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如果不向关羽求饶,他在华容道能杀出重围吗?

曹操如果不向关羽求饶,他在华容道能杀出重围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741 更新时间:2024/2/10 6:45:24

赤壁之战前,曹操从起兵到统一北方这段时间,也经历了很多危险的战役,都是他一步一步险中求胜走下来的,在击败吕布,袁绍,袁术等强力诸侯中,曹操都几乎险些丧命,但是最危险的一次还是赤壁之战中曹操逃跑路线,最终在华容道遇到关羽 。关羽最终动了怜悯之心,看在昔日曹操有恩于自己的情分上,放走了曹操和他随从士兵,给了曹操一条生路。

曹操在赤壁大败之后,就经历了曲折且危险的逃跑之路,那么如果曹操最终在最后一关华容道没有求关羽放过自己,而是选择和手下将领冲破关羽的防御圈,他冲出去的概率有多大呢?当时曹操身边有哪些资本可以帮助他冲出去呢?

曹操败军在到达华容道之前,就已经被东吴和刘备大将追杀了好几次了。首先在刚逃离战场火海在乌林,就遇到了东吴大将东吴大将甘宁,吕蒙潘璋董袭等人,曹操身边张辽徐晃迎战,等力保曹操前行,此时曹操身边人马不多,仅仅剩下了三千多,战退了东吴诸多大将之后,曹操手下人马已经所剩无几。

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操催军马向前,留张辽断后,抵敌吕蒙,却见前面火把又起,从山谷中拥出一军,大叫:“凌统在此”,有三千北地军马,操教二将引一千军马开路,其余留着 护身。

曹操在拜托东吴追兵的时候,身边大将能聚集起来的只有张郃,张辽,徐晃,毛玠文聘五个人,其余都被冲散了,一时无法聚拢,显得有点势单力薄。随后来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曹操碰到刘备大将赵云,吓破了胆让徐晃和张郃都出战,自己先脱离了战场,逃过了刘备防线的第一关。

三国演义描述:

“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 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 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

在曹操经历了赵云伏兵一阵追杀之后,原来的三千人马伤亡应该是比较大的,首先东吴大将和赵云都是以逸待劳,且武艺高强,曹操只能把自己身边大将全部派出去御敌,才能勉强逃脱。

摆脱赵云追兵的曹操,在半路上遇到了李典和许褚保护众谋士前行,也算是稍微加强了自己的力量,毕竟李典和许褚还是非常靠谱的,这时候身边多个大将就多了一条活命的机会。

曹操在经过葫芦口时,面对自己的士兵人困马乏想做饭之际,刘备第二波埋伏张飞杀了出来,再次把曹操吓破了胆子,许褚,张辽和徐晃三将同时夹击张飞,曹操才得以逃脱。此战虽然张飞退兵,但是曹操诸将都带着伤势,战退张飞着实不易。

诸军众将 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 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 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

这个时候估计曹操身边除了几个大将和谋士之外,士兵跟得上的人已经没几个了,因为战马缺少再加上曹操跑得快,士兵没有力气跟得上他们的步伐。

曹操第三关在选择华容道和大路的时候,曹操自作聪明选择华容道,这时候中了诸葛亮的计策了,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把曹操引进了第三关守将关羽的埋伏圈内。此时曹操为了赶速度前进,把很多士兵落在后面了,身后仅仅剩下300骑兵跟上了,且都是衣冠不整。

埋伏在道路上的关羽杀了出来,成了曹操过关生命线的最后一道障碍。关羽带的士兵不多,除了自己就500校刀手。这时候曹操看到这种情况,再看看自己身后的大军,自知无法保证冲出重围的情况下,听从谋士程昱的意见,放下身段向关羽求饶,最终关羽为报答曹操昔日的恩情,选择放走了曹操和他的大军,就有了华容道捉放操的典故。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 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 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 动心?

如果当时曹操不选择向关羽求情,而是选择继续冲杀,那曹操有多大希望杀出重围呢?答案是有小概率杀出重围,但损失人马会非常严重,但大概率会被擒拿。因为当时曹操骑兵仅300人,后面的步兵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大多数没有跟上且经过这么一路逃串已经没有战斗力了,所以曹操想要逃走必须依靠他身边的骑兵还有大将。

但是关羽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五百骑兵,且这批骑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应该不弱于曹操的骑兵,在数量上关羽占据了优势。曹操唯一指望的他手下大将张郃徐晃张辽等人能给力点拖住关羽,自己在许褚保护下说不定能顺利杀出重围,但是此时的许褚连马鞍都没有,且又战斗多时,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神勇了。

关羽念旧情,放走了曹操,在诸葛亮看来是一举两得的时期,同时诸葛亮也非常自信曹操能杀出重围,因为他了解关羽不会对曹操下死手,肯定会放他一条生路,来报答当年曹操对关羽的恩情。

与此同时,诸葛亮人物放走曹操对当时的刘备来说还是有利的,曹操存活能让刘备有发展空间,又能牵制当时刚击败曹操的孙权军队,让他们不敢对刘备下手独吞荆州,为刘备发展赢得了很多时间,所以诸葛亮的答案是肯定能逃,因为已经设计好了,曹操不会在华容道被活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吴与蜀国为何得不了天下?一枚小小的钱币,揭开了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东吴铸币,史料记载非常少,只有一句话,却令人不寒而栗。《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诏使吏民输铜,计铜畀直。设盗铸之科。”又云:“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通过历史解读和考古发现可知,孙权称帝之后,于263年春铸造了“大泉五百”,重十二铢,与当时的五百个五铢钱等值。

  • 项羽是诸侯的总盟主,他为何只称西楚霸王,而不选择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在进军途中,杀掉了怀王的将领,夺了军队的指挥权,之后破釜沉舟,用三万人打败秦朝几十万军队。巨鹿之战,项羽消灭了秦朝的两大主力军团—章邯军团和王离的长城军团。战争结束后,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隶属于他。公元前206年,项羽

  • 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樊城指日可破,关羽接到了荆州的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关于大意失荆州,现在的解释一般都是《三国演义》的解释逻辑。大体上就是关羽北伐的时候,本来留下了兵力防备江东孙权偷袭,但在陆逊上任之后,写信给关羽,姿态很低,导致关羽对陆逊判断错误,放松了警惕,才被陆续设计偷渡长江,袭取荆州。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又演绎出了关羽骄傲自大的性格。客观来说,关羽性格骄傲,

  • 五虎上将中,作战最为勇猛的,不是关羽、赵云,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五虎上将中,谁作战最为勇猛的话?许多人都会想到关羽,因为他战功太显赫了。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颜良文丑都死于其刀下,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是实际上五虎上将中最能打仗的,而是最不起眼的黄忠。这或许是出乎大家的想象,因为黄忠在在五虎上将中年龄最大,存在感也很低。对于黄忠作战的凶猛

  • 张飞血拼吕布不败,为何联手马超,却被曹操堂弟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三国志》中记载的一件事,却令人难以理解:在汉中之战的前奏战中,张飞联手马超,却被曹操一个能力普通的堂弟打败,难道张飞是水货?三国时代,曹操家族名将辈出,曹家与夏侯家的子弟被称为“诸曹诸夏”,为曹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就有很多是曹操堂弟,比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等。论谋论勇,夏侯

  • 张郃接连兵败,曹洪要问罪张郃,逼急了,张郃会投降蜀汉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汉中巴西郡之战中,张郃碰钉子了,先是输给了张飞,几乎全军覆没了,只带了十几个随从,狼狈到战马也丢了,步行逃回南郑。本文只讨论演义。曹洪一见张郃输得只剩下十几个人,大怒,当时就要杀掉张郃,幸亏当时的行军司马郭淮出面求情,郭淮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虽然打了败仗,有罪,但看在他是魏王的爱将,

  • 刘表手下三大猛将,孙权刘备各得其一,曹操却得到最强的那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史书记载,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相比中原战火连连,荆州却一片平和,当时许多士民逃离中原,选择前往荆州避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诸葛亮。和平需要军队维持,军队需要猛将支撑,

  • 魏延之死,为何是诸葛亮临终前的一道“选择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二人的关系可谓是从紧张开始,以紧张结束。长沙一战,魏延斩杀太守韩玄,救出黄忠,主动献城,这分明是有大功的表现,但诸葛亮却不问青红皂白,以“脑后有反骨”这种站不住脚的理由,要将其推出去斩了。招降纳叛,这本来就是战场上最为常见的取胜手段之一。而且,如果诸葛亮真的眼里揉不得杀之,那么

  • 汉武帝后代之一,竟助推曹魏代汉,还是司马懿掌权的大恩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叫刘放,汉武帝刘彻第三子燕剌王刘旦之代,一生经历非常的“传奇”。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渔阳王松割据本土,刘放就前去投奔他。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击败强大的袁绍与袁术,一统北方大势已成,刘放就劝说王松早日投降,“速至者渐福,后服者先亡”,早点投降的总会得福,落后臣服的先就要灭亡,“将军您应该投身于

  • 汉初三杰中,萧何是开国第一功,为何刘邦却将他关进监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三位功劳盖世的豪杰,在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对他们的处置方法却大不相同:韩信掌握兵权,又是军事奇才,刘邦一直对他非常警惕,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直至最后杀之;张良天性淡泊,不久之后云游四海,对刘邦毫无威胁,因此刘邦一直不疑张良;萧何“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是一位治世能臣,萧何死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