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精神外国人”养成记: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外国人”

唐朝“精神外国人”养成记: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外国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74 更新时间:2024/1/27 13:47:27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唐·司空图《河湟有感》

河湟谷地,塞上明珠

过了陇西一路向西,沿黄河支流湟水逆流而上,在祁连山以南的黄河与湟水交界处,有一片水草丰茂的河谷地区,被称为河湟谷地,黄河滔滔,湟水迢迢,千百年来滋养着这片沃土,造就了荒凉大地中的一颗绿色明珠。

河湟谷地地形图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一带环境恶劣,生存十分艰难,河湟谷地有三条水系贯穿河谷,使之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最佳选择,因此,历代王朝只要能控制这片土地,那么盘踞在青藏高原一带大大小小的反叛势力大多都会服从命令,依附其王朝。

雄心万丈的隋炀帝杨广,称霸中原后开始将目光转向西域,丝路的辉煌,胡商的兴盛,都牵动着他成就大业的雄心。恰好,有个叫做吐谷浑的小国,屡屡挑战大隋的权威,遭受军事失败之后,还继续与隋朝为敌,阻碍西域贸易,所以杨广决定亲自出马,剿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国家。

吐谷浑,就是一个以河湟谷地为中心的国度。

大业五年(609),三月开春,杨广携十余万大军程西巡,其规模与北巡突厥和南巡江都不相上下,这一仗打得很是顺利,在河湟地区大败吐谷浑,十万部众全部归降。于是杨广在吐谷浑故地分别设鄯善、且末、西海和河源四郡。

俯瞰河湟谷地

至此,青海大部、南疆和甘南川西北一带,皆归大隋所有,不仅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往来,也震慑了西域地区各个少数民族国家,确立了隋朝控制西域的强势地位。

此后,青藏高原腹地的吐蕃走向统一和强盛,而十几年后的中原迎来了大唐盛世,吐谷浑只能在夹缝中苟延残喘。

唐朝废青养成记

大唐前期强大无比,牢牢控制着河湟地区,以河湟制吐蕃。松赞干布在军事上碰壁后,也只能以谦卑的姿态亲自到长安城觐见唐太宗,李世民对吐蕃的态度非常满意,于是把文成公主赐婚给了松赞干布,创造了唐蕃关系的佳话。

大唐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国力元气大伤,朝廷从安西、北庭都护府抽调回一万五千兵力参加平叛,又从河西、陇右调回大量驻军。虽然叛乱平定,但是西域兵力空虚,使得吐蕃有机可乘。此时的河湟谷地的控制权逐步从大唐转移到了吐蕃手中。吐蕃多次以河湟为跳板,对大唐发动进攻,数次攻破长安城,对大唐末期的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正所谓得河湟而制吐蕃,失河湟则受制于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图

乾元元年(758)起,廓州、凉州、兰州、瓜州、沙州等地相继沦陷。

吐蕃攻打沙州(今敦煌)时,尽管与朝廷的联系早已中断,但城中军民仍不肯束手就擒。在内缺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阎朝带领沙州百姓抵抗吐蕃,长达10年之久。

建中二年(781),沙州弹尽粮绝,城中军民处于绝境,阎朝以不伤害百姓为条件,出城投降,后被吐蕃人下毒暗杀。

贞元六年(790),吐蕃陷北庭都护府,安西阻绝。

元和三年(808),随着龟兹被吐蕃攻陷,安西大都护郭昕殉国,西域的两大都护府在坚守了四十多年后,最终没能撑下去,大唐王朝的势力就此退出西域。

黄河、湟水,阻断了汉人与故土的联系,这一中断,就是百年。此时,大唐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威严,故乡的春风再吹不到河湟谷地,这一切怎能不令人唏嘘!

唐朝时期的安西大都护府

大唐盛世的时候,不少人去西部开拓,现在朝廷力不能至,这些汉人就成了不受待见的亡国奴。起初,他们也是一腔热血的人,宁可自杀也不愿意为吐蕃人效力。但百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年一腔热血的汉人,子孙后代都是在吐蕃的压迫下长大的,他们对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

他们开始穿吐蕃服饰,吃吐蕃食物,说吐蕃话,早已忘记了血脉中的汉人血统,也忘记了自己的先辈们曾为脚下的土地抛头颅洒热血。这些“精神吐蕃人”已将吐蕃视为自己的国家。

因为要做生意,中原汉人偶尔路过河西走廊,这些吐蕃装扮的年轻人还会指着他们说:“呦,这不是东方来的唐人嘛,我们吐蕃屡次入侵长安,你们还自诩天朝上国,自欺欺人罢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想要证明:我是吐蕃人!

从河西走廊路过的唐人,神情有些复杂,有不甘,有愤怒,但更多的却是同情。这些“精神吐蕃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嘛,也不清楚自己身处何等凄惨的境地。

长安古城墙

为了抵抗吐蕃而献出生命的热血男儿们,若是见到自己的子孙慢慢变成了废青,不知作何感想。

司空图是个关心时政的晚唐诗人,听闻此事,不禁悲从中来,作了一首《河湟有感》: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读来让人百感交集。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人最重要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废青们认为接受吐蕃统治,说吐蕃语言,穿吐蕃服饰,就能真正地融入吐蕃文化,成为强国公民,却忽略了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吐蕃武士画像

黄皮肤黑眼珠,肉眼可见的差别,吐蕃人根本不会把他们当成自己人。再说了,吐蕃好不容易占据了河西,就是为了利益,他们的眼中只有票子、车子、女子。

若不能满足吐蕃的欲望,一切都免谈。废青们却妄想与吐蕃商议合作,他们认为跪下认爹就可以赢得吐蕃统治者的认同,然后就可以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没有搞清楚人家想要什么,便一心一意,要与之共度余生,废青们是来搞笑的吗?

在大国博弈的核心地带,个体实力其实是最弱的,只有站在能胜出的一方,才能看到未来。可事实上,这也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事情,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就必须要和自己的国家并肩作战。如果国家都亡了,那么所有的财富和地位,都将化作泡影。

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的布达拉宫

只可惜,废青们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有着汉人的脸庞,精神上却自愿成为吐蕃人,可悲的是吐蕃也不承认他们,这些无根的人必然沦为“炮灰”。

吐蕃想在河西安插人手,河西土著也会主动给吐蕃当代理人,完成任务后坐地分赃。

事实上,征服者都是如此,当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时,根基不稳,只能通过招揽当地的土著来经营,而他们自己,则在幕后操纵着傀儡,间接掌控一切。

吐蕃占河西,日本占东北,英国占香港,莫不如此。

代理人也需要发展下线,培养一群忘本的汉人,共同为主人效力。只有吐蕃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他们才能跟着沾光,可一旦主人完蛋,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代理人们最想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国家没落,故国一蹶不振的时候,其他国家的侵略者就会插手,让代理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代理人对自己人的压迫,甚至超过了侵略者。

唐朝彩绘武士俑

两国的人民都有庞大的国家作为后盾,唯独代理人是个被欺负的对象。他们每天活得战战兢兢,既不能把老百姓的利益压榨得太厉害,也不能让主人觉得吃亏,天天忙个不停。

一旦故国赢了,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被处理,所以他们甚至比侵略者更不愿意看到故土回归,当下线的那就更悲哀了,冲锋陷阵,打砸抢烧,这可都是高风险的活儿,但大头都让代理人赚了,自己只能喝点儿汤,还要看代理人的眼色行事,稍有不慎就被踢出退伍了。

侵略者失败了,部分代理人还可能被主人带走,毕竟宠物养的时间长了多少有点感情,带回去看门也可以,但宠物的宠物可就没那么走运了,基本都是背黑锅的“炮灰”。讽刺的是,下线们的内心深处还以为自己是人权斗士,是在为自由民主而奋斗终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代理人们的卖力表演确实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其他人做出了表率。侵略者会以各种渠道进行灌输,教科书上、各大媒体上多管齐下,使废青们忘却先辈的血气方钢,乖乖认爹。只需要付出很少的利益,让他们尝到一丝甜头,这帮人就会乐此不疲地表现。

虽然这些利益都是从汉人那里搜刮来的,也不是侵略者自己掏腰包,但最怕的就是比较,和那些可怜的同伴一比,顿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能吃香的喝辣的就行,管它是站着还是跪着,看看你们,吃不饱穿不暖,空有一腔热血而已。

吐蕃赞普壁画—莫高窟第159窟

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一无是处,经过数十年的调教,他们变成了河西废青,吐蕃人到处宣扬:这些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大家都学着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

有的人受不了诱惑,加入了团队,让不知情的人误以为吐蕃将一统天下。

但有些人,一腔热血始终流淌在血脉里。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贞元十五年(799),一个注定改变河西命运的孩子出生了,他就是张议潮

这个在“沦陷区”长大的官二代,儿时目之所及,皆是家国仇恨。

吐蕃并不像大唐那般开放,为了实行文化殖民,禁止平民穿汉家服饰、说汉语;没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壮丁掳来做奴隶,年迈的人“断手凿目”,丢在大街上。

在这可怕的统治之下,河西各州的百姓每年春节都会悄悄地换上汉家的服装,祭祀祖先,朝拜东方。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年轻的张议潮立下志向,他要带领河西各州的百姓,收复失地。

大中二年(848),做好周密计划的张议潮与当地名门望族、豪杰义士联合,发动起义。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振臂一呼,全城汉人响应号召,纷至沓来,誓与吐蕃决一死战。

张议潮自幼饱读兵书,胸怀韬略。两军短兵相接,吐蕃守军因大意而溃不成军。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么多年来犹如待宰羔羊的黎民百姓,竟也拿起了屠刀。

刚掌握吐蕃大权的权臣尚恐热得知张议潮起义的消息,勃然大怒,率兵再次洗劫河西八州。沿途若是遇到青壮年,吐蕃军士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杀死,对老弱病残施以割鼻断足的酷刑,连婴儿也不放过,一路烧杀抢掠,触目惊心。残暴的行径,激起民怨,越来越多的百姓挺身而出,投入到张议潮的义军中。

张议潮一鼓作气,先后收复沙、瓜、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等十一州。

张议潮收复的河西十一州

大中五年(851),张议潮让兄长张议潭和起义诸将二十九人正式入长安告捷,并献上沙、瓜等十一州图籍,宣布效忠唐朝。

故土沦陷数十年,当地的汉人终于翻身做主。

当年冬天,唐朝在沙州设立归义军,统领瓜、沙十一州,授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从此,归义军之名,威震八方。

正所谓: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敦煌月牙泉

培养代理人、发展下线、文化殖民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这帮人或许可以逍遥自在一段时间,可一旦国家恢复了元气,天空就飘过五个字:这都不是事儿!

河湟谷地作为两个大国的博弈交汇点,命运从来都不是自己能掌握的,而是完全由博弈两国的实力决定,无论再怎么折腾,都是徒劳的。

只有期盼着自己的国家强大,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别人来这里,就是为了发财,大头都被拿走了,下线只配分点儿汤,至于平民的死活,根本不会在乎。跑路的时候给不给一张“飞机票”,那全看人家的心情。

做母亲的,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强盗组团到家里抢东西,基本是家徒四壁了。生活条件太差,兄弟姐妹又太多,确实照顾不过来,但是,如果有一天家庭条件改善了,肯定会给孩子们一个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个人的前途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过去的张议潮们是这样,今天的孟晚舟们也是一样,个人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如今的河湟谷地

如今的河湟谷地,山川草木葳蕤,河岸绿映清波,一片欣欣向荣。

更多文章

  • 李亨本来就是太子,他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时篡夺皇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亨怎么平定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唐玄宗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

    第一,李亨的继位是无奈之举李亨在这个时候去了北方,得到了巨大的支持。朔方军的大本营就在灵武,李亨也得到了军队的支持。总之,几乎可以说各方面都等着李亨登基为帝。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谁当皇帝,对于老百姓和军队来说不重要。第二,李亨的继位也是顺应形势李亨留下来是要扛着旗号抗敌的,皇帝跑了,让百姓,也让军队很

  • 1986年山东妇女效仿武则天,到处贴登基广告,警方调查后牵出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山东一女子效仿武则天,武则天大案纪录片,86年山东村妇自称自己是武则天

    突然,他们看到两个行为鬼怪的人。这俩人一边这墙上贴着小广告,一边东张西望地环顾四周,生怕被别人发现了。联防队员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俩人肯定有问题。于是,联防队员抓住这俩人,并扯下了墙上的小广告,看了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联防队员表情严肃,一脸不可思议。原来,这张纸上乍一眼不是什么违法犯罪的内容

  •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为何庙号是世祖,而不是太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晋皇帝是司马炎吗,司马炎庙号,西晋司马炎陵墓纪录片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往往庙号为太祖,比如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为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庙号为太祖;至于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因为谥号高皇帝,经常被后人称之为汉高祖,实际上,刘邦的庙号是太祖。那么,问题来了,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为何庙号是世祖,而不是太祖?一首先,太祖作为庙号使用,多为

  • 晋朝、宋朝这两个朝代哪个是最弱、最怂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朝和宋朝谁弱,宋朝是最窝囊的朝代吗,宋朝与晋朝哪个更耻辱

    晋比宋强多了,没有可比性。 西晋VS比宋:西晋是大一统王朝,绝对完整的统一了天下,在法理上没有任何瑕疵。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处于绝对的服从状态。天下没有能和晋抗衡的政权。而且这是挑好听的说,说直白点,当时的少数民族,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都处于被征服、被奴役的状态。很多少数民族都是奴隶

  • 李建成是个怎样的人呢?如果李建成继承皇位,历史是否会不同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李世民篡改了历史,所以导致我们对于李建成这个人知之甚少。但其实,不管李世民多么的优秀,李建成绝对不是一个酒囊饭袋。李建成是李渊嫡长子,他是一个宽简、仁厚,很有才能的人。他在李渊起兵前,就在河东居住,并秘密招募有才能的人,为起兵做准备。李渊起兵后,李建成也带过兵,他给新聚集的义兵制定军法号令,和将

  • 大唐有多强大,289年间灭了30多个国家,至今外国仍在学唐朝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高昌国能够说成被唐代消灭的国家中最自作自受的一个了。自隋朝至今,高昌国一直向中华皇朝朝贡,乃至其君王也常常来中华朝贡。来到唐代时,高昌国的君王变成了曲文泰。 当他赶到不久创建的大唐国都北京长安时,见到的是一片荒芜之景,再想到以往隋朝的热闹风景。曲文泰便认为中华早已衰落了,恰好这时的西突厥也在笼络高

  • 东晋君臣共治,士族通力合作,为什么还是乱象一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晋八大士族名单,东晋门阀士族的小说,东晋士族崛起3

    整个王朝历时一百零四年,共经历了十一位皇帝,此后,刘裕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在魏晋南北朝这个荒唐且混乱的时代,一百零四年的立国时间并不算短,但比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其他王朝来讲,东晋的存在时间又显得尤为尴尬。如果要从政治制度上来讲的话,东晋的治理模式并不算落后,他们推行的是一种君主与臣子共同治理天下的

  • 五代十国之闽国:白马三郎为救母被迫起义,骨肉相残被南唐渔翁得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郎救母的故事,三郎救母是成语吗,杨立青讲述五代十国史

    (梦归秋辰:第497期)公元885年,王审知正在家喝紫菜蛋花汤,然后一个小兵拿着书信来找王审知。原来虽然王审知的父母都是农民,但王家三兄弟都武勇过人,于是寿州义军首领王绪打算将这三兄弟收在自己的麾下。尤其是王家老三王审知,那更是年轻貌美功夫好,骑着白马就像常山赵子龙一样英勇无敌,因此大家都称王审知为

  • 隋炀帝杨广阴谋篡位,还弑父、淫母?这都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杨广弑父了吗,隋唐演义杨广弑父登基,杨广弑父夺妻完整版

    隋炀帝杨广(569-618)是历史上典型的暴君。他给人的印象是冷酷、奢侈、滥用职权、穷兵黩武,破坏了隋朝。那么,真正的杨广是什么样的呢?客观地说,杨广在早期确实是隋朝的一位好皇帝。然而,隋朝末年却发生了四次战争,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的杨广跳入扬州自娱自乐。他无视外面的战争,任由隋朝生死存亡。我们来分析

  • 李治封庶母武则天为皇后,绝非感情用事,背后有一场高明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秘史贺兰敏月与李治吻戏,李治真的爱武则天吗,郭德纲武则天李治

    唐朝时期出现了一位非常厉害的皇帝,他就是千古一帝李世民。只不过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后才得到的,从这一点来说,李世民的皇位肯定是受到诟病的。不过好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创造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是李建成继位,也不一定能够比得过李世民。这一点是人们对李世民敬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