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益阳新塘坡战国墓发现自名铜戟

益阳新塘坡战国墓发现自名铜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86 更新时间:2024/1/17 16:41:25

[var1]

新塘坡一号墓

M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74°。墓上部已被毁。墓口长2.56、宽1.44—1.5米;墓底长2.56—2.62、宽1.46—1.5米,残深3.7米。墓壁先微内收呈斜坡状,近墓底外撇,墓底略大于墓口。南、北两侧墓壁各有两道枕木槽,枕木槽底宽0.32—0.38、高0.48—0.76、进深0.1—0.19米。未发现棺椁痕迹。墓内填原坑浅红褐色网纹红土。随葬器物置于墓底南侧。包括陶鼎2件、陶敦2件、陶壶2件、陶豆3件、陶盘1件、陶勺1件、铜剑1件、铜戈1件、铜砝码1套。葬具及人骨架不存。这座墓规模不大,随葬品也只有两套鼎、敦、壶、豆,墓主身份应属于最低等的贵族(下士)。

[var1]

[var1]

M1出土铜剑、铜戟

铜戟出土时与铜剑、砝码在一起。铜剑断为三截,剑身直立。从其出土状况来看,可能为椁室腐朽塌陷时椁顶板砸下所致。铜戟长26,援长15,胡长13厘米。援略为上扬,前部稍宽,隆脊,两刃前聚成锋,长胡,胡上有两个长方形穿一个半圆形小穿,长内,内上有一长方形横穿,且方内三边出刃。掾上阴刻有铭5字,释文作“陈慨一耑”。

[var1]

[var1]

     铭文为典型的战国楚文字,第一字从陈从土,即“陈”。第二字从既从心,即“慨”。“陈慨”为器主之名,第三字“一”疑为“之”字漏刻笔划。第四字“耑”是古“端”字,“端”可读为“彫”“鵰”,指雕饰。[1]另外,“耑”也可以读为“短”,“耑”“短”音近古通,战国文字多有“耑”读为“短”之例。第五字为“”,从丯从戈,戈是义符,丯是声符,“戟”在古代亦名“孑”,“孑”“丯”古音相同,故而“”当释作“戟”。[2]东周时期南方流行“多戈戟”形状与“丯”更为接近。

“耑戟”读作“彫戟”,指雕饰之戟,而新塘坡1号墓所出土的铜戟并无雕饰痕迹。“短戟”一说或更为可行,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遣册载有“一耑(短)戈”疑是便厢出土的一木戈,有学者根据戈的长度对比,指出“短”疑指戈的形制,指铜戈长度。[3]“短戟”疑也是指戟的形制。

戟是一种复合兵器,一般由戈、矛组合而成,而新塘坡M1出土的青铜兵器仅存戈,未见矛刺,然此兵器自名“戟”,即确当为“戟”。在楚文化区域,还流行一种多戈戟,考古发现有不少双戈戟、三戈戟是不带矛的情况,如侯乙墓出土自名为“戟”的三戈戟不带矛刺。此墓保存完整,排除了铜矛和无内戈被盗的可能。因此我们大胆猜测这件铜戟最初应当是有配套组合的铜矛或铜戈,后来因为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在这座墓中被当成了铜戈来使用。

[1] 参阅宫肇南:《两周兵器自名“戟”字汇释》,《文献语言学》第七辑。

[2] 参阅裘锡圭:《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文物》1979年第7期。

[3] 参阅蒋鲁敬:《战国楚墓出土遣策所记的兵器“戈”》,《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七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蓝山五里坪新发现战国晚期楚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年7月~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蓝山县捷讯皮具城项目剩余征地范围内抢救发掘古墓葬43座,包括13座砖室墓和30座土坑墓,出土陶器、铜器、铁器以及银器等遗物270余件(套)。此次发掘最大的收获是在墓群中新发现了6座战国晚期墓葬。现将墓葬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墓葬形制

  • 赵国本可以统一天下,可赵武灵王的儿子做了件蠢事,导致国家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是怎样穿上裤子的[var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梦想着,称霸诸侯,一统天下。到战国中后期,最有希望能统一中国的是赵国跟秦国,而最有希望的是赵国,赵国通过改革变得强大要早于秦国,可惜的是赵国制定的统一计划还没来得实施,发生了一件事让赵国走向了衰败。这件事就是赵武灵王在沙丘宫饿死了,而饿死他的却是

  • 皇太极忽悠崇祯杀心腹大患,无名小卒没‘荆轲刺秦王’但报仇雪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不知道袁崇焕究竟是得罪了谁,但必定是被奸人所害。他深信不疑袁崇焕说‘只要给我兵马粮草,我一人足以守住山海关’,但没人给他哪怕一分钟喘息的时间。自打皇太极忽悠崇祯杀了袁崇焕,崇祯帝就成了末代皇帝,距离明朝灭亡开始了倒计时。他佘义士管不了那么多,只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替冤死的主子讨回公道

  •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后,立刻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一直讲究的就是君臣、父子和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也向我们表明了老师在中国社会当中的重要地位。尊敬师长,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老师是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他们对我们整个人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丝毫不亚于我们的父

  • 康熙祭拜孔子时看见碑上的字,迟迟不肯跪,大臣遮住一字他才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康熙,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有很多影视剧都有他的身影,在康熙身上发生过很多趣事。[var1]说起孔子和康熙,肯定会有人觉得有问题,一个是春秋时期的人,一个是清朝人,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关联,为何还能出现趣闻轶事呢?[var1]康熙对儒家学说十分推崇,因为儒家学说对于每个统治者来说都是有帮助的,因为

  • 七岁而为孔子师——《三字经》里的典故丨文兴书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var1]项橐 (xiàng tuó),春秋时期莒国 (今山东日照)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 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战国策 ·秦策五》: “甘罗 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

  • 诸葛草船借箭,为何魏国谋士如云却没想到用火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草船借箭让我们来看看草船借箭的整个故事背景!曹操统一了北方,准备南下平定江东。结果,孙权坚决抵抗,赤壁之战爆发。曹操在这场战争中的实力更强大。然而,曹操的大部分军队都是北方人,不太擅长水。荆州擅长水战的将军被曹操误杀。因此,曹操不能直接接过东吴。他只能看着河流叹息,先训练水军。曹操打不过

  • 项羽一直以少胜多,为何垓下之战不行了,他真的打不过韩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引子:项羽与韩信,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两颗将星。两人均擅长以少胜多,且在军事生涯中,都未尝一败。在垓下,两人进行了一场宿命的对决。这场战争,将决定西楚与大汉的未来。结果,项羽打输了,西楚就此灭亡。是项羽不如兵仙韩信吗?我们看看这场战争的因果。[var1]正文:在上一篇里,项羽打算游说韩信,

  • 司马懿辅佐魏国三代君主,竟然等到70岁才夺权,他究竟在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曹爽将司马懿看做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为了打探虚实,他派李胜以探病为由拜访司马懿。当李胜见到司马懿后,他说道:“我将要去荆州上任,特来向您辞行。”“并州?并州不太平,你要多加小心。”“我去的是荆州,不是并州。”“我知道并州,那地方胡人很多。”李胜将此行的所见所闻告诉给了曹芳,曹芳才对司马懿放下

  • 战国时期魏国的版图也是太任性了,能把这么放飞自我的版图维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任性的地图是魏文侯和吴起时候打下来的,当时韩国是魏国兄弟,魏军一步步建立前进基地,吴起带魏武卒在河西时把秦军蹂躏得不成样子,就这样把秦国的河西之地啃下来这么多并守住了,魏国雄的时候是吴起变法后,西边暴打秦国,东边暴打赵齐楚联军国,到后来庞涓马陵之败输光魏武卒之后河西才保不住了。[var1]魏國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