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膜拜的两大偶像,前者使汉族避免被征服,后者一战攻克70城

诸葛亮膜拜的两大偶像,前者使汉族避免被征服,后者一战攻克70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26 更新时间:2024/2/10 6:42:47

作为三国头号政治家、谋略家,诸葛亮经常自比为“管乐”,换句话说,他是把管仲、乐毅视作自己的偶像和人生坐标,想要步他们的后尘,建立彪炳青史的丰功伟绩。那么,管仲和乐毅究竟是何人?他们有何德何能,从而得到诸葛亮的顶礼膜拜呢?

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哲学家,起初侍奉齐僖公的儿子姜纠,并在齐襄公(齐僖公长子)被杀后,帮助公子纠与其异母弟姜小白(齐桓公)争夺君位,并险些射杀后者。然而姜小白通过诈死迷惑住管仲、公子纠,随即暗中加快速度进入临淄,由此登上君位,是为齐桓公,时在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

管仲辅佐齐桓公41年,始终担任国相

齐桓公即位后,听从老师鲍叔牙的建议,放弃先前的恩怨,任命管仲为国相,委托他全权处理国政。管仲执政后,对国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并极力开发渔、盐等资源,鼓励商业发展,使得齐国经济富庶、人口蕃息,财力和军力大增。在国力飞速提升的情况下,管仲又根据当时的形势,适时地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以此为指导,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

所谓“尊王”,即重树周天子的权威;所谓“攘夷”,即抵御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戎、狄)对中原的侵袭。管仲之所以提出这个口号,是因为戎、狄等民族经常利用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各国混战的机会,屡屡侵入中原腹心,不仅严重威胁到边疆各国的生存,甚至威胁到周天子的安全,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匡救,华夏民族恐有被征服的危险。

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就一代霸业

正因如此,在管仲的大声疾呼下,各诸侯国聚集在齐桓公的周围,合力对戎、狄等民族发起绝地大反击。管仲对戎、狄的打击,从援救燕国对抗山戎、消灭令支和孤竹两个戎族小国开始(前662年),此后又帮助被赤狄族灭亡的卫国复国(前660年),帮助邢国击退赤狄族的侵袭并迁都夷仪(前659年),沉重地打击了戎、狄等民族南侵的气焰。

自此之后,戎、狄等游牧民族接连遭受中原强国的重创,或被迫远徙,或渐至消亡,使得中原再无“披发左衽”之忧。正因为管仲使华夏族成功地避免被征服,保存了文明的延续,所以孔子对他顶礼膜拜,称如果没有他的话,华夏族现在恐怕都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见 《论语·宪问》)。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管仲在任内薨逝,终年79岁。

孔子对管仲膜拜至极

乐毅是赵国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国名将乐羊的后裔。据史料记载,乐毅自幼聪慧机警、喜好谈论兵法,很早便展示出过人的军事天赋。由于在赵国得不到重视,乐毅便改投魏国,数年后又归顺燕昭王姬平,被后者任命为亚卿,长期负责训练燕国的军队、侦查各国情报等工作。

在燕昭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朝中发生国相子之之乱,由此导致国内发生大混战,死者多达万余人。在这种情况下,齐宣王乘机派将军匡章北伐,仅用了50天时间便攻破燕都蓟,并把燕王哙、子之全都杀死,随即又在燕国境内大肆烧杀抢掠。齐军的暴行激起燕国百姓的反抗,没多久便被迫撤回国内。事后,燕国故臣拥立前太子姬平为王,时在周赧王三年(前312年)。

乐毅是战国中后期极著名的军事家

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虚心招揽人才,网罗了一大批来自各国的有才之士,在他们的帮助下大力革新内政、发展军事,并培育国民的勇武精神,意在将来洗刷国耻、伐灭齐国。经过28年的经营,燕国积累了足够强大的实力,并与秦、赵、魏、韩等国结成反齐联盟,而所有这些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乐毅的功劳。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利用齐湣王骄横残暴、天下厌弃之机,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上述四国讨伐齐国,一鼓作气攻克70余城,只有即墨和莒没有拿下。此后,齐湣王逃亡至莒被杀,齐国一度灭亡。经此一战,乐毅的军事才能震惊天下,而燕国也得以一血国耻,成功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五国伐齐形势图

4年后(前279年),就在乐毅率军围攻即墨、莒城之际,燕昭王驾崩,太子即位,是为燕惠王。由于乐毅平素跟燕惠王不睦,所以即墨守将田单便派人大使反间计,最终诱使燕惠王将乐毅撤职,改任骑劫为主帅。事后,乐毅因担心被燕惠王诛杀,便潜逃至赵国,并最终客死在那里。而等到乐毅出逃后,田单施用“火牛计”大破燕军,不仅击杀骑劫,还成功地收复全部失地,使得燕国先前的成就全部付诸东流。

史料来源:《史记》、《战国策》、《三国志》、《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要杀此人,诸葛亮求情,刘备说了八个字,诸葛亮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刘备入主益州之前,闻听益州有一奇人,号称蜀中神算子,姓张名裕。张裕有两样本事,一是观天象,判吉凶,二是看面相,都非常准。益州原来的主人是刘璋,刘璋喜欢刘备,想把刘备接到益州,一起守护益州。张裕劝刘璋,千万不要跟刘备合作,否则益州有失;刘璋不听,硬要去见刘备,张裕于是跟去。这样,刘备与张裕有了三次

  • 究竟是谁杀了关羽?在大局面前,杀死关羽的可能是他的大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经常有人说道:《三国演义》没了关羽,就再也不下读了。事实的确是如此,《三国》缺了关羽,还能称之为《三国》吗?关羽,字云长,早年间在河北贩大枣,后来因为看不惯恶霸欺凌乡里,一时激动杀死了恶霸。可关羽又不想因为一个恶霸而惹上官司,于是就跑到了琢郡谋生,并在此认识了大哥刘玄德和三弟张翼德,三人情投意合,遂

  • 刘禅手下一奇才,被称为诸葛亮第二,对蜀汉忠诚无二却饱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尽心竭力但是连年北伐无果,诸葛亮尽心竭力,还是迎来了寿终正寝之时。诸葛亮虽是撒手人寰,但并非蜀汉被弃之不顾了。精算一生的诸葛亮,怎能不在自己临死之前将后事安排妥当。诸葛亮将朝中一应事件、权力,都交托给了大将军姜维,希望能够在他的手上继续完成先帝的心愿。这姜维可谓是诸葛亮生前的爱徒。他是沙场上上

  • 汉末到三国时期名将辈出,为何却打不出大规模的歼灭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例如,著名的汉末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击溃战,由于获胜的一方没有能够在战斗中最大限度的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胜利的成果有限,以至于完全没有乘胜追击,将敌军彻底瓦解的机会。而规模足以与前面三大战役相提并论的汉中之战,曹操是在确认无法获胜后主动撤退,故连

  • 刘备投靠的人比吕布多,为何吕布是三姓家奴,而刘备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的前期履历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四海飘零东汉末年黄巾并起的时候,刘备看了刘焉的讨贼榜文后和关羽张飞招兵买马,为朝廷讨伐乱逆,被朝廷封为安喜县尉,基本上就是县公安局的职位吧。由于督邮的出现并且向刘备索要贿赂,被张飞绑起来鞭打,三人就弃官而去,到了代州投奔了刘恢,因为是汉室宗亲受到刘恢的接待和安置。之后刘

  • 刘备到徐州后领徐州牧,并与袁绍交好,这是他对公孙瓒的背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公孙瓒与刘备本是同学,因此在刘备来投后,公孙瓒表刘备为别部司马。不得不说,公孙瓒对刘备还是很不错的,然而在此之后,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同对抗冀州牧袁绍,并在徐州牧陶谦抵御曹操时,出兵援助陶谦。后来陶谦病逝,刘备就此自领徐州牧,并与袁绍交好。要知道袁绍本就与公孙瓒之间有仇怨,刘备到徐州后领徐州牧,

  •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用赵云,直到临死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和赵云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虽然初识的时候两人一见如故,两人的观点又不尽相同,但是这并不是让赵云誓死追随他的原因,在古代人们是非常重承诺的,而赵云就是一直信守自己答应刘备匡扶汉室,以至于多次因为战争和刘备分开后还是依然如既往般地追随刘备。不过让赵云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满心忠诚却没有

  • 曾经强盛的蜀汉,结局却极其惨烈,兴复汉室成灭亡蜀汉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二人纵观此时天下,中原虽大,却都已有主,只剩下荆州、益州,还适合刘备起家,此时应该将荆州、益州尽快拿下,当做自己的根据地,等待时机,招兵买马,养精蓄锐,时机成熟之时,一起攻克中原,直取曹贼性命,光复汉室天下!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隆中对》成为了蜀汉的指导思想。诸葛亮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曹贼不可取,孙

  • 刘备将错归咎于关张,临死也心怀怨恨?只有这个人被追封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中的著名人物,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诸葛亮、刘备吧,而由刘备肯定会想到他的两个结拜兄弟,张飞和关羽。他们三个人意气相符,志气相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想一起干一番大事。因此三人一见如故,便结拜成兄弟,决定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动荡时代大干一场。大家都知道三人侠肝义胆,但其实,刘备作为大哥,对关羽和

  • 刘备身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兵,投降曹操后一飞冲天名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曹操起事,宗族里就有夏侯惇、夏侯渊,以及曹仁、曹洪等一帮猛将,他又打外面招揽了程昱、郭嘉、荀彧等一众谋士;而当曹操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刘备还是一个带着关羽张飞到处跑的创业者,司马徽都曾经为此摇头叹息过,说刘备手底下的人才压根不够他用的。说穿了,刘备不仅“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创业时间也比曹操晚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