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世宗的托孤到底哪里出了纰漏?奸臣真不是赵匡胤,而是一位忠臣

周世宗的托孤到底哪里出了纰漏?奸臣真不是赵匡胤,而是一位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99 更新时间:2024/1/11 2:14:29

但这位仁兄却最终还逃过了清算,因为即便是腆着脸上位的赵大,也不好意思惩治这个无意立了大功的

“自己人”。

这人就是被后世誉为大忠臣、看似非常无辜的后周托孤重臣——

范质。

“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

好评如潮的范质竟会是罪臣?会和赵匡胤穿一条裤子吗?你不是胡咧咧的吧。

看官们,咱们先别举起砖头来拍,且听我挣扎几句,看合不合理,再选择是否猛烈拍砖。

首先,周世宗会是个粗心大意的主儿?

咱们都知道,周世宗年少之时,跟着后周太祖郭威(当时还是个大头兵)过的生活,生活质量那可以说是相当寒碜。

家里穷,靠谁挣钱?不是郭雀儿这个舞刀弄枪的,反而是柴荣,从小为家里精打细算,长大了还得做买卖贴补家用。

时太祖无子,家道沦落,然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心思缜密,做事情,很细心。

那么对于托孤这么大的事儿,柴荣可能大意吗?面对一病不起的局面,焦虑的柴荣必然会反复推演,最终设计出一套,他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托孤班子体系。

当时的情况,主少国疑,因此,柴荣留下的这个体系当中,核心灵魂不一定是绝对的忠诚,而是优先考虑绝对的制衡。

赵匡胤不可靠的可能性,肯定被柴荣考虑过,因此,他也一定会为此,设定有制约他的人。

老赵与柴荣的交情铁?

很多人说,人家老赵作为柴荣的心腹马仔,两人在战场上有过命的交情,因此柴荣对老赵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和信任,感情用事也是有可能的。

赵匡胤是周世宗留下的最大忠臣,这个人设成为了托孤系统中的一大漏洞,才让老赵后来钻了空。

然而,这个命题根本经不起推敲。

熟悉柴荣经历的小伙伴们,但凡看看周世宗当年,如何被他老爹的好哥们、权臣王峻虐来虐去的经历,你就会明白,像周世宗这种雄猜之主,他连姐夫张永德都信不过,会毫无保留地信任这个,一直跟随在自己手下打工的高级马仔?

赵匡胤再忠贞,柴荣也不可能把他当作定海神针,因此,偏信赵匡胤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那柴荣忙活了半天,到底是哪儿出错了呢?咱们还是先看看柴荣设定的托孤体系,虽然挺科学,但漏洞也是很明显的。

一个挺科学、有瑕疵的托孤体系

在这个托孤体系当中,其实赵匡胤所处的位置,确实很low。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他甚至还一度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改为归德军节度使,镇守离着京师不远的地方。

我们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会发现,对于柴荣设计的这个托孤班子成员,人员配置,其实挺科学、也非常缜密:

一、托孤班子外围成员:

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 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从后周版图上来看,最要害的地方无外乎就这三个:

天雄军驻河北,防范契丹;

昭义军驻河东南,防范北汉;

淮南节度使扼守淮泗,防范南唐。

注释:西面定难节度使那一块基本上靠着世袭,向来朝廷是一面拉一面打。在天下统一前,只要对方不闹腾,就成了,对他们一般要求不能太高。

仔细看这三个地方的话,可以看出它们位置对于汴梁来讲,基本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个地方距离汴梁都差不多。

学过几何的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最高,而当时这三方军队大佬互相制衡,兵力上也恰恰达到了平稳的目的。

而且这三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忠义。

您千万不要以为柴荣身死前,赶走李重进是为了怕他夺权,恰恰相反,把李重进赶到淮南这个地方,才是真的说明,柴荣把他这个表兄弟,看做了自己人。

如果真是害怕李重进夺权,找个小地方安置,或者像张永德一样放在京师,不给兵权养着,养废了就行。敢将淮南这么要害的地方交给李重进,那就是想要让他这个表兄弟,日后万一朝廷里有奸臣,能够有清君侧的实力。

我们首先看看符彦卿:

这位本性忠义,当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因兵变被围击,旁边护卫都跑路了,唯独这位,跟在后唐庄宗身边,不离不弃,最终后唐庄宗挂了,才在皇帝身上痛哭一番之后,忍痛离去。

庄宗左右皆引去,惟彦卿力战,射杀十数人,俄矢集乘舆,遂恸哭而去。

符彦卿作为后唐王朝超级大牛将领——符存审的儿子,在沙陀系里根深蒂固,不仅在晋出帝时期深得重用,跟辽军血战多年,在后汉时期更成为了国之柱石,到了后周时期,进封卫王、魏王。

可以说,河北之地,抵抗北面契丹的主要力量,就是由符彦卿掌控的,他的军事实力,在后周之内,首屈一指。

因此柴荣必然会将其牢牢跟自己绑在一起,第一个皇后娶符彦卿的女儿,皇后去世后,第二个还娶她女儿,老婆可以换,但岳父一定不能变。

绑定符彦卿确实是个很牢靠的办法,但凡谁要是觊觎皇位,符彦卿作为皇亲国戚,那可是休息与共的,动小皇帝,就等于动符彦卿的利益。

但这里面却有一个小漏洞,那就是符彦卿的女儿挺多,赵光义也娶了一个,即懿德皇后,这就使得符彦卿这个老丈人,在面对赵匡胤上位之时,反应温和很多,手心手背都是女婿,不好办呀。

在柴荣设计托孤体系当中,最初看来,符彦卿这个漏洞微乎其微,但到了关键时刻,却成了一个影响局面的重要因素。

符彦卿这个托孤角色,合理但有瑕疵。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昭义的李筠。

这位也是后唐时期崛起的将领,当初投奔后汉太祖刘知远的时候,跟郭威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关系匪浅。

后来郭威造反,先锋就是这位哥,而柴荣对这位前辈也一直是亲之信之,一直将其依为抗击北汉的国之柱石。

从后来赵匡胤想招揽李筠,最终李筠拒绝荣华,最终选择造反抵抗来看,这位对后周的感情,确实是很深厚的。

拚将一死效孤忠,臣力穷时恨不穷。厝火积薪甘烬骨,满城烟雾可怜红。

宁愿兵败自焚,也不降你赵宋,柴荣布置的这一步,确实没看错人。

咱们再看看李重进。

很多人都觉得李重进是柴荣的威胁,对柴荣后继之人威胁最大,其实自从郭威病重之时,定下君臣之份,你看看人家李重进,表现如何,比谁都低调。

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太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

高平之战,跟着世宗玩命死战,后来打南唐,又成了主力战将,千万不要以为当年南唐就怕太祖长拳,李重进才是悬在南唐头上那尊最惹不起的杀神。

即便赵匡胤最后要收拾他,也是千方百计拖到把北面李筠搞定了,才最终跟他对决,对于赵匡胤来讲,李重进,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能让赵匡胤这么忌惮,那么也说明,当年柴荣布置的这个位置,确实也是合理的。

三大外围,最终因为符彦卿的这个小漏洞,坏了事。

但这还不算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范质,他对柴荣的托孤计划,简直是釜底抽薪,把内线的计划,搞得一团糟。

那么柴荣内线人选是谁呢?

他们分别是:

文臣:范质、魏仁浦、王溥

信任的臣子:赵匡胤、吴廷祚、韩通

不过这里面少了两个人,王著、曹翰,这就使得柴荣设计的内围托孤体系,制衡功能直接崩塌了。

按照柴荣原有的想法,文臣方面,范质、魏仁浦、王溥主要是白领打工的,而看家的是他藩邸亲信王著,王著这个人对柴荣的忠心,从他后来敢在宋太祖赵匡胤的酒席上,痛哭柴荣就能看出,这人死忠。

文臣方面,由他制衡范质等人,等于给范质几个人加上了一个思想的约束,工作要好好干,但别的当权臣的想法可就不能有。

那么对于赵匡胤来说,很多人认为当初柴荣留下韩通就是为了制衡赵匡胤,只是韩通最后抵挡兵变失败,被干掉了。

其实真正制衡赵匡胤的不是韩通,而是曹翰。

乾祐元年之时,赵匡胤刚刚投奔郭威,跟着郭威平叛李守贞一刀一枪拼成绩。

此时的曹翰已经被郭威以奇才,介绍给了养子柴荣,被当做嫡系培养起来。

柴荣镇守澶渊时,曹翰是牙校,柴荣入京任开封府尹时,曹翰留在澶渊节度府衙看守大本营。

当年郭威病重,与柴荣一起商量即位大事的,也是曹翰,这位简直是柴荣最贴心的心腹大将,他跟柴荣之间的关系,要甩赵匡胤、韩通他们不知道有多少条街呢。

因此,当柴荣病重之时,想要重用王著为相,用曹翰为宣徽使,这一设计,合情合理,而且非常重要。

“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违,当命为相。”

但这一设计,很快就被范质给否决了,当时作为文臣第一人的范质,直接出了门就对大家说,王著、曹翰不行,原因是,习惯、人品不行。

世宗大渐,谕范质等以王著为相,翰为宣徽使。质以著嗜酒,翰饰诈而专,并寝之。

按说皇帝在驾崩前既然亲口说了,在场诸位也都听见了,这也算是遗旨吧。但偏偏有人就敢公然抗旨,一手遮天,这个人便是当时的宰相范质。

随后范质领着大家出了门,出了门,出了门后就向大家说:

那啥,王著整天好喝酒,容易误事,不能听皇帝的,曹翰智商太高,咱斗不过他,让他俩跻身领导班子里,咱们好不了,这事儿就这么着,全当没听到。

因此,柴荣最终的遗诏正式版上,少了最关键的王著、曹翰。

自此柴荣设计的内部托孤,已被贪权的范质改得面目全非了。

而范质后来为了揽权,想要拉拢、招揽赵匡胤等人,原本以为这位脾气不错的小哥,应该是自己的菜,但没想到赵匡胤自己也有想法。

原本北汉、契丹入寇,本来是符彦卿、李筠的职责,范质却偏偏让赵匡胤去北伐,为的就是让其掌军,与三位镇守藩镇的大佬们,朝廷依靠赵匡胤这样的将领,可以跟其他藩镇大佬们,进行军事实力的抗衡。

谁知赵匡胤竟然扮猪吃老虎,陈桥一个兵变,打工仔一夜间成了老板。

这让范质顿时傻眼了,玩鹰这么多年,最后竟然被鹰啄瞎了眼。

难怪当年范质得知赵匡胤兵变之后,反应那么激烈,把手都掐出血了。

能不后悔死?但谁让你当初篡改人家世宗的遗诏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华盛顿和乾隆死在同一年,为何给人感觉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两个人都是死在了1799年,是新世纪的来临的前一年,是同一时代的人。在我们的印象中,乾隆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他代表的是一个传统的守旧的封建王朝。然而华盛顿呢?他给我们的印象却是现代人的气息,是美国新纪元的开创者,他所创建的是一个西方民主的社会,其中《独立宣言》、《美利坚合纵国宪法》,到现在了还

  •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何再没有明朝皇室宗亲被郑氏集团拥立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郑成功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不仅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宝岛,还领导军队抗击清朝,终其一生都践行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是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郑家却再也没有拥立过明朝皇室宗亲为帝,这是为什么?难道郑成功所谓的反清复明,只是他为了巩固统治,收买人心的手段吗?首先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

  • 朱元璋为啥把蓝玉凌迟?看看他做的这几件事,就知道他死的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明朝开国第一名将,曾在开国公常遇春手下当兵。由于临敌勇敢屡立战功,蓝玉被封为永昌侯,其女被册封为蜀王妃。蓝玉最著名的军功是洪武二十年,作为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出塞,降服北元悍将纳哈出;洪武二十一年,作为大将军出塞,征讨北元四军脱古思帖木儿,直打到捕鱼儿海大胜而还,捕鱼儿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

  • 慈禧的三样私人物品,一个令她爱不释手,一个使用起来工序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地位大多非常卑贱,在那个男权父系社会中,女性的存在只是陪衬和服务男性,可虽说如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仍然有三位女性掌权者。她们突破当时社会的桎梏,和男人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扭转当时女性地位卑微的普遍格局。正所谓:古今多少奇女子,经风历雨不折腰。她们分别是汉朝的吕雉和唐朝的武则天

  • 慈禧一遇到好菜就要喝酒, 李莲英借此把她灌醉, 醉后他要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每年的九月九重阳节,慈禧都要去香山,而香山某个著名地方的管事,本着“名气大、字值钱,能带动更多经济利益”的念头,想让慈禧为他们题一块匾,但是慈禧老佛爷哪儿能说题字就题字呢?一个不高兴,这可就是掉脑袋的事情啊,所以这管事就稍微动了动脑筋,决定把这件事情的希望放在了慈禧的宠奴身上——也就是李莲英。这李莲

  • 在宋朝就有了“外交部”?并且还有一套完善的“外交官”培训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的外交官培训计划,外交部十大外交官,宋朝外交官和金人说叔侄亲情

    管理接伴事务的机构设置宋朝前期,接伴使的事务,主要是由国信使的事务机关——往来国信所管理,后期当归属于馆伴使的事务机关馆伴所管理。这是因为随着辽宋两朝交聘关系的牢固和交聘事务的繁杂,其事务管理也在不断细化。其实,国信使负责的出使事务与接伴使、馆伴使负责的接待使者的事务二者本身是有一定区别的,一是奉命

  • 慈禧敢于囚禁光绪,她的底气从何而来?此人是她最锋利的爪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浙江光绪当十稀少版,光绪简介,慈禧毒死光绪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光绪不直接杀死慈禧呢?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挽回大清朝的颓势,为什么还要拿慈禧当老佛爷一样供着呢?其实光绪未必不想杀掉慈禧,因为慈禧不仅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而且对自己并不好。当时朝廷中有一些大臣们上书密谋变法,光绪帝同意了,但是变法失败之后,这些朝臣们却被慈禧处死了,可见光绪一点实权都没

  • 朱元璋的一道什么命令造就了几个奇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剧照面对自己打下的江山,朱元璋很是上心,他兢兢业业处理朝政。唯一不满的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自己的权利受到制约,不能面面俱到,自己只把握大致方向,详细的政务处理还是在宰相那里。正在朱元璋为此烦恼时,打瞌睡时有人送枕头。当时的左相是胡惟庸,胡惟庸当上左相后日益骄纵跋扈,因此心怀异志密谋造反,失败被诛

  • 慈禧临终前,为何要毒杀38岁的光绪皇帝?慈禧:光绪有生理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朕躬自四月以来,屡有不适……京外如有精通医理之人……即日驰送来京,勿稍延缓。”(《上谕档》)1900年1月24日,光绪帝再次发诏,说自己“痼疾在身,艰于诞育”,所以应慈禧之谏言,以端郡王溥儁为大阿哥,以观后事。1908年11月13日,光绪帝又再发诏,说自己病已日重,无力上朝,遂使“醇亲王载风之子溥仪

  • 朱元璋大赦天下,为何偏偏盐城反而增加赋税,原来是旧恨难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朱元璋当年艰苦创业的时候,他有一个对手叫做张士诚。当时张士诚已经自立为王,定都高邮。显然,张士诚和陈友谅一样都是朱元璋前进路上的对手。但不一样的是,张士诚是一个很好的君主,他统领高邮极其周边地区期间,这些地方的赋税全免,而且还能享受当时张氏政府的补贴。可能因为张士诚也是穷苦出身,心地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