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三大绝命刀,一种由锦衣卫佩带,摧残不少忠臣良将;一种专杀倭寇;一种杀得鞑靼军尸横遍野,令蒙古铁骑闻风丧胆。
绣春刀。明朝间谍构造锦衣卫的模范佩刀,名出杜甫诗名 “绣衣春当霄汉立”,以示锦衣卫与皇家的关联亲密。绣春刀形状综合了唐刀和少林梅花刀、单刀的特点,主要是轻盈,同时狭长略弯,便于携带和中间隔打击。但此刀和锦衣卫的名声一样臭,摧残过不少忠臣良将,也有不少人冤死在此刀之下。
戚氏军刀。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专门针对倭刀制造的武器。明朝部队所用的刀在与倭寇交锋时,经常被倭刀砍断。戚继光吸取倭刀优点,对中国军刀进行改进,带有显着的日本作风,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宽度减少,刀尖带有一个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间起一条镐线,刀背也有一条栋线,刀尖保留和刀身根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接纳削栋,减轻刀刃整体分量但是不减少刀刃的强度。此刀问世,倭刀顿失威风,在此刀之下,倭刀十之九断,此刀也成了倭寇的绝命刀。
中国斩马刀。始于中国汉代斩马剑。由于尚方令铸造,故又名“尚方宝剑”。汉代斩马剑是在长剑上安上长柄,专门对付马队,能够一剑斩下马头。到了唐代,斩马剑演化为陌刀,被称为天下刀王,为天下上最尖利猛烈的武器。宋代往后,陌刀退出战场,到了明朝,斩马剑被改进为斩马刀,成为明朝马队的主要配备。
明朝嘉靖第一虎将马芳用的便是斩马刀,被蒙古铁骑呼为“马太师”,杀得鞑靼军尸横遍野,令蒙古铁骑出名丧胆,鞑靼汗向明朝昂首称臣,闻马芳之名而不敢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