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是妇人之仁,那么,在范增反复提醒和要求的情况下,项羽为什么不在鸿门宴动手呢?
[var1]
而且,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项羽就算在鸿门宴犹豫了那么一会儿,接下来要除掉刘邦的机会还有大把,封赏赐王的时候就是更好的机会,但这些机会怎么会反反复复错过呢?
这么多的机会,绝不是妇人之仁可以解释的。很明显,鸿门宴的结果并不是偶然事件。否则,刘邦在鸿门宴不辞而别的行为,就足以激怒项羽,而那时的楚军一个冲刺,就能将灞上的汉军杀个七零八落。
[var1]
刘邦
其实,项羽从来就没有想过杀刘邦,甚至在与刘邦开战期间,能够善待被俘的刘邦亲属,其中就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后、皇太后吕雉。总不能说,项羽与刘邦都杀急了眼,还保留着那份妇人之仁吧!
先不杀刘邦,后又将刘邦亲人礼送出境,这说明在项羽心目中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由头。而这个由头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给他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对手。或许,项羽是一位需要用对手感知存在的人,他不想成为“独孤求败”这样曲高和寡的人。
[var1]
项羽
在历史上,很多人为了称王称霸就不断地铲除对手,而还有那么一小撮,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老鼠灭绝时,老猫反倒浑身不自在。
不光是项羽这么想,曹操也曾经这么想。在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就当面告诉刘备,将来的天下是他和刘备的。试想,既然曹操已然知道刘备将是自己最大的对手,为什么还要放走刘备呢?
[var1]
总不能又说,曹操也是妇人之仁、事后又后悔吧!像曹操这样喜欢夺人之妇的野心家,其实最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如果没了值得他重视的老鼠,他的人生会少了很多精彩和乐趣。
[var1]
真正的英雄,从来不害怕对手,却十分心虚找不到对手。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最终他兵败乌江,落得个无颜回江东的下场,但是,英雄有英雄的活法和死法,相比屡败屡战的刘邦,他应该得到另外一种尊重和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