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兵马俑出土,但身上一神秘物质令人不解,工匠在欺骗秦始皇?

兵马俑出土,但身上一神秘物质令人不解,工匠在欺骗秦始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06 更新时间:2024/2/10 6:11:41

其中,最典型的是彩绘脱落问题,早期挖掘的兵马俑,原本都是彩绘的兵马俑,但如今只能见到残留的彩绘痕迹,原因就在于:兵马俑制作中,先刷一层漆,然后在漆上彩绘,所以没有保护的贸然打开,漆很快就会脱落,自然就不见彩绘了。

为此,专家吸取教训,在后来的兵马俑挖掘过程中,采取了“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的办法。2009年,考古专家对兵马俑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挖掘,因为处置得当,考古专家们有了惊奇的发现:在俑足和踏板间、俑袍面、俑臂等多处,都发现了一种青灰色、粉末状、质地均匀的神秘物质(见下图,图片摘自学者章)。

其实,起初只在一件兵马俑衣袍局部有此发现,因此甚至有专家误以为这是一种装饰。后来,随着挖掘的深入,在多处均有了发现。而且,这种神秘物质更多的出现在部件的连接处(兵马俑是组装出来的)。

显然,这对判断神秘物质有了足够的示:神秘物质不是为了装饰,而是起到粘合作用,将零部件牢固的粘合在一起。

让人意外的是,从考古出土的兵马俑来看:一是很多兵马俑整体非牢固,并没有出现连接处不稳定的情况;二是连接处也往往看不到粘合的“丑陋”痕迹,即便脱落零部件连接处的颜色、质地,也没什么异常之处。

难道这一神秘粘合剂,不仅粘合强大,而且还具有美观作用?经过科学鉴定之后,神秘物质的成分终于真相大白:

神秘物质包含有机和无机两个部分,有机物质成分是鸡蛋和动物胶的混合物,无机物质成分是烧制好的陶片被人工研磨而成的陶粉。

从神秘物质成分可见,陶粉让连接处和兵马俑颜色整体协调,而有机成分又具有强大粘合效果,秦朝工匠有着让人惊叹的大智慧。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不是连接处的地方,也有这一种神秘物质呢?反过来说,在并非连接处的地方出现这一粘合物质,显然说明兵马俑有瑕疵。

众所周知,秦始皇制作兵马俑,是将其看成卫戍部队,守卫秦始皇的安眠,也有跟随秦始皇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征战的意思。按照这一逻辑推测,兵马俑自然应该完美无瑕才对,大秦帝国的锐士岂能身有残缺?

但非连接处的存在这一粘合剂,却铁证如山,说明了兵马俑的确存在瑕疵,难道秦始皇真的允许兵马俑存在瑕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学者杨璐对此有一些猜测:

秦代工匠调和均匀形成一种类似于“腻子”(给墙刷白之前,要涂上一层腻子)的物质,将裂隙填补、抹平,遮蔽掉开裂的痕迹。这种做法很有意思,类似于现代文物修复的方法。但当初可能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或是骗过监工的眼睛。

一句或许是“骗过监工”的眼睛说法,其实说到底就是可能欺骗秦始皇,用这种神秘物质瞒天过海。

工匠为这么做呢?其实很简单,由于兵马俑制作复杂,属于大型陶器(兵马俑从底座到头顶,高度在1.85左右,非常庞大),需要经过泥塑成俑、烧制、局部“装潢”、组装起来等一系列程序。

而且,以2000多年之前的技术而言,如此庞大的兵马俑烧制,绝对不会轻松。而且,在烧制、“装潢”、搬运等过程中,兵马俑难免有一些小损伤。

如果因为一些小损伤,就放弃了一整个兵马俑,无疑将大幅度增加工匠的工作量。所以,工匠发挥聪明才智,使用这一办法“欺骗”秦始皇,也属于不得已。

当然,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知道工匠这一行为,就不得而知了,但以秦始皇的完美主义性格而言,十有八九是不知道,否则会要求重新烧制。

虽然秦律严苛,但秦朝工匠却用自己的智慧瞒天过海。言而总之,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威武雄壮、精细逼真的兵马俑,蕴含了中国古代工匠们无数的汗水和智慧,在给后人留下无数惊叹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的疑问,许多至今无解。

其实,古人不笨,就兵马俑而言,至少在古人的知识水平下,他们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率军数万打不下千人驻守的陈仓,这是有希望却又无望的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要说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的时间间隔不长,也及时半年时间左右,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也就是后世认为最有机会的一次,曹魏陇右震动,但是街亭之败,让蜀汉此次北伐失利。按照道理来说,刚刚经历一次大规模北伐,蜀汉正是需要一点休养时间的,在诸葛亮决意北伐之时,蜀汉朝廷

  • 诸葛亮临终前:他若不死,蜀国必乱!结果此人一死,蜀国更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他就是马谡,到底他因为什么原因才让刘备对他如此忌惮呢?其实小编通过史书了解到大概就是两个原因,第一,虽然马谡是一个比较能说的军事家,因为马谡从小就读了很多的军书,知道的军事道理也是非常的多的,但是恰恰是这一点,让刘备对他很不满,因为在刘备看来,马谡只是一个会纸上谈兵的人而已其次,以魏延的统兵能力,挑

  • 河南新密有一座东汉墓,整座墓都是宝,壁画石刻有东汉世俗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打虎亭汉墓面积很小,名气却很大,这个被人们称作“东汉第一墓”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坐落在河南省新密市,很少有人知道,这所不起眼的小院子在上世纪60年开挖时,曾震惊了全世界。通往一号墓室的道路慢慢将人们带入到千年前的岁月中。空气中弥漫着安静而神秘的气息,让人思绪纷飞。1800年前墓地初建时,周围应是一派蓊

  • 刘禅其实并不傻,看看他给蜀汉五虎上将封的“谥号”,真会隐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谥号有褒扬的,也有贬谪的,还有中性的,因此谥号分为美谥、恶谥和平谥,后人可以根据谥号简单的判别这个历史人物是怎样的。如汉朝的皇帝刘隆,谥号就是孝殇皇帝,史称汉殇帝,这个谥号一听就是非常的悲伤;如李世民的谥号是唐文帝,这就是非常崇高的赞誉,“文”在谥号中是最高的赞誉。皇帝在去世之后有谥号,大臣在去世之

  • 考古发现汉代竹简,内容触目惊心,难怪汉武帝决心消灭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汉匈和亲之后,虽说汉朝比较屈辱,但汉匈能保持基本和平。相反,如果汉武帝反击匈奴,打破维系60余年的和平,汉朝未来却前途未卜,毕竟拥有数十万骑兵的匈奴,又岂是能轻易战而胜之的?既然如此,为何汉武帝不惜一切代价下决心要消灭匈奴?考古发现的诸多汉简,上面记载的内容触目惊心,汉武帝不得不打。建国之后,

  • 关羽被杀后,刘备真的应该继续联合孙权抵抗曹操?其实刘备没有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两年后,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蜀汉得以建国,不久之后,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执意出兵攻打东吴。当时赵云认为不应该攻打东吴,而应该攻打曹魏,毕竟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盗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

  • 曹丕以汉文帝为榜样,有当明君之心,为何成不了英明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一、汉文帝的超级粉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英明的皇帝,在位期间,为政宽容平和,倡导俭朴,安民为本,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吏治清明,从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但与此同时,由于汉文帝为政宽容平和,也导致了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使刘氏宗室内部在皇权和王权的分割问题上产生了尖锐

  • 三国魏蜀吴谁才是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所谓正统与否,是封建社会评价历史人物,确定历史人物政治身份而设立的标准。正统论本身就有很多地方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今人研究历史的方法,应当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不是什么正统与否,而是看其对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是推动,还是阻碍,由此去评价其功过是非。''

  • 王允策反吕布杀掉董卓为何没能拯救东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王允虽然是大汉的忠臣,却没有治国的经验,不会运用权谋,睚眦必报,狂妄自大。在策反吕布,杀掉董卓之后,东汉终于有机会缓一口气了。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安抚人心,使人心归附。而王允却是个记仇的,这时候开始秋后算账了,搞得人心惶惶,他还要对已经解散了军队的李锥郭汜斩尽杀绝。本来这个时候,在董卓死后,西凉军群

  • 蜀国被灭,为什么东吴仍然可以苦苦支撑17年?与4点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魏国的虎狼之师,东吴是如何做到的呢?其一就是当是当时东吴的国君是孙皓,孙皓继位以后,就下令体恤百姓,并开仓救济百姓,更是将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全部放生了。这一系列的措施,直接促进了东吴国力的恢复。其二就是东吴学习诸葛亮一样,不断的进攻魏国,让其只能被动地防守,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进攻吴国。因为你刚刚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