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曲江家学
2023-01-29 08:16
已关注
随着《满江红》的热映,最近很多言论把矛头指向了宋高宗赵构,甚至认为秦桧只是替赵构杀的岳飞。我从来不认为皇帝不能拉下马来狠狠地踩一踩,但我们尽量就历史论历史,而非就情绪论历史。
实际上在古代就有人认为赵构要为岳飞之死负更大的责任,明代的大文人文征明,曾为岳飞庙也写了一首《满江红》: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虽然我个人很欣赏文征明的书法,但老实说,这首词单论文学水准就很一般,各种拗口。关键是结尾处“区区一桧亦何能”这一句,后来很多人都表示赞同,并且举出了很多分析,要点大概如下:
1. 当时赵构对投降政策的坚持和对秦桧的维护。
2.岳飞请立皇子得罪了宋高宗。
3. 是赵构下的圣旨把岳飞下了诏狱。
4. 秦桧死后宋高宗继续坚持投降路线等
所以,杀害岳飞的主谋者应定罪为赵构,而认为秦桧只是从犯。
然而,在岳飞等武将之死上,赵构是有责任,但是秦桧是那个主要推动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著名的宋史学者邓广铭先生在《论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一文中有很缜密的论述,大概要点如下:
1. 秦桧在南宋是金国势力的代理人,其汉奸身份不容辩驳。
2. 南宋是在北宋被金人所灭的情况下建立的,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金国对南宋的军事外交等国策有重大影响。而秦桧在南宋朝廷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以宰相身份大权独揽,已经达到了“挟虏势以要君”(出自同样生活于南宋时期的朱熹的评述)的程度了。
3. 有人说赵构是因为岳飞的请立皇太子而想杀他的。但其实岳飞当时提出的清理皇太子,是为了应对金国要立宋钦宗的儿子来争夺正统而提出来的,并未涉及皇家内部权力斗争问题。当时朝廷提出这个来的人非常多,宋高宗并未在这个事情上有过任何记恨岳飞的记载。
4. 宋高宗本人虽然因为见识过金国的残暴而恐惧,对抵抗没信心,始终倾向于投降路线。但是他的投降路线的目标,始终是希望能在南边做个苟安的皇帝,只要还保留这个希望,他没必要自己先上杆子地非要杀岳飞。
5. 恰恰是秦桧本人受到了来自金国方面的压力而必须赶快促成杀岳飞以求和的目的,金兀术直接写信给秦桧,说“必杀岳飞而可和”。
6. 秦桧在大权独揽,“挟虏势以要君”时,干了很多假传诏书制造冤狱的事情。在《宋史·刑法志二》中,更是明确地记载,岳飞、岳云、张宪、舜陟等实际上就是秦桧矫诏设冤狱杀害的。
这里值得补充的是,宋高宗的继位者宋孝宗是赵匡胤的七世孙,和赵光义这一支后裔的宋高宗其实血缘关系很浅薄了。但是宋高宗还是对他尽心培养相待,而且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时自己退位为太上皇,让宋孝宗继位。宋孝宗在继位后,马上就为岳飞等一批将领平反了,而这时候宋高宗还活得好好的(宋高宗后面又当了20年太上皇才死的),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从这一处历史来看,宋高宗其实并不痛恨抗金的将领(他也没理由痛恨),只是在那个历史关节下,他表现得过于懦弱,而被秦桧等人裹挟着一起扮演了这个昏君角色。
顺便一提,在宋高宗退位的前一年,南宋朝廷在采石之战打败了金国皇帝完颜亮的南侵,这场战争也导致了完颜亮被军队反叛弑杀,从此金朝日渐衰弱,再无力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南宋由此又延续了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中,南宋虽然政治上仍有腐败,军事上继续积弱,但是基本上还是保证了汉文化的繁荣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这其中不能说没有宋高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