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世复杂的春秋蕞尔小国——胡国,夹在楚吴之间,竟被聪明误国

身世复杂的春秋蕞尔小国——胡国,夹在楚吴之间,竟被聪明误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26 更新时间:2024/2/6 16:16:18

归姓胡国虽是子爵小国,身世却相当复杂,据考古铭文得知,归姓胡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存在,其封地在今安徽阜阳一带。归姓胡子国的由来牵扯到许多历史,甚至传说,还得从远古时期说起。

[var1]

宋代史籍《路史·国名记》中记载:“胡子国归姓。归姓,夔出。”夔(kuí)是指舜时代的后夔,也称归伯,夔氏部落是商代的一个属国,原在山东西南和河南东部一带,因夔氏部落系东夷一支,故也称归夷。

历史到了商武丁时期,由于种种因素,归夷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中原河南郾城一带建立归国和胡国,另一部分归夷南迁至川鄂交界三峡地区,建立以原姓为名的夔国。归国和胡国在周武王灭商时同时被灭;而夔国在周宣王时被楚国所灭,但一部分夔人东迁到安徽阜阳,建立胡国。

[var1]

归姓胡国的形成大概就是这么个过程。据《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妢胡之笴。”郑玄注:“妢胡,胡子之国,在楚旁。”“笴”就是用来制作箭杆的一种细木。说明当时的胡国盛产这种制做箭杆的“笴”,而古代弓箭是作战的重要武器,胡国的弓箭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上都是领先其它国家的,从这个角落而言胡国的战斗力应该也不会太差。

春秋初期由夔人建立的胡国近邻楚国和吴国地界,春秋中期楚晋争霸,楚国的矛头主要在中原,胡国因为地处东南,无碍楚国中原与晋国争霸的进程,因此得以侥幸避过楚国的军事压力。但到了春秋末期,中原争霸的局面转向楚国和东南面的吴国,胡国这才不幸卷入历史的洪流,成为楚吴军事对峙的缓冲地带。

这对胡国的生存和安全构成了极为致命的威胁,也使得小小胡子国屡屡登上史书经传。《左传》中提到归姓胡国至少有七处,多处是因为参与当时以楚国为首的会盟。可以得知,小小胡子国,由于生不逢时,为求自保,只能在大国的缝隙中挣扎,频频被迫参与各种会盟。

当时吴国正是吴王阖闾当政时期,面对两边都是劲敌,使得胡国不得不择一而终,最终胡国选择投靠楚国。这从《左传》中的记载可以略知一二:公元前531年,“(楚)迁许、胡、沈、道、易、申于荆焉。”楚灵王将包括胡国在内的六个小国迁到荆山(楚国势力范围内,今河南灵宝县),胡国为什么要被迁到楚国境内?很显然,胡国是楚国的附属国,这时候由于来自东南吴国强大的军事威胁,楚国不得不将自己的附属国保护起来。当然,名义上是保护,实际是控制附属国以防止其投向别国怀抱。

[var1]

或许是胡国后来的当政者厌倦了“鸟笼”式的生活,幻想脱离楚国的羁绊。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刘国策划侵伐楚国,召集一众小国在召陵会盟,其中就包括胡国。虽然后续进展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胡国对楚国已经起了反叛之心。

当时楚国和吴国的战争越来越频繁,《左传》记载:“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意思是楚昭王即位后,每年都在跟吴国打仗。公元前506年冬天,吴王阖闾联合蔡侯、唐侯一起伐楚,这场战役中楚国大败,郢都被攻破,楚昭王出逃云梦泽。《左传》:“蔡侯、吴子、唐侯伐楚。”一年后,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

那这期间胡国做了些什么呢?据《左传》:“吴之入楚,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意思是胡国趁吴国入侵楚国,占领了楚胡交界的一些地盘(这些地盘有可能是之前楚国从胡国夺去的),后来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恢复国力,但胡国拒不事奉楚国。

[var1]

看来胡国以为楚国栽了跟头就再也起不来了,又以为收复了土地,开始骄傲自满,连政治利害都不顾了,殊不知危险已悄悄埋下。《左传》:二月,楚灭胡。公元前495年,楚国灭掉不听话的胡国。

从公元前505年到公元前495年,这十年当中,本来胡国有充分的时间可用来休养生息,却因为拒不事楚而遭致灭国,国家执政者的战略眼光决定着国家的命运。

更多方国历史

神秘消失的聃国——因同姓联姻,违反周制而亡国

强势生存的“流浪方国”——郕国,先遭鲁国蚕食,后被齐国兼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初唐十大名将,秦琼第九,薛仁贵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琼薛仁贵是一个时代的么,唐朝十大名将有秦琼吗,薛仁贵传奇中的秦琼怎么死的

    第一位:战神李靖——不输的神话。他是李世民大军中决不能倒下的旗杆,前期为李唐打下了半个江山,逢战必胜,因此成了一个李唐大军决胜千里的神话。但是后期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李世民不敢再让这位百胜将军打头阵,李靖一旦输了必将影响全军士气!所以,对突厥的战争,李世民休养生息4年后,才让这位战神出击,不负众望,

  • 项羽敢弑楚怀王,为什么鸿门宴不敢除去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没杀楚怀王刘邦能赢吗,项羽刘邦鸿门宴故事,项羽和刘邦的鸿门宴历史

    既然不是妇人之仁,那么,在范增反复提醒和要求的情况下,项羽为什么不在鸿门宴动手呢?[var1]而且,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项羽就算在鸿门宴犹豫了那么一会儿,接下来要除掉刘邦的机会还有大把,封赏赐王的时候就是更好的机会,但这些机会怎么会反反复复错过呢?这么多的机会,绝不是妇人之仁可以解释的。很明显,鸿门宴

  •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 看看这首诗就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对于安史之乱的感悟,安史之乱完整版,安禄山之乱是安史之乱吗知乎

    下面欣赏诗的原文: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再看小编翻译这首诗:临近年末,到了寒冬季节,白日变得越来越短促;漫天遍地的大雪,也都在这寒峭的夜晚停止纷飞了。五更时分,远处传来的号角鼓声使人悲壮不已;天

  • 围魏救赵如何实施?庞涓与孙膑之间有何仇恨?孙膑何以名显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膑庞涓36集,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张仪苏秦庞涓孙膑

    [var1]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

  • 这人当上皇帝,两个女人不服气,一个是前朝皇后,一个是唐朝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前朝太子入宫为妃,历朝历代为什么承认前朝正统,前朝宫妃

    杨坚的女儿成了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可是天元皇帝宇文赟很怀疑杨坚的人品,一喝酒生气就对杨皇后说:我会杀了你们全家族的人。过了一会天元皇帝派人召见杨坚,在杨坚没来之前他就安排人准备好,然后说:如果杨坚来了后脸色失态惊慌,就马上把他杀了。杨坚来了,神色还是那样淡定从容,天元皇帝终究没有动手。大约天元皇帝

  • 他生于五代戍卒之家,生封齐王死赠秦王,儿子娶了宋太祖的妹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谥号“武穆”,世人多半会联想到岳飞。除了南宋的“岳武穆”,北宋开国元勋中还有一位“高武穆”。他全名高怀德,曾与宋太祖赵匡胤结拜,位居“义社十兄弟”前列,后来还娶了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享尽人世荣华![var1]可是首开“君子之泽”,光耀高家门楣的并非高怀德,而是他老爸高行周。高行周生于乱世而寿

  •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五胡乱华到底有多惨绝人寰,看了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时期为促进民族融合,开放中原大门,随着八王之乱,这些民族也揭竿而起,对汉族文明进行了冲击和摧残,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由于古代少数民族的人一般都被称为胡人,史称“五胡乱华”。五胡乱华时期到底人们的生活到底有多黑暗呢?先看人口数量。汉恒帝时的人口统计约有4000万以上,经历了八王之乱的西晋

  • 史上最憋屈的复仇:荆轲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荆轲带谁的头颅去刺秦王,荆轲最后刺杀秦王了吗,历史故事里的荆轲刺秦王

    [var1]公元前226年,秦国带领精兵良将前去攻打赵国,途中经过燕国边境,且秦军一路上扫平了三晋,太子丹眼看秦军一路上如魔鬼般的行径,说实话的确害怕秦国名为灭赵,实为攻燕而行军,头发一天一天的掉,也想不出应对之策,就在这时候,有人突然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虽然我不知道荆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太子丹

  • 这三人曾是隋炀帝俎上肉,一人断他归路,一取他性命,一夺他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末三杰,隋炀帝的四大好事,隋炀帝三战三败

    第一个关键人物便是李密。李密曾经参与谋划杨玄感谋反,犯下了大罪,杨玄感失败后,李密被隋朝抓住,这时候隋炀帝只要下旨将李密就地正法,一切就可以结束。然而隋炀帝却下令将李密押送到高阳,就在前往高阳途中李密贿赂了当时押送的人,并趁着押送人员不注意的时候逃跑了。逃跑之后的李密投奔了翟让,组建的瓦岗军,打起了

  • 他焚妻断臂,只为跻进春秋战国著名四大刺客老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战国四大刺客,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的故事,战国四大刺客及其事迹

    庆忌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发动政变,从而召集文人雅士,作战将领,串通各路诸侯试图趁势而为,进而杀吴王为其父报仇。这时的吴王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而是时刻防备着庆忌的进犯与刺杀。吴王的大臣伍子胥向吴王推荐了一位不知名的刺客,他叫要离。[var1]历史上是这样记载要离的,称他为“细人”,这个外号是基于他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