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而一开始,它只是秦非子建立的一个附属小国,期间也是经过了长达百年的经营才开始参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争霸,那是什么让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附属小国一朝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国诸侯为了富兵强国开始招贤纳士,在文化上,各个学派各执一词,形成了多种思想流派,并招贤纳士广收门徒,各为其主互相对立不一,中国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开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社会局面。
[var1]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当时的儒、道、法、墨中,有一个学派坚定地选择了当时被称为“虎狼之国”的秦国,那就是墨家,准确来说是秦墨
崛起背后的神秘力量
对于秦国在后期突然的崛起,很多人都觉得是源于商鞅变法的功劳,虽说商鞅变法作为秦国的根基力量当然功不可没,但对于墨家这个神秘组织也不可忽略。
在当时被各国称之为蛮夷之地的秦国,一是因为没有文化,在列国的眼里,秦国就是一个蛮夷之邦,草莽之辈。
[var1]
二是因为没有系统的宗法制,不分嫡庶尊卑,确实是个落后的国家,即便是后来的商鞅,李斯等,也都不是出自本国的
但就这么一个没人瞧得上眼的野蛮粗犷之邦,在注入了墨家这个温柔的神秘力量之后就一路开挂了,当时秦墨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到秦国,得益于墨家学术思想的深邃。
一方面用思想教化众人,另一方面提供武力器具的帮助,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恐怖军事组织帮秦国打侵略战。
大家也许会奇怪,为什么一向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会和当时杀伐不断的暴秦关联在一起,并帮着他们一统天下呢?
[var1]
在当时的社会局面中,主张兼爱的墨家在他们的创始人墨翟去世后产生了剧烈的分歧,最后分为了楚墨,齐墨,秦墨三个流派,各为其主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
自古以来师承同门的弟子反目成仇各执一派的例子数不胜数,相里氏之墨(秦墨)主张实干,是墨家研究科技与技术的人员。
相夫氏之墨(齐墨)是论者的代表,他们喜欢辩论,反对以战取胜的做法学派,讲究以口舌之辩使对方屈服。
邓陵氏之墨(楚墨)他们主张行侠仗义,游走列国帮助弱小的国家对抗强大的国家,在各国之间以楚墨侠客的身份存在。
[var1]
分为三个派别之后自然是互不认可,互相诘难,而我们的实干家秦墨,在秦国钻研科学技术,在武力上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相传墨家机关,入者必亡,在当时更是是一个神秘到恐怖的组织。
据史书记载,秦墨武士的暗杀功夫十分了得,经常被派去直接参加抗战,墨家弟子们还都善于制造军事器械,机车,转设机等,这也得益于墨子的专业,他本身就是高级木匠,更是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发挥到了极致并得以传承。
秦国的军事力量本就强悍,再得到墨家的技术支持对于其较为落后的技术肯定是大有助益。
[var1]
而在律法上的严明,秦墨也做到了“大义灭亲”的程度。
据记载,当时墨家的一位臣子因他儿子在秦国杀了人,依照秦国律法,是要依法处死的,即便当时的秦惠王看在臣子年事已高,只有一子的份上有意网开一面,但此臣子却说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于是杀了自己的儿子。
由此可见秦墨对于秦国的赤诚之心,以及严明到苛刻的律法,后期也是渗入到了秦国的法度之中。
除此之外墨家在理论技术上过于超前的思想也让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细思极恐,在当时的《墨经》中就已经记载了杠杆原理的理论,用于发明创造具体的防攻军事器械,可谓是军事创造发明的先驱。
[var1]
而当时秦国的“虎狼”在战场上太过于激进,“秦人每战胜,老弱皆死”,说实话这个打法有点不讲武德,再说不好听点就是有勇无谋。
墨家总的来说还是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建议秦国积极防御,不可一味杀伐不断的外交策略,反对剥削和恃强凌弱,期间还建议秦国在各国招贤纳士。
只要有能力者,不在乎贫穷富贵,不论地位,都可以纳入秦国储存人才,为国效力,为后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var1]
在一场楚宋之战中,墨子更是一人只身行走千里到达主战的楚国去劝说,只因他和楚国的鲁班大师模拟演练了一场战事,里面运用到了自己设计出的几种武器,来破了楚国的攻城战略,楚国这才罢手。
在体现了墨家一贯的侠义之道的同时,只靠一场演练就破解了一场战事,救了一城的人,怕在当时也就一个墨子了吧。
[var1]
《大秦帝国》中就有一个镜头,秦孝公进深山去寻求墨家的帮助,足以见在当时的秦国,墨家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逐渐边缘化
在整个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显然墨家为统一六国付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不管在军事器械,还是在政治思想上,都物尽其用,但当后期六国统一之后,墨家却渐渐淡出了史书的视野,
一是因为国家已经统一,没有对外强敌,全民休养生息,墨家这一军事力量存在的意义不大,所以逐渐边缘化,
还有一点不难理解,历代帝王对握有军事大权的将臣必定有所忌惮,唯恐稍有不慎就危及到自己的皇权统治。
[var1]
而刚好墨家的军事力量任谁也不容小觑,且墨家还在自己的内部自成体系,法度严明,是一个完全军事性质的强大组织,这对于极其讲究军事集权的秦国来说,必然有所忌惮。
《琅琊榜》中的赤焰军是,《周生如故》里的南辰王亦是,弹指之间,历史将臣的湮灭不过也是在瞬息之间
其后更是为了统一思想统治,进行“焚书坑儒”毁灭性地抹去了墨家的痕迹,到最后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