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之后的情势,却急转而下。东吴孙权忽然出手,令吕蒙突袭了荆州,联合魏军夹击关羽的军队。后者走投无路,最终在麦城附近落马,为孙权擒杀。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读者总会认为,关羽是大意失去荆州。但在笔者看来,他的对手——东吴第三任大都督吕蒙,在攻取荆州的战役中,表现出了一员优秀统帅所具备的能力。而正是在吕蒙的滴水不漏的计划之中,关羽才最终落败。
示弱以敌——关羽放松警惕
在此之前,需要说明的是,荆州并非是刘备一家所有。在襄樊之战前夕,刘备只拥有荆州的南郡、公安、零陵三郡之地;而孙权则有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和半个江夏郡。至于荆州北部的一小片地盘,则是属于曹操麾下的。正因如此,吕蒙进攻荆州,实际上是先针对的南郡。
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是懂得韬光养晦的人。早在他接替过鲁肃的职位后,便主动放低姿态,选择与关羽交好:“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当关羽围困樊城之时,孙权对荆州的觊觎之心,也更为强烈了。在此期间,吕蒙便已经开始准备了。他的办法是称病,并举荐当时籍籍无名的陆逊接替自己的职位。而陆逊在到任以后,更是用极其谦恭的话语向关羽示好。正如吕蒙所料:“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不难发现,关羽果然放松了自己的警惕之心。由于曹仁坚守樊城,关羽便将南郡的大部分精锐抽调来攻打樊城,这才造成了南郡内部空虚。
白衣渡江——巧妙抓住时机
时刻关注关羽举动的吕蒙,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说来也巧,关羽活捉于禁后,还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样一来,他的粮食自然会出现短缺。“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关羽的思路很简单,自己没粮了,可以派人向东吴方面要啊。可见吕蒙在荆州期间,是经常给关羽提供粮草的,不然关羽也不会将“擅取湘关米”当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一次,关羽派去收粮的人又来了。与往常不同的是,吕蒙事先埋伏好了手下,将关羽的手下都给处理掉了。所谓白衣渡江,是指吕蒙令手下的士兵都脱去官府,换做平常百姓穿的衣服,假装自己是商人。而与此同时,吕蒙也令另外一支士兵扮成了关羽的手下。这样一来,吕蒙兵不血刃便袭取了南郡。随后,在虞翻的劝说之下,对关羽早有不满的糜芳、士仁最终选择背叛刘备,并献出了城池。
收买人心——吕蒙的大局观
吕蒙在进入南郡后,在第一时间内稳定了民心。由此可见,吕蒙很有大局观,也颇符合他的统帅形象。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吕蒙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严令禁止手下四处抢掠。当时他手下有个士兵,和他一样是汝南人,可他却拿了百姓家中的一个斗笠。吕蒙得知后大怒,遂命人将这位老乡处死。“於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
不仅如此,吕蒙还懂得收买人心:“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后来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有个问题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自己经营许久的南郡,没人出来响应自己?从吕蒙的表现来看,他成功做到了收买人心。在孙权、吕蒙的安抚之下,南郡当地的士族迅速便舍弃了刘备,转而投奔到江东麾下。不难想象,若是江东士兵进入南郡后四处抢掠,难保不会有人出来反抗,以响应后来的关羽。倘若如此,关羽未尝不能收复南郡。
四面楚歌——关羽败走麦城
一夜之间,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全部落入到了吕蒙之手。身在樊城之外的关羽听到这个消息,自然十分震惊。他撤退,而曹军便出兵追击。这也是徐晃为什么能正面击败关羽的一个主要因素。关羽战败,不仅是因为他缺粮,且受到了曹魏和东吴的两方夹击;更是因为荆州三郡落入到了吕蒙手中。
要知道,关羽手下的士卒大多都是出自荆州。听闻南郡沦陷,士兵们又岂能不担心自己家小的性命安危。再加上关羽本就损失惨重,逃亡路上早已是人困马乏,此时军心的动摇,无疑是致命的。这正如项羽当年被韩信围困在垓下,四面响起的楚歌令其军心瞬间溃散。
而关羽手下的荆州军,也正是如此:“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所谓攻心为上,吕蒙这一手可谓是高明至极,他不费一兵一卒便瓦解了荆州军的士气。关羽一路走来,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少。而吕蒙并没有穷追不舍,反而将关羽逼到了麦城附近的包围圈内。就这样,蜀国第一上将关羽,最终却被东吴一个小将马忠擒获,令人唏嘘不已。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