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最危急的时刻,他用自己的智谋,守住了大唐最后的荣耀!

安史之乱最危急的时刻,他用自己的智谋,守住了大唐最后的荣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427 更新时间:2024/2/7 3:20:03

李光弼

首都沦陷,太原岌岌可危

公元755年冬天,安史之乱爆发,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道节度使的安禄山伙同史思明以“忧国之危”,“奉皇上密诏讨伐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造反,率领15万精兵南下对大唐中原地区发起进攻。太原尹杨光瞓被叛军将领以献俘为名,被诱导出城以致身死。同年十二月,叛军渡过黄河,占领了东京。天宝十五年正月,常山也被安禄山的军队攻下,颜杲卿遇害,河北大部分地区沦陷。六月八日,哥舒翰为叛军所败,手下3万士兵仅剩8000多人逃进潼关,连哥舒翰自身都被俘虏了。六月九日,潼关也沦陷了。六月十三日,唐玄宗不得已而逃离长安,繁华京城就此落入安禄山之手。七月,唐肃宗在灵武被拥立为帝,改元为至德,郭子仪率领5万兵马赶赴灵武勤王。八月一日,唐肃宗对郭子仪和李光弼同时委以重任,李光弼受命带领5000兵马奔赴太原支援。

奔赴太原

兵力对比,实力悬殊

至德元年十一月,太原城被牢牢围住,那是安禄山底下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延介四员大将所率领的久经沙场的10万叛军精英,正所谓“黑云压城城欲摧”,无外乎如此。而此时太原城内,李光弼带过来的5000兵马再加上太原本地的士兵,总共也才8000余人,而且这8000余人大多数还是新兵。即便太原城墙高大,但是唐军兵少且弱,100000对8000,叛军的军力还十倍于唐军,按照兵法和常理来说守住太原城根本就是个白日梦。叛军大将史思明更是直接得意地对诸将说:“太原屈指可下,太原一攻占,朔方、河、陇可鼓行而下。”但即便是在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李光弼却没有选择退缩,更没有想过要放弃太原城,于是太原保卫战就这样不可避免地打响了!

兵力悬殊

不辱使命,守住大唐荣耀

李光弼乘敌军还未到城下之时,率领士兵和百姓在城内

挖土

,然后用所挖之土铸造数十万砖坯,存在于城内。等到敌人攻城时,哪里的城墙损坏了,立马就可以用砖坯堵上,不给叛军得以扩大战果的机会。敌人见攻不进城,便在城外大声叫骂,企图能激起李光弼的愤怒,然后会率领将士出城门迎战。但是李光弼沉住了气,他知道如果出城门跟敌军打,无疑是以卵击石,叛军顷刻间就能拿下太原城,于是李光弼按兵不动,然后又安排士兵

赶制大炮

,这种大炮能发射巨石,等敌人攻城时,一发大炮,足以击毙20多人,于是叛军损伤惨重,只能在大炮的射程之外扎营。但是此时叛军仍然还有一个很大的赢面,那就是死死围住太原城,等太原城内坐吃山空,到时候就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太原城。李光弼也想到这个问题,并思考着对策,这个对策也许别人想不到,但是李光弼想到了并且也做到了--

挖地道

,李光弼在军中招募到善修地道的士兵3名,让他们率兵连夜修地道通到敌将的脚下,然后趁其不备将他拖进地道,进而拉到太原城上斩首。除此之外,李光弼还派人约期

诈降

,同时挖地道至敌营周围,到期,李光弼在城上派偏将率数千人出城,装作投降模样,敌人正举目张望之际,营中忽然地陷,1000余人被埋入土中,敌营大乱,李光弼之军乘机攻杀,俘斩万人。就这样,叛军仍然久攻不下太原城,到了德二年一月七日,

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

,安庆绪继承帝位后,调史思明归范阳,留下蔡希德继续围攻太原。二月,李光弼乘敌人松懈之际,组织敢死队出击蔡希德,大获全胜,杀敌数万,蔡希德扔下军资器械,狼狈逃串,守卫太原一战以唐军获胜为终。

太原保卫战

安史之乱时期的太原保卫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守战役的典范,李光弼天才一般的军事才能在这场战役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李光弼凭借自己的将才与谋略,为大唐挽狂澜于既倒,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不仅守卫住了大唐最后的荣耀,也为之前面对叛军一直节节败退的唐朝将士打了一剂强心剂。同时通过精彩绝伦的太原保卫战,李光弼用事实告诉安史叛军一个道理,

悠悠大唐岂是你安禄山想灭就能灭!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灭六国 三十三代终归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前221~前207)。秦始皇继历代秦王蚕食诸侯之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他

  • 安史之乱的破局—太原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平定安史之乱最后一战,安史之乱的各路军,安史之乱经典战役

    然而,在八年惨烈的安史之乱战场上,太原战役的规模不算最大。但要论对整个平叛战局,乃至大唐王朝命悬一线的国运都有决定意义的一仗,必须此战!当初,安史叛军已经席卷中原,洛阳长安都成了叛军尽情烧杀的乐园。太上皇唐玄宗拍拍屁股躲进了蜀地,就甩锅给新皇帝唐肃宗李亨,仅仅丁点可怜兵马,驻守着太原。就是在这个生死

  • 子路做好事请挖沟百姓喝粥,孔子为何把锅砸了,还把粥全部倒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var1]如果说要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那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孔子。黄帝伟大吗?伟大,他是华夏始祖;秦始皇伟大吗?伟大,他开启了封建帝国;但孔子的伟大却是在思想层面上的,哪怕国家如何更迭,风云如何变化,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骨髓中的儒家思想

  • 安禄山、柳宗元、郭子仪,都曾“住”在陕西这所学校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皇族滕王李元婴,唐睿宗李旦,代国、昌乐、西华三位公主,以及郭子仪、安禄山、柳宗元等不少历史名人。恰巧,今天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本部就建在亲仁、永宁两坊遗址之上,其中学校主体——北院,位于亲仁坊遗址。《旧唐书》里讲过一个故事,说唐文宗开成三年正月的一个早晨,天还没亮,宰相李石从亲仁坊家中骑着马去大明宫

  • 秦韩、魏赵华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阳之战秦赵的兵力,韩魏赵三家分晋的地图,赵华阳是谁

    [var1]战国后期,秦国展开了一系列的扩张战争,公元前275年,秦国攻打魏国,攻至魏国的主都大梁,韩国派暴鸢率军救援,被秦国打退,魏国不得已想秦国贡献温地从而求得继续生存。而后,秦国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韩国无力招架,于是臣服于秦国,韩、秦结盟。然而韩国本属三晋,三晋的另外两家魏国和赵国大为不悦。秦

  • 八旬的“武则天”已经人老色衰,为何还不停的招男侍进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男侍名字,70岁武则天晚年生活,武则天进宫跳的舞

    第一当时的唐朝社会是很开放的,男女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那么拘束,在当时,有钱的人家包养男宠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甚至会觉得很骄傲。第二武则天从少女时期就渴望得到皇帝的宠爱,自己做皇帝之后,更是为自己造了一个“曌”字,大概意思就是天下所有的一切都不会放在眼里。第三,作为女性皇帝,政治地位上经常不稳,于是她变

  • 被“神化”的唐刀什么样?李世民表兄墓出土一柄,堪称冷兵器之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刀真品,拼多多开箱唐刀,车上放没开刃的唐刀违法吗

    被“神化”的唐刀到底长什么样子?这一次总算得见真身……唐刀为什么那么让人着迷?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的神秘感。如今,登记在册存世的唐刀凤毛麟角。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收藏于日本正仓院的“金银钿装唐大刀”。因为保存状态非常好,宛若崭新一般! 这把唐刀应该是唐朝时皇家之物传入日本。 而在国

  • 位高与权重:宰相秦桧与相府大总管到底啥关系,相爱相杀为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要知道,《满江红》电影中的宰相府大总管并非管家身份,管家相当于家中奴仆的首领,有一定权力,但归根结底还是奴仆。而电影中的宰相府大总管是宰相的幕僚,并非家仆。幕僚类似于今天的智库或高级秘书,但由于历朝历代的幕僚制度不同,其身份仍有一定差别,与家主的关系也有微妙的不同。夏商时就有幕僚,被称为“家臣”

  • 朱元璋放牛时睡着了,不经意的2个动作,刘伯温就断定他是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和刘伯温的特殊关系,刘伯温看到朱元璋的睡姿,刘伯温给朱元璋挖了一个坑

    说起明朝,大家应该都知道,明朝是由一个放牛娃开辟的新朝代。这个放牛娃就是朱元璋。要说一个放牛娃,如何有能力来开辟一个新的朝代呢?这其中也多亏了他的宰相刘伯温的帮助。大家都知道刘伯温的计谋非常的高超,能言会道,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虽然刘伯温的仕途不太平坦,但是他也算是一个官员,他在路上

  • 盛夏六月天,甘肃突发极端天气,冻死了隋炀帝西巡一半以上的将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甘肃冻死人事件,唐朝时期的天气,历史上冰冻黄河纪录

    这件事的确铤糟心的,不过我今天不是来分析和评论这件事的,这也不是我的事情,我想说的是,这件事让我联想到了1400年前的事情,故事发生在隋朝隋炀帝时期,当时也遇到了一个类似今天的这种悲剧事件。故事发生在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了。当时隋炀帝带着西巡队伍在途径甘肃境内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