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太子病逝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在太子病逝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20 更新时间:2024/1/19 23:50:31

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亡,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时一个铁骨铮铮的王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建文帝之后,其历代皇帝都奉行一个政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名开国皇帝朱元璋,究其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他原本是一个为地主放牛的穷苦人,因元末爆发了罕见的天灾,为了能活下去,朱元璋便出家到皇觉寺做了一名和尚。元末,由于灾情惨重再加上朝政混乱,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便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反对元朝的统治。

此时,年仅25岁的朱元璋便在好友的邀请下,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成为了一名反元义士。朱元璋入伍后,因其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再加上肚子里有点墨水,很快便得到赏识,成为了起义军的一个首领。

1367年,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乞丐、和尚,最后做到了开国皇帝,建立了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凭借着这样的功绩,尊称他为千古一帝其实也不算什么过分的事情。毛主席曾评价曰:“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但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却在立储的问题上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导致在其“百年”后,自己的子孙相残。

朱元璋一生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和十六个女儿,在诸多皇子中,他最疼爱的便是第一个儿子朱标。在朱元璋还未称帝时,便立朱标为世子,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正月,正式册封为皇太子,确定为未来皇帝的继承人。

在朱元璋的悉心教导下,朱标温文儒雅、宅心仁厚,隐然有明君的风范。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个被朱元璋视为大明下一任皇帝的太子,却在1392年从陕西视察回京后,因风寒病逝。看着自己最宠爱的孩子去世,朱元璋痛苦不已,可能是爱屋及乌的关系,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便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临死前他下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担负起了统领大明帝国前进的重担。表明上看似平静的明朝,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对于朱允炆的继位,自然是引起了其众多叔叔们的不满,尤其是朱元璋的第四子,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在朱棣看来,无论是在行军打仗或者是治理天下方面,朱允炆都还是太嫩了点。而且在大哥朱标、二哥朱樉、三哥朱棡早逝的情况下,自己作为最年长且能力又强的皇子,理应继承大同,执掌天下牛耳。

其实,燕王朱棣之所以未能得到朱元璋的青睐,作为大明继承人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嫡长子继承制”: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中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继承都会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进行的,正式由于这种不成文的制度,所以无论嫡长子资质如何、能力如何,都会被选定为皇位接班人。历史上最典型的便是晋惠帝司马衷,他本是一个痴呆,但是鉴于其嫡长子的地位,所以才有了继承大同的资格。而明太祖也是遵循了这一古制,最初的皇太子朱标便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但可惜的是朱标却英年早逝,而这才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长孙。

二、性情残暴: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皇子,燕王朱棣在年轻时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其有勇有谋,但好战,性情也较为残暴一些。而当时的大明早已立国数十年,国内基本太平,北方的蒙古贵族也被打怕了,现在大明王朝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努力发展和恢复生产。在这时,自然需要一位宅心仁厚、视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君主。而这一切,在太祖朱元璋的眼里看来,朱棣都不太具备,相反,皇长孙倒是宅心仁厚,继承了其父朱标的诸多优点。而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正是由于以上两点,所以朱元璋最终没有选择朱棣,而是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但他不曾想到的是,在其死后不久,燕王朱棣竟然谋反,用武力夺取了皇位。

更多文章

  • 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从西周到明朝,2000多年的历史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也是四大古都之一,从古至今至少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最早时期是在西周,纣王残暴昏庸,沉迷酒色,引起百姓的极度不满,西伯侯姬昌(周文王)礼贤下士,爱戴百姓,深得人心,而周武王姬发更是伐商建周,成为开国明君,他们就是在西安建都,称为丰镐。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建立西汉王朝,立名

  • 史上杀兄夺嫡的的七个篡位皇帝,赵光义上榜,李世民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与赵光义谁厉害,王立群说赵光义篡位,赵光义杀兄赵匡胤篡位的成语

    1、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颇有战功,并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经过精心策划,杨勇被废,杨广顺利成为太子。成为太子杨广,并不满足,在隋文帝病重之时谋杀了自己的父亲,兄长杨勇也未能逃过。登基为帝的杨广,频繁发动战争,又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

  • 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赵匡胤,终结五代十国,完成天下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演义92-100,刘兰芳评书赵匡胤全传,郑恩死后陶三春反赵匡胤吗

    就是这样一个混乱的局面,却孕育出了一个改变现状的君主,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意识到了藩镇问题的严重,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残暴战乱,最终完成天下统一。 在那个混乱时期,短短五十多年,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帝王、十二位君主。赵匡胤则是第13位帝王,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 宋江正攻打方腊,皇帝突然要一个人,梁山14将领因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江方腊最惨烈一战,宋江为什么打方腊死的人多,宋江为什么主动提出征讨方腊

    安道全是个地地道道的民间医生,名气不大,但是技术高超,曾经治好张顺母亲的背疾。后来,宋江攻打大名府不顺,背上生疮,张顺就去主动请安道全来。张顺带着百金,安道全看不上,他不在乎这点钱,何况他还有个相好李巧奴。张顺只得杀了李巧奴,并嫁祸给安道全,这才把安道全逼上梁山。要说神医果然名不虚传,不仅治好了宋江

  • 古代皇帝需要跪拜佛像吗?朱元璋告诉你怎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佛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当时,儒学实际上是古代最常用的理论,在当时的情况下,仅仅一个儒家,是不能够很好的治理王朝的。后来,佛教出现在大家面前。当时,佛教的思想是没有欲望,没有需求。人们需要积德行善,这样才能生活在和平与稳定中。在古代,人们相信两个教派:佛教和道教。

  • 魏忠贤临死前对崇祯说:这些人万万不可重用!崇祯不听,明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忠贤为何没能控制崇祯,崇祯如何斗败魏忠贤,崇祯厚葬魏忠贤记载

    古代的中国,历经了无数的朝代政权更迭,每一个朝代的灭亡,众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将责任归罪于亡国皇帝身上,认为是亡国皇帝的腐败昏庸,无所作为才导致了朝代的覆灭,历史上朝代灭亡的原因确实是跟亡国皇帝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崇祯皇帝却是极力想要拯救明朝,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都是往期皇帝累积下的祸根,只不过崇祯皇帝正好

  • 宋朝一条官场规矩,执行到清朝灭亡,连和珅都自觉遵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宰相和珅的结局,和珅官场语录100条,和珅官场之道完整视频

    大乱世之后的大一统皇帝,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能够媲美秦始皇的,但是秦始皇作为大一统的奠基人,功绩是无人能够超越的。封建王朝出现在历史上之后,朝代就开始不断的更替了,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仅仅存在了15年。可是秦朝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足足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在华夏文明中,朝代不断更替,

  • 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两人想要迁都,为何都没有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与朱元璋统一南方,电视剧赵匡胤迁都洛阳,朱元璋迁都计划完整版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建立了宋代,定都开封。公元976年,赵匡胤离开京城回到洛阳的出生地,回到洛阳赵匡胤满心欢喜,竟然不愿意回开封,甚至提出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赵匡胤要抛弃久经考验的开封,选择迁都洛阳?是突然想到还是刻意的结果?宋太祖决定迁都,因为他意识到开封位于黄河南岸

  • “元朝特色”以战养战的军需后勤保障,为何“返祖”,沦为粮草先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特色以战养战的军需后勤保障,元朝以战养战,元朝军权不均主要特点

    回看历史上的王朝,不论哪个朝代的建立都需要几场甚至数十场血腥的战争的胜利做王朝的奠基才行,元朝也不例外,历史上的元朝从建国到灭亡一直都在不停地打仗,建国后战争相对减少,但是相对于别的王朝,这建国后的战争还是算很频繁的。元朝作为一个生活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在建国之前,战争策略一直都是向敌人索取

  • 明朝灭亡后,清兵在皇宫发现一道神秘圣旨,圣旨上的内容叫人看了想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如何来评价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呢?其实崇祯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的一位皇帝了。虽然他在位时间不长,但是他却做了很多事情,刚刚继位就立刻诛杀了霍乱朝廷的魏忠贤,既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海盗;又要平定在全国流窜的农民起义;最后还要防备满清军队的偷袭。然而,大明王朝的天数已尽,即使崇祯皇帝再怎么缝缝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