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何他五次北伐,最终也没能重整汉室江山?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何他五次北伐,最终也没能重整汉室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06 更新时间:2024/2/16 18:38:30

[var1]

一、诸葛亮一生唯谨慎。

当年东晋的桓温伐蜀,遇到了一位诸葛亮手下的老兵。他问这位老兵,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这位老兵慢慢地回答道,其实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优点,只是自己从没有见过如同诸葛亮一样行事稳妥之人。桓温当时对此不以为然。可是他回去后想起这句话,左思右想,不能入睡。确实,诸葛一生唯谨慎,在这一点上世上没难有人能够超越诸葛亮。

诸葛亮这样为人处世,与他的性格有关。我们从诸葛亮的生平可以看到,凡是诸葛亮经手的事情,极少听说出过差错。他在与刘备相见时,就为刘备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方案。这个方案时间跨度大,地域辐射广,可是让人惊奇的是,这个方案却几乎实现了。

[var1]

只是因为诸葛亮离开荆州,关羽执行《隆中对》战略不力,造成了荆州之战的失败。荆州被东吴夺取,关羽和他的那支北伐主力军队也一同丧失了。如果关羽严格按照诸葛亮的规划,与东吴搞好关系,等待时机。不需要一年时间,曹操和吕蒙就会双双毙命。这个时候,刘备集团分两路北伐,就可能统一天下。

我们从诸葛亮的周密谋划的战略方案,就能够看出诸葛亮做事严谨小心的特点。在他亲自掌握军权,发动北伐的时候,这种特点更是表露无疑。他在北伐时,拒绝魏延的奇袭潼关的建议,就是因为他不想冒险,想要与敌人正面交锋,来获取胜利。敌人也看出了诸葛亮的这个特点,采取了坚守不出,对峙消耗诸葛亮的战略。

而诸葛亮英年早逝也与他的性格有关。诸葛亮在派使者去司马懿的军营,送巾帼来刺激司马懿,想要逼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盛情款待诸葛亮。他问起诸葛亮日常的饮食起居,使者回答说诸葛亮对罚二十以上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一天吃的饭不过数升。司马懿听后说,诸葛亮食少事烦,难以支撑多长时间。

果然,诸葛亮在与司马懿相持百余日后,病逝于五丈原。当时的人们劝说诸葛亮不要过于劳累,诸葛亮回答说,不想辜负先帝的嘱托。其实更深的原因,还是他生性谨慎的原因,生怕北伐出现差错。正是因为追求稳妥,所以诸葛亮带兵打仗不喜欢冒险。他所打的仗,一般都是四平八稳,无懈可击的。这当然制约了诸葛亮的作战效果,使得诸葛亮与曹魏的交锋,最终多以撤退收场。

[var1]

二、诸葛亮的作战方式受到了限制。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对自己的文治武功都很自信。不过,在历史上诸葛亮真正指挥作战,是在益州之战后期,亲自率领荆州军队入川开始的。在此之前,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主要的职责是镇守治理后方,保证刘备作战足食足兵。

这是因为刘备本身就是一位枭雄,他和手下的关羽、张飞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猛将。在当时刘备阵营中,不缺乏能征惯战的将领,缺乏的是治国理政的人才。诸葛亮的加入,正好弥补了刘备阵营的缺陷,使得它拥有了逐鹿天下的能力。

[var1]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实力迅速扩大。尤其是刘备获得荆州作为立足点后,诸葛亮马上担负起治理地方的重任。不久,刘备阵营就发展成为让曹魏和东吴不可小觑的势力。在刘备夺取益州后,诸葛亮又担负起建设蜀中的任务。曹操的谋士刘晔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

但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刘备阵营接连遭受惨败,多年积累的军事实力毁于一旦。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接任张飞的司隶校尉职务,开始身兼文武两职。他在成都开设军营,重新训练军队。在诸葛亮的努力下,蜀汉重新建立了十万军队。诸葛亮就是率领这支军队,开始了南征和北伐。

[var1]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的军事实力是最弱小的。即便是数量这么少的军队,诸葛亮在每次北伐时,还要留下三分一在国内以防万一。正是因为蜀国军队数量有限,诸葛亮才不敢放手一搏。在街亭之战中,蜀军遭受的损失并不算大,这就让诸葛亮感到十分心疼。

诸葛亮率领的这支军队不但数量少,而且在最初这支军队的实战经验少得可怜。由于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惨败,蜀军中的精兵强将都损失殆尽。诸葛亮训练的军队虽然戎阵整齐,号令严整,可是这支军队缺少作战的骨干。这是蜀军在街亭之战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为了弥补蜀军的这个缺陷,专门以八阵图来训练蜀军。在蜀军掌握八阵图后,便立于不败之地。不过,由于蜀军的机动力低,也很难击败以骑兵见长的魏军。正是由于蜀军的兵力和战斗力的硬伤,使得诸葛亮不能采取奇袭的战术,只能寄希望与敌人正面交锋取胜。这就使得诸葛亮在北伐中多次和固守的敌人打成对峙,最终只能撤退了事。

三、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着一个成熟的过程。

诸葛亮多次发动北伐,也打得对手避而不战。可是在《三国志》上评价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才,优于将略。有人据此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足,是他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其实,这个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着一定的偏差。

[var1]

在历史上,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时间并不长,而他打的败仗也是屈指可数的。诸葛亮在刘备时期,主要是被刘备当作萧何使用的。用刘晔的话来说,就是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并没有让他带兵打仗。直到张飞去世后,诸葛亮才接替了张飞的司隶校尉的职位,开始执掌兵权。在此之后,诸葛亮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的治理国家的才能,和管仲不相上下,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是他自比乐毅,则因为在刘备时期没有表现的机会,无法让大家加以评价。直到诸葛亮亲自掌握蜀汉军权,指挥南征北伐的时候,大家才对他的军事才能有所了解。

[var1]

如果从诸葛亮的军事生涯来看,他的军事能力是有着一个提高的过程的。诸葛亮本身具备有过人的军事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在刘备时期还处于书本知识方面。由于诸葛亮主要负责足食足兵的工作,缺乏战场实战的机会,这使得诸葛亮编组训练军队十分出色,可是战场指挥能力相对欠缺。这就是《三国志》中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的原因。

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点。诸葛亮第一、二、三次北伐,是诸葛亮汲取实战经验的过程。在这些战役中,诸葛亮从最初的失败,到逐步掌握战场主动,作战风格逐渐成熟。等到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时,他的作战风格已经成熟,发展出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战术。

[var1]

等到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经强大到让对手不敢正面交锋的地步。他率领的蜀军,在敌人的控制区来去自如。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坚守不出,忍受着诸葛亮的肆意侮辱,眼看着诸葛亮的军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屯田。这种情况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观。

甚至在诸葛亮去世撤军的时候,司马懿在追击的时候,还被蜀军虚张声势的反击吓退。从此,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对敌人的震慑何等强大。连他的对手司马懿在参观过诸葛亮遗留下来的军营遗迹后,也不由得叹息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var1]

可惜的是,天不假年。诸葛亮在五十四岁的时候,就因为积劳成疾而去世了。如果诸葛亮的寿命再多几年,他很可能就可以实现重整汉室江山的理想。那个时候,就没有人敢再质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了。

结语:

在诸葛亮的军事生涯中,有过失败,也有过胜利。不过,他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都没有能够成功。这使得有人对他的军事能力产生了质疑。其实,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既有诸葛亮的主观原因,也有着外界的客观原因。

[var1]

客观原因就是诸葛亮接手的蜀汉政权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多年积累的军事实力丧失殆尽,一切都依靠诸葛亮白手起家,从头再来。由于蜀军的兵力和战斗力有限,使得诸葛亮不能冒险一搏。主观原因就是诸葛亮谨慎小心的性格,让他不愿意冒险。再加上诸葛亮亲自指挥作战的时间短,军事指挥风格也需要一个提高的过程。

这就使得诸葛亮在北伐时,一边作战,一边汲取经验教训。通过多次北伐后,诸葛亮的军事风格终于在第四次北伐时趋于成熟。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造成了敌人的恐慌。可惜,诸葛亮积劳成疾,早早病逝于五丈原。如果诸葛亮能够再多活几年,实现他重整汉室江山的理想也未可知。

更多文章

  • 唐朝这个别人眼中的混世魔王,却是历史中的人生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最显赫的六个人,唐朝混世魔王小说,唐朝爱情野史

    当时隋炀帝驰骋天下,程咬金才被赦免放出,回到家里,程咬金对于儿子这种混混像很是担心,便想着劝儿子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虽说程咬金是个混混,但他对于母亲,还是很孝敬的,陈咬金不想让母亲担心,便准备做点正经营生。程咬金的家是住在大山的旁边,于是他就去山里打猎劈柴,这样既可以靠卖柴挣点钱,也可以通过打猎使自己

  • 齐桓公和管仲:这对野心勃勃的君臣,都干过哪些搞笑的“缺德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视频,桓公对管仲的评价

    春秋时期的公子小白,是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生性开朗,聪明狡捷,贪图享乐。脸皮厚,私心重,处事感性。不过有个优点,他听得进别人的话。当上齐国国君后,称为齐桓公。他运气好,碰上了同样贪财的管仲,拜为仲相。他和管仲君臣二人配合,干下了一些笑死个人的事。却不知不觉就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var1]0

  • 韦后效法武则天失败:成功,不是复制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公元710年,唐朝历史上三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政坛女性在同一天毙命。她们分别是野心勃勃的韦皇后,恃宠专横的安乐公主,还有才华横溢的上官婉儿。这三个女人之所以会卷入这场腥风血雨的宫廷政变,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武则天的影响。尤其是韦皇后——婆婆武则天的成功,让她看到了女人执掌天下的可能。于是

  • 魏国迁都,影响战国走势的一次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末期魏国重新崛起,战国时期魏国是现在的哪里,战国魏国版图

    [var1]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资治通鉴.周纪二.周显王二十九年》:“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而魏国迁都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导致了魏国国事衰微,

  • 苏定方,一个被小说而丑化的大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定方个人资料,唐朝战神苏定方被丑化,入赘苏定方

    各位读者看完本篇文章之后,还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是补充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 项羽兵败自刎首因:被张良欺骗去攻打齐国,却放过迅速壮大的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让项羽来告诉大家答案吧,其实,在刘邦还没有打出汉中之时,他早就把韩王成杀了。项羽杀韩王成有两个理由,第一,在军事才能上,韩王成实在是个废物。第二,在做人处事上,韩王成又实在是个不识抬举的东西。当初天下诸侯将反秦事业做得轰轰烈烈时,韩王成非但不为反秦事业添砖加瓦,反而天天被秦军追着屁股狂殴

  • 统一三国的西晋为何灭亡这么快,以致发生五胡乱华的惨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晋末年灭五胡的小说,汉人是怎么灭五胡的,五胡乱华对西晋的影响

    西晋王朝是在篡夺曹魏王朝上建立而来的,正所谓干了亏心事心里也害怕。因此司马家族非常害怕其他的权臣也会用同样的手段来篡夺王位,所以在司马炎建立晋朝时,大肆分封司马家族的子弟,而且在各个封国内允许有私人武装,以至于出现许多与西晋中央朝廷对抗的小王国。司马炎之所以采取分封制,一方面认为若有权臣篡权,司马家

  • 西施助越王灭了吴国后,结局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施和越王最后的结局,越王打败吴国后怎么样了,西施吴国灭亡后的结局

    [var1]勾践回国后自然想着报仇雪恨,便于大夫文仲商量对策怎么对付夫差,该从哪儿下手呢?文仲给勾践献了九个计策,其中一计便是美人计。于是勾践就派出范蠡游遍全国,广寻美女。终于在苎萝村遇到了西施与郑旦这一对姐妹花,这两人皆生的貌美如花,范蠡情不自禁的爱上了西施,两人互相倾慕,但无奈家国大事在前,范蠡

  • 魏征:在阳间是治世能臣,在阴间是天庭刽子手,梦中斩龙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太宗以魏征为镜子,魏征陵,魏征详细简介

    魏征在辅佐唐太宗的时候,因为多次直言进谏,不怕死,被世人称道。后来辅佐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在唐朝时,魏征官至公爵十分的厉害,而且还进入凌烟阁。在阳间魏征是治世能臣,在阴间魏征却是天庭刽子手。大家都知道《封神榜》中,泾河龙王肆意残害百姓,被天庭抓住。经过天庭审判后,要对泾河龙王进行斩首。泾

  • 秦国为什么能灭掉楚国?专家:王翦的招数让人看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左传研究》O1.总述:史书上秦国是如何消灭掉楚国的?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已灭掉了韩国、赵国和魏国,下一步,他把目光瞄准了楚国。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派大将军王翦和蒙武,带领六十万军队去攻打楚国。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23年,王翦攻破楚国都城寿春,俘获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