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中后期,为何会冒出那么多私盐贩?

唐朝中后期,为何会冒出那么多私盐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82 更新时间:2023/12/17 16:52:57

唐朝前期,社会清明、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财政状况富足,从公元618年起至公元758年间都是对盐业实行无税或低税的政策,因此李唐前期的盐价十分低廉,普通百姓的接受度都很高。

直至公元758元,唐朝中后期,第五琦实行盐专税的政策,通过盐政机构直接管控,一方面低价从盐户垄断食盐,另一方面禁止私盐交易,同时以高盐价卖出,利润高达1000%以上,彻底改变了以往无盐税或低盐税的局面。

有些人因负担不起过高的盐价,被迫选择“淡食”生活;也有些人因盐业高利润,走上了私盐贩卖的交易。

唐朝前期盐税政策

1.无税制和税盐制

自古以来盐税制度都备受历朝统治者的重视。到了李唐时期,盐税制度更是中国盐业史上的重要时期。

唐朝前期的统治者,因崇尚节俭之风,且国家开支并不是很大,所以没有通过盐税去增加财政收入,继续执行隋朝时期的盐税政策,实行食盐无税制度。

尽管食盐无税制,但并不意味着当朝的统治者对盐业制造不管不顾。李唐前期,“武德令,有盐池、盐井盐丞。”由此可见唐朝前期也有通过设置盐丞相,对部分盐池盐井进行管理。

到了高宗、武后时期,内则大兴土木,外又频繁用兵,社会所入赋税难以支撑国家的需求。

与此同时均田制度还没能实行,农业税收大幅度减少,于是统治者开始注意到盐税收入。

据《太平广记》卷三九九及《太平寰宇记》卷八十五转引《陵州图经》记载,当时在陵州城盐税制已有实行,并且有学者何维凝提出看法,武周时期就是唐代盐税制度的开端。

2.唐朝前期盐税的形式

武周时期,由于频繁用兵,国家财政支出增多,食盐无税制度也渐渐地变成盐税制,但这还不是私盐泛滥的开端。

因为当时社会各地对于盐池、盐井中食盐制造方式的不同,各地官员对食盐征税的方式也有所差异,盐业税并没有收取很高,此时的盐税形式也主要分为“实物税、力役税和货币税”。

实物税,根据《通典》记载,一般情况下租用朝廷盐池的盐户需缴纳实物税,某些特殊情况租用盐井的盐户缴纳的也是实物税。其中陵井就实行“置灶煮盐,一分入官,二分入百姓家”的盐税制度。

力役税,一般是古代朝廷经营的大型盐屯或者盐井,在盐屯或盐井里面的屯丁、屯兵人员需要缴纳力役税给国家。国家建造的盐屯在边界处或者战事频发地带,主要目的也是给部队提供充足的后勤保证。

货币税,即民营盐井缴纳。缴纳的盐税需要通过折钱计算,任何实物包括盐在内,都不能用作抵扣盐税。据《通典》记载,货币税缴纳的金额,是当地官员根据每州每县的实际盐产量,制定出来适用于当地合理的税额。

不同的盐税形式对应着不同的经营模式,也对应着国家不同的需求,以上便是唐朝初期的三种基本盐税形式。

3.税盐制改革前的尝试

刘彤的议改盐制,是唐朝中后期盐税制改革前的最后一次尝试。唐朝初期虽然表面上一片繁荣,背后却潜藏着种种隐患:农民承受不住高赋税,以致百姓流走他乡;边疆战事不断,军费巨增。

这两件事使得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的同时,支出却还不断增加。于是刘彤的议改盐制提议,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提议内容是全面禁商榷,主张盐铁官营,从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这个提议最开始是受到支持的,但试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就宣告了作废,原因是当时社会经济中心未南移,重要盐池都在北方,也在国家的控制下;另外一些地方官员并未上缴全部盐利,而是留下一部分自用。

如果唐朝实行盐铁校检,那地方官员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而且当时盐铁官营并不被社会认同,征收农业税依然是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虽然刘彤盐改提议没能成功,但也为唐朝中后期的盐专卖制度做了铺垫。

唐朝中后期盐政

1.第五琦和刘晏的盐专卖制

“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八年时间,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国家农业税收大幅度降低。另外连年内战以及边疆战事也需要招兵买马,导致唐朝中后期更急需增加财政收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公元758年三月,第五琦出任盐铁使,正式开盐专卖制度,“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尽榷天下盐”。

第五琦创立的盐专卖制度,通过设立盐政机构,垄断盐市买卖的各个环节,建立亭户制度,禁止私盐贩卖,初步确立“民制、官运、官收、官销”的形式。

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因“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财政紧张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次变革,改变以往单一的国家财政税收观念。

但第五琦的盐专卖制度更适用战争时期,能够有效地给部队及时供给需求。

“安史之乱”结束以后,这一套制度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官方几乎垄断了除盐业制造以外的所有流程,导致盐政机构过于庞大,盐政官员过于冗余,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于是在第五琦之后,刘晏在盐专卖制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由之前的“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变成了“民制、官收、商运、商销”,这样既可以帮助国家节省人力物力,还能够做到利润最大化。

尽管刘晏提出的盐专卖制度更灵活且适用性更强,但是没有第五琦的铺垫,刘晏也很难成功。

2.唐朝后期的盐政

好景不长,公元780元,因为榷价问题,德宗误听谗言,刘晏被当朝宰相诬陷致死,经过两次改革之后的盐专卖制度也因此陷入混乱。由于之前盐专卖制度带来的税收成功,也使得当朝统治者德宗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贸然对藩镇使用强硬政策,使得引发连锁战事。

战乱不断的背后,带来的是日益增多的军费,导致唐朝后期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征收各种赋税、胡乱提高盐价,民怨沸腾,甚至有百姓不堪其扰,自缢而死。

虽然后期有李巽等人的试图挽救这样的局面,似乎也抵不过唐王朝最终走向衰落的命运。

私盐交易为何如此泛滥?

私盐产生的大背景,源自于公元758年第五琦创盐专卖制以后。唐朝中后期,过高的官盐价所带来巨额利润,使得私盐的逐渐泛滥。私盐交易,不仅损坏了朝廷的收入,而且私盐贩赚取的巨额利润,协助地方势力,也进一步加快了唐朝的垮台。

1.盐业制度的缺陷

盐专卖制度在唐朝中后期推行以后,国家一直都严格把控着盐业制造以外的各个销售环节。

社会长期处于这种制度下,会存在以下三种弊端:第一,商人享受着盐业运输和销售的权利之后,会肆意加价从中谋取利润;第二,国家在整个盐业管理机构中,会出现大量冗官的现象,办事效率低下,增加用人成本;第三,当地州县并不会完全配合中央对待榷商,会影响自己对于盐业生产的占留。

在这种弊端的凸显下,盐业税收过高,中间利润高达1000%以上,大大加重了百姓们的生活成本,导致不少人甘愿冒着生命风险,赚取中间的利润。

其中不乏有生产者、销售者、盐枭、官员贩私盐,也是这些人,既影响了唐朝中后期的经济命脉,间接动摇了唐朝后期的社会稳定性。

2.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前面的盐专卖制度介绍也有提到过,盐专卖制度实施以后,国家从中赚取的利润高达1000%以上,这种现象是违背正常的商业规律的。

在盐价不断攀升的时候,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朝廷官员是盐专卖行为的执行者,有人依法办事,也会有人抵不住高利润的诱惑,利用自身职权便利贩卖私盐,牟取中间巨额利润。

3.社会环境的恶化

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先是第五琦创盐专卖制度,后有刘晏在此基础上改善盐专卖,尽管盐价较高,但是在执行效果表现都是比较好的。

可在唐德宗时期,德宗因误听谗言,先是罢去刘晏的官职且将其处死,同时还对盐专卖制度进行了修改,直接导致当时每斗盐从110文升到370文左右,然而制造成本不足10文钱一斗,而且随着制盐技术的不断成熟,食盐的制造是在不断降低的。

刘晏盐专卖制度被修改后,致使盐业管理混乱,盐政官员过于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同时腐败现象也是日趋严重,很多地方官员通过利用自己手中职权牟取暴利,盐政官员的奢靡之风也是从德宗时期扩散开来。

由于唐朝后期整体环境十分恶劣,且对盐业的干预过多,盐业根本不存在公平竞争的体系,与此同时食盐又是家家户户每日生活的必需品,百姓买不到低廉的食盐,私盐交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泛滥也是合乎情理的。

总结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后期的时间节点,也是盐专卖制度产生的导火索之一,更是私盐贩泛滥的重要间接原因。为什么唐朝中后期会有那么多私盐贩?

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家为了维持财政收入贴补军用,致使盐价过高,普通百姓维持不了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愈发严重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铤而走险做起了贩卖私盐的交易,这也为唐朝集团后期的覆灭埋下了种子。

参考文献:

[1]欧宗佑:《中国盐政小史》,北京: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六年七月版,第28页。

[2][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四十二《职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00页。

[3][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三九九《陵州图经》,台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6册,第19页。

[4]何维凝:《中国盐政史》,台北:大中图书有限公司,1966年版。

[5][唐]杜佑:《通典》卷十《盐铁》,台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03册,第114页。

[6][宋]王博撰:《唐会要》卷八七《转运盐铁总叙》,台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07册,第300页。

[7][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378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广被李渊追谥为“炀”,“炀”是什么意思,得此谥号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杨侗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 有关谥号的发源,大概就分成二种叫法,其一是谥号始于西汉初期,周公之谥;其二便是谥号产生于西汉中后期的恭王、懿王环节,而后面一种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西汉以后,谥号获得了普遍的实施,

  • 隋炀帝死后,他的女儿下场如何?一人嫁李世民,儿子差点当上唐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炀帝的女儿为什么嫁给李世民,李世民的女儿小兕子,李世民女儿名字大全

    据历史记载,隋炀帝是在扬州遭遇文臣武将的叛乱,主谋是宇文化及等人。当时天下狼烟四起,所以这些人才会铤而走险勒死了隋炀帝,当场被杀死的还有隋炀帝十二岁的儿子。隋炀帝死后,扬州太守陈棱尽了臣子的本分,找到他的灵柩并以天子礼仪安葬了。可是,隋炀帝的两个女儿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瞬间跌落到了最黑暗谷底。隋炀

  •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一首诗,放下狂傲,尽显温柔,贵妃也被其迷倒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全文,杨贵妃给李白提鞋,杨贵妃秘史杨贵妃跳舞被李白看见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一首诗,放下狂傲,尽显温柔,贵妃也被其迷倒了说到唐代的大诗人,不知道大家首先想到了谁,如果不出意外的是,我想,大多数的人想到了李白,那个时代的代表,他豪放不羁,藐视权贵。他风流,他潇洒。他在更多的时候,如一缕狂风,吹动着他那浪荡不羁的一生。说到李白,他绝对是中国古诗词的第一人,我想,

  • 李白的绝笔诗,虽然只有41个字,却道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白的最出名的15首诗,李白最霸气的十首诗凌云志,李白的最狂三首诗

    有着“诗仙”之美誉的李白,处于唐朝的诗坛的顶端,性格放荡不羁,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许多人了解李白,估计都是从《静夜思》开始的。李白心胸开阔,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其诗歌大多都非常霸气,比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堪称神来之笔。 纵观李白的一生,早年过着侠客般的生活,日

  • 李白写了一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却让一小县令千古留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写的最好10首诗,李白气势磅礴的一首诗不输侠客行,李白写过的十首诗

    直到天宝二年,四十出头的李白才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成为皇帝的御用文人。李白拿着不错的俸禄,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份,杨贵妃都曾亲手给他磨墨,纵观当时文学界,此等殊荣估计只有李白能够享有,可见诗仙绝非浪得虚名。 一年后,放荡不羁的李白,觉得这种安逸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就离开了京城,来到东都洛阳游玩,寻找真

  • 李渊算是历史上最不起眼皇帝,但他有两个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是怎么当上皇帝,隋唐英雄传李渊当皇帝,皇帝成长计划2李渊

    但他能力绝对在这,毕竟开国皇帝没有一个弱的,他有两个快,上位快,统一快。大业十三年农历七月,李渊痛恨隋炀帝杀害忠良等行为,和李建成李世民打进长安,李渊拥立杨侑成为隋恭帝,随后李渊成为唐王,李建成是唐王世子,李世民秦国公,李元吉齐国公,他们父子彻底掌握了权势。 五月隋恭帝让位给李渊,从太原起兵到上

  • 李渊乞求保住13个孙子,大臣说了两个字,李世民:全部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渊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十个孙子,李渊死后李世民怎么处理的,李世民登基后怎样对待李渊

    小编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历史,这个历史相信都会吓到你们。这个历史是关于李渊和李世民的,李世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曾被自己的爸爸要求不要杀害李渊的孙子,说来也奇怪,都是至亲关系,怎么闹到这个地步?况且,李渊的孙子们到底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竟让李世民起了杀心,立马将他们处死了呢?别急让小编带你们慢慢分

  • 李治为何娶比他大4岁的武则天?第三点最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让李治爱得死去活来,李治和武则天谁年龄大,李治为什么对武则天好

    李治为何要娶比他大4岁的武则天?不是缺乏母爱,第三点才是答案在中国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唐朝这个朝代是一个封建王朝的鼎盛期,在那个开放的朝代发生过很多很多的事,也出现过很多很多的奇才。唐朝的诗人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唐朝的诗文化非常的灿烂多彩。在唐朝时期也出现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李

  • 狄仁杰解梦促使了李唐江山的恢复,梦是如何解到武则天心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狄仁杰为武则天解梦,历史上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关系,狄仁杰武则天全集免费

    武则天以媳妇的身份篡了李家天下,反过头来再立退位的儿子李旦为太子,这个位不是等于白篡吗!如果立武氏侄子为太子,虽然成了武家的天下,但她又不甘心,侄子哪有儿子亲呢。这个问题在封建社会,对女性皇帝来说成为一个悖论,不过历史上也只有武则天一人碰到过。武则天一时无法决断,便给了李旦“皇嗣”这么一个不上不下的

  • 李世民死前给儿子下一密旨:将此人谪贬,若从就重用,若不从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重用的三个人,贞观长歌李世民重用冯立,程咬金和秦琼谁受李世民重用

    李世民死前给儿子下一密旨:将此人谪贬,若从就重用,若不从处死我国历史几千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众多的朝代更换,每个朝代国家有强有弱,其中唐朝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绝对是璀璨朝代之一。唐朝存在一共二百余年,它的名号哪怕是现在也是中外闻名,许多国人在外面声称自己是唐人。这二百多年中,不仅涌现了众多闻名后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