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必知100事(秦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

中国历史必知100事(秦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4/2/10 6:45:33

秦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国正式进入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时代。

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对中国之后两千年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得到了确立,从此之后,“百代都行秦政法”。

“大一统”一词的正式提出,始见于《春秋公羊传》中的“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大”意为“尊大,“一”是元,“统”是始,“一统”就是元始,元始象征着政治社会的本体,“一统”的本义是指政治社会自下而上的归依于一个形而上的本体,从而使这一政治社会获得一个超越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自上而下地以一个最高权力为中心来进行政治范围的集中统一。

因此,最初的“大一统”概念不是现代人所认为的自上而下地建立一个地域宽广、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庞大帝国。显然,秦国统一后,将“大一统”概念在政治上予以了新的诠释。

第二、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疆域图

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朝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秦朝是第一个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短暂分裂格局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么,秦朝是如何建立起大一统国家的呢?

首先,结束诸侯割据,政治上统一中国。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赢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形象

在统一的过程中,秦国采取了“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做法,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并且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秦国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秦王朝。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其次,商鞅变法,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史记·商君列传》评价商鞅:”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各国。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商鞅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从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论点出发,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重农战,要富国强兵就必须进行法制宣传,培养法治人才。在经济上,商鞅变法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战国策》言其为 “决裂阡陌,教民耕战”,从根本上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变法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商鞅的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最后,为了在制度上稳固大一统格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文化措施。

第一,迁富豪,收兵器。

为了防止六国势力复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最担心的是六国贵族图谋复辟。为防止封建割据局面再现,他把六国富豪和强宗12万户迁至都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削弱其社会基础;或置于中央政权直接监视与控制之下,不致于形成反抗势力。与此同时,又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到咸阳销毁,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鐻、铜人。用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执武器反抗和六国旧贵族起而造反。

第二,整齐划一各项制度。

统一六国前,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的形体极其紊乱。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因此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即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和太吏令胡毋敬等人,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但把小篆作为秦国标准文字,隶书作为日用文字。

此外,由于之前的连年战争,各诸侯国在各地修筑了不少关塞堡垒,各国间的道路也宽窄不一,严重影响交通往来,有碍于中央集权的国家控制各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拆除这些关塞、堡垒,并从秦始皇二十七年起,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保持了交通网络的畅通,此外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下令在北方修建秦长城,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史云“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在货币和度量衡方面,秦始皇把货币统一分为上币和下币两种,在全国通行。上币为黄金,以镒为单位,秦制二十两为一镒;下币为圆形方孔铜钱,以半两为单位。除此之外,秦始皇还把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以及度量衡器作为标准器,在全国推广。大大方便了全国范围的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第三,“令黔首自实田”。(公元前216年)

确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基础。秦统一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一年颁布“令黔首自实田”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令所有占有土地的人向政府自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据此征收田租。这项政策意味着私有土地受到封建政权的保护,也意味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得到确认。这对推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也使地主阶级利用土地剥削农民成为合法,使农民遭受的地租、赋税以及各种徭役剥削日益沉重。

第四、确立郡县制。

秦国统一之初,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

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

但廷尉李斯则坚持反对态度。李斯认为,春秋战国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就是“树敌兵”,于是下令在全国确立郡县制。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是为一县之首。县令下设丞、尉。县尉负责一县的军事和治安。由于秦王朝政权具有军事专制的特点,所以县尉的任务特别繁重,举凡一切军事、治安、征发徭役、管理士卒等事,均要由县尉主持完成,稍有差错就要受到严厉制裁。由于县尉任务繁重,所以每一个县的县尉不止一人,可能有二至四个县尉。

第五,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措施。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的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至其末年,诸国由分裂归于统一;与之相应,思想文化也出现了力求兼收并蓄、熔合各家学说于一炉的趋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运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的统制政策,压制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

公元前206年,刘邦进抵咸阳东郊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秦王子婴被迫乘坐素车白马,用带子系着颈,捧着玺印向刘邦投降,秦王朝灭亡。“短命”的秦王朝仅仅存续了15年,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悠久而深远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莽与刘秀,是文科生与理科生穿越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一.土地改革土地国有,平均分配,这项制度是不是有些熟悉,没错,这个和我国现有土地公有制度极其相似。二.货币改革当时财富大都掌握在士族门阀中,王莽果断废除当时流通的“五铢钱” ,重新铸币,这手段不算啥,很平常,但接下来的税收改革就体现了不寻常。三.税收改革王莽下令,颁布五平六控,即宏观调控。 特别是对

  • 秦始皇再活三年就能亲历秦朝覆灭,让秦粉无法说嘴,可惜了|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和他做梦的二世三世直至无穷世的嬴赵家族就被楚人的怒剑屠戮殆尽,子孙连根毛都没剩下。但只要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坐镇,各种宵小绝不敢起异心,即便起了异心,也会被祖龙的铁拳粉碎在萌芽之间。不过,秦始皇公元前210年驾崩,老秦帝国公元前207年崩盘。也就是说,这两件事的时间差仅仅只有3年。这就给了我们足

  • 三国十大谋士排行:诸葛亮只排第六,谁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10徐庶徐庶,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 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徐庶临别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9庞统“出师未捷身先死。”庞统,

  • 诸葛亮有这四大缺点, 就算他能再活20年也平定不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l诸葛亮有这四大毛病, 就算他能再活20年也平定不了天下!一,任人唯亲诸葛亮虽然有运筹帷幄之才,但是在用人上有过几次比较大的失误,其中一次就是大家熟知的失街亭。公元226年(魏黄初七年,蜀建兴四年),魏文帝曹丕驾崩,太子曹叡[ruì]即位,任命夏侯楙[máo]驻守长安,关中空虚。诸葛亮见有机可乘

  • 诸葛亮五次北伐,目的地都是陇右,为什么不直取关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陇右”一词则由陕甘界山的陇山(六盘山)而来,六盘山以西,包括今天水市、平凉市、定西市、兰州市。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陇右”最早约出现于汉末魏初,但溯其渊源,“陇右”一词则由陕甘界山的陇山(六盘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古时也称陇西。那么,问题来了,蜀汉丞相诸

  • 蜀汉第一次北伐,损失为何难以承受?死了11位大将,你看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马谡失街亭,北伐功亏一篑,蜀军败回。不止是这一次,后面诸葛亮又陆续发动了四次北伐,甚至诸葛亮死后姜维也接连北伐,但是无一成功。不过要说最顺利,最接近成功的,还是要属第一次北伐,因为这一战的时机实在是太好了。蜀汉国内日渐兴盛,南方的孟获也被平定,而曹魏正逢多事之秋,诸葛亮倾巢而出,打

  • 三国里最狂的人,连张飞、关羽都比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给曹操打工时——祢衡:曹操,我就是瞧不起你,牛你杀我啊。曹操:你牛,老子不杀你。(先是被孔融推荐给曹操后称病不去,后又裸身击鼓羞辱曹操,不想答应孔融给曹操赔罪后再次大骂曹操,被曹遣送给刘表)给刘表打工时——祢衡:刘表,你个傻缺,有本事你杀我啊!刘表:哥忍了,哥不杀你。(在刘表处享受贵客待遇几天后,骂

  • 诸葛亮摆出空城计,为什么司马懿不派少部分人进去试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他就是不进去,甚至也不派少部分人去试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懿已经识破是空城计,但是司马懿看得更长远,他明白如果他今天把诸葛亮生擒了,那么他也命不久矣。飞鸟尽,良弓藏。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正是司马懿的聪明之处。因为只有诸葛亮不断地伐魏,而魏国也只有他司马懿才能抵抗。一旦杀了诸葛亮这个强

  • 曹操如果不向关羽求饶,他在华容道能杀出重围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前,曹操从起兵到统一北方这段时间,也经历了很多危险的战役,都是他一步一步险中求胜走下来的,在击败吕布,袁绍,袁术等强力诸侯中,曹操都几乎险些丧命,但是最危险的一次还是赤壁之战中曹操逃跑路线,最终在华容道遇到关羽 。关羽最终动了怜悯之心,看在昔日曹操有恩于自己的情分上,放走了曹操和他随从士兵,

  • 东吴与蜀国为何得不了天下?一枚小小的钱币,揭开了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东吴铸币,史料记载非常少,只有一句话,却令人不寒而栗。《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诏使吏民输铜,计铜畀直。设盗铸之科。”又云:“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通过历史解读和考古发现可知,孙权称帝之后,于263年春铸造了“大泉五百”,重十二铢,与当时的五百个五铢钱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