。

《尚书·多士》开头说,不是我们周人胆子大,而是因为天不允许商人继续“固乱”。以我们周人的意志,绝不会有胆量去竞争商人之位,只因商人不知敬畏天,不知天理,故遭天谴。

随后,《尚书·多士》中就出现了早期周人的哲学思想:不仅是商人遭天谴,商以前的夏也是这样,所以天派成汤来收拾夏,于是就有了商。商人的先王们战战兢兢地服侍帝,生怕自己辜负了上天的恩赐,所以才能蒸蒸日上。但后来,商王的所作所为令天不能忍受,于是天命传给了周人,周人在天意之下取而代之,并非周人的主观抱负。

周人的人文思想

傅斯年先生对《尚书》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出周人心中的“天命”是怎样运行的。首先,要敬天,要谨慎地觉察天的监督、判断;其次,能够“保人民”,关心百姓,特别是“慎刑”,不残暴,不滥杀;再次,要勤勉,勿忘先人之艰辛,遵循前人的审慎态度,不能忘记前人的教诲;最后,不能偷懒,也不能酗酒。

长久以来,商人都是信仰祖先、依靠祖先的。周人被商人压制,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多么地强大。周人在商人的阴影之下,一向视自己为小族,受商人的欺凌,一不小心,就连文王这样的大人物,也会被商人囚禁。

周原遗址

所以他们信仰的是天,是一个连商人和神灵都不能掌控的存在。老天不偏向任何人,它居高临下地注视着所有人的行为,使商人丧失了统治地位的,并非周人的祖先,也非周人本身,而是一个对商人的酒色横行感到厌恶的老天。天把权力交给了周人,让他们做正确的事情。

《尚书·君奭》中的“天不可信”,并不是说不能信天,而是天没有固定的行为,也不可能永远如此。天和天命,随时都有可能变化,不像那些商人的老祖宗,总是帮着商人。天现在和你站在一起,并不意味着它会永远支持你。

周原雪景

但是天的改变却是有规律的。周人总结出了一个法则,就是在最重要的天命分配上,是按照德行来的。因此,从对天的信仰,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与人有关的道德。

《尚书·酒诰》又说:“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人不但要用水来观察自己,还要用人民的回应来审视自己。这是周人祖先为后世领袖留下的警醒之言。这个“人”指的不是所有的人,而是指那些要统治和领导人民的人。

那么有方法可以判断出,我们在天眼中是善是恶吗?周人的祖先说:要了解天的视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你的人民如何回应。人民眼中的你,与上天所见的你最接近;人民喜爱你,就是上天对你的赞美;反之,人民厌恶你,你就要当心了,老天也会厌恶你,也许会收回天命,降下惩罚。

公亶父雕塑与周原的星空

这种信念,实际上在商朝晚期也有迹象。祖甲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减少鬼神对人间的直接干涉,使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制度化。至少祖甲这一脉,显然是靠近了人本位,但商文化是以鬼神信仰为基础的,不可能完全改变。

建立一种脱离鬼神、彻底以人为本的新信仰,是周人实现的。

周人的统治智慧

攻入朝歌之后,周人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统治和管理“大邑商”。周人长久以来的思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轻易征服大邑商,尽管牧野击败了商军,攻入朝歌,但周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商人的统治者,他们对商人还是有些畏惧的。

于是,他们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商遗民迁徙到渭水流域。有关这一历史事件,有“史墙盘”铭文的记载,铭文分为两部分,前面是赞美周朝建国功业,从文王讲到穆王,后面是史微氏的家谱,其中有一句:“微氏烈祖”到武王那里去,武王命周公为他们安排住处,并把他们安顿在了岐周。

凤雏村就是岐周,史墙盘在这里出土,证明了铭文的真实性。通过史墙盘,我们可以肯定,“史氏”家族(族徽上刻着“册”,可能是负责商王朝的记录工作),在武王伐纣后,从殷迁徙到了岐山。他们在这里生活了七八代,铸造了史墙盘,将自己的家谱记录了下来。

史墙盘上的家谱,有辛公,有乙祖,显然是商人命名方式。渭水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其中一些具有很强的商朝风格,应该有一部分是商遗民迁徙的时候带来的,或者是他们在这里铸造的。

史墙盘铭文拓片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周人对商遗民的迁徙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有意选择那些在商文化体系中有特殊作用的家族。这是以往周人所欠缺的才能和专长,是决定政权合法性和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将朝歌的人口迁出去,让商人失去原本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把这种象征性的能力转移到周人身上。青铜器和文字刻写是商人的重要工具,所以这些专业人才都被迁到了周原。

周召东征

武王将专业人才迁到周原,把朝歌一带商人的中心区域,交给了纣王的长子武庚,安排管叔蔡叔、霍叔负责监视。

武王本人返回宗周丰镐。不久后,他大病一场。《尚书·金滕》中有记载,周公旦为了哥哥的病情,向上天祈祷,想用自己的性命来替换他。武王因患重病,于伐纣后两年离世,其子年幼,于是周公即位,成为周人统治者。

周公辅成王庖厨图画像石

周公是否即位,在后世存在着许多争论。周人的传统制度很明确,都是父死子继,没有兄终弟及的。武王是文王的长子,其次是管叔,而不是周公。周公继任武王,这违背了周人的传统。

但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一是武王早死,成王还太小;二是他们和商人的直接冲突才刚刚开始,局势还很紧张;三是武王的兄弟们都被安排在了商人区域,看管武庚,宗周只有周公。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公实际上是真正的掌控者。

周公东征路线

周公上台后,出现了兄弟之争,管叔、蔡叔都公开表示反对周公。管叔、蔡叔的身后,站着武庚的商人势力。在极短的时间里,周朝就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一方面,是周公控制的宗周,另一方面,是管叔和蔡叔,以及商遗民的势力。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召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周公和兄弟反目成仇,说服了召族的首领召公,和他建立了密切的联盟,让他有了和管叔、蔡叔一战的实力。

所以周公采取强硬的姿态,不肯退让,发动东征。后世史书中,普遍称之为“周公东征”,而金文资料中,却无一例外都是“周召东征”。召公、召族在这次行动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周公东征方鼎及铭文拓片

论军事行动,其规模之大,难度之大,比之武王伐纣,有过之而无不及。战区分布广泛,北至山西梁山,南至淮河北岸,以宗周为中心,呈扇形向外扩张。这一战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牧野之战。事实上,周朝的建立,并非始于武王伐纣,而是周召东征以后。

在这次战争中,周人的力量被迫向东方逼近。周人在武王伐纣之后,只是象征性地取代了商人的共主地位,对那些曾经臣服于商人的地方,只是进行了象征意义上的管理。除要求他们承认周人的特殊身份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保持原有的状况。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如此庞大的地区,所以回到了自己的老巢,小心翼翼地经营着,没有什么野心。

周人的制度设计

“管蔡之乱”与其所引起的军事冲突,使这种保守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有了召公一脉的支持,周公不但率领大军东进,还决心在东边留下来。

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重新处理商遗民。这一次,不但要向西迁徙,而且要巩固周人在东方的势力。在朝歌附近营建成周和东都,后人把成周和东都当成了同一个地方,但根据《汉书》,这是两个地方,东都与成周相邻,东都是商人聚居地,成周是周人聚居地。

西周时期宗周、成周周边形势

同时还让微子管理一部分商遗民,让他建立宋国。值得一提的是,周召东征成功后,他们并没有对商人进行强硬的打压。周公和召公这一代的周人,对商人总是心存畏惧。

周公教成王管理镐京,指派康叔管理商遗民的办法,在《尚书·洛诰》、《尚书·康诰》中有记载。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不会改变你们的仪式,也不会对你们的祖先有丝毫的不敬。以后,我就是周人的代言人,负责供奉你们的祖先和鬼神。”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巧妙的政治手段,一方面能够安抚商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置于商人的祖先信仰之中,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西周时期全图

《尚书·康诰》是周公颁布给康叔的,康叔被封在了卫国,那里有很多商遗民。“启以商政”是“康诰”的中心思想。周公明确地警告了康叔,要以商人的手段治理商人,而不能像周人那样治理商人。要理解商人的社会和文化,按照他们原来的方式管理他们。

换言之,周公希望康叔在卫建立“一国两制”。周人和商人,区别对待,尤其是对酒的态度,从“酒诰”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周人对于酒的戒心,认为商人的堕落、失败都与酒有关。“康诰”再次强调,周人不得任意饮酒,但又告诫康叔,不可对商人的饮酒行为采取相同的措施,要尊重他们的习惯。

周初期封建国图

从商到周,并不是朝代的更替,权力的本质和含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中国的人文政治之始,是一种对统治方式的审慎思考,更是一种对权力随时都会失去的恐惧。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可以保持自己的权威。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长期拉锯产生的新局面,出现了新的政治形态以及新的统治合法性基础。

周人有不同的信仰,他们建立了不同的政体,即封建制。封建制的设计,有赖于中国历史上首位政治家周公(可能再加上召公),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之后,中国人和中国的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现代人所说的中国文化才开始正式形成。

更多文章

  • 颠覆传统认知:牧野之战后周人如何重塑中华文明的走向(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牧野誓师,十大牧野之战,重塑文明

    把周原的甲骨文与晚商的甲骨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特别是熟练程度上的差别,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周人学习和模仿商人卜文的证据。到了安阳时期,商人卜甲卜骨上几乎都有文字,周人卜甲卜骨则相反,文字很少见。在发掘出的一万七千多片中,有文字的仅有一百多片。周人卜文用到的字也非常有限,远远比不上商朝甲

  •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由甲骨文到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汉字的故事300字,二年级甲骨文汉字对照表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上)甲骨文带来的启示甲骨文对我们有何启示?首先,甲骨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从问卜到刻辞,都有一定的规范,并且越来越严格。骨和甲都是重复使用的,到了祖甲改革后,规定十日为一旬,所以每块甲都要凿十个孔,十天用一块。一块甲上有十个卜痕,并不一定有十

  •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由甲骨文到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汉字的故事300字,二年级甲骨文汉字对照表

    文字的发明文字和文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文明起源,并不一定有文字,但要让文明快速地发展,就必须依靠文字。不能用现在的观念来设想新石器时代的传播速度,一种事物流传开来,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时间。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字。文字可以累积和记录,许多东西在不同的地方重复被创造

  • 《琉璃》:禹司凤是个完美恋人,但他爱璇玑的方式,有个错误示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琉璃禹司凤原谅了璇玑,琉璃禹司凤和褚璇玑是真的夫妻吗,琉璃璇玑掉进禹司凤浴桶

    禹司凤和褚璇玑初见的时候,是在少阳。那个时候,禹司凤初出离泽宫,是离泽宫最得意最受器重的首徒,也是一个清冷寡言的人,和陌生姑娘说话会结巴。而褚璇玑,此时还是一个六识未开、懵懂懒散、荒废武艺的少阳掌门二小姐。机缘巧合下,禹司凤救下废材褚璇玑,把令牌丢了,褚璇玑发现自己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好心送去寿糕,

  • 学习强国四人赛分类题库之1:“石器时代”到“夏商西周”45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用“什么人”表述的,比如北京人、山顶洞人、长阳人等,都是旧石器时代,因为那个时候还比较原始,留下来的大多是骨骼和牙齿化石,还有简单的石器,谈不上什么“文化”。而一般用“文化”来表述的,都是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初步发展,有了加工后的石器,会制作陶器,有了原始耕作,可以称之为“文化”了。陶器最早的

  • 历史上的周厉王能力如何?他是暴君还是改革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齐厉王刘次昌与姐姐,周厉王止谤原文,周厉王的简介资料

    周厉王,周第十君主,商周时代为首的四大中心之一、但他的“惊艳”和其他三人也不尽相同,因为“改革”,忘乎所以,该国的结果,从顶部到底部所有得罪了个遍,最后被流放到一个名为“猪”的地方。猪是猪的意思,那敢情周厉王被放逐到了“猪圈”去了。周厉王艺舟的父亲是国王,他统治时期,周朝开始下降。许多诸侯都反对,攻

  • 被世人误解千年的商朝最后一位妖姬皇后——苏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朝的苏妲己真实图片,商朝苏妲己的神话故事,真正的商纣王和苏妲己

    在历代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妲己是一个内心险恶的红颜祸水,诱惑纣王建造酒池肉林,杀害贤亮,甚至给纣王想出一些惨无人道的刑法,比如“炮烙之刑”,即将铜柱涂满油,用火炭将铜柱烧的通红滚烫,让犯人身体贴在铜柱上,被铜柱烙烫,被炭火灼烧,最终被烧死。这些所作所为让当时的人们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于是就认定,是妲己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大,历史上谁活了800岁,姜子牙和杨戬真实关系

    在后人的眼中,商朝和周朝被改编为了小说,这部小说就是人们熟悉的封神演义。只不过这是小说,在历史上,商朝与周朝在当上的环境与小说是有很大不同的。商朝的亡国之君是商纣王,在小说中,商纣王是酒池肉林,纵欲享乐的。可问题是,商纣王在当时的商朝已经是无力回天,不可否认的是,小说中的商纣王与历史上的商纣王是有一

  • 从秦朝到汉朝,经过两个朝代的比较,最终郡县制战胜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初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特征,分封制郡县制图解

    秦王嬴政在39岁的时候一统天下,成功建立了历史上的秦朝,由此天下进入到了大一统时代。对于后世来说,秦朝的建立影响意义非同小可,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的灭亡,古代史一共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由此说来,秦始皇的功绩不仅仅是在大一统上。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君王嬴政即位后,有了一统天下的打算,但是此

  • 地下挖出刻字骨头,距今4500年比甲骨文还老,专家:改写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骨刻文破译第一人,古人腿骨化石图片大全,山东挖出古人骸骨

    我们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了,但是如今在山东昌乐的地下,挖出了一批刻字的骨头,这批刻字骨头,距离现在已经有4500年,这样的年龄,比甲骨文还要早上千年,专家忍不住要说,改写历史! 这批骨刻文字,是属于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经专家推测属于是东夷文字,东夷是古代对中原地区一东居民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