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汉元帝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责任?

为什么汉元帝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责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37 更新时间:2023/12/6 18:18:49

西汉王朝在我国历史上,绝对有被大书特书的资格。从公元前202年创立至公元8年覆灭,在这二百一年的王朝历史中,一共涌现出十五位帝王。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还有文帝、景帝以及汉武帝刘彻等,都为西汉王朝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些拥有辉煌统治历史的皇帝祖先面前,汉元帝刘奭不仅黯淡无光,而且还被后世称为西汉由盛转衰的“昏君”。

虽然这种带有历史偏见的评价并不客观,但从整个西汉王朝发展史上来看,汉元帝刘奭统治时期确实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起点。

如果将秦朝灭亡和西汉未创知识的历史,比喻成一块待开垦的荒地。那么汉高祖刘邦就是西汉开天辟地的第一人,是他将一块贫瘠的土地拓荒为田。

“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在前朝几代皇帝辛勤耕耘的基础上,在这块刘姓田地上不断播种洒水,并最终夯实了西汉王朝的根基。

到了汉武大帝刘彻时,一改西汉“隐忍”的历史,通过主动出击匈奴并大获全胜,帮助西汉王朝达到了统治巅峰。

虽然汉武帝统治后期,西汉王朝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但是到了汉宣帝统治时西汉又重回巅峰。

但到了汉元帝刘奭统治时期,由于其个人的性格以及统治思想的局限性,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曾经盛极一时的西汉王朝,不断从巅峰下滑直至最后出现王莽篡汉。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元帝刘奭确实需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责任。

汉元帝刘奭与西汉衰落的关系

1.继位背景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洵的第一个儿子,在其八岁的时候就被汉宣帝立为太子。刘奭之所以受到刘洵的青睐,除了与父子天性和嫡长子有关系之外,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母许平君

这位传奇的女人既是刘洵的结发之妻,同时也与刘洵有过共同患难的经历。

刘奭就是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于公元前48年登基为帝。但是后人对汉元帝刘奭的评价并不高,即使是他的父亲汉宣帝刘洵,曾经也既悲愤又无奈的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

笔者认为在西汉王朝的历史上,汉宣帝虽然无法与刘邦和刘彻相提并论,但是他在位期间缔造的“孝宣中兴”,使西汉继汉武帝之后又一次走上巅峰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汉宣帝确实是一位文治武功都特别出色的皇帝。

但是他的儿子刘奭却并没有继承他的衣钵。并且在几经周折之后将西汉王朝带入了历史的深渊。从知子莫若父的角度来看,汉宣帝对刘奭所说的“乱我家者,太子也”,确实有一语成谶的意味。

2.“宜用儒生”的治国理念

在汉宣帝刘洵统治时期,以“法家”和“王道”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杀伐决断的魄力。而汉元帝刘奭的主张却是“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这个观点其实与其父刘洵的治国思想大相径庭。

刘奭认为父亲刘洵的做法太过激烈,采用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思想治国,才能让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刘奭在汉宣帝刘洵去世之后,将汉宣帝时期的治国思想以及改革措施几乎全部废止。并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推崇儒术,这其实就是他“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思想的具体表现。

但是这种不以客观现实为依托的治国思想,不仅没有延续汉宣帝时的繁荣景象,反而在一步步地向着“乱我家者,必太子也”的预言发展。

笔者认为汉元帝刘奭虽非一无是处,但由于他个人的思想局限性,不仅毁了祖宗留下的基业,同时也撬动了西汉王朝的根基。

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点

汉元帝刘奭即位之后,全盘接收了汉宣帝刘洵打下的家底。此时西汉王朝依然比较强盛,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农业以及人口都达到了顶峰。但由于汉元帝并没有继续采用“法家”治国思想,他所推崇的“儒术”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

刘奭在位中后期出现了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首先是权贵阶层为了加强,以及巩固自身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尤其是豪强以及大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这个过程中不但使农民流离失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帝的中央集权。

虽然历朝历代都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事情,但是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都会采取各种手段以及改革措施,最终的目的就是消除任何可以威胁皇权的行为。

但是汉元帝刘奭不但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反而放纵外戚和宦官专权,至此西汉王朝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笔者认为后人评价汉元帝刘奭为“昏君”,其实就是基于他“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为君之道。这位在西汉鼎盛时期继位的皇帝,并没有把握住前人留下的巅峰机会。相反在他继位之后导致西汉中央控制大权旁落,这其实也说明他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汉元帝刘奭在西汉王朝历史中,既没有“继往”的精神,同时也没有“开来”的能力和气魄。就连汉宣帝时缔造的“孝宣中兴”也没有得到延续。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在未央宫驾崩。或许在他弥留之际也曾想过“死去元知万事空”。至此西汉王朝由盛及衰的局面被定型,直至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永远被放置于历史的书架之上。

汉元帝统治时期西汉由盛转衰的必然原因

笔者认为从客观角度来讲,汉元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昏君”。因为他在位期间曾多次派兵与匈奴作战,并且在“郅支之战”取胜之后,彻底消灭了唯一反汉的匈奴力量。这说明汉元帝肯定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但由于他所推崇的“儒术”,在当时来看确实违反了客观规律。在社会矛盾激化并失控的前提下,他不但没有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反而还放纵外戚擅权的行为。这个时期其实就已经为西汉衰落埋下了伏笔。

从汉元帝个人的性格角度来分析,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君主。但是在实际统治国家的过程中,他过度依赖和相信外戚以及宦官。

这不仅显示出了他政治不成熟,同时也反映出了他缺少治国谋略的特性。

只要是有道之君都会通过各种方法,将属于自己的统治权利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但汉元帝刘奭却上演了一幕“大权旁落”的戏码。

笔者分析皇权被分散之后就会缺少主动性,当想要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他人掣肘。在这种前提下,西汉又怎么能延续辉煌不走向衰落呢!

结语

我们在看待任何人与事的时候,尤其是看待历史事件或人物时,都应该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理想的去分析和探讨相关内容。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汉元帝刘奭,确实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主要责任。

这主要与他的皇帝身份、治国思想、处事理念等有关系。作为一国之君空有理想和抱负,但却没有通过切合实际的方法去实现政治理想。

并且在这种虚无缥缈的理想支配下,汉元帝刘奭所制定和实施的诸多改革,不但没有改变当时西汉的现状,反而成为了加速西汉灭亡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陈良《西汉衰败何以始于汉元帝》

2.刘立祥《“好人领导”汉元帝是如何将西汉推向盛衰拐点的》

3.朱绍侯《对汉元成二帝的评价》

4.赵彦《西汉为何亡于元帝》

更多文章

  • 为啥后主刘禅偏爱张飞的女儿,来看看张飞的夫人是谁,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飞的真正死因正史张飞死因,张飞太猛赵云拿不下被张飞搞定,张飞vs张飞

    (桃园三结义)这样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毕竟是兄弟之间,再加上娶了张飞女儿,两家就更加亲密了,并不是因为关羽没有女儿,那为何刘备只想和张飞亲上加亲,而不娶一个关羽的女儿呢,难道是两人有什么问题吗?其实并不是这样,两个人并没有什么矛盾,虽然关羽这个人脾气比较暴躁,当年他就谁都不搭理,只听刘备一个人的话,

  • 南北朝文化劫难:比秦始皇焚书还严重,是一位才子所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北朝十大历史事件,楚汉传奇扶苏让秦始皇停止焚书,周老师讲历史秦始皇为何少焚书

    一、江陵焚书555年1月10日夜间,江陵城内燃起了熊熊烈火,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原来,梁元帝萧绎下旨,让中书舍人高宝善将东阁竹殿内的所收藏的古今图书全部烧毁,这就是历史上的“江陵焚书”。望着东阁竹殿的火光,梁元帝又把所佩的宝剑砍断,然后叹息道:“文武之道,今夜尽矣!”那么,江陵焚书对文化的影响到底有多

  • 宁波第五条黄金路,东吴风景线,带领师生植树的应校长健在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宁波东吴2030规划,宁波东吴银杏,宁波东吴中路110号

    公元280年,东吴被西晋司马炎灭亡,国主孙皓投降,三国归晋。东吴旧臣各有去向,相传孙权有个义子名叫俞韶,不愿事从于晋,因此辗转逃亡,隐居于太白山下,不忘故国,取名:东吴。颖之很想知道,鄞州区东吴镇内,有没有俞姓或孙姓大村落?东吴镇的太白山麓,千年古刹天童寺,号称“东南佛国”,据载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

  • 关羽的亭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汉寿亭侯有多大,亭侯与县侯,宜城亭侯和汉寿亭侯

    汉代一开始是有异姓王的,后来刘邦来了个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为王”,异姓大臣就没有了封王的机会,其最高爵位只是侯爵。侯爵存在于秦朝至南朝陈之间,按秦制其爵位共分20个等级: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

  • 华雄和吕布逞威的时候,曹操为何不派夏侯惇出战?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侯惇和华雄,夏侯惇打不过吕布,夏侯惇打吕布出什么装

    当时十八路诸侯大部分人都保存实力,没有带最强阵容前来,比如盟主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没来,袁术的头号大将纪灵没来,孙坚虽然很积极,但是已经折了大将祖茂,其他诸侯手下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名将。但是曹操不同,虽然当时典韦许褚庞德徐晃等人还没投靠他,但是他手下有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曹仁曹洪兄弟以及李典乐进等人,其

  • 关羽在襄樊战役中的几个疑点,丢失荆州是否是他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襄樊战役,关羽丢荆州的真正原因,关羽襄樊之战犯了哪些战略错误

    关羽把曹仁打的支持不住了,向曹操求援,曹操派于禁督七军救援,结果,于禁非常倒霉,赶上了秋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关羽乘船进攻于禁,于禁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本人也被关羽生擒,庞德不降,被关羽所杀。徐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武艺高强,不比张辽、张郃差,关于徐晃之死,在演义中有具体描述,见《三国演义

  • 湖南发现3.6万个木片,证实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居然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在38岁那年自称秦始皇或秦朝的第一位皇帝。我们知道《史记》中记载了他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派遣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

  • 汉朝第一硬汉 刘邦都被他感动哭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大将刘邦,刘邦的真实历史事迹,汉朝皇帝怎么评价刘邦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到平城巡视,途经赵地,特意到大女儿鲁元公主家——赵王张敖府上看看。赵王张敖表现得很卑微,早晚亲自伺候岳父吃饭,以尽女婿之礼。汉高祖刘邦觉得赵王是自己女婿,没啥好客气,就很傲慢,动不动还辱骂女婿两句,摆老丈人的谱。赵国的国相贯高、赵午看到刘邦大大呼呼非常生气。贯高、赵

  • 关羽本可以不死,此人见死不救,原因让你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不死会背叛刘备吗,三国无双6关羽不死,圣三国蜀汉传关羽可以不死吗

    关羽最后一战,北攻曹仁,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就连久经沙场的曹操都意欲迁都,避其锋芒。关羽最后被曹操、孙权部将夹击,败走麦城。逃到临沮,中了吴国将领潘璋的部将马忠的埋伏,被马忠所杀。马忠何须人也?在历史上就是个小人物,史书记载不过寥寥数语。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居然干掉了刘备的两位五虎上将,

  • 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七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要将其腰斩?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景帝不杀晁错能赢吗,汉景帝错杀晁错,汉景帝为什么诛杀晁错

    刘邦建汉以后,分封了一些刘姓王。王的势力非常大,有自己的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国内实行王自己制定的法律。王自己任命官吏,可以铸造货币,税收归王自己。还可以组建军队,完全听自己指挥,与中央朝廷无关。刘邦希望立这些王国在边疆,替中央朝廷抵御外来入侵,所以叫:藩国。藩是篱笆墙的意思,朝廷的篱笆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