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清代周亮工《因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一方面认为他姓翟,并由姓转变成了名;一方面认为“墨”是“道”,是一种学派。近代学者江琼《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作进一步证明,认为古代确实有“翟”这种姓氏,但根本就没有“墨”姓,而且战国诸子中儒、道、名、法、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都不是以姓名作为学派名,因此墨应该是学派的名称。
[var1]
着力于墨子研究的近世学者胡怀琛,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这样,墨翟成了外国人的姓名。
钱穆《墨子传略》从墨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向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此外,汉淮南王英布因遭黥刑后称为黥布,也是一证。而翟确实是名,因为《墨子》和《吕氏春秋》记载墨翟,往往自称“翟”如何如何。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