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何再没有明朝皇室宗亲被郑氏集团拥立为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何再没有明朝皇室宗亲被郑氏集团拥立为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40 更新时间:2024/1/25 2:02:16

郑成功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不仅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宝岛,还领导军队抗击清朝,终其一生都践行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是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郑家却再也没有拥立过明朝皇室宗亲为帝,这是为什么?难道郑成功所谓的反清复明,只是他为了巩固统治,收买人心的手段吗?

首先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郑家当家主的演变和当时的局势。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1662年郑成功去世,此时台湾是郑成功统治。而1662年之后,由郑成功之子郑经接替,知道1681年,郑经去世,此后台湾正式由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接管。

在这三位当权者的不同时期,其实对待明朝皇室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比如郑成功时期,对明朝忠心耿耿,一心扶持明朝皇室。崇祯自缢后,郑成功就效力于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并且负责统帅福建地区的军队。多次抵御清军南下,直到弘光政权被灭亡。

随后在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扶持下,唐王朱聿键建立隆武政权。也正是从此时开始,郑成功才改名郑森,并且被赐姓“朱”有了国姓爷的美名。但是很快清军就闻风而至,面对清军的大兵压境,郑芝龙果断投清,福建全境也被清军战乱。

郑成功则选择继续抵抗清军,为此他不惜和父亲叔父分道扬镳,划清界限,即使郑芝龙多次劝降郑成功也没有让他丝毫动摇。在1646年,隆武帝江西被俘绝食而死,而郑成功也在金门厦门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同年,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这是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皇帝,与之对立的则是另一个明朝皇室鲁王朱以海。

而郑成功在两项抉择中,还是选择拥护永历帝为尊,并且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不断壮大声势,甚至包围了南京。可惜北伐的失败,让郑成功不得不寻找一个真正的栖身之所,那就是台湾。当时的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郑成功于1661年赶走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谁知道身在缅甸的朱由榔却受到缅甸的背叛,在“咒水之难”中被缅甸抓获献给了吴三桂,随后被吴三桂杀害。此时郑成功的台湾就成为最后一块抗清根据地,无数明朝皇室子弟都投奔他,但是郑成功都没有另立新帝。

这个原因可能和当时的信息传递有关,朱由榔被杀在1662年6月1日,而郑成功在1662年6月23去世,因此他可能在死前都不知道朱由榔被杀害,作为大明忠臣他自然不能再皇帝死之前另立新君。

而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就对明朝皇室无感,把投奔他的鲁王和其他皇室子弟赶到厦门居住,自己当起了土皇帝。郑经之所以会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和当时的局势有关,1662年康熙继位,郑经也不满足于为已经灭亡的明朝打工,他不立皇帝,一是为了自己的统治,二也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没有明朝皇帝,意思郑经只是一个割据势力,并没有完全站在清朝对立,将来打不赢投降也不至于闹得太僵。并且郑经本人也颇具野心,在三藩作乱时曾经想过联合吴三桂发动北伐,可惜最后失败,而他也就从此郁郁寡欢,将权力交给了儿子郑克塽。

1681年郑经去世,郑克塽正式继位,此时已经是康熙十二年,明朝灭亡30多年,即使还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是人人都知道明朝早已成为历史,因此郑克塽也干脆不立皇帝。毕竟他和父亲祖父不一样,到他这一辈已经没有能力和清朝一争高下,最后他也选择了投降。

由此可见郑成功三代不立皇帝都有各自的理由,郑成功是消息传递不及时,郑经是有野心,不愿意再给明朝打工。而郑克塽单纯是为了日后投降做准备,如果立了皇帝,不仅恶心康熙,还恶心自己,因此就更没有必要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啥把蓝玉凌迟?看看他做的这几件事,就知道他死的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明朝开国第一名将,曾在开国公常遇春手下当兵。由于临敌勇敢屡立战功,蓝玉被封为永昌侯,其女被册封为蜀王妃。蓝玉最著名的军功是洪武二十年,作为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出塞,降服北元悍将纳哈出;洪武二十一年,作为大将军出塞,征讨北元四军脱古思帖木儿,直打到捕鱼儿海大胜而还,捕鱼儿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

  • 慈禧的三样私人物品,一个令她爱不释手,一个使用起来工序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地位大多非常卑贱,在那个男权父系社会中,女性的存在只是陪衬和服务男性,可虽说如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仍然有三位女性掌权者。她们突破当时社会的桎梏,和男人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扭转当时女性地位卑微的普遍格局。正所谓:古今多少奇女子,经风历雨不折腰。她们分别是汉朝的吕雉和唐朝的武则天

  • 慈禧一遇到好菜就要喝酒, 李莲英借此把她灌醉, 醉后他要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每年的九月九重阳节,慈禧都要去香山,而香山某个著名地方的管事,本着“名气大、字值钱,能带动更多经济利益”的念头,想让慈禧为他们题一块匾,但是慈禧老佛爷哪儿能说题字就题字呢?一个不高兴,这可就是掉脑袋的事情啊,所以这管事就稍微动了动脑筋,决定把这件事情的希望放在了慈禧的宠奴身上——也就是李莲英。这李莲

  • 在宋朝就有了“外交部”?并且还有一套完善的“外交官”培训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的外交官培训计划,外交部十大外交官,宋朝外交官和金人说叔侄亲情

    管理接伴事务的机构设置宋朝前期,接伴使的事务,主要是由国信使的事务机关——往来国信所管理,后期当归属于馆伴使的事务机关馆伴所管理。这是因为随着辽宋两朝交聘关系的牢固和交聘事务的繁杂,其事务管理也在不断细化。其实,国信使负责的出使事务与接伴使、馆伴使负责的接待使者的事务二者本身是有一定区别的,一是奉命

  • 慈禧敢于囚禁光绪,她的底气从何而来?此人是她最锋利的爪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浙江光绪当十稀少版,光绪简介,慈禧毒死光绪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光绪不直接杀死慈禧呢?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挽回大清朝的颓势,为什么还要拿慈禧当老佛爷一样供着呢?其实光绪未必不想杀掉慈禧,因为慈禧不仅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而且对自己并不好。当时朝廷中有一些大臣们上书密谋变法,光绪帝同意了,但是变法失败之后,这些朝臣们却被慈禧处死了,可见光绪一点实权都没

  • 朱元璋的一道什么命令造就了几个奇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剧照面对自己打下的江山,朱元璋很是上心,他兢兢业业处理朝政。唯一不满的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自己的权利受到制约,不能面面俱到,自己只把握大致方向,详细的政务处理还是在宰相那里。正在朱元璋为此烦恼时,打瞌睡时有人送枕头。当时的左相是胡惟庸,胡惟庸当上左相后日益骄纵跋扈,因此心怀异志密谋造反,失败被诛

  • 慈禧临终前,为何要毒杀38岁的光绪皇帝?慈禧:光绪有生理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朕躬自四月以来,屡有不适……京外如有精通医理之人……即日驰送来京,勿稍延缓。”(《上谕档》)1900年1月24日,光绪帝再次发诏,说自己“痼疾在身,艰于诞育”,所以应慈禧之谏言,以端郡王溥儁为大阿哥,以观后事。1908年11月13日,光绪帝又再发诏,说自己病已日重,无力上朝,遂使“醇亲王载风之子溥仪

  • 朱元璋大赦天下,为何偏偏盐城反而增加赋税,原来是旧恨难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朱元璋当年艰苦创业的时候,他有一个对手叫做张士诚。当时张士诚已经自立为王,定都高邮。显然,张士诚和陈友谅一样都是朱元璋前进路上的对手。但不一样的是,张士诚是一个很好的君主,他统领高邮极其周边地区期间,这些地方的赋税全免,而且还能享受当时张氏政府的补贴。可能因为张士诚也是穷苦出身,心地又善良,

  • 朱元璋真的杀了刘伯温吗?其实刘伯温并没有死,他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的刘伯温真的被毒死了吗?其实从种种迹象表明刘伯温并没有死。小编从以下几点分析得出:1、刘伯温从小天资聪慧,12岁考中秀才,元末时期的进士。他博览群书,熟读天文地理,尤其擅长奇门遁甲及堪舆风水。刘伯温的能力可以说与三国的诸葛亮、唐代的袁天罡的不相上下。诸葛亮、袁天罡能观测天象,预知未来之事。刘伯温

  • 慈禧病重垂危,对张之洞立了三条遗嘱,让他直冒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张之洞晚晴四大中兴之臣张之洞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晚晴四大中兴之臣,这是历史学家们对他的最高评价。张之洞是晚晴名臣,也是晚晴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号香涛,又是总督,因此人们称呼他为"香帅"。他十六岁中解元,二十七岁中了探花,可谓是人生得意马蹄疾,从翰林院编修一直做到了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乃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