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说三国:二八八 骄傲的诸葛恪

史说三国:二八八 骄傲的诸葛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36 更新时间:2024/1/29 14:18:55

诸葛恪进封阳都侯,加封丞相,兼任荆州、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并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

东兴大捷,让诸葛恪滋生了轻敌之心,打算再度出兵,乘胜伐魏。

众大臣认为,多次出征,将士已疲惫不堪,不约而同都劝谏诸葛恪。

诸葛恪不听。

中散大夫蒋延坚持争谏,诸葛恪却命人把他架扶出去。

诸葛恪因此写了一篇文章,晓谕众人,其内容为: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难容两个皇帝。做皇帝的,不致力于兼并天下,只想把帝位传给后世,古今都未曾有过。

历史上,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依恃兵强地广,互有救援,认为这样就可以将政权传与后世,他人不能危害。由是放松自己占据天下的情怀,害怕劳苦,致使秦国日益强大,终于将他们吞并。

近代,刘表拥有荆州,兵众十万,财粮如山,但他没有抓住曹操力量尚很微弱时,与他尽力竞争,反而坐观曹操强大起来,吞灭了袁绍、袁术等,平定北方。

然后,曹操亲率三十万大军,杀向荆州。

当时刘表手下虽说也有智谋之人,但也想不出什么好计策来,无力回天。

刘表的儿子反缚双臂,请求投降,成为囚虏。

凡是敌对国家,无不想要互相吞并。仇敌必须铲除。任由仇敌发展,祸患不在眼前,就必留给后人。

过去伍子胥说:“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国就将成为战败后的泥沼。”

吴王夫差自恃强大,听到此话不屑一顾,不但毫无防备越国的思想,而且诛杀伍子胥,临到败亡时才悔恨,难道这还来得及吗?

越国小于吴国,尚且成为吴国的祸患,何况那些强大的国家呢?

古时秦国仅有函谷关以西的地盘,尚能吞并六国,如今贼寇魏国占有秦、赵、韩、魏、燕、齐六国九州之地,这些都是出产军马、产生人才的地方。相比秦国,魏国土地多出几倍,而吴国、蜀国较之六国,国土不足六国的一半。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与魏国对敌,是因为曹操时期的士兵到今天已经老弱,不能再打仗了,而后来出生的人还没有长大,这正是敌人兵力微弱而未及强盛之时,再加上司马懿先是诛杀了王凌,接着自己死去,他的儿子幼弱却专权,虽然有聪明的谋士,却未能加以任用。如今去讨伐,正是他们的厄运到来之日。

圣人迫切地抓住时机,指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

如果顺从众人的意愿,心怀苟且偷安的想法,认为长江天险可以世代保持,不考虑魏国全面的情况,只看现在的形势就轻视其以后的发展,这就是我一直为之难过叹息的原因。

自古以来,以增长人口为急务,现在贼国之民年年月月在繁育增长,只是年龄还小,尚不能役用而已。如果再过十年,魏国的人口一定比今天增长一倍,而我们国家强兵驻守的地方,都将出现空虚,惟有乘着现在军队众多,方可干出大事。

如果不早早用兵,徒然呆坐使他们逐渐衰老,再过十多年,大略要减少一半人力,现今子弟人数虽众,到那时也不值一提。

如果贼方兵力增加一倍,而我方兵力减损一半,就算有伊尹管仲来筹划大事,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

一些不能着眼长远的人,一定会认为我的话过于迂腐,华而不实。

预先忧虑没有到来的祸患,众人会认为迂腐。等到灾祸临头,然后屈膝叩首,即使有智谋的人,又不能想出办法了。

我听说有些人认为百姓还很贫困,想先休养生息,这是怜惜百姓小小的辛劳,而不知考虑大的危害的想法。

汉高祖占据了三秦之地,不闭关守住险要,贪图享乐,却偏要发动全部兵力去攻打西楚项羽,以致于身受创伤,甲胄里生满了虱子,将士们饱受艰难困苦,难道他甘心在刀光剑影里生活而忘记安宁了吗?

当然不是。

这是因为考虑到日子长了,他与项羽势不两存的缘故。

每当我想到荆邯劝说公孙述锐意进取的图谋,以及近来见到家叔诸葛亮上表陈述与敌人争竞的计策时,都深深触动,喟然叹息。

我朝夕辗转反侧,所想的就是这些,在此姑且陈述我的浅见,以送达各位君子明鉴。

如果我有一天死去,志向计划不能实现,重要的是让来世之人了解我所忧虑的事情,在我死后深入思考,寻求解救之法。

众人都知道诸葛恪写这篇文章,不过是为出兵找借口,虽然心里都认为他说得不对,但也没有人再敢提出异议。

丹阳太守聂友平素与诸葛恪很有交情,就大着胆子,写信劝谏他说:“先帝本来有遏止东关之敌的计策,但没有施行。现在你辅佐大业,完成先帝遗志,敌人自远方前来送死,我军将士凭借先帝的威德,舍身拼命,一下子就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战功,这难道不是宗庙、神灵、社稷的福分吗?现在我们应当暂且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伺察到敌国内部出现裂痕再发兵讨伐。如今你乘此胜利之势想要再次大规模出兵,这是未得天时之利,不过是随意按你个人的意旨行事罢了,我内心深感不安。”

诸葛恪把自己写的这篇文章送给聂友看,后面附了一封信,说:“你的话虽然符合自然之理,却没有看清时势大局。你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就可以明白了。”

滕胤对诸葛恪说:“你接受象伊尹、霍光那样的辅佐君王的重托,在内安定我们的朝廷,出外则摧败强大的敌人,名声震慑海内,天下之人无不震动,万众之心都希望蒙受你的恩德而休养生息。如今在繁重的劳役之后,又兴兵出征,人民疲惫,精力不足,而且远方的敌人也有了防备。如果城池不能攻破,掠夺地盘也没有收获,就会前功尽弃而招致后来的责备。因此,不如先按兵不动,休养军队,伺察到敌人的漏洞再发兵行动。兴兵打仗是件大事,只有依靠众人才能成功。如果众人不愿打仗,你独自一人能安然处之吗?”

诸葛恪说:“众人说不可出兵,却说不出什么具体的计划打算,只是心怀苟且偷安的思想。而你又认为他们是对的,我还有什么指望?曹芳昏庸无能,政权落入私家,魏国的臣民已经产生了离异之心。如今我凭借国家的资财,依仗上次战争胜利的威势,那么将无往而不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让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屠夫,最终的结局如何?让所有人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就是这样的一位代表,世人皆知韩信受屠夫“胯下之辱”,你可知屠夫最后的结局是怎样?“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生于淮阴县,早年间虽然生活窘迫,但为人却很孤傲,轻易不肯向他人表示屈服。当时的韩信在自己家乡的依靠就是一位老妇人,老妇人看韩信可怜,经常会在生活上帮衬韩信,所以韩信内心始终保持着善良。韩信的心中

  •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可达三十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木牛流马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是极为著名,在记载中其内可运‘一岁粮’也就是四百斤左右,‘一日可单行数十里,群行则可达三十里’,这在蜀地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那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会好奇这种工具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很有争议,因为在蜀汉消亡后木牛流马也随之逐渐消失在历史中,从那之后的各个朝代中都

  • 大乔和小乔在三国守寡后的私生活,在孙策和周瑜死后,她们二人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信是桥,不过两人的名字已经过世,所以可以用大桥和小桥来区分。在《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的传记中,对二乔的描述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从公婉八之来看,乔公的两个女儿确实都是国色。这两个女人都是美人,贤德,才貌双全。唐代诗人杜牧曾在诗中写道,曹操曾送大小二桥,东风不遇周郎变,铜雀春深锁二桥。苏东坡也对宫瑾留

  • 蜀国此大臣妻子去了皇宫一次,为何出宫后,刘禅急忙辩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琰剧照)那么,无战功无政绩的刘琰,身份为何会那么尊贵呢?说起来,刘琰本是豫州鲁国人,早在刘备做豫州牧时,便做了刘备的随从。由于两人都姓刘,追根溯源,两人都说自己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既然同宗,刘备自然对刘琰更为亲近。刘琰虽说不会打仗,但他也有特长,就是特别会聊天,交际能力很强。再加上他

  • 三国中的蔡阳为何千里追杀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向以爱惜人才著称的曹操接受了关羽的条件。之后,关羽也确实为曹操立下了不少功劳,不过总的来说,关羽也知道自己有愧于曹操,因此才有华容道放过曹操的事情。关羽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准备向曹操辞行,而曹操也知道,这一去,云长断乎不会再回来了,于是闭门不见。关羽知道曹操心意,但坚持带着刘备的家小,去投靠刘备。

  • 战国时期的陶片出土,上写三字足以改写史书,难怪秦军打不过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在这样的乱世中,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后,走向了强大。从此开始秦国在战国时期崭露头角。不过当时的秦国也没有实力一统天下,商鞅变法后,秦国是不断变法图强的,所以才有了秦始皇一统六国。经过十年的征战之后,秦始皇一统六国。这时候的秦始皇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人。这样的功

  • 董卓拥有5万兵马,为何需要十八路诸侯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这个人在历史上做了很多的坏事情,他目无王法,破坏朝廷规则,性格十分的暴躁,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所以当时很多的诸侯都想着要去讨伐他,但是人们都说董卓只有几万的兵马,为什么当时会有一共十八路的诸侯一起去讨伐他?董卓是出生在了汉朝的边界上,他从小就在一个豪绅家族里面长大,他是和风沙还有战马一起

  • 家境殷实、年轻美貌的吕雉,为什么会嫁给一事无成的老混混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和吕雉,众所周知,二人的年龄相差很大,而吕雉呢,家境富裕,父亲又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那她为何会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很多而且当时整天无所事事又游手好闲的刘邦呢?刘邦这个名字其实是在他当了皇帝以后取的,在此之前他叫刘季,古代按照“伯、仲、叔、季”四个字对兄弟进行排序,一般来说,季就是最小的儿子,刘季的意

  • 同是吕后情敌,戚姬被虐成“人彘”,薄姬何以幸免并最终称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做为刘邦的女人,日子是很不好过的,因为他有个心狠手辣的妒后吕雉。尤其是在刘邦死后,但凡被他宠幸过的妃嫔,都难有好的下场,其中最惨的莫过于戚姬——竟然被吕后虐成“人彘”。戚姬可是被刘邦宠了十多年的爱妃,其女赵王刘如意还子以母贵,被立为太子,结果,在刘邦死后,双双惨遭毒手。与戚姬一样,薄姬也是汉高祖刘邦

  • 从刘邦离世到刘备出生,两人相差了356年,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建立者。他出生高贵却家道中落,年少时拜卢植为师、学成归来便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接着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而后凭借陶谦和刘表的赏识获得领地。赤壁之战的胜利使他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此二人一前一后建立了“汉帝国”,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