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屈守城待援,只剩26人,其他人全部战死沙场,7千援兵到来看到此场景,顿时泪流满面,回归玉门之下,仅仅剩下13人,这就是那个流传至今的《十三将士归玉门》。
生命不在于长短,更在于有意义的生存,他们这些勇士的灵魂永远活在后人赞颂的荣耀中,因为他们值得这样纪念。
汉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伟大的朝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霍去病、卫青等辈人尽皆知,还有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耿恭。
曾经有史料《后汉书·耿恭传》记载,他带领300人千里奔袭守卫疏勒城,在别人看来这是根本不可能守住的地方,他愣是抵挡住了5万人的匈奴兵。汉人的名字从此在匈奴兵营中名声大噪,这次的战争,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成为了一段让人称赞的佳话,让中国人骄傲的一次战争。
汉朝的疆域辽阔,和这些不怕牺牲的将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说到耿恭本人,与匈奴大战,打败车师,追击羌人,他的将帅才能是汉朝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他的传奇事迹必须要说到的就是与匈奴的对抗,当东汉大军班师回朝之时,耿恭则与三百将士留了下来,谁都没有料到,正是这一次他创下了不可一世的战功,无人可敌。2万人把耿恭所守之城围的那是水泄不通,匈奴善战,而且得知城内士兵极少,他们怎么也不会料到,这次他算是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城墙里的东汉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守卫,耿恭让部下把箭头涂上了毒药,一通射箭,底下的匈奴士兵哀嚎声遍野,战况十分激烈。后来匈奴不断增兵,达到了5万多人,然而耿恭的士兵却是日益减少。就是这几百士兵,愣是在夜深人静之际,还敢偷袭敌营,将他们杀了个措手不及。匈奴兵怎么也不敢想,区区几百兵力,守城都是问题,还敢主动出击。孰不知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正所谓:兵者诡道也。
耿恭带领几百精兵,在西域激战数月,朝中有忠臣上奏一段铿锵有力的陈诉,振奋人心: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援兵到了,守城的士兵只剩下26人,在归来的途中又损失了几人,安全到达玉门仅仅13个人。
当时守卫玉门的中郎将邓众亲自为耿恭及部下沐浴更衣。可歌可泣!皇帝赞誉他们乃国之忠烈。这段故事也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永远铭记的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