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谈判代表曹利用一个手势吓掉宋真宗手中筷子,没被责罚反受重赏

谈判代表曹利用一个手势吓掉宋真宗手中筷子,没被责罚反受重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52 更新时间:2024/2/7 6:50:35

:宋辽澶州下签订的《澶渊盟约》,后世褒贬不一,有人说是宋朝软弱无能的体现,也有人说盟约换来了宋朝百年安宁。谈判期间,宋方谈判代表曹利用带着谈判结果向宋真宗赵恒复命时,伸手向宋真宗做出一个手势,让正在用餐的宋真宗吓的扔掉了手中的筷子,结果呢,曹利用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受到宋真宗重重的奖赏。

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在澶州城与辽国打成僵持战

公元1004年9月,辽国萧太后率领20万辽军入侵宋朝,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了大宋腹地,距离首都汴梁仅有200多里,危急时刻,大宋朝挺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绝大多数大臣主张南下逃跑,其实宋真宗也是这个意思;一种是以毕士安寇准等少数人为代表的主战派。最终,主战派取得了话语权,力促宋真宗发兵迎敌,并成功劝说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来到战争的最前沿——澶州。

随后,宋、辽两国的将士,在各自君主的注视下激战了几十天。这场战役,打得甚是艰苦,双方各有胜负。从辽国来讲,本身起兵进攻宋朝,开始时就有赌一把的心态,萧太后等人算准宋朝不会真抵抗,即使抵抗也不抵挡不住,结果宋朝不仅有抵抗,而且皇帝御驾亲征,拉开架式与辽国对撕,出征时的20来万精兵损失一半,统帅大将萧挞凛也被宋军意外击毙,最要命的是辽军身处宋朝腹地,典型的孤军深入,真要逼宋军徒手一搏,萧太后的剩余人马还能安然撤回?

宋、辽议和,曹利用登上了历史舞台

暗生倦意的萧太后派人到宋朝请和,早就不想打仗的宋真宗高兴坏了,立即答应了辽国的议和要求。辽国的议和条件就两点:一是让宋朝把当年后周皇帝柴容抢到的三关三州十七县还给辽国。二是每年由宋朝给辽国进贡钱、物。

宋真宗不顾寇准的阻扰,定下了议和的原则:一、要土地,一寸也不给。二,照顾辽国比较穷的实际,可以分批给点钱。于是,作为宋朝的谈判代表,曹利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曹利用(?—1029年),字用之,赵州宁晋(今河北宁晋)人,北宋大臣、将领。官至宰相,《澶渊之盟》签订时宋朝的谈判代表。

国家的谈判代表,这个职位听起来高大上,这个活可不好干,近代历史上,很多人都把名节毁在谈判上,著名的李鸿章是一个典型,号称半个圣人的曾国番也曾在与外国人谈判中裁跟头。在这里还真的表扬一下这个曹利用,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敢于到敌军中去谈判,自身安全先不说,如果谈判结果不利于宋朝,皇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可这位仁兄,来来回回去了辽国军营好几次,直面辽国最高层,在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保持宋朝的国威和气节!

宋、辽两国边谈边打,直到最后,双方都快崩溃了。最后,辽国同意不要地只要钱,于是宋、辽开了最后一次谈判,临行前,宋真宗对曹利用交待说:

宋朝每年给辽国的钱上限是一百万两白银,在这个范围内,你去和辽国谈吧

!有了皇帝这句话,曹利用心中有底数了,具体怎么谈的我们不讲,这里我们只讲结果。

过一段时间后,曹利用带着谈判的结果返回宋军营面见宋真宗,当时宋真宗正在吃午饭,一听说曹利用回来汇报谈判情况,连忙让人传他进见,曹利用一进门,宋真宗就问他,每年需要花多少白银,曹利用向真宗皇帝伸出三个指头,这个经典的手势一出,让宋真宗感觉犹如晴天霹雳,手里的筷子都掉到地上了(传说是这样的)!

宋真宗结结巴巴的说:三、三百万?太多了!但随即,他又突然缓声说:如果三百万两白银能了结,也不错。这句话,让以后千百年间无数的“仁人志士”对宋真宗赵恒竖起了中指。

曹利用一看宋真宗误会,赶紧说:不是300万,是30万!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宋真宗会高兴成什么样,巨大的反差,估计让他一瞬间登上了天堂!这个曹利用办事很给力,重赏!之后,他全盘同意了辽国的请求,在和约上签字划押,公元1005年1月,《澶渊之盟》正式签订生效。

一纸合约,换来了宋辽100多年的和平,但后世对宋真宗评价褒贬不一

《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外比较著名的合约,有的人甚至把它作为历史的拐点。对于这个合约的最大决策者宋真宗赵恒,后世评价不一。

批评者说

:澶渊之盟是宋朝乃至汉族的耻辱,理由有三:一是当时宋朝军威比辽国要强,处于优势地位,不应该讲和,应应该趁机消灭辽军。二是辽国主动请求议和,应该由辽国向宋朝赔偿,结果反而是宋朝每年向辽国赔钱,加重了百姓的税赋。三是开启了宋朝止兵摆武的端口,从此,宋朝慢慢放松了武备,成了一个虚胖子。

赞成者说

:一是以有限的代价让宋朝百姓得到持久和平,30万两白银在宋对辽的贸易顺差中完全对冲掉了,可以忽略不计。二是两国都休生养息,军兵减半,状丁归农,民众喜从心生。

人认为,如果抛弃大汉民族主义思维,宋辽只是中华民族的两个异姓兄弟,为了一点点利益,相互之间闹闹别扭而已,但不管怎么闹也只是家事。《澶渊之盟》是意识形态要求之上的政治务实的巨大成功,无论后世怎么评说,宋辽议和,站在千百万农(牧)民的立场上都是福音,值得天下苍生庆幸!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石勒幕僚一计谋,让石勒从“游击将军”,变成东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朝石勒简介,石勒王祠,石勒69代后人现状

    石勒西晋时期,石勒称霸一方,如果说对石勒帮助最大的人,当属,晋朝文人张宾。张宾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大臣、著名谋士和政治家。张宾对石勒最大的贡献,就是极力建议石勒建立根据地,改变游击作战的方式,为日后建立霸业奠定基础,以及建立故居敌后“襄国生死保卫战”,为后赵立下了不朽的功绩。石勒一、献计建立根据地,奠定

  • 若按武功高低排名,宋朝最厉害的五大武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100大名将排名,宋朝武将林威简历,宋朝四个名将排名

    有人提出,水浒传故事所发生的时代宋朝到底有哪些知名武将,在这些武将当中,如果按照武功高低进行排名,到底哪些人可以进入前五,最厉害的人到底是谁?大家都知道,宋朝并非是一个尚武的朝代,相比对文人的尊重和重视,武将似乎地位并不那么显赫,只有到了朝代后期,当国家面临危急存亡,特别是北方的辽金都虎视眈眈甚至要

  • 苏小妹才华是不是真的超过苏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小妹与苏轼的趣事,苏轼和苏小妹电视剧,苏东坡和苏小妹之间的故事

    苏洵的第四个子女是个女儿,也就是苏八娘,大苏轼一岁,是姐姐。所以后世野史笔记小说中出现的苏小妹,原型可能就是苏八娘,而苏八娘确实是有些才华的。苏洵曾在自己写的《自尤〈并序〉》中提到:“女幼儿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能被苏洵这样的文豪称道,说明还是有些才华的。可惜,苏八娘的命不好,苏

  • 嘉庆如此处置和珅的老婆孩子,让人不敢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历史上的贪官,中国上下五千年能超过和珅的几乎没有,和珅虽然得势后身份显赫,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他也不是生来富贵的,而是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摸爬滚打才爬到了权利的顶峰的,他是满族八旗子弟,但是家庭条件并不好,所以从小就非常刻苦读书,而清朝学习的是汉文化,对于一个满族人来说,就像是现在的中国人学

  • 老北京唯一留下的一座城墙,同样是朱棣所建,御赐名“巩华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沙河巩华城简介,巩华城南一村拆迁,北京还有哪些明朝建筑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不久,即在城北的沙河店建立了一座行宫,沙河店位于南北沙河之间,距离京城约一天路程。迁都北京后的朱棣,仍然数次亲自率兵北征蒙古,沙河店行宫的作用就是成祖由京城去往北国路上的一处临时军事基地。至明正统元年,沙河店行宫毁于洪水,该行宫的具体位置已经不可考,但大体在巩华城范围内。时间到嘉靖十

  • 乾隆通宝中的一个比较少见的局,有捡漏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宝苏又分为遒劲苏,字体相对来说粗一些,有一些朋友不知道怎么去区分满文局,我们会在某度上去搜索一下,上面有满文对照表可以看下,清钱当中的每一个不同的局,它的满文的写法,这个局很多朋友容易忽略,其实它的市场溢价也是要比普通的乾隆通宝高一些的,特别是直径超过二十六毫米的宝苏局

  • 贵州遵义发现南宋古墓,棺钉皆是黄金,结果一个物件泄露墓主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豪华的配置究竟是什么身份的墓主人才配得上呢? 当时,考古队其实对这片区域的历史有几分掌握,毕竟当地在历史上曾经有古播州土司在此统治,很可能形成了墓葬群。果不其然,在对土司墓葬群进行了一番细致探索后,居然在此发现了杨氏的几代人的墓葬。其中,一座带有斜坡墓道的土坑墓尤为引人关注。这座墓呈“甲字形”

  • 清朝京官一年能拿到多少工资?能拿两份俸禄,用处各有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好处在于跟朝廷中枢靠近,可以有更多机会被皇帝了解,将来可以被送到重要职位。坏处在于,京城里,亲王大臣多如牛毛。清朝京官数量虽然占据官员总数一半,但是,其中大部分是级别不高的中下级官员,只有少数是一、二品大员。而清朝又把大部分宗室亲王集中在京城。所以,对于寻常京官而言,这些人个个惹不起。他们的身份,常

  •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是怎样对待柴荣的妻儿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皇子剧照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记载,周世宗共有7个儿子,老大柴宜哥,老二柴宗诚,老三柴諴,三个儿子皆死于后汉隐帝刘承祐手中,和郭威的儿子一起处死的。陈桥驿兵变时,周世宗还有四个儿子在世,他们分别是老四柴宗训,老五柴熙让,老六柴熙谨,老七柴熙诲。他们的命运随着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事件的发生被彻底改变。显德

  • 如果不是胤祥疾病缠身,雍正还会如此信任自己的十三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十三弟胤祥简介,宫锁沉香雍正和胤祥,胤祥与雍正为什么关系好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在临走前曾告诫胤祥:“与帝王相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邬思道太了解雍正,也很清楚帝王之术,所以他才选择功成身退。而像年羹尧,隆科多等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年羹尧在康熙朝一直是雍正的坚决拥护者,雍正即位过后又有平定西北叛乱之功,最后还是被雍正处理。而隆科多也是雍正重要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