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读三国,不看演义:姜维北伐,是否是穷兵黩武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姜维北伐,是否是穷兵黩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76 更新时间:2024/2/20 12:55:05

姜维北伐时间线

一伐(238):姜维奉蒋琬之令率领偏师袭扰魏国陇右诸郡,在南安与魏军僵持不下。

二伐(243?):此次北伐具体时间不详,但是依据公元243年,蒋琬以“偏师入羌,郭淮破走”的理由向朝廷推举姜维为凉州刺史可以推断姜维曾经在陇西地区击败郭淮。

三伐(247):魏国境内的羌族发动起义,姜维乘机出兵接应。然而在姜维到达之前,羌族已经被郭淮击败。于是姜维与郭淮在洮西大战,掩护部分羌族迁移至蜀境。

四伐(249):姜维与魏将陈泰、徐质,邓艾、郭淮等人混战,双方互有胜负。

五伐(250):姜维联合羌人进攻西平,虽然未能攻破西平城,但俘虏了魏国中郎将郭循。

六伐(253):东吴诸葛恪率军北伐,姜维亦出兵响应,包围南安城。魏将陈泰率军救援南安,然而刚到洛门,姜维就因为粮草耗尽而撤退。

七伐(254):魏国狄道长李简献城投降姜维,姜维乘势进攻襄武,前锋张嶷被魏将徐质围困,战死沙场。姜维大军随后赶到击败魏军斩杀徐质,乘胜攻取河关、临洮二城。

八伐(255):姜维在洮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歼灭魏军数万人。然而未能攻克狄道,姜维恐魏军切断退路,只好退驻钟提。

九伐(256):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汇合,然而胡济失约,姜维与邓艾在段谷交战,却迟迟没等到胡济的援军,大败而回。

十伐(257):魏国淮南地区发生叛乱,姜维乘虚进攻关中,然而魏将司马望与邓艾死守长城,姜维久攻不克。次年,淮南叛乱被平定,姜维只好撤退。

十一伐(262):姜维率军进攻洮阳,与邓艾在侯和交战,被邓艾击败以后退守沓中。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

姜维北伐的形式

在蒋琬主政时期(238-246),姜维并没有独立领兵权,只是作为蒋琬的副将率领偏师对陇西地区进行骚扰性攻击。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让诸葛亮都忌惮不已的曹魏名将郭淮,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费祎主政时期(246-253),姜维虽然获得了独立领兵的权限,但是费祎严格限制了姜维出兵的数量。姜维在费祎主政时期发动的三次北伐,每一次率领的兵力都没有超过万人。而曹魏带甲数十万,仅陇西、关中地区的兵力,就不低于十万。姜维手上这点兵力,根本不够看的。然而在兵微将寡的情况下,姜维也成功掩护羌族迁移蜀地,俘虏魏国大将,面对陈泰、徐质,邓艾、郭淮四将联手而不败。

蒋琬、费祎主政时期,姜维的五次北伐,都是小打小闹的骚扰性攻击,自然算不上穷兵黩武。直到费祎遇刺身亡,主战派陈袛上位,姜维才得以摆脱压制。公元263年,诸葛恪率领大军二十万北伐,邀请姜维共同出兵。魏国主力集结东线,西线防守空虚。姜维乘机发动北伐,在时间上是没有问题的。恰好在这一年费祎遇刺,姜维第一次得以率领数万大军北伐。这实际上才是姜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北伐。然而由于行军仓促,准备不足。还未与魏国主力交锋就粮草耗尽而退。蜀道艰难,诸葛亮也多次因为粮尽退兵,这一点不能苛责姜维。况且当时诸葛恪已经战败,魏军主力回援西线,以姜维的兵力,是断然不敢与魏军决战的,此时撤退也是明智的选择。第七次北伐,其背景是魏国政治动乱,狄道长李简暗中联络蜀汉,姜维自然不能错过这次机会。而这次北伐降李简,斩徐质,破三城,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第八次北伐,是第七次北伐的延续,也是姜维的巅峰之战。这一战一举歼灭魏国数万陇西军,打出了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第九次北伐,又是第八次北伐的延续。此时曹魏陇西军几乎损失殆尽,姜维只需要再击败陈泰的关中军,那么曹魏的雍、凉地区将划入蜀汉版图。因此,姜维让胡济增兵陇西,意图毕其功于一役。此战虽然失败,但是姜维发动这场战争从战略上看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姜维兵败段谷,但是洮西之战的影响尚存。而不久以后魏国淮南发生叛乱,姜维自然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距离前一次北伐整整五年,也称不上穷兵黩武。

姜维北伐的成效

在姜维北伐期间,魏国从未主动进攻过蜀汉。即使是姜维摆脱费祎制约以后,姜维每次北伐出动的兵力都不过数万。而姜维就是凭借这点兵马,迫使魏国战略防守数十年。而在姜维屯田沓中以后,魏国立即发起了对蜀汉的全面进攻。姜维北伐并非穷兵黩武,而是以攻为守,客观上延续了蜀汉政权。北伐也并非毫无建树,相反是胜多败少,以蜀汉的国力,姜维能够有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了不起。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最悲惨的人!功劳仅次于姜子牙,灭商后连个封国都没捞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封神演义中的十大名将,封神演义中最无耻圣人排行榜,封神演义商朝五大猛将

    这个人就是散宜生,在姜子牙来到西岐之前,他就是西岐的文官之首,与他相对的就是西岐第一大将南宫适!在小说《封神演义》中,散宜生有两大功劳,第一就是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之后,就是他想出了主意,广求天下美女和珍宝,向纣王的宠臣费仲和尤浑游说,最终救出了姬昌,第二就是在姜子牙在外征战的时候,散宜生留守后方辅

  • 曹操的义子兼姑爷,史上著名娘娘腔美男,最后为何被司马懿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司马懿第一次见面,曹操最小儿子简历,新三国曹操司马懿对话

    中国历史的朝代变化,也是伴随着人们的审美的变化的,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欣赏的不是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子,而是像女性一般阴柔的男子。他们像女人那样梳妆打扮,涂粉抹妆,而在三国时期,却有这么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阴柔的美男,还非常地自恋,他就是何晏。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之所以曹操会收他作养子还是因为何晏的母亲

  • 封神里的女娲是上古正神,为何纣王却不知道?也不知道她的功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文:小刘侃封神纣王七年春季的二月份,北海袁福通率领七十二路诸侯反商,太师闻仲带领大军去平叛。等到了三月十四日这天,首相商容给纣王上奏折说:明日乃是三月十五,是女娲娘娘的诞辰,陛下该前往进香。纣王听了这句话,不屑地说道:“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于是,商容说道: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

  • 周瑜在历史上的影响,周瑜早死便无三国,周瑜不死亦无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羽扇纶巾风流倜傥的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的形象是羽扇纶巾。但是在历史上,真正在赤壁之战中指挥作战的周瑜,才是羽扇纶巾的形象。在苏东坡的词句中就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词句中写不尽周瑜的一时风流。在历史上,周瑜不但军事能力出众,他

  • 夏朝新猜想:四大证据证明,水族可能就是夏朝的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周礼》据《周礼》记载,天皇氏创立了《连山易》。它从艮卦开始,主讲阴阳卦的对峙,各种卦象像山坡一样绵绵不绝,所以取名叫连山。2005年,贵州有位叫谢朝海的老人,向荔波县档案局捐出了自家世代珍藏五册《连山易》,专家拿它和清代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进行了对比,发现它有部分章节是可信的。据史料记载

  •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未解之谜,最后一个更是从西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凤凰的原型究竟是什么?对此,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凤凰是鸵鸟,也有人说凤凰是极乐鸟,更有人说凤凰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巨鸟。但是,鸵鸟之类我国根本没有,说它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巨鸟也欠证据,都不可能成为凤凰的原型。于是,有人主张凤凰的原型应是与其形状较相似的孔雀。主要依据是《尔雅·释鸟》的记载;“鸥凤其雌皇。”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九大暴君,杨广仅排第九,秦始皇未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唐我是暴君杨广免费,历史上杨广简介,暴君杨广电影完整版

    1、夏国王——桀暴君案列:以人为骑强迫百姓苦役夏桀是夏王朝的末代君主。他文才出众,武艺超群;赤手空拳可以格杀虎豹,能把铁钩象拉面条一样随意弯曲拉直,如此文韬武略的男人应该有能力成为一个英明的君王。遗憾的是:夏桀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暴虐、享乐和瞎折腾上。夏桀和商部落的末代君主殷纣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 封神里的天地人三皇都对人类有功,为何天皇伏羲也赞成覆灭商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纣王的老祖宗,轩辕黄帝还待在火云洞,他是天地人三皇中的人皇。所以纣王就没资格称人皇。二,人皇只能有一位,上一任还活着,所以纣王就做不了人皇。三,中国历来有说法,三皇五帝。三皇一般说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这也是小说封神演义里的说法。但还有其他说法,比如燧人氏也称燧皇,因为他钻木取火,让人类

  • 曹操把女儿送入宫中,还当了皇后,弟弟却把她逼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文│小先生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朝丞相,实际上则是一个大大的权臣,而逐渐长大的汉献帝先后经历了董卓与李傕郭汜的挟持,对于这种名为皇帝实为傀儡一般的生活早已受够了,因此急切的想要亲自主政,然而老奸巨猾的曹操自然不可能答应他。汉献帝想要主政,面对的第一道障碍就是曹操。为了除掉曹操

  • 商末人口大国——黎国,一代圣贤周文王为何要对它嗜血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此后黎国几经变迁,至商朝成为它的附属国,国都在今山西长治黎城。据唐代谱牒《元和姓纂》记载,商时有两个黎国,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山西,现在的黎姓就是从这两个国家繁衍出来的。这里要讲的是山西长治的黎国。据子姓黎氏家谱记载,黎国为子姓,商朝时为侯爵国,至殷商晚期,黎国实际上已经成了商朝掌控西疆的重要方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