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初跟从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的10个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呢?

当初跟从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的10个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60 更新时间:2024/2/7 3:18:31

玄武门之变

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那么当初追随秦王李世民参加玄武门之变的10大功臣,他们的晚年结局如何呢?

唐太宗李世民

自古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凡成大事后,无论之前付出过多少努力,遍尝多少艰辛,但很难有与君王共享富贵者,不妨看一下,拼死助秦王李世民荣登帝位的几位功臣,结局如何,是否跳出了这个诡异的魔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人生结局是否也是逃不过历史的规律呢?

01: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凌烟阁功臣第一位。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且不论后来在高宗主政时期,因反对武则天被流放后自缢而死,单就唐太宗一朝而论,已属善终。

02.尉迟恭

尉迟恭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中亲手诛杀李元吉。后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身为人臣,能于死后陪葬于生前所侍奉的君王左右,已属极大的荣耀。善终。

03.侯君集

侯君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因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未得善终。

04.张公谨

张公瑾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辅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贞观六年(632年),张公谨病逝,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郯国公。善终。

05.刘师立

刘师立

参与玄武门兵变。后罗艺叛乱,下诏刘师立任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又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谥号肃。尽管期间曾因牵扯罗艺叛乱一事被除去名籍,但因其是藩邸旧臣,但终究又被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善终。

06.公孙武

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京兆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栎阳镇)人。唐朝初年将领。起兵后,公孙武达到长春宫拜见唐高祖李渊。武德初年,跟随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贞观初年,任肃州刺史。永徽年间死在右武卫大将军任上,善终。

07.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

后以功进幽州都督、历阳郡公。独孤彦云后在颉利可汗与唐对峙中战死。德宗即位后,以独孤彦云乃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而续图于凌烟阁,供后世瞻仰。属善终。

08.杜君绰

杜君绰

秦王府嫡系,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之变后一直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高宗即位后,负责宫廷保卫工作,跟随李勣攻灭高句丽,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高宗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善终。

09.郑仁泰

郑仁泰

唐朝功臣,秦府中人,是玄武门政变的先锋之一,曾入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右卫、右领大将军事。后讨平铁勒叛乱不利而被降职。唐德宗时期录大唐功臣,郑仁泰以代州都督、同安郡公列于其中。

10.李孟尝

.李孟尝

参与玄武门之变,封武水县开国公。贞观年间,破东突厥有功,迁汉东郡开国公。乾封元年,暴卒于长安静安坊府第,高宗下诏追赠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予谥曰襄,陪葬昭陵。善终。

以上就是这十人的结局,从结局来看,但多数都过得很不错,即便是造反的侯君集虽然被处死,但是其妻子儿女却没有受到牵连。

这也从侧面印证出秦王李世民还是一位不错的君王,确实是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和批评指正~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明朝锦衣卫的官职有多大,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卫只听皇帝指挥,最高统帅为指挥使(正三品)一人,下设同知、佥事丶镇抚各二人,千户十四人。锦衣卫负责侦查大臣们的行动并随时报告皇上;掌管“廷杖",负责惩处违反皇帝意志的大臣。洪武年间,锦衣卫一旦上门,大臣们会收拾好衣物,和亲人告别,然后黄鹤一去不复返。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方高级军官,在

  • 山东一女子效仿武则天称帝,大肆封官许愿,还下旨为自己“选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古代,对于皇帝的宝座,那自然也是人人都想要过把瘾,毕竟皇帝富有四海,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他都可以尽情的享受,可事实上很多人都忽略了,当皇帝除了能享受外,还需要承担整个家国的历史使命,可大部分的人,却只看到了皇帝的享受,却看不到皇帝的艰辛。随着社会逐渐开放,皇帝作为一个历史上的专有名词早已经进入历

  • 历史闲侃:从岳飞到袁崇焕,再从曾国藩到袁世凯,不过那点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闲侃:从岳飞到袁崇焕,再从曾国藩到袁世凯,不过那点事历史,不过那点事!春节,一部电影《满江红》,弄得沸沸嚷嚷。听这名字,基本也没啥大兴趣观看,为陪家人,也凑了个热闹。意料之外算是收获,原来是风波亭后续。历史真假不知,有笑星助阵,观众中也曾听闻笑声,然吾却笑不出来。岳武穆的故事,基本人所共知

  • 此人是隋唐里真正的铁血硬汉,武功盖世却为名所累,终成悲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唐八大锤排名,隋唐1-40集免费,隋唐十八条好汉孝歌全集

    宇文成都也应该是整个隋唐演义里反派角色当中最令人心疼的角色之一了,他对家国的忠诚,对爱情的专一,都不得不让人动容。不过此人却愚忠得很,甚至到让人无法理解,在杨广被其父宇文化及害死后,他与父亲决裂,且一生为名所累,后死于李元霸之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历史无此人。宇文化及缢死杨广,自立为帝,最终使得自己的

  • 连文学家都上当了!苏轼考试用了一个技巧,现代学生也常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年轻时期的苏轼就已经才华横溢,当时他年仅二十岁,已经是文采斐然。在考试的时候,他挥毫泼墨,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在阴差阳错之下,他竟然屈居第二。原来,由于考官看到的卷子上没有姓名,主考官欧阳修仅仅通过文采和文风,以为这篇卷子是他的朋友——当时的才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欧阳修刻意将这张卷子评为第二,导

  • 唐朝科举制的黑幕,寒门与世族的终极之战——牛李党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是第一个没有依靠长城就能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大一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但所谓盛极而衰,晚期的唐朝官员爆发了牛李党争,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斗争,导致社会各种矛盾也开始趋于尖锐化,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使本来腐朽衰落

  • 他是苏轼的先祖,元宵夜写诗,夺得比赛冠军,诗歌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轼的简介,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浣溪沙宋苏轼

    在这浓重的节日气氛中,文人雅士们纷纷赋诗写文,纪念这新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数百位诗人的作品中,有一首五律诗《正月十五夜》脱颖而出,被人们公认为最佳诗作。诗中写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

  • 为何说李渊是阴谋家,他使用了三个诈术,开创了大唐三百年的基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李渊像虽然许多史书在记载隋唐之际这段历史的时候,将大唐的建立说成主要是其子李世民的功劳。但在史实中,李渊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李渊的话,唐朝是不可能建立的。李渊父子决定起事时,周围只有几个核心幕僚知道。李渊治下的民众,其时未必支持李家父子。即便李渊的许多手下,也不是众志成城、坚定不移地

  • 如果崇祯过江建立南朝,还有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不太可能能重新振作。为什么这样说,主要是封建制度下,官僚阶级已经严重和民众脱离,觉得应该以他们为基础,而不是百姓为基础。毕竟官僚是相关制度的执行者,如果你动了官僚的核心利益,那你还想指望他们给你安心干活,压根不太可能。所以,一些东西不要过于理想化,而是要现实和理想相互搭配才可以完成你想做的事情。表面

  •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之前,把徐茂公贬任边疆,原来是巧妙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帮助太子李治施恩于李勣《资治通鉴》记载:上谓太子曰: “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这段记载很明确地阐述了唐太宗的良苦用心。唐太宗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