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这位就是汉末三国时期河北邯郸人秦罗敷,又叫罗敷,她美貌倾城,才华横溢,品行高雅,忠于爱情,是古赵邯郸美女的代表。她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在著名的乐府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中均有提到,如:“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后在古代文学中她的名字罗敷成为了美女的通用名。
大家在初中学过的《陌上桑》一文,就是专门记载三国大美女秦罗敷的故事。
《陌上桑》中写道秦罗敷是东汉末年邯郸城里人尽皆知的大美女,天生丽质难自弃,看见她的人,莫不为之心旌摇曳,意乱情迷,甚而至于目瞪口呆,失魂落魄。十八岁的秦罗敷嫁给了王仁做妻子,王仁长得身材高大白皙帅气,是一个上马草狂胡,下马写军书,能文能武的少年儿郎。当时在赵王刘良的赵王府中担任千乘的职务。
两人门当户当,世之楷模,婚后二人夫唱妇随相敬如宾,情爱弥笃恩爱有加。王仁早出晚归为公务忙碌,秦罗敷在家采桑养蚕,织绢刺绣,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乡邻百里都说她是一个漂亮而又能干的贤惠女人。
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四月,秦罗敷又和邻里少女们一起去城外桑林采桑,路过的使君在成千上万个采桑少女中一眼就看中了气质高贵如仙女下凡般的秦罗敷,便疯狂示爱追求,秦罗敷坚定的拒绝了使君的要求,留下了千古名篇《陌上桑》。
在历史传说和百度百科上都误认为文中提到的使君就是赵王刘良,这是一种极其错误不加考证的说话,可谓漏洞百出。
原因如下:
1.使君是东汉对刺史,太守等州牧长官的尊称,放到现在就是省长,省委书记的级别。而赵王刘良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因为血缘已经很淡,所以封地在邯郸,所辖仅一县之地而已,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长级别。秦罗敷和丈夫都是邯郸人,丈夫王仁还在赵王刘良手下做事。秦罗敷身为邯郸人,必然知道县长刘良的大名,不可能以使君称呼,可以直接称呼为赵王。
2.秦罗敷是邯郸人尽皆知的大美女,身为城主的赵王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手下的人娶了全城第一美女,反而去调戏自己属下的妻子来背上骂名,要知道汉朝可是以仁孝礼仪治国,自己身为皇亲国戚带头调戏下属的妻子这可是大忌。
3.秦罗敷在《陌上桑中》中极力吹牛说自己的丈夫已经四十出头,带千骑万马,是朝大夫,侍中郎,城主的身份,是太守跟前的红人,身份极其显贵。秦罗敷为何要吹牛那?因为要打消使君的念头。如果这个使君指的是赵王刘良的话,那就不合逻辑及其可笑。因为试问一个正常人会当着自己丈夫的顶头上司吹牛说自己丈夫是省长市长?秦罗敷是必然认识刘良的。不可能当着刘良的面大睁双眼说瞎话。
由上可见《陌上桑》中的使君确实不是赵王刘良,误导了国人数千年。
那么这个风流的使君是谁那?三国最出名的使君非刘备莫属了。刘备曾经被举荐为豫州牧,世人皆称刘豫州,刘使君。
当年的刘备四海飘零,空有使君称呼而没有实权,自然不可能得到美人的眷顾,以至于秦罗敷才敢大胆的编造故事来诈呼不知情的刘备。
所以说使君是刘备的可能性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