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是怎样对待柴荣的妻儿的?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是怎样对待柴荣的妻儿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3 更新时间:2024/1/19 17:14:00

皇子剧照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记载,周世宗共有7个儿子,老大柴宜哥,老二柴宗诚,老三柴諴,三个儿子皆死于后汉隐帝刘承祐手中,和郭威的儿子一起处死的。陈桥驿兵变时,周世宗还有四个儿子在世,他们分别是老四柴宗训,老五柴熙让,老六柴熙谨,老七柴熙诲。

他们的命运随着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事件的发生被彻底改变。

显德六年(959年),在位6年的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发病身亡,年仅39岁。这一切来得是太突然了,以至于让人怀疑赵匡胤和柴荣的死有无关系,毕竟赵匡胤是后来的最大赢家。

周世宗驾崩,柴荣的第四子,年仅7岁的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皇帝冲龄即位,符太后也只能效法武则天垂帘听政,后周进入了主少国疑时期。朝廷内,骄兵悍将林立,暗流涌动。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他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暗中结为兄弟。

960年的大年初一(1月31日),一片祥和处于欢庆之中的皇宫,突然传来契丹联合北汉攻打后周的消息。朝堂顿时一篇慌乱,皇帝太小,符太后没有从政经验,一时惊慌失措无计可施。主持军国大事的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他们担心两国会趁着“孤儿寡母”的时局,会灭掉后周。只能硬着头皮,让赵匡胤率军北上抗敌。

赵匡胤感到为难,说道:“吾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就将最高军权交到赵匡胤手中,让他调动全国兵马。

当赵匡胤率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时,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点检做天子的谶语变成了现实。

穿上黄袍的赵匡胤来了个华丽转身,率领亲信大将们向开封皇宫回赶。这不是重演郭威当年的场景吗?不过,赵匡胤可是后来居上。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

赵匡胤入城,范质等人,无可奈何只得就范。随即赵匡胤就欺人孤儿孤母,取而代之,改朝换代。

赵匡胤

其实这一切早有预谋,小皇帝继位,朝中政局不稳,有些忠心的官吏曾上奏朝廷不让赵匡胤掌禁军,甚至有些狠人要直接灭了老赵。

可小皇帝及垂帘的符太后并没有听从,只是给赵匡胤调了职位,让他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赵匡胤及其心腹积极运作一刻也没有闲着,老赵虽然不当禁军将领了,但对于高级将领的安排,他自然不会让其落入旁人之手。

就拿殿前司系统来说,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空缺了许久,突然由赵匡胤的玩伴慕容延钊任职了。

殿前都虞侯一职也是一直空缺,突然由赵匡胤的铁哥们王审琦担任了。加上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整个殿前司系统的重要职位都是赵匡胤的人。

而京城中只有副都指挥使韩通与赵匡胤站对立面,对老赵来说,若灭他就像玩一样。可以说赵匡胤想翻天,只不过动动小手指的事。

就这样,陈桥兵变也就轻而易举,自然而然就发生了。柴宗训只当了半年的皇帝,就被赶下台了。

天下易主,按照“防止复国,永绝后患”的原则,新政权会对旧皇室血洗,如刘裕灭东晋,后来刘裕的子孙宋顺帝刘准被萧道成夺权夺命。

还有王莽篡汉、清灭明┉

那么赵匡胤是如何对待柴荣的妻儿的呢?

一、符太后宣慈皇后,平安就是福。

李煜有姐妹花皇后,大周后,小周后;柴荣也有姐妹花皇后,大符后,小符后。不过,这个小符后,可不是当时的皇帝柴宗训的生母而是养母,她是柴宗训的小姨。赵匡胤欺她孤儿寡母,篡夺后周的皇位后,对这位小他五岁的周太后还是非常礼遇的。周太后一切待遇、名号不变,只是搬到了西宫。虽然小符后人生比较失败,但她还算能看得开,她熬死了赵匡胤,差四年就熬死了宋太宗,活了61岁。在宋太宗的时代,她出了家,成为了一名道姑。

二、老四柴宗训的结局——从皇帝到王爷。

柴宗训及其母后

柴宗训起初被封为梁王,继位半年后被篡位,当时只不过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娃娃,不谙世事。

大将上位的赵匡胤,果然有大将之风。赵匡胤继位后,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告诫子孙,有一条这样规定: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赵匡胤没学刘裕,并没有杀他,而是降封他为郑王。不久,柴宗训被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安置。开宝六年春天,曾经的幼帝柴宗训在房陵去世,当时,他只有二十岁。赵匡胤听到这件事后,不仅在便殿为其发丧,还将柴宗训葬在了柴荣陵墓的附近。

三、老六和老七传说中的结局——看起来很美好,却没逻辑。

据《默记》载,赵匡胤陈桥兵变后进入皇宫时,太监、宫女前来跪拜。

突然,从宫内大殿走出两个抱孩子的宫女,跪拜在人群中。

赵匡胤一番询问,得知这两个孩童是柴荣的儿子,一个是纪王柴熙谨,另一个是蕲王柴熙诲。

赵匡胤向赵普等人询问处理意见,赵普答:“去之。”

赵匡胤对诸将说:“这还有什么可等待的?”

潘仁美剧照

当时在场文武大臣大都表示赞同,只有将军潘美躲在众人身后,用手掐着殿柱,低头不语。这个潘美就是小说影视剧中反面代表潘仁美的原型。

赵匡胤问潘美:“汝以为有何不可耶?”

潘美不敢表态,最后说道:“这样做,吾深感不安”。

赵匡胤听了,立刻令人把柴荣的两个幼子追回来,把其中一个(未明确记载是哪个儿子)赐给了潘美,说:“与为侄,世宗之子不可为汝之子也。”

从此,赵匡胤不再问及这个孩子的事,潘美也不对人透露出关于这孩子的半个字。

潘美最终还是将这个孩子收为儿子去养了,为其改名为潘惟吉(一名惟正),悉心培养。

孩子长大后入朝为官,官拜刺史。据说在祭祖时,潘惟吉还是表现出与潘美其他儿子的不同,祭祖牌位仅列父亲潘美一人之名,而并非潘家列祖列宗。

但这个记载并非源于正史,自古以来对这个记载的真实性,一直争议不断。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历史上的潘美可是一个很有水平而且厚道的人。

四、老六、老七历史上的结局

1、柴熙谨的结局

按照正史记载,柴荣六子纪王柴熙谨,在后周显德六年,恭帝柴宗训即位后,拜为熙谨右武卫大将军,封纪王,可他在乾德二年(964年)十月就死了(赵匡胤当皇帝四年后)。死因没有记载,连出生年月无记载。赵匡胤发动政变时,他还是襁褓中的娃娃,在宫女怀中抱着。以他比柴宗训小两岁来看,他死时最多有9岁,那么何谈他入朝为官呢?

2、柴熙诲的结局。

柴熙诲剧照

而关于柴荣七子柴熙诲的结局,据正史记载,他和其哥哥纪王柴熙谨在同一年官拜左领军卫大将军,封蕲王。

可在兵变发生后,他与其五哥——曹王柴熙让失踪不见了。

而据浙南各地卢氏族谱记载,蕲王柴熙诲在陈桥兵变后,被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换姓为卢璇,为养父的第三子。

柴熙诲长大后娶了荣禄大夫的女儿。

他曾跟着义父卢琰隐居在浙江永康,和养父母感情深厚。

在古代亲生父母去世后,孝子一般守孝三年,而柴熙诲的养父母去世后,他为养父母守孝十年才开始入朝为官,担任宋真宗的殿前防御使,后来晋封为武烈侯。

卢氏族谱

卢璇的后代枝繁叶茂,起初定居于永康灵山下卢村(今属浙江省磐安县),在“九支卢”中的人数位居第一位,成为浙江庞大的卢姓团体。

五、老五柴熙让的结局。

柴熙让,原名柴宗让,因柴宗训继位后避讳而改名,随后封王。柴荣死的前十天,封他为左骁卫上将军,燕国公。周恭帝封他为曹王。

陈桥兵变后“不知所终”。据说为了躲过宋太祖赵匡胤的追杀,改姓宁。

六、柴荣后人过得还算可以。

从现有史料记载来看,柴氏子孙在宋朝还是得到了优待。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皇帝还下诏命令官府根据柴氏族谱,推举年龄最长者一人,主持每年岁节时的祭祀。。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枢这两点就可以证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不是胤祥疾病缠身,雍正还会如此信任自己的十三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十三弟胤祥简介,宫锁沉香雍正和胤祥,胤祥与雍正为什么关系好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在临走前曾告诫胤祥:“与帝王相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邬思道太了解雍正,也很清楚帝王之术,所以他才选择功成身退。而像年羹尧,隆科多等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年羹尧在康熙朝一直是雍正的坚决拥护者,雍正即位过后又有平定西北叛乱之功,最后还是被雍正处理。而隆科多也是雍正重要的从

  • 谁屠了蜀?谁引发了湖广填四川?张献忠?还是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春节祭祖之时,西南大地上,人口众多,不知道大家看到族谱上来自“湖广填四川”,有没有疑惑。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过,四川人已经没了。那时候就很得意的反驳,四川人不少的,有绵竹,有成都。接触了史料才知道,老人们说的实在不错——真正传下来的、土生土长的四川人,这个世界上就算还有,恐怕也是不多的。南明兵部职方司郎

  • 和珅的最大靠山并非乾隆帝,若此人不死,嘉庆根本不敢处死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是清朝中期有名的贪官,在初为官时,和珅便显得精明强干,后来通过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乾隆皇帝对他更是宠爱有加,并且将幼女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长子,这使得和珅不仅大权在握,并且还成为了皇亲国戚。在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剧中,乾隆皇帝似乎是和珅在朝廷中最的靠山,其实历史上并非如此,或者

  • 西班牙总督:两万人征服明朝!别傻笑,西班牙非常重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打败西班牙,明朝明朝待明朝,明朝时期的葡萄牙有多强大

    西班牙,葡萄牙作为西方殖民者的最早代表,他们依靠的就是一些简陋的商船和军舰,以及一些极其粗犷的热火药武器就征服了多个国家和大洲。大家还真不信,在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还有印度,等这些广大地区,西班牙和葡萄牙就用了数十人,数百人最大规模也只是数千人就征服了当地的落后国家,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并且成为

  • 十九岁同治帝,生命的最后三十五天,多活一天就是多受一天的折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虽贵为皇帝,却没有做过任何一件成年帝王该做的事情,他的一生都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直到19岁那年,同治帝在热河行宫感染了天花,这才唤醒了慈禧身上为数不多的母爱。不过可惜的是,不足两月的时间,同治帝便不治身亡,对于他而言,生命的最后三十五天,多活一天,就是多受一天的折磨。 慈禧与同治 在当时的清朝有

  • 顺治和康熙流着成吉思汗的血,是黄金家族的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顺治与康熙是什么关系,康熙的父亲顺治,成吉思汗康熙谁厉害

    是的,在清朝的时候,或许是因为满族势单力薄的原因,或许是不相信汉人,相比起汉人来说,他们更喜欢蒙古人,经常与他们合作。合作最基本,也是最有用的就是——联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联姻的传统,什么秦晋之好等。清朝统治者,为了更好的与蒙古人合作,他们经常和蒙古人联姻。不是娶了蒙古人为妻,就是将自己的公主嫁给

  • 同治年间,两乞丐当街耍蛇,一老者看后,惊诧:此蛇非蛇,而是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随着清王朝走向了灭亡,这昭示着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结束了,很多受,清王朝封建势力压迫的民众,从此站起来了,他们能够决定自己的生活,能够把许多封建王朝留下的陋习剔除掉。但更多的民众却只是懵懵懂懂,他们不知道结束清王朝的意义。他们也不明白那些有识之士,为什么要拼尽全力消灭统治了他们千百年的皇帝。好在后来

  • 魏忠贤权倾朝野七年,为何17岁的崇祯,上位仅3个月便将他扳倒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魏忠贤权倾朝野,甚至可以说“子孙遍布朝堂”,外廷文臣有崔呈秀、吴淳夫、田吉、李夔龙、倪文焕称为“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称为“五彪”。除此之外还有“十孩儿”、“四十孙”等等,为何17岁的崇祯一上位就把他干掉了?第一个原因: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在中国历史上

  • 陈圆圆,被李自成俘虏后怎么样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百姓分“籍”,籍可以理解为未来的职业,比如军籍将来会从军。而陈圆圆的籍是梨园,从小便唱曲。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再加上时局动荡,姨父不愿意白养一张口,便将陈圆圆卖到了苏州梨园。陈圆圆色艺双绝,很快就名动一方。但毕竟算是河边走的行业,难免要委身于人。邹枢、贡若甫、冒襄……这些人有才子、有富商,也

  • 红楼梦:一个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时代的女人,最后惨败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红楼梦人物真正的结局,红楼梦秦可卿贾珍吻戏,蒋勋细说红楼梦1-80回合集

    首先,她对战的是贾琏婚前放在房里的两个侍妾。一个正房奶奶,要挑两个侍妾的错,应该很容易,所以,这两个侍妾,很快就成了炮灰——都被琏二奶奶打发出去了。因为此时是贾琏和王熙凤的蜜月期,所以,对于娇妻的这种行径,贾琏并没有放在心上,更何况,娇妻还搭上了自己的陪嫁丫头,以收他的心。对于王熙凤来说,她以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