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子和孟子表示不背这锅!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子和孟子表示不背这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62 更新时间:2024/1/5 19:38:37

我们经常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节:高高在上的皇帝怒发冲冠,指着刚才振振有词冒犯自己的臣子,大呼一声: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这个时候,但凡有气节的臣子,都会说出一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句话已经成为我们认识古代封建专制社会的一面镜子,君权是绝对的,大臣永远处于弱势。

而这种君臣关系脱胎于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于是,作为儒家思想开创者的“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也就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代言人。

可是,孔子和孟子表示,“这口锅我们背不得啊!”

[var1]

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荒谬的理论也算在孔孟之道当中,是典型的冤假错案。

当然,孔子说过,君君臣臣,意思是君要有君要的样子,君要有君的义务,君要有君的责任,反过来臣也一样。

但孔子从来没有倡导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晏子春秋》里面有两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孔子理想中的君臣关系。

[var1]

有一年冬天,齐景公和国相晏婴讨论国事,天太冷了。齐景公对晏婴提出个要求,你帮我把那碗热汤端过来,晏婴当场拒绝,说,我不是给你端热汤的臣子。

过一会,齐景公更冷了,再对齐景公提个要求,你帮我把那件皮衣递过来。晏婴再次拒绝,说,我不是给你拿衣服的臣子。

齐景公非常生气,说那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臣子?

晏婴说,我是社稷之臣,社稷之臣是跟你讨论国家大事的。

用今天的话说,你只有不以对待老妈子对待小丫头的态度对待我,那么我在跟你讨论国事的时候,才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才不至于唯唯诺诺,你说什么我就点头哈腰称是什么,才能尽到我社稷之臣的责任。

他说的很对,齐景公只好认了。

[var1]

又是一年冬天,趁晏婴到邻国去访问了,逮着这个机会,齐景公把好不容易农闲时候的老百姓全召集起来,给他自己修建一个游乐用的大台。

天那么冷,干的完全是可以不干的活,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他们编了歌谣,说在这样的气候下,让我们干这样的活,生在这样的国家真是没法活。

晏婴在回国的路上,就听到了这个歌谣,见到齐景公,汇报完外交事务,接着说,我听到我们的百姓新创作的歌谣了。

接着他把这个歌谣学唱了一遍。

齐景公当然聪明,说:你指的是给我造大台的事吧,我立刻下令停工。

晏婴领了圣旨,出了宫门,直奔工地,先用棍棒挥向那些老百姓,并恶言相向,说我们的国君让每个百姓都有房子住,现在他要造个大台你们就如此怨声载道。

百姓于是都恨晏婴助纣为虐。

而正在这时,齐景公停工的命令到了。老百姓都说还是我们的国君好,自己知道错了,自己就能改正。

这两个故事的后一个故事,说的是

臣事君以忠

。当面直言进谏上级的决策错误,但出了宫门之后,最高的威望,最后的荣誉,仍然归于君主,而不是炫耀自己,归功于自己。

而前一个故事说的是

君使臣以礼

,如果不符合礼,端一碗热汤递一件衣服都不行,更不要说为所欲为的杀戮了。

孔子听到这两个故事,专门表扬说,这样的君臣关系才是合格的君臣关系。

[var1]

到了孟子,就更不得了。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提倡仁政,

要求国君都必须是有崇高道德的仁君。

可天底下哪来那么多仁君?你碰上了昏君,乃至于暴君怎么办?孟子明确提出,

君主之位,并非神圣永恒的,它是可以改变的,君主个人的品行就是君位去留的标准。

君主如果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臣子,臣子才能成为他的心腹,君主如果对狗对马一样对待臣子,臣子就视他为陌生人,而君主如果像对待土颗粒像芥草这种最不值钱的东西的态度,来对待臣子,那么臣子看你,就像敌寇就像仇人一样,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个实在太刺激了,终于把一个皇帝给整惹毛了。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

[var1]

朱元璋当了皇帝才读《孟子》,读着读着勃然大怒,说这老头要是活在现在,我是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但孟子的地位早已确定,怎么办呢?朱元璋先下令,把国家孔庙中孔子边上的孟子的像给搬走,然后再明确指示,有敢上朝替孟子说情的人,我用乱箭射死他。

朱元璋还专门找人做一本《孟子节本》,把孟子这本书里他看不惯的上面的这些话,加上我们的中学时代都背过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他看不顺眼的话,统统删光。

他把这个《孟子节文》颁布到到全国,让以后中国的读书人只允许读经过他政治审查的节本。

[var1]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诸子百家在日本受到不同程度的欢迎,但孟子学说在日本长期遭到禁止,因为孟子说可以废掉坏的君主,改立好的君主,这跟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是严重冲突的。

视天皇为性命的日本人,无法理解孟子的无法无天。

明代一位著名学者就在书里记录过,当时的日本人来中国买很多古书,而且出的价格很高。

但他们买这买那,就是不买《孟子》,还扬言,谁要了买了孟子,回日本的船就会在海上翻掉。

那时候没有飞机,中日航行都是靠海,把孟子的书看成了会招灾的不祥之物,而且变成了一种耸人听闻的神话到处传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孟子的畏惧与憎恨。

而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孟子独具的思想光芒。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不是武则天 而是这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在北魏时期,胡太后仰仗自己手里的权力,在后宫胡作非为,她害怕事情败露,引来祸端。于是,她便找人,杀了孝明帝。孝明帝死后,皇位空缺,她就将潘妃所生的女儿立为皇帝,改元为“武秦”。不过,这个皇帝运气太背,登基还没一年,就惨遭胡太后的毒手,那时候人们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于是就称她“元姑娘”。她才是中国历

  • 中国唯一延续1200年的王国:从战国到北宋,它的名字很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最古老的王国,历史上北宋的都城东京,古代王国现状

    [var1]他就是于阗国,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有点印象,但是又想不起来,是因为他在现在热门电影的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中出现过,相传最神奇的精绝古城也曾经是它的领土。在《鬼吹灯》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精绝古城大多数时间都被掩埋在沙漠之下,只有少数时候会露出地面,精绝古城属于古于阗国的一部分,当初玄奘西行天竺时

  • 李世民最敬佩的一个人,被誉为第一反王,睡了隋炀帝的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的两大皇叔,广东湛江李世民后代,李世民100集免费播放

    在当时的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烟尘中最厉害、最的民心的当属雄踞河北的夏明王窦建德了,窦建德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大善人,他仗义疏财,甚为乡里敬重,有一次同乡的年轻人死了父母,但由于其家境贫寒无力安葬,窦建德知道后主动送去了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他的善意之举受到了乡民的称赞,几年之后他父亲过世时,全乡

  • 唐太宗的天策上将,是不是已经封顶、不能再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的玄策军,天策军,天策上将是什么级别

    “天策上将”,理论上来说,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是不是很啰嗦?没关系,简单点儿说吧:“天策上将”是文官中的二号,武将中的顶流;兼管

  • 李隆基怎么死的?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唐玄宗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国最强大的时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统治者有很多都是励精图治,雄图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开元盛世,是唐朝最强盛的时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拥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成就的女皇帝武则天,却又有着不可不说的关系!武则天既是唐太宗的妃嫔,也是李隆基的奶奶!论资排辈,

  • 他曾效仿齐桓公,终究也成为一代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曾也想过向齐桓公那样做一个霸主,成就一方霸业。这时候中国的天子周襄王遇难,向各国讨伐军队,当时的周襄王有一个异母兄弟名叫太叔带,他勾结了一些大臣,想帝国要了一些兵力,之后夺取了王位,周襄王被逼无奈,带着几个身边的随从逃亡了郑国,于是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的诸侯护送她回到洛邑去,然而当时的事

  • 此古代令人唾弃的职业,最早由李世民发明,却让现代女人争破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最危险的十个职业,破头刑,古代十大逆天技能

    如今如日中天、众星捧月般的女明星,在圈里一呼百应,众人追捧。然而在古代,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至于这个职业的设立,甚至威胁到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发展。在重男轻女的古代社会,如果出生在家境贫寒中带女孩,长大之后很多都被卖了出去。在外学习乐舞,随着行业的发展,这个圈子也在慢慢的规范化。直到李世民时期,进行了一

  • 蔺相如和廉颇负荆请罪最后怎么样了?他们又是什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实力很强大了,这让秦昭襄王有了吞并六国的野心,但是这个时候六国依然有着不俗的实力,所以秦国要灭掉它们绝非易事,秦国也不敢和六国或者其中的几国同时交战。 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了渑池之会。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要派兵攻打楚国,但他又担心赵国会出兵帮助楚国,这会让秦军

  • 唐太宗四请马周祖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三请卧龙诸葛亮,唐太宗四请布衣马周祖。子山午兼癸丁,飞凤形,玉架案,彩索水。唐朝马周祖地手绘图历史简述唐初名臣马周(601~648年2月7日),男,唐初宰相。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唐太宗四请马

  • 他是十六国最了不起的豪杰 如多活两年 南北朝可能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354形势地图一、扪虱而谈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东晋大将荆州刺史桓温北伐前秦,一路高奏凯歌,连战连捷。大军直逼长安,驻军灞上。兵临城下,关中父老无不欢欣鼓舞,争着牵牛杀羊来慰劳晋军,许多老辈都激动地热泪横流:“想不到我还能再看到咱们自己的部队!”桓温的大营外来了个年轻人,麻布短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