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

《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534 更新时间:2024/1/23 20:04:58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宵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贺裳《载酒园诗话》评价这首诗:“言简而尽,胜读一篇史论。”

杜甫的这首诗,已经完整地评定了诸葛亮一生事业,许多年来,反复读这首诗,深刻体会到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因为那也是我的景仰。

五岁那年,父亲边讲故事边指导,引领我读完几乎整部《三国演义》,从此以后,诸葛亮成为我心中的一抹亮光,牢不可灭。

此次写作这一节《诸葛亮》,小心翼翼,找出上百篇有关诸葛亮的传记及评论文字,反复阅读,始终不敢轻易下笔。

因为,诸葛亮一直是我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等等能力与情操的化身,对他的景仰,从不改变。

诸葛亮的老家是山东沂南人(琅邪阳都人),这个毫无争议。他的父亲诸葛珪曾任泰山太守,泰山地域接近瑯邪,诸葛亮儿时曾在老家住过,大约也可成立。只可惜诸葛珪死得早,诸葛亮被叔叔诸葛玄带到了南方,从此在南方生活。先到江西,后到南阳隆中,定居下来。

为了这个诸葛亮定居点南阳隆中,当代的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市吵得不可开交,都宣称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才是诸葛亮隆中居处。

在这个现在没有准确位置的隆中,诸葛亮开荒整地,播种庄稼,耕作之余,钻研音乐。史书上没说他如何遍读兵书、规划布阵云云,但他满腹才华,也就在这颇有些流离颠沛的二十几年间形成。

这个过程中,诸葛亮曾游学四方,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崔州平等人结为好友,诸葛亮认为这几个人都具备管理一个省(州刺史)的能力。却不正面说出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又偏偏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位在齐国与燕国都曾干过丞相兼大将的工作。也就是说,诸葛亮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是个宰相兼元帅的材料。

除了那几个游学路上的朋友,当时人并不认可诸葛亮的自比。杜甫则以“伯仲之间见伊吕”,把对诸葛亮的定位更提高了一截:伊尹、吕尚(姜子牙),那可是商朝、周朝的第一功臣,吕尚更是中国兵家之祖。

刘备与诸葛亮的遇合,千古传诵,被奉为君臣相知相遇的典范。刘备三顾茅庐,始见诸葛亮,这也成为礼贤下士的经典桥段。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明确写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而后世偏偏有人视而不见,却以《魏略》中所记,认为是诸葛亮先去见刘备,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对此有个评论:“良为可怪。”

草庐之中,隆中对策,诸葛亮大战略家的眼光,彻底折服了刘备,也足以折服后世读者。刘备将他与诸葛亮的关系比喻成“鱼之有水”,非常恰当。我们无法假设没有诸葛亮,刘备是否还能成为蜀汉皇帝,但有了诸葛亮这片“水”,刘备这条鱼才可以更迅速、更可靠地游动起来,这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

曹操平定荆州,刘备兵败,至于夏口,诸葛亮提出:“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这说明赤壁之战的开始曲——联吴抗曹是诸葛亮第一个提出来的。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决定性作用,有如下交代:“及魏武帝(曹操)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是诸葛亮提出“奇策”,与孙权联合,让孙权“遣兵三万人以助”,这才有了赤壁的一把火,这才有了曹操部队的溃退,这才有了荆州这块地盘,成为刘备的根据地,由此开辟出三分基业。

在蜀汉政权建立之后,诸葛亮任丞相,也就是政府一把手,他的行政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也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刘备东伐吴国之时,诸葛亮坐镇大后方,未能随同出征。如果诸葛亮随军,刘备是否还会有猇亭之败?

历史无法假设。

猇亭之败,丧尽刘备元气,第二年,病危之时,刘备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告诉太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对诸葛亮托孤一段话,剖肝沥胆,赤诚感人。但在后世,尤其是当代,往往被解读为“诡伪之辞”。说这段话源于刘备对诸葛亮的不信任,云云,等等。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有一句话:“观亮君臣相遇,可谓希世一时,终始之分,谁能间之。”这样“希世一时”的相遇,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我也无法完全了解这君臣二人的希世心胸,但我相信,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的相遇相知,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的坦荡互信。

是的,这样的情况太过“希世”,导致许多人怀疑它的存在,但我坚定地相信,并满怀崇敬。

元代诗人郝经,在《西陵行》一诗中,明确表达了他对刘备托孤的欣赏,他也坚定地相信,那出自刘备的真心,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是“英雄”,全诗太长,节录结尾部分:“君不见永安宫中汉昭烈,重向孔明托后主。付君一片讨贼心,嗣子不才君自取。天下英雄只玄德(刘备字玄德),操等区区真溷鼠。”

刘备死后,蜀汉“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行政能力,在此时再一次得到充分体现,蜀汉政权运转,井井有条,丝毫未受到兵败东吴及刘备去世影响。随后蜀汉南部诸郡发生大规模叛乱,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再一次得到充分体现。

南征作战,为彻底收服南人之心,使其得到根本稳定,诸葛亮对叛军领袖、在当地居民中享有极高威望的孟获,坚持降服其心,七次活捉到他,七次把他放掉。等到第七次放孟获走时,这个颇有些憨直的少数民族领袖不走了,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诸葛亮的“天威”,体现在孟获这类人身上,绝不会是口才或行政能力,只能是军事能力,指挥艺术。

陈寿评论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材,优于将略。”这样的评价,是诸葛亮自己与自己比出来的。仅七擒孟获一事,诸葛亮的“奇谋”与“将略”,便已经可以辉映古今。

诸葛亮后期北伐,未获成功,陈寿也指出客观原因:“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司马徽之口,说出了他对诸葛亮志业未成的评论:“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不得其时,那便是天意了。罗贯中另借崔州平之口,对此做出较详细的阐释:“自古以来,治乱无常......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刘备)欲使孔明(诸葛亮)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定,人不得而强之乎?”

以诸葛亮的眼光、韬略,他未必不能预见到自己只手难补乾坤的困境,正是因为他极可能预见到了,却又不舍不弃,尽力而为,这才更让人感动。每每读《后出师表》至最后几句:“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都忍不住眼中湿润。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诸葛亮对刘备的承诺,对知遇之恩的交代,这也成就了诸葛亮人格的伟大。

仔细阅读诸葛亮几次北伐作战,的确是胜多败少,斩王双,杀张郃、收姜维、困司马。但事实却是:屡屡战胜,屡屡无功而返。最终让他的收复中原,一统天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大志难伸。

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从诸葛亮还活着一直到今天,争议不休,各种观点,看起来都有道理,但又互相矛盾。

诸葛亮北伐过程中,在阳平上演的空城计,深入人心,而被一些人指为伪托。但此事出于诸葛亮同时代人(略后)郭冲之口,其可信度起码要比后世文人的逻辑推理高一些。

《三国志》在记述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原时(习惯上叫“六出祁山”),对诸葛亮此前屡胜却又屡退给出了一个解释:“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说的是后勤供应困难,是诸葛亮难以扩大战果的根本原因。而在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他“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而蜀军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军纪严明,混杂在百姓中种田耕耘,百姓私毫没有不适应感。

如果这样的稳扎稳打持续下去,结果会如何?

谁也说不清,因为不存在这个“如果”。就在这一次出征的过程中,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的军营中。时年五十四岁。

星落秋风五丈原。

如果,诸葛亮多活二十年,三国鼎立的结局会如何?

陈寿评价诸葛亮:“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后,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诸葛亮曾向后主刘禅上表,自述后事:“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许多许多年后,杜甫流落剑南,在成都城外,武侯祠前,写下七律《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

又过了许多许多年后,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二日夜,我一个人,在看过央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一节后,重新找出《三国志》及杜甫诗,反复阅读,心中激荡,感动不已。心中渐渐体会到诸葛亮为刘备知遇之恩,而相报平生的心情。于是执笔,拟诸葛亮语气,写散文诗《三顾茅庐——拟诸葛亮》,附于下,再一次表达对诸葛亮的无尽敬仰。

《三顾茅庐——拟诸葛亮》

许家强

刘使君,请起。

感使君三顾茅庐,厚义深恩,亮愿相从出山,追随左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亮也并非只是个"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世外高人。自幼读书,经纶典籍,兵书战策,亮本也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

只恨世道不治,江河日下,魑魅魍魉,比比皆是。亮曾自比管仲、乐毅,亮也愿以自己的智慧与方略,来平定这离乱的世道。

只是放眼天下,谁为亮的齐桓公燕昭王?红尘纷纷名利客,逞的是一己私欲,害的是百姓黎民。纵亮有智略万千,又能怎生施展?

亮便高卧南阳,亮便在阳光清风下,结一茅庐,垦几亩薄田,听流水自茅庐前潺潺流过,闻稻香在空气里芬芳醉人。

亮便在这血腥的年代里,独享了这一方宁静。

刘使君,便在这个时刻,您来了。

您清脆的马蹄声,踏破秋风萧瑟,踏破飞雪飘飘,踏破春花烂漫,踏破由一处处阴谋与暴力所交织成的乱世长途,来到了亮这片小小的茅庐前。

刘使君,清脆的马蹄声便如您坦诚的胸怀,赤热的肝胆,一次又一次踏开亮本已闭上了的心扉。

人生重相知,英雄惜英雄,刘使君,为国家的重兴,为人民的安定,为您屈驾三顾的恩义,亮随您去了。

纵在这个黑暗嗜血的年代里,天意莫测,前路艰难,刘使君,亮想说的也只有八个字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之天下》将袭,张鲁一段奕宏主演,能否再铸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秦帝国张鲁一段奕宏,辛柏青段奕宏张鲁一,大秦赋张鲁一经典语录

    说到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应该算是巅峰之作了。而紧随其后的,当属《大秦帝国》系列。从2009年至今,《大秦帝国》系列已经出了三部,前两部评分均在9分以上,而第三部也有8.5分,成为目前国内最成功的历史剧IP系列。2009年,《大秦帝国之裂变》,为大家在线了战国时代秦国由弱转强的过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二、萧何与刘邦的私交不错,有一次,刘邦有事要收礼,别人送一元,萧何慷慨,送十元。项羽是个惹事生非的人,萧何在县里,常常帮助项羽掩饰。三、沛县起事,萧何、曹参属于有产阶级,怕造反不成,被杀、抄家、灭族。把刘邦当头儿,刘邦光脚的也不怕穿鞋。在革命中,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枷锁,得到了全世界,马克思说得很深刻

  • 历史上曹操为何要杀了华佗,真是因为华佗想劈开他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华佗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被后世称为“外科圣手”。华佗死后,他以毕生心血所著成的医书《青囊经》下落不明,成为中医史上的一大损失。关于华佗之死有一点毫无疑问,他是死于曹操之手。《三国演义》中说,他想以开颅手术治好曹操的头风病。遭到曹操怀疑最终被杀,这属于文学杜撰

  • 曹操统一北方后,特意从匈奴赎回一女子,为何又对她无非分之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十三年,曹操才消灭袁绍集团远征乌恒,实现统一北方后特意用千两黄金从匈奴赎回一个被匈奴掳走多年的汉朝女子,但喜好女色的曹操却对他特意赎回的女子毫无非分之想,反而对她敬重有加。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女子其实就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才女蔡文姬。蔡文姬幼年时就博学多才,又精通音律。后来她嫁给河东人卫仲道,不

  • 三国演义中,关羽忌惮2人,一个是吕布,一个是西凉最强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演义关羽的实力,三国演义中关羽最强的一战,三国演义关羽到底有多强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骁勇善战,有万人敌的本领。纵观他一生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斩庞德,战绩十分辉煌。正因为本领高强,关羽这一生自视甚高傲气十足,拥有无敌的信念,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整部《三国演义》中也只有两个人能让他心生忌惮。第一个就是吕布,吕布是三国演义中被公认的第一猛将,关羽

  • 吕布死后,他最爱的三大宝贝下落如何?曹操关羽赵云各得其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布顶几下赵云会哭,吕布关羽赵云正史,吕布赵云cp

    但这三样被吕布所视若珍宝的东西,最后都去哪儿了呢? 闭月之姿的貂蝉 吕布的第一件宝贝就是拥有闭月之姿的貂蝉。她因其美貌受到吕布与董卓二人的喜爱,而貂蝉的养父王允极其痛恨董卓,便让貂蝉使用美人计,借吕布做刀,杀奸臣董卓。董卓一死,貂蝉便成为吕布之妻,跟随着吕布走南闯北,最终在徐州定居,过了一段愉快的生

  • 三国演义:谁能和吕布一较高低?这3人都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演义吕布人物评价,三国演义中吕布谁厉害,三国演义中吕布最强搭配

    在后人的评价中,吕布自然是一个武力超群的人。因此,在后世,人们经常把吕布与那些强大的将军们相提并论。那么在《三国演义》中,有多少人能与吕布作战呢?我认为下面三个人都不怕他。第一,张飞多次点名批评吕布。为什么张飞是第一个?因为张飞是整个《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能与吕布战斗并归来,甚至不倒下的人。在第一次

  • 非资深三国迷慎入:10个你耳熟能详的表字,但它们的主人你却未必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武将资料,三国文字样式,三国武将画册一览表

    今日话题:同字不同人我知道有很多人点进来是想打作者脸的。没问题,如果你能接住我的招,请收下我的膝盖。大神,你赢了。本文并非卖弄,这是作者历经一宿苦思,外加一日从头到尾将《三国志》捋了一遍找出来的(一共整理出44组同字不同人的三国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作者好友私信给你)。排序整体上是采取先易后难的原

  • 刘备到底比诸葛亮高明在哪?答案就藏在马谡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个出自南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中的成语用在马谡身上正是恰如其分。马谡有才,却非全才,擅于战略,长于政务,而短于战术,缺于军事。刘备临终前放着许多国家大事不说,偏偏对正托孤大臣诸葛亮或是强调或是告诫“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这句话。

  • 刘备进位汉中王,上表汉献帝的名单中,关羽为什么排不进前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深夜会见汉献帝,刘备称帝关羽是否已经死了,刘备见汉献帝完整视频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刘备上表的原因。当时来说,刘备已经可以说是一方诸侯了,其手下已经是有了张飞关羽等五虎上将,除此之外还有着法正和诸葛亮两大谋士。雄踞益州荆州之地,在汉中之战当中击败了曹操,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虽然当时来说他和曹操孙权二人比起来稍有些弱势,但是已经成为了天下的豪强之一。这时的刘备一时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