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刘备寄居在荆州,跟着刘表混。刘备曾经向刘表建议,趁着曹操北征袁绍、乌桓的时候,趁机攻下许昌,削弱曹操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地盘。可惜刘表比较安于现状,不想出兵。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后,曹操统一了北方,腾出手来后,就开始对荆州下手了。当然,刘表没有看到这一幕,因为那时候他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惧怕曹操,没有征得刘表原集团的同意,就直接投降,把荆州献给曹操。这下子惹恼了不少刘表原本的那些手下。但是,木已成舟,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刘备听说了这件事后,立刻带着底下人继续跑路了。那些原本跟着刘表混,又嫌弃刘表儿子没骨气的人听说后,就跟着刘备一起跑路了。
刘备从起事开始,就一直在立“仁德”的人设。在荆州的时候,同样如此,所以当时跟着刘备一起跑路的,还有非常多的老百姓,加起来得有十几万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十几万人一起走,浩浩荡荡的,如果是打仗,别提多有气势了!可惜他们是在逃难,只能说,很狼狈。这里面有绝大多数都是非作战人员,所以行进的速度非常慢,每天就走十几里。当然,这个速度确实太慢了,普通人走路,一天走得慢一点,都可以有二十公里了。
因为行军速度慢,所以有人劝刘备放弃这些百姓,带着军队先跑。刘备说了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这句话真正体现了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我们现在都还在用。
他说:“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做大事要以人为本,现在人家跟着我,我怎么忍心抛弃他们。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这句话都是无法理解的。咱们现在都在逃命,自顾不暇了,你还有心情管别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但是,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做大事的人才能具备的素质。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通行证。而这个思想早在刘备出生的1200年前就有人在实践了。刘备带着十几万百姓一起跑路,应该也是学了这个人的,说不定他还是刘备的偶像。
这个人叫做古公亶父。名字听起来很奇怪,因为他是商朝人,周文王的爷爷。周族是帝喾的儿子弃(也叫后稷)发展起来的。弃“好耕农”,在尧舜时期,主要是负责搞农业种植的,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他的子孙后代,也是靠种植粮食发家,在夏朝主要负责的就是种植业这个部门。但是,后来夏朝衰落了,不那么重视粮食的种植。于是,他们就离开了夏朝,跑到戎狄的领地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戎狄的领域,他们依然做着种植的活儿,所以经常遭到戎狄的骚扰。我们都知道,游牧民族骚扰农耕民族,主要就是为了粮食,所以秦始皇才建立了万里长城来御敌。
到了古公亶父时期,他努力施行德政,把自己的部落发展得越来越好,投靠的人越来越多,粮食也越来越多。当然,那些贪得无厌的戎狄来骚扰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
毕竟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所以那些戎狄索要财物的时候,古公亶父也就给了。但是他们越来越过分,到最后竟然还索要起地盘和人民来了。要是真给了,那自己的部落不就成了人家的奴隶了吗?所以当时部落里的人都非常生气,准备跟戎狄大干一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可惜,这场战役没有打响,因为古公亶父阻止了。他说: “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意思是:百姓立君主,是希望君主能对他们有利。如今戎狄攻打我们,目的就是为了土地和百姓们。百姓在我这里,和在对方那里,又有什么不同呢?百姓如果因为我而死,我不忍心啊!
于是,他就带着自己族人离开了。他的离开,会让人觉得他很软弱,百姓怎么可能在谁那里都一样呢?统治者不同,对百姓的政策肯定也不同才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实,他的离开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自己势单力薄,对抗不了。戎狄肯定是看上了他们的种植技术,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粮食生产机器。为了延续自己的族群,古公亶父只能抛弃祖宗多年积累下来的基业,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寻找新的生存基地。
不过,他在这里施行了多年的德政,临走前的这段话又处处透漏出对为百姓着想的意思,这就让整个部落的人都对他感恩戴德、敬重有加。于是,他统治下的那些百姓都自发地打点行囊,“扶老携弱”,跟着他一起逃离,最后来到岐山脚下,开始重新建立自己的势力。
当时的岐山,大致位于商和戎狄的边境交界处,可见他们的路线是从戎狄的地盘往商朝的地盘走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古公亶父带着百姓,浩浩荡荡地迁徙,引来了很多人的注意,一番打听之后,他们对古公亶父的为人敬佩不已。于是,不少人都纷纷加入古公亶父的部落。最后,他们在岐山脚下修建城池,摒弃戎狄的生活习惯,恢复他们中原人的身份、习惯、政权模式等。而周族,也从此开始走上强大之路,最终“凤鸣岐山”,消灭了强大的商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周朝。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刘备的模式基本是复制古公亶父的。同样施行德政,让百姓对自己信服。所以逃难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人跟着他。虽然这一次差点被曹操团灭了,但是破茧成蝶,刘备从此争取到了更多的民心,在和孙权的谈判中结下了同盟,赤壁之战赶走曹操,最终建立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