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时明月:张良是流沙的创始人之一,为何不在流沙,反而去了儒家?

秦时明月:张良是流沙的创始人之一,为何不在流沙,反而去了儒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31 更新时间:2024/1/30 19:05:13

张良背景介绍

他是胸怀大志的激进青年,洒脱不羁。出身韩国,家族“五代为相”。秦统一天下后,为桑海儒家小圣贤庄三当家,与掌门师兄伏念、二师兄颜路被并称为“齐鲁三杰”。

虽身为儒家弟子,却反而与墨家慷慨济世的教义相投。他暗中帮助墨家等反秦势力,,又促成反秦联盟与“流沙”组织的利益合作,但也逐渐在无形中引起了一场牵涉到儒家的灾难。

为何同为流沙创始人之一的他,最后离开了流沙?

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 第二集《天罗地网》中,张良和卫庄论剑。

这里注意,卫庄张良论剑穿插了一段故事,故事的主题是:这个时代下我们没有选择,为了生存而战斗就是唯一的长路

这段对白,作者已经放在文末,想读的朋友可以自行对照。

本文涉及一点扩展与个人视角见解,全文三千余字,难免晦涩有失偏颇,如有建议请善意留言讨论。

张良与卫庄对白解读

第一段对白

对话中,张良首先质问卫庄,流沙是否已经违背了创立之初的誓言?

张良:成为嬴政的兵器这好像并非是流沙创立的原意吧?卫庄:流沙创立的原意?

新时代是指秦王统一六国,他们都清楚,为了生存,就必须顺应这个新时代,忘记过去,甚至忘记过去的他们的韩国

而此时张良似乎无意地称赤练为“红莲殿下”,时过境迁,他们都已经成熟,赤练说这里没有殿下,赤练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她已经与过去决断了。

除此之外,赤练还话里带话,指责张良这样做是在逃避,卫庄则直截了当问张良,你在逃避什么?潜台词还包含着:你为什么离开流沙

张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在这个新时代生存,听起来更像是个优雅的借口。卫庄:........张良:红莲殿下,你觉得呢?赤练:这里没有什么殿下,只有流沙的赤练,流沙不需要借口,借口是留给那些需要逃避的人。卫庄:子房,你在逃避什么?

第二段对白

接下来的对话,句句珠玑,我们看一下这段对白都说了些什么?

流沙创立之初的誓言: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法治,法能惩恶,也能扬善。惩治恶人,靠的是严刑峻法,甚至是酷刑;弘扬善良,靠的是名分功利,封侯赏爵。

接下来一句话,充分体现了流沙的独立性:天地之法执行不怠,即便没有国家的依存

这句话反驳了张良认为流沙是嬴政的兵器的观点,因为流沙是执法机构,就算没有了韩国,没有了秦国,流沙还是流沙,并不是仅仅为嬴政一个人服务的,流沙是天地之法的践行者。

再接下来,出自《五蠹》名句: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这句话则有反过来指责张良的意思,一个侠,一个儒(总共五种害虫:游侠、儒士、言说家、逃兵的人、商人)这些都干扰了国家的法,扰乱了社稷,先说这个侠,你张良帮助墨家反叛,再说这个儒,你张良现在是儒家三师公。直白点说,张良你有脸说流沙创立的本意吗?

最后,则是点题,流沙的本质就是:以刑止刑

用暴力制止暴力,这就是流沙,流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暴力组织,与军队、监狱一样。事实上,流沙名义上就是一个刺客组织,可以说非常暴力。

卫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张良:流沙创立之初的誓言?卫庄:天地之法执行不怠,即便没有国家的依存。张良:法的贯彻,正是为了安国定邦。卫庄: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些所谓的侠义之人,哼,正是国家最大的乱源。卫庄:你知道为什么他提出五蠹的同时,却还一起创立流沙吗?张良:术以知奸,以刑止刑。卫庄:不错,以刑止刑,这就是流沙。

为什么“暴力”如此重要

法的贯彻决不能只靠嘴皮子和几张纸,否则为什么设立警察局?小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落后就要挨打”,大到国家军队、法院的设立,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的条约,从来都是强大的国家有话语权。

联合国为什么要有五大常任理事国?为什么日本挤破头都想进入安理会?因为“核武器”啊,当今世界的和平不是靠各种条约维持的,本质上是“核武器”在这个终极暴力在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五大国可以无条件使用核武器而不会被谴责,而五大国之外,任何国家胆敢使用核武器,则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可以无条件向该国发动攻击,包括核武器攻击。

引申:为什么帝王从来不信任周围的人,为什么曹操多疑,枭雄总留后手,宁可我负天下人?因为人性“本恶”啊?为什么帝王之路是孤独的,因为帝王不能相信任何人,而且要准备好随时被背叛。

我们回头看韩非的法家思想,他的法,其实正是建立在荀子“性本恶”的基础之上。

荀子是儒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则是法家集大成者。尤其是荀子,虽然是儒家,但他不拘泥于儒学条条框框,总能灵活运用,推陈出新,是一个伟大的宗师级别的人物。

张良为什么离开流沙

张良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失望——韩非的死亡,昏庸的国君,现实的残酷让当年意气风发,想要重建更加强大美好国家的有志青年,不得不离开家乡,远赴桑海齐鲁之地求学。

另外,苍龙七宿的秘密始发于小圣贤庄,韩非拜别荀子回国,后来李斯烧书楼也是因为这个,那么张良去小圣贤庄读书,意图就不多揣摩了(李斯都知道,更何况天天与韩非在一起的张良)。

流沙是以刑止刑,用暴力制止暴力。可能,张良也觉得流沙的做法有些过于裸露,过于血腥,过于现实,过于冷酷而选择去儒家,因为儒家希望用道德教化民众。

张良的出身决定,张良的祖父从小教张良儒家思想,因此更加倾向于儒家的教化。

其实《天行九歌》53集韩非就点到点子上了,人性是不可靠的,必须有法来维持。

总结一句话,张良离开流沙主要原因在于流沙作为执法组织过于血腥,他理解法家的精髓,但他更倾向于儒家的道德教化。次要原因可能是因为,韩非的死让他痛心,韩国国君的昏庸让他失望,同样是韩国人的朋友——卫庄居然亲手灭了自己的国家,这些让他无法接受。

卫庄为什么加入反秦联盟?是张良让卫庄迷途知返吗?

首先,从上文分析已经知道,卫庄其实从各个角度反驳了张良,流沙从未改变初心,卫庄的决定都是自己的决定,而非张良可以左右。例如:噬牙狱,张良虽然是卫庄的朋友,但必须时时刻刻认错,以退为进才能请得动卫庄,如张良说: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卫庄才回身同意了他的请求(君临天下 第五集)。

为什么流沙最后和六国余孽合作,加入了反抗秦国的那边,得从卫庄的角度看问题。具体请看《天行九歌》60集,最后韩非也很无奈,他清楚地知道,法制不能靠人,但在那时不得不靠君王来推行法制,其实就是靠君王的意志,人的意志决定的事情就是人治。

紫女说权力会腐蚀意志坚定的人,其实权力就是最大的“私”,权力越大,越不受制约,越可以为所欲为,越大肆发挥个人的意志,最后自然就是人治了。

嬴政虽然也推行法治,但后来他高高在上,变得不为国家和人民考虑,成了暴政暴君,也就是变成了“人治”,与卫庄奉行的“法”违背,本来卫庄的流沙就是不依赖于任何统治者,只是暂时罢了,如果统治者违背法,那卫庄的流沙反过来也会成为利器。

卫庄曾经问盖聂,嬴政是个什么样的人,盖聂回答是全靠自己。卫庄同意盖聂的看法,意思是卫庄认为,这个国家并没有达到法治的高度(君临天下 21),本质上还是秦始皇一个人在支撑,如果秦始皇死了,秦国必亡,卫庄想既然如此,只好做好嬴政死后的准备,和六国一起重新建立国家。

卫庄:嬴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盖聂:他是一个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人卫庄:这算什么结论盖聂:他是一个自古从来不曾出现过,未来也不会再出现的人卫庄:你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盖聂:这不是我的评价,当是后世史官们的评价卫庄:历史是胜者书写的盖聂:嬴政和他的帝国会失败卫庄:为什么盖聂:因为他只是一个人,却做超越人的事情卫庄:那他就不能继续超越盖聂:这个庞大的帝国因为他一个人而存在,但也只有他能做到卫庄:所以如果他死去的话盖聂:他会死去,因为他是人,没有人能够不死卫庄:这就是你离开他的原因盖聂:我离开只是我因为自己的使命,对一个朋友的承诺

为什么成立流沙?

流沙两个字有什么含义?《天行九歌》第八集,无形的力量叫流沙,永恒的东西。

秦时明月《万里长城》第二集 卫庄与张良对白

卫庄:旧的岁月已经结束,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在这个新时代生存,是不是,子房张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卫庄:哼,当年意气风发的子房,也开始多愁善感起来了张良:你呢,好像一点都没有改变?卫庄:你觉得呢?张良:成为嬴政的兵器这好像并非是流沙创立的原意吧?卫庄:流沙创立的原意?张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在这个新时代生存,听起来更像是个优雅的借口。卫庄:........张良:红莲殿下,你觉得呢?赤练:这里没有什么殿下,只有流沙的赤练,流沙不需要借口,借口是留给那些需要逃避的人。卫庄:子房,你在逃避什么?张良:或许就是这样为了生存,而一点点淡忘了最初的本意。卫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张良:流沙创立之初的誓言?卫庄:天地之法执行不怠,即便没有国家的依存。张良:法的贯彻,正是为了安国定邦。卫庄: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些所谓的侠义之人,哼,正是国家最大的乱源。卫庄:你知道为什么他提出五蠹的同时,却还一起创立流沙吗?张良:术以知奸,以刑止刑。卫庄:不错,以刑止刑,这就是流沙。张良:我听说你一直在调查他的死因。卫庄:不错。张良:有进展吗?卫庄:你有线索吗?张良:我...罗网奸细被白凤杀掉,没了下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之心”的历史由来,后三国时代有多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昭生于公元211年,正是由汉向三国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其父司马懿作为推进曹魏建国称帝的关键臣子,深受曹操及曹丕的信任,在曹丕逝世后成为指定的辅政重臣,一度令司马一族权倾朝野,事实上曹魏后期的实权也正是掌握在司马懿手里,而作为司马懿次子的司马昭,政治观念深受其父的影响。纵观司马昭登上权利巅峰的整个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杀马谡?不给他机会反攻,夺回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刘备并不看好马谡,觉得他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临终前对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对主公之言熟记于心,给他一个参军,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多加栽培,并没有让他去带兵打仗,只是让他参议军事。的确,马谡算得上一个好军师,常常能有良策献给诸葛亮,而

  • 诗圣杜甫:世界吻他以痛,他却报之以歌,与诸葛亮成为异代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空前强大统一的王朝,自唐高祖李渊创世开国以来,历经二十一代君王(享国28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唐朝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是极其繁荣,著名的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成为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

  • 史说三国:三四三 乐不思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成都形势一片混乱,走得仓猝,原来的蜀汉大臣一个都没跟在刘禅身边,只有秘书令郤正和殿中督张通舍弃妻儿老小,只身跟随,一路侍奉和保护。到达洛阳后,郤正又教导刘禅交际礼仪,使他的言谈举止合乎礼制,没犯什么错误。刘禅非常感慨,叹息不已,后悔自己了解郤正太晚了。其他人也赞赏郤正。三月十七日,魏朝廷下诏,封

  • 一家两代记述230年西汉历史 《典籍里的中国2》第二期识读《汉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包举一代,撰成一书”一家两代记述230年西汉历史《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经班彪、班固、班昭,班家两代人接续修撰,于东汉和帝年间成书。全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百篇,记述了230年的西汉历史。本期节目中,主持人王嘉宁将与三位“读书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

  • 秦始皇为什么要筑长城?只因得到一本书,上面有五字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秦始皇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要如何确保帝国的江山稳固,这样才能千秋万代;二是自己能不能永远不老不死,与世长存。对于第一个问题,秦始皇连出五招。第一招是“修驰道”,也就是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高速公路网”。第二招是“去险阻”,也就是拆毁六国在险要之处修建的长城巨堑和城郭要塞。

  • 洛阳曹魏大墓石楬隐藏了多少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正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出的“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引起轰动,尤其是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石楬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这些石楬上有漂亮的隶书文字,墓葬中的石楬有什么用途?上面的文字记载隐藏着什么秘密?10月27日,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的发掘者、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咸秋副研究馆员在网络直播中对这

  • 打破三国诅咒的东吴大都督——朱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朱然本名“施然”,他是毗陵侯朱治的外甥,后来十三岁的时候被朱治过继收为养子,在当时的吴侯孙策的见证下改姓“朱”。他和孙权是同窗,在读书期间彼此结交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孙权继任了其兄孙策的位置统御江东之后,朱然也开始了他的为将之路,在《三国志》中记载因为才能出众朱然很快就以战功一步一步的晋升成了‘折冲校

  • 关羽性格孤傲,能让他看得起的人,除了刘备张飞外,还有何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从第三次到草堂,他就看不起这个文弱书生,但经过这么多的战斗,他渐渐信服了诸葛亮,经常说:先生,你真是可想而知!再说,如果他不是真的相信诸葛亮,而是在背后当着哥哥刘备的面说他坏话,我相信诸葛亮也不一定会被刘备如此看重。他什么都听。就是这种信任。诸葛亮一有任务就自告奋勇,所以这是第一个引起他注意

  • 诸葛亮的空城计,到底谁才是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依靠武力上的交锋,心理和战术的博弈,才是最为刺激和精彩的。所谓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上说: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用兵之道,在于混淆虚实,隐蔽自己,迷惑敌人,使敌人不易揣测,从而出敌制胜,以弱胜强,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纵览各种兵法韬略,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