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为什么会被秦二世腰斩?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斯为什么会被秦二世腰斩?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13 更新时间:2024/2/3 11:59:52

李斯个人简介:

李斯,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李斯的主要成就:

一、政治:废分封

周统一以后,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郡县,天下才得以安宁。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国,不利于统一,安宁也没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见。

于是,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二、文化:统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这个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

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而关于小篆的由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

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这全是李斯的功劳。

三、经济:

1.统一度量衡

秦朝建立后,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

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

为了有效地统一制式、划一器具,李斯又从制度上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度量衡的精确实施。

2.统一货币

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中国范围内统一货币。

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大。在李斯的主持下,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

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四、社会:车同轨

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又立刻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

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

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

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

李斯是怎么死的?

二世二年初,由于赵高的构陷,李斯入狱。在赵高的授意下,狱卒天天严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李斯实在受不住,只得招了假供。

他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自思有雄辩之才,又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确没有谋反,说不定通过上书二世就会赦免他。可是天真的李斯哪里知道,进谏之路已完全为赵高一党把持,申诉书全落人了赵高手中。恣意妄为的赵高轻蔑地将书撕个粉碎:“囚犯还有资格上书!”为了堵住李斯曲嘴。

他派自己的亲信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番提审。若李斯以实情相对,则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坚持假供不再改口为止。

后来二世真的派人来审讯他,李斯以为还是和以前一样,就仍以假口供对之。胡亥看到口供后,以为李斯真想谋反,对赵高感恩戴德:“如果不是爱卿,朕几乎被丞相出卖了!”二世二年七月,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李斯的罪名终于被赵高罗织而成,再也无法改变了。

奔赴腰斩刑场的李斯,悔恨交加却为时晚矣。当年沙丘之谋,他如果不贪求一时私利,又何至于落得今日的下场呢?胡亥的昏庸,赵高的阴毒,都是他始料不及的。

李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他建议秦始皇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宫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分职国家大事。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秦统一后,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利。李斯及对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此外还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然还有为人所熟知的“焚书坑儒”,也是在李斯的建议下打击儒生以古非今、诽谤朝政的倒行逆施,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无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对我国秦以前文化典籍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后期虽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并且此时的李斯已经彻底蜕变,已经没有了“依法治国”的志向,不再代表法家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庞统战死后,刘备叫诸葛亮入蜀,是去顶班么?你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才慢慢发现,原来诸葛亮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神奇,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甚至,在军事思想上,庞统和法正更受刘备喜欢,诸葛亮只是一个替补。于是,之前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但到后来,诸葛亮作为军师替补的结论也被我否定了。仔细看完诸葛亮在刘备时期的所作所为,我竟发现他只被当作一个管后勤的!就包括取西蜀那一

  • 盘点三国蜀国5大名将排名,黄忠垫底,关羽第二,第一无人不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top5,黄忠黄忠虽然是蜀国年龄最大的将领,但是能够称为五虎将之一就可以看出其实力不可小觑,黄忠最擅长用弓箭,在三国中最为厉害的射手之一,不要看黄忠年龄已高,但是领兵打仗十分了得,其中最著名战役就是阳平关一站,在那场战役中黄忠亲自斩杀曹操阵营中的大将夏侯渊,名声显赫。top4,马超马超曾是马腾的部下

  • 旧事文摘:《拾遗记》怎么记载秦始皇结识外星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本书是东晋人写的,后来经过南朝的梁国人萧绮整理,里面多是记载了从上古时代到东晋的志怪小说,包含了一些荒诞不经的神话,特别是一些方术的描写,也有一些道听途说来的故事,其内容曲折,文笔绮丽,所以很多人认为它记载的是真的。书中是这么记载的。1.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意思就是说,秦始皇对

  • 旧事文萃: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原本是一个校尉,在东汉末年崛起,因为反对董卓被追杀,后来趁势崛起,由于曹操拥有很强的政治天赋和军事手腕,成为了北方最大的诸侯,还胁迫天子成为当朝宰相,被封为魏王,表面上他是汉朝的大功臣,实际上曹操掌握着所有的权力,但曹操心里也非常清楚,一旦自己死后,肯定要给儿子留下一番基业,但在继承人问题上他犹

  • 曹操用人管人的非常手腕,99%的人都忽略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曹操发迹稍迟,因而其声望、实力在初始阶段远不如袁绍、袁术、刘表等诸侯,但最后的赢家却归属曹操。究其原因,曹操用人智慧堪称超迈群伦,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一探究竟!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曹操发迹稍迟,因而其声望、实力在初始阶段远不如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等,但最后的赢家却归属曹操

  • 东汉风云:侯霸敢战无复羌寇,班昭上书班超得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汉和帝既令边郡各举孝廉,何故限人限岁,严格如此?哪知孝不易得,廉亦难能,且边郡人民,华夷杂处,性质多半愚蒙,尚未开明文化,能有几个孝子几个廉士呢?且说凉州西偏,屡有寇患,叛羌迷唐,自被刘尚、赵世等击走,奔往塞外,汉兵引归。廷议且谓刘尚赵世畏懦,不敢穷追,应该坐罪,乃逮入诏狱,并令免职。谒者王信代领刘

  • 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笔上,这个比貂蝉还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国最大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国馆(guoguan5000)她是甄宓(zhēn fú),有人说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说叫甄姬,《三国志》只称甄氏。暂且叫她甄宓吧,毕竟她征服了三国四个重要的男人。相传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攻下邺城的目的就是她,没想到曹丕先父亲一步抢走她,而曹植暗恋她终生,为她写下《洛神赋》。其实,她本是官渡之战另

  • 易中天品曹操:世人皆骂我奸诈,其实三国我最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前三名,必有曹操。许劭评价他: 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把他写成一个多疑自负、残忍嗜杀、奸诈狡猾的大反派。以至于每次观众看见他,都想让他快领盒饭。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当时天下名士,对曹操的评价其实非常高。尤其曾 位列三公的桥玄,非常善于观察人。他与曹操攀谈一番之后就说: “现在天下即将大乱,而安定天下

  • 历史上最牛的太监,自称刘邦第62世孙,最后擅权误国被刮了3357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奴隶社会时期还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国家政权里面都会有贪官、奸臣的出现,与之相对的就是清官、廉吏。刚正不阿的忠诚与卖弄权柄的奸臣似乎如同一对生死冤家,纠缠了生生世世、千秋万代,他们的故事在史书里面比比皆是。当然,作为一个老百姓而言,我们崇拜那些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官,敬仰那种为官一任

  • 盘点三国中的五大BUG,关羽竟是路痴,诸葛亮能未卜先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老先生,根据汉末三国历史,创作的一部军事小说,这部作品,大体还原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可谓相当精彩,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并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也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整部作品中,竟然有五处非常明显的漏洞。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