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们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和政治文化策论,经常周游列国、互相辩论,这一局面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而这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军事发展也是十分的迅速。在诸子百家中,鬼谷子算是一个异军突起的人物,因为没人见过他,可他的理论、谋略几乎贯穿了整个战国时代。
而孙膑、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提到孙膑,我们不由得会想到《孙膑兵法》,虽然没有《孙子兵法》那么出名,但也是一本奇书。除了孙膑、庞涓其实战国时期还有很多的大名鼎鼎的军事奇才。
但是由于孙膑和庞涓的“爱恨情仇”,这一对无疑是让人最为津津乐道的。
[var1]
传说,当年孙膑和庞涓一起在鬼谷子的门下学习兵法,孙膑还是庞涓的师兄。但是庞涓这个人相对比较急躁,当庞涓觉得自己学有所成之时,便急忙下山,到魏惠王手下当了将军,而孙膑则没有急于求官,而是一直跟着自己的老师鬼谷子学习。直到鬼谷子见到孙膑实在好学,才把自己所珍藏的兵书交给了孙膑,让他下山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而这时的庞涓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害怕孙膑到了别国,为其他国君所用,便把孙膑接到了魏国,在自己的手底下做事。但是庞涓此人极重功利,又生性善妒,孙膑到了魏国,他还是不放心。
庞涓担心孙膑的贤能会让他受到威胁,越过自己得到重用。于是庞涓削去了孙膑的膝盖骨,还在孙膑的脸上辞了字。在古代,几乎只有十恶不赦的犯人才会在脸上刺字,庞涓这么对孙膑,几乎让他失去了从此出人头地的机会,堪称奇耻大辱。
[var1]
但是孙膑当然不会甘心就这么度过一生,于是他趁着齐国使臣来魏国的机会与齐国使臣相互通信,并被成功带到了齐国。在齐国的孙膑,利用了他的知识和能力,在慢慢地实现自己的抱负。
齐威王非常赏识孙膑,当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欣然同意,并想要任命孙膑为主将。不过,孙膑因自己脸上被刺的字和断掉的双足而感到羞耻,便推辞道:“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担任军师前去救援,田忌想要直接前往魏、赵交战之地救援。但孙膑因为料到魏国大举攻赵,一定后方空虚,于是建议攻打魏国都城,而庞涓见都城被围,必定派兵回援。而这时我军在途中设下埋伏,魏军必然大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由来。
[var1]
而十三年后,齐魏再次交战,这次,孙膑认为魏国的士兵因为自身骁勇善战而素来轻视齐军,他们胆怯,而齐军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而在进入魏地之后,孙膑命令士兵起锅做十万人的饭,第二天做五万人的...依次这样减少。
庞涓果然大喜过望,认为齐军士气涣散、不堪一击。于是坚决带着精锐部队追击齐军。而庞涓的行军速度完全在孙膑的掌控之中,他认定庞涓日暮时分会到达马陵。而马陵道路狭窄,两旁适合伏兵,于是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并和埋伏在路旁的弓弩手约定,看到大树旁有火光就一齐放箭。
于是庞涓一到马陵,看见树上有字便点亮火光去看,没想到还没看完便万箭齐发,庞涓就此死在了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