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中无大将,为何蜀汉后期可以统兵的大将越来越少,原因很简单

蜀中无大将,为何蜀汉后期可以统兵的大将越来越少,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37 更新时间:2024/1/17 11:13:13

其实蜀汉刚建立的时候能征惯战的大将不少。武将五虎上将关张赵黄马之外,可能魏延算一个。但是此外再也没有了,以至于诸葛亮后来北伐的时候,不得不用魏延做先锋;到后期,只能用廖化做先锋了,因为实在找不出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了。其实刘备也曾大力培养新生代将领和人才,结果两个事件,让刘备输光了新生代将领——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

不过刘备是公元223年死的而蜀汉是公元263年灭亡的。在这长达40年的时间里蜀汉却没有培养出像样的将领

(唯一拿得出手的姜维还是捡来的)

,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才导致了蜀汉出现了

人才的断层。

小编认为,蜀汉出现这样

人才断层

的情况,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天时、地利、人和(请看下文)

1.天时——

小编这里说的天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时,而是指的

时代背景。

随着群雄逐鹿时代的远去,伴随着三足鼎立的确立,天下间除了三国在边界上还有大规模战事爆发,其他地方战乱都平息了,恢复了太平。社会环境的稳定,这就使得人口的流动性减弱,人才流动也就趋于减少。蜀汉前期的主要人才也都是客居益州的:诸葛、关、张、马、黄、赵、魏延、李严蒋琬等等都是外来人口,后期势力格局较为稳定,而本身又是偏僻弱小的一方,很难吸引到外来人才。

举个例子

: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阳都人。早年随叔父诸葛玄躲避战乱逃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可是如果诸葛亮晚生几年故乡的战乱早已平息或者诸葛亮的家乡没有遭受战乱侵袭,那么诸葛亮一家也就不会离开故乡迁往荆州,而是留在徐州琅琊,这样诸葛亮出仕的话就会进入曹魏集团,而不会是蜀汉集团。

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蜀汉后期

想从中原或其他地方引进人才便的不太容易

,蜀汉的外来人才引进这条路可以说被堵死了。

2.

地利——就是地理因素

地理原因,这是客观原因同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要知道,汉末十三州,曹魏占了九州半,吴国占了两州半,而蜀汉只有可怜的一州。在三国时代,北方才是经济生产中心,因为北方多平原,适合种植粮食,这也导致了北方城市较为密集,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而蜀汉之地在当时屡屡被称作是蛮荒,顾名思义,就是物质基础非常差,那就更别说文化底蕴了,人口数量上也是明显的偏少,甚至在蜀汉灭亡的时候,人口仅仅不到百万,人口基数薄弱,直接导致了人才的稀薄,大将更是凤毛麟角。

3.

人和

首先,政权结构的限制(利益集团内部矛盾)。

蜀汉政权由三大利益集团组成:益州本土集团、刘焉带去的东州势力集团、刘备的荆州集团。而蜀汉的国策就是倚重荆州集团,拉拢东州集团,防备益州集团。所以导致益州本土许多人才不被重用,尤其是益州的豪强大族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其次,诸葛亮没有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而且私心很重。

诸葛亮的人才战略没有规划,没有培养体系不说。甚至为了稳固自身以及他所代表的的荆州集团的权势和利益,经常会对那些他认为的可能会威胁到“他自身以及荆州集团”利益的人下手除之而后快,并且从来不考虑失去了这些人会对国家造成多大的伤害。

例子有三:

第一,是刘备的养子刘封。诸葛亮认为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在刘封兵败返回成都时,诸葛亮劝刘备借机除掉刘封。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

第二,是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在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

说实在的能被刘备选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干了这么一件蠢事,使自己的政治生命完结,好像不太可能。可以想象这里面的龌龊真是不要太多。

第三,是蜀汉后期的名将魏延。诸葛亮看不上魏延这是世人皆知的,不过魏延能力很不错行军打仗,冲锋陷阵都行。诸葛亮在世时认为自己可以驾驭的了魏延就没有清洗他,可诸葛亮害怕自己死后没人能驾驭的了魏延,损害荆州集团的利益,便留下了后手,在自己死后清洗了魏延。

诸葛亮时期唯一拿的出手的新进人才姜维,还是自己送上门,白捡的。

于是到蜀汉末期,姜维接手的时候,就只有王平、句扶、张翼、廖化四人可以大用了,甚至到了后期,只剩下张廖两人。

而这个时候的魏国,却是大把牛人,灭蜀就有邓艾钟会这两个和姜维相当的牛人。

而人才的凋零也是蜀汉最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多文章

  • 简述:夏桀,历史上第一个亡国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再联想夏商周三朝,再如商纣王、周厉王、周幽王,就可以知道朝代的更替是有规律可循的。朝代的兴盛必定起于明主,灭亡也必定起于昏君。兴盛之时,明主心中人民的渴望压过了自己的欲望,衰亡之时,昏君则是将自身的享乐凌驾于人民之上。君主以一人统一国,一言一行,代天行事,自然上行下效,如果上梁不正,则下梁必定歪曲。

  • 为何很多人说蜀国灭亡诸葛亮难辞其咎?恐怕不尽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蜀国灭亡诸葛亮有责任吗,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何蜀国却先亡,蜀国诸葛亮的地位

    很多人说:诸葛亮作为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典型,我们对其人格的伟大,所产生的景仰心理,是一回事情;但从其坚持错误的北伐政策,而导致蜀国过早地败亡,来剖析他的得失,则是另外一回事情。他所以要上表陈词,因为大家反对北伐。主要是国力不强,人心思定,连年征战,不胜负担,当务之急,应该使蜀中人民得以

  • 历史对话——纣王是弱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纣王老胡,纣王抱凤青青吻戏,纣王和妲己杀孕妇

    这是毛主席对商纣王的评价。在大家的印象中,商纣王淫荡、残暴、不得人心、不得人心。但是,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商纣王。商纣王对中国历史有何贡献?他是个愚蠢的国王吗??不祭祀,不敬鬼神商纣王是我国奴隶制历史上最后一位君王,也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暴君。但商纣王真的是个暴君吗?其实,商纣王算不上一个暴君,他

  • 项羽死后尸首遭哄抢,5人将其瓜分上交刘邦,被封侯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最后怎么被安葬,项羽最后被谁所杀,项羽死后藏在哪里的

    冯梦龙描写的司马貌断案虽然是民间故事,但是当中提到的抢项羽尸体的五个人却在正史中都有记载。当年项羽起兵反对残暴的秦朝,手下猛将如云,龙且,钟离眛,英布等等,又有亚父范增帮忙,可以说推翻秦朝之后,项羽肯定能当上皇帝。但历史这个家伙就喜欢跟人开玩笑,而且还跟项羽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自从鸿门放刘邦逃走,猜

  • 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从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看,历史已被周武王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所有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不把前朝君王写成无恶不作、十恶不赦的昏君,如何体现自己的替天行道、解民倒悬、名正言顺!周武王对待商纣王同样如此,看看武王代纣的誓言:罪一、祭祖宗不敬,用不强壮的牛;罪二、任用地位低微的贱人,不用兄弟;罪三、不尊祖宗法度。从殷墟所发掘的甲骨文可知,在纣父时,周人强大已严

  • 蜀汉的两位“征西大将军”:一位是魏延,另一位则被人们忽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征西大将军:魏延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魏延与卓膺、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随刘备攻克

  • 商周那些事历史中姜子牙的真实身份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姜子牙简介,姜子牙撕烂大乔,封神榜大结局姜子牙封神

    但这并不排除太公曾有在殷都生活的经历,史记中记载,姜太公在后来周人的灭商事业里作用巨大,特别是提供了许多阴谋诡计,这种阴谋诡计和羌人周人在西陲山地的简单淳朴生活格格不入,只有闻名世界,才能塑造出如此阴沉,工于心计的人,那么,出身羌人上层的姜太公吕尚又为何有着如此复杂的经历?并最终和周人走到了一起呢,

  • 孙权那些不为人知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是否是亲兄弟孙权所谋划而杀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孙策,孙策的性格是爽朗而且大度,也深得部下和百姓的爱戴,但是却在25岁的时候却因为中箭而死亡,而关于孙策的死,却是有着是孙权的一手策划而死的,而这个你是如何看的呢,一起来看看孙策是孙权杀的吗孙策的死和孙权有关系吗吧。孙策是东汉末年江东一带的割据诸侯,

  • 历史上很多诸侯都是周朝天子封的,那么周朝的版图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时候生活肯定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发达,现如今我们都可以在家看世界,但是在古代想要把国家之间的边界划分清楚似乎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说在那个时候尽管也有地图,可是对于自己的领土也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定。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们想要清晰地了解到当时周朝的版图也非常的困难,所以说我们就只能大概的相对模糊的了

  • 为什么说刘备灭了曹操,也不会让汉献帝继续坐稳龙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东汉末年的局势再来假设。东汉末年因为农民起义造成各路诸侯兴起,而汉朝中央政府要么把持在宦官手里、要么把持在军阀手里。也就是汉献帝从做皇帝开始到做皇帝结束,都是傀儡,任人摆布。显然,这种情况下,有野心的军阀都需要汉献帝这位大神撑场面、收民心、镇诸侯。从董卓到曹操都是如此,都是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