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非资深三国迷慎入:10个你耳熟能详的表字,但它们的主人你却未必熟悉

非资深三国迷慎入:10个你耳熟能详的表字,但它们的主人你却未必熟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96 更新时间:2023/12/16 6:07:34

今日话题:同字不同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点进来是想打作者脸的。没问题,如果你能接住我的招,请收下我的膝盖。大神,你赢了。本文并非卖弄,这是作者历经一宿苦思,外加一日从头到尾将《三国志》捋了一遍找出来的(一共整理出44组同字不同人的三国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作者好友私信给你)。排序整体上是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所以,别着急。精彩往往在后边。友情提醒:请排除你的第一印象,因为它们基本都是错的。准备好了吗?

一、孔明

你想到的如果不是诸葛亮,一定是胡昭。三国时代著名隐士、书法家。袁绍、曹操都曾招募过他,但胡昭一概不应。曹操时代,还给曹操点面子,前往许都聊过天。目的也很明确,老夫小曹公6岁,但志不在仕途,请再不要征辟我了。曹操也很给面,“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不相屈。”曹魏反贼孙狼受关羽印绶后回乡劫掠,但到达胡昭隐居的陆浑县时却一致约定,这个地方因为有胡昭,绝对不能劫掠。他的贤名可想而知。

二、子敬

老好人鲁肃就不用提了。孟达,字子敬,后来因为避讳刘备叔叔刘敬的名,改称子度。真实历史上的孟达远非演义中可比。他文武双全,有乐毅的风采。归附曹魏的时候,曹丕曾派身边可靠的重臣去观察过孟达,竟然得出“孟达可以出将入相”的高度评价。孟达去往谯县的时候,与当时有名的士人交流,才识、辩才过人,令人瞩目。可惜,两次背叛旧主,孟达的下场一点也不可惜。

三、公明

可不要窜到水浒中,想起宋公明哥哥啊。这个难度也低,三国迷应该知道的不少。管辂(音陆,你是不是也念过很长时间的管个或者管刻?),字公明。是今天山东德州人士。容貌丑陋,性格豁达,好饮酒,不拘于俗礼,所以很受人们喜爱。因为精通占卜、相术而知名当世。据说,凡是他占卜过的没有不中的。号称是后世相师的祖先。

四、奉孝

“奉孝不死,卧龙不出”,但这个奉孝没这么大本事。这个知道的人应该多一些,刘备儿子刘理,刘禅的异母弟弟。陈寿在《三国志》中也没写明他的生母到底是谁,恐怕不是什么有身份的女子。一生没留下什么事迹,去世的时候还不到30岁。

五、子烈

你可能更熟悉的是东吴第三任皇帝孙休孙子烈。但在他之前东吴还有一位子烈——江表十二虎臣中的偏将军陈武。因为仁厚好施,所以无论是同乡的人还是远方的宾客都愿意依附他。陈武也因此格外被孙权亲近喜爱,多次到过陈武家中拜访。可惜,在215年,陈武在进击合肥的战役中力战至死(一说被张辽刺死)。死后孙权十分哀痛,亲自给他发丧。

六、安国

除了关羽儿子关兴,你是否还认识李丰?李丰是曹魏大臣,善于品评人物。司马懿和曹爽争权的时候,因为有墙头草的风范被世人鄙视。司马懿死后,他又重新树立了信心,联合外戚张缉等推翻司马师,结果事情败露被杀。

七、伯达

不要只想着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还记得刘备入蜀的两大功臣吗?一为法正,另一个则是张松。张松的儿子名叫张表,字伯达(另有说法是张松哥哥张肃的儿子)。继马忠之后成为蜀汉的第五任庲(音来)降都督,成为执掌蜀汉南部南中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而且在姜维自贬后成为蜀汉后将军。为官期间留下了清高的名望。

八、公达

是不是脑海中第一印象是曹操谋主荀攸呢?三国时期字为公达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曹魏的孙该,官至司徒右长史(千石),同时还是《魏书》的作者。另一个是孙吴的孙邻,孙权堂兄孙贲之子,官至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

九、奉先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奉先二字因吕布名扬四海。三国另一位奉先是蜀汉裴俊,字奉先。哥哥裴潜是曹魏尚书令,裴俊官至蜀汉光禄勋(九卿中地位仅次于太常)。裴俊老家是河东的,因为送姐夫去蜀地任职,结果被天下大乱截留在了蜀地。

十、子明

三国子明共3人,吕蒙是最为人熟知的,另外两个,一个是曹魏隐士张臶(音见),另一个则是孙吴第二位皇帝孙亮。张臶或许是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了,活到了105岁。孙亮是正史中孙权的第七个儿子,演义中写作第三子。10岁即位,后来因为不满堂侄孙綝(比他大13岁)专权,所以图谋杀之,结果事泄被废,降为会稽王,又改降候官侯,返回侯国途中自杀。年仅18岁。

除了以上这些,你是否还知道不同的子孝、子和、子鱼、子远、文则、伯济?欢迎下方留言。

推荐阅读:

浅析: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周仓凭什么能够陪同关羽一起走进神庙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权益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立即删除。

更多文章

  • 刘备到底比诸葛亮高明在哪?答案就藏在马谡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个出自南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中的成语用在马谡身上正是恰如其分。马谡有才,却非全才,擅于战略,长于政务,而短于战术,缺于军事。刘备临终前放着许多国家大事不说,偏偏对正托孤大臣诸葛亮或是强调或是告诫“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这句话。

  • 刘备进位汉中王,上表汉献帝的名单中,关羽为什么排不进前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深夜会见汉献帝,刘备称帝关羽是否已经死了,刘备见汉献帝完整视频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刘备上表的原因。当时来说,刘备已经可以说是一方诸侯了,其手下已经是有了张飞关羽等五虎上将,除此之外还有着法正和诸葛亮两大谋士。雄踞益州荆州之地,在汉中之战当中击败了曹操,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虽然当时来说他和曹操孙权二人比起来稍有些弱势,但是已经成为了天下的豪强之一。这时的刘备一时间可以

  • 没有轰轰烈烈,出场便死于马超刀下,却在三国留下浓重印记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人物马超简介,重生三国之锦马超,老梁故事汇三国马超

    都说时势造英雄,而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也是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大多数的英雄人物都是在堆积如山的尸骨上成名的,毕竟是一将终成万骨枯,但是在三国时代却有这样一个渺小的人物,没有过硬的武功,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仅仅露了一面便才惨遭杀害,但是却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个人就是

  • 两千年来,只有他参破诸葛亮八阵图,最后却摇摇头说:绕道走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不仅治民有方,在治军上也是颇有建树的,他用兵谨慎,喜欢稳扎稳打,擅长利用步军结阵优势对抗曹魏骑兵,这一点对于一向缺乏战马的蜀国十分重要,他在训练军队的时候发明了八阵图,他曾经依靠这个阵法在长江边击退了陆逊,帮助刘备脱险,在北伐时更是击溃了曹魏的铁骑,打得司马懿不敢出城。孔明接手蜀汉之后就面临着

  • 秦始皇还有后代存世吗?如果你姓这4个姓氏,可能你就是他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后代姓赵吗,秦始皇的后裔姓什么,秦始皇的三个姓

    纵观秦始皇陵墓中的兵马俑,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绝对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延续几千代。后期他也开始追求不死之术,并派徐福去寻找。但遗憾的是,人的生命终究会到尽头那天,不死之术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最后他还是死了。他临时前也做了件愚蠢之事,就是杀了扶苏,让胡亥续任,这直接导致了他辛勤劳苦留存的帝国灭亡。即使历史记

  • 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5人,诸葛亮垫底,其中一位现在我们都常见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诸葛亮真的很聪明吗,历史名人怎么评价诸葛亮,中国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多厉害

    不过在古代,智商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尴尬了。古代有句俗语,叫“百无一用是书生”,足见智商高的人在古代的处境。甚至那些古代的高智商神童,最终命运也都相当坎坷悲惨。譬如方仲永,最后落了个“泯然众人矣”的下场,还有秦国的“少年宰相”甘罗,12岁不到便悲惨死去。正是由于古代智商高的人没什么地位,一提到谁是我国

  • 关于选拔人才,诸葛亮提出了七大标准,每一条都是至理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人才观,诸葛亮临死嘴里含7粒米,空军飞行员选拔标准

    诸葛亮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不仅重视,他在选人、用人方面见解也非常独到。首先,最要紧的便是选人用人的原则。诸葛亮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他选拔、使用人才,不搞宗派,不存门户之见,不讲资历和门第,而是以德行为标准,以才干为依据。其次,最讲智慧的便是选人用人的方法。他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

  • 关羽不如赵云,为何赵云百万大军能打成平手?关羽麦城都走不出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云与赵云,星耀赵云vs王者赵云,雷霆赵云与普通赵云

    自古以来大家对于历史上的这些人物都一直想要给他们分出一个高低,就像咱们还在上学的时候,大家总会对于成绩的排名非常的在乎。特别是一些刚开始对三国这些历史有了解的朋友们,就更想对里面的一些人物有一个排名,知道谁更厉害一点。今天咱们和大家说的这两个人物,在三国的历史当中都是有着非常璀璨的过去。那两个人呢,

  • 司马懿: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诸葛亮啊,他怎么说你都只有忍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懿穿女装戏弄诸葛亮,脑洞君司马懿和诸葛亮,司马懿在诸葛亮坟墓前翻书

    当然有,而且一出就是大纰漏。甚至为蜀国灭亡埋下了种子。诸葛亮用错了一个人,马谡。诸葛亮,蜀汉战略核心,司马懿,曹魏王牌军师。两个相爱相杀、智商爆表的大佬终于迎来了一个直接交锋的机会。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开始了他的北伐大计。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

  • 有人欢喜有人愁,女子15岁前必婚嫁,原来是从汉朝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婚嫁习俗全过程,古代历史上的婚恋观,为何古人十六七岁就将女儿嫁出去

    刘邦灭秦,建立大汉王朝,其实是接受了一个烂摊子,从秦皇开始便是大肆修建建筑,比如著名的建造长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等等,使得民不聊生,再加上刘邦项羽长期的对峙,诸侯国之间的对抗,让原本就破碎的山河,变得更加雪上加霜,等到刘邦终于一统山河,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时,天下早已是积贫积弱的局面。据史书记载,在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