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撕咬不下,当时赵国主将廉颇,只守不出,秦难以战胜。而赵国国王自视甚高,听信谗言认为赵国军力甚强,廉颇久守不攻是有私心。这时有意思的事就开始,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长平之战的两位主人公:赵括和白起。
赵括此人,乃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熟读兵书,但丝毫没有实战经验,不懂得灵活对战。长平之战时,赵括还很年轻,放在以前怎么论也不会论到他做主将。但是此时赵国,名将赵奢已去,蔺相如病的卧床不起,廉颇也已老迈。不得已而为之,赵国主将落在了这位“年轻有为”的赵括之手。
[var1]
白起,乃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此人善于用兵,早年便在伊阕之战中大败魏韩联军,并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起早已是身经百战的名将,说的夸大点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var1]
两人经历一对比,结局那样也是必然。当时白起带兵攻到长平,这是秦兵士气正胜,攻城最佳时机。当时廉颇为主将,带兵与秦军交战,而白起此人本来就是军事天才,而廉颇已经年迈。廉颇屡战不胜,便想拖敌制胜,时间长了秦军定会退兵。白起久攻不克,便使人买通赵王身边大臣,向赵王进言,说廉颇几战皆败,如今又久挂免战牌,不愿意与秦军交战,这是因为廉颇想要投靠秦国。赵王听后,不敢不信,又不敢杀害廉颇,只好撤下廉颇。这时又有人举荐赵括,赵括少年英才便名正言顺的坐上了赵军主将。
[var1]
赵括年轻气盛,又自视兵法甚高。白起一听赵括担任主将后,便假装败退,引赵军出城。赵括果然上当了,引军便追,把赵军分离。此时白起便围困长平,时间一久,赵军长时间没有补给,也没有援兵。最后被白起攻破城池。白起破城之后,唯恐40多万赵军作乱,便使计策全部坑杀,至此白起落下一代杀神的名声,赵国再无军队可用。
[var1]
长平之战后,赵括被杀,40万赵军全葬身于此成为孤魂。赵国再无力可阻挡秦国进攻,东方六国再无可抗秦国之力,秦国一统成了时间问题。
长平之战是从东周之后,生产力提高,战争方式改变后,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争,长平之战后秦国空前强大,六国逐渐衰弱,为秦国一统天下提上了日程。
如若长平之战赵国未败,秦国未赢。此后六国齐心抗秦,史书又该如何去写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