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六场意义重大的战争,每一场堪称经典之战

战国时期六场意义重大的战争,每一场堪称经典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2/21 5:22:17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齐威王田忌为主将,田婴、田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魏国不愿重蹈覆彻,于是停止进攻韩国,转而与齐国决战。魏惠王将魏军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迎击齐军。孙膑认为,魏军悍勇,不可贸然决战,只可利用魏军向来轻视齐军的和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乃避战示弱,退兵减灶,引诱魏军追击。再出其不意的攻击,设伏聚歼魏军,并获得主将田忌采纳;

[var1]

太子申本有退兵之意,庞涓不听。齐军依计行事,与魏军接触后,立即佯装战败后撤。并以“减灶”之策诱敌,造成齐军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庞涓果然中计,接连追击齐军3天。见齐军逐日减灶,以为齐军士气低落,逃亡严重,即丢下步兵,以轻车精锐骑兵兼程追击。齐军退至马陵(今山东郯城一带),树木茂密,道狭地险。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即引军埋伏。而且,庞涓一旦中计,即无退路。孙膑以1万名弓兵埋伏于马陵道路两侧,约定在夜里以火光为号,万箭齐发,并预先把路旁其中一棵大树的树皮剥掉,于其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经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于孙膑预计时间进入设伏地域。庞涓看见有一颗树的树皮被剥掉,上面还刻着字,因此停下来,并命人点火照明,以阅读树上所刻的文字。但他还未读完,齐军已万弩俱发,魏军大败。眼见无法改变局势,庞涓只得大叹“遂叫竖子成名”,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即墨之战

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秦、赵、韩、魏、楚六国联军攻打齐国,在济西之战中大败齐军,接连攻下临淄,然后分兵五路,以彻底消灭齐军,占领齐国全境。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即墨全城军民由田单率领抵抗,双方交战五年。乐毅强攻不克,只好包围城市。即墨军民在守将战死之后,共推齐宗室田单为将,坚守抵抗燕军。此攻防战被称为即墨之战。

[var1]

燕军围攻莒和即墨一年未下,乐毅遂改用攻心战,命燕军撤至距两城九里的地方设营筑垒。并下令凡城中居民有出来的不加拘捕,有困难的予以赈济,以争取齐民。如此相持三年之久,两城依然未被攻下。

阏与之战

第一,赵奢的作战方式其实并不是因为勇。秦国围困阏与,赵王问诸将,廉颇说救不了,他又去问乐乘,乐乘也说难,他又去问赵奢,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赵王是想救的。但是廉颇、乐乘就不如赵奢有本事吗?不是这样的,他们其实说的都对。当时秦军久攻阏与不下,但是在长期的鏖战中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修筑了壁垒,赵军若是从狭窄的道路往上进攻,就是白白送死的。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这个道理。

[var1]

第二,玩计谋,赌人心,终于蛊惑了秦军,赵奢在邯郸城外30里就开始扎营防守了,这显然不是在比勇气。增设营垒,做防御工事,为什么在这里做这些呢?阏与其实离邯郸很近,秦军不会傻到以为招过人不知道阏与的重要性,所以一旦城中出兵,秦军就会开始戒备这是不是援军。兵法有云:“能而示之不能”,赵奢要示弱,要表现得害怕秦军来攻的样子,然后私下里才会有机会奔袭自阏与救援,但是这个距离要选好,如果位置选得离都城太远,秦军根本就不会上当,而赵奢选的位置就在邯郸跟前,确实像是赵王害怕了,决定放弃阏与,做好防御保住邯郸的样子。这个时机下,秦军其实已经信了一半了。

陉城之战

魏国人范雎因受魏国相国魏齐迫害而逃往秦国[1]。到了秦国,范雎以客卿身份向秦昭襄王进言,针对穰侯魏冉屡次带领秦军跨越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劳师动众却又收获很小的缺点,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即是以恩威并用的办法亲近魏、韩两国,威胁楚、赵两国,迫使齐国恐惧後主动依附秦国,待齐国依附後,然後再向临近秦国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拓展土地。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对临近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

[var1]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接连攻拔韩国陉城等九座城邑,斩杀韩军五万,此战是为陉城之战。次年(前263年),白起又率军封锁了南阳太行山道。前262年,白起再攻拔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只好向赵国投降,引发秦、赵两国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

番吾之战

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

[var1]

番吾之战,为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但由于在肥之战及此战中损失惨重,赵国军事实力丧失殆尽,已无力组织远程追击及反攻,仅能退守邯郸,暂时自保。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攻歼秦军。这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李牧在战前准确判断敌情,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

蕞之战

魏国在秦国连续进攻之下,丧失大片土地。魏景闵王感到单凭魏国,难以抵挡秦军。接受大臣建议,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再建抗秦合纵。通过外交活动,得到各国响应。六年,除齐附秦外,赵、韩、魏、楚、燕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暖为帅。庞暖认为,攻秦之师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阻,不如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河水(今黄河),迂回至函谷关后,可以出其不意。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至蕞时与吕不韦所率迎击秦军相遇。吕不韦分析联军情况,楚军远来,军士疲惫,战斗力不强,但楚为大国,影响较大,如楚军战败,则联军必不战自溃。遂决定先以精锐部队,乘联军夜间疏于防范之机,突袭楚营。楚军侦知,自行东撤。四国军队闻楚军先退,军心动摇。诸将皆请退军,庞暖只好应允。于是,韩、魏、燕之军先回国。庞暖怒齐独附秦,率军攻取齐国饶安(今河北盐山东南)后,才回赵国。

[var1]

点评:蕞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尽管庞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从此,六国更无法抵御秦国兼并。在群雄角逐的复杂环境中,充分运用外交与军事相结合的合纵或连横战略,使战略发展到新的水平。中原各国合纵攻秦失败,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只顾暂时利益而不能建立牢固的联合。秦国改革彻底,国富兵强,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再结合连横战略,获得最后胜利。特别是“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对最后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没有实力的外交,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战争胜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伐魏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就拿秦赵长平之战来讲,两军对峙整整两年,本来也是胜负各半,谁也突破不了对方的防线。但随着时间日久,赵国不擅农耕、储粮耗尽的危机,终于影响到了前线战局。如此,赵国君臣便要寻求决战,因为再延续廉颇的筑垒坚守战法,用不了多久,赵军即便不被秦军杀死,也自己活活饿死了。于是,才有了主战的赵括,取代主守的廉颇。

  • 张仪是如何入秦的?苏秦与张仪的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苏秦和张仪都是贫寒子弟,早年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是师兄弟。苏秦想出师去求取功名,鬼谷子曾阻拦,说他学业未满,且时候未到,尚不足以谋事,苏秦未听。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所以出山后第一个去游说周显王。周显王身边的人认为苏秦没有什么本事,未被周显王录用。苏秦就直奔西边的秦国,他认为秦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肯定

  • 战国一代英王,强国改革后却任性禅位,最后竟被亲儿子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战国时间,又有一代英王被活活饿死,而把他逼上绝路,断其食物和水源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传授皇位的亲儿子,他就是战国历史上有名的赵武灵王。这位赵武灵王在十五岁就登基了,因为年纪小,刚登基的他还在给父王办丧礼,周围的楚国、秦国、燕国、齐国就开始对赵国虎视眈眈,甚至借着吊唁的名义,想趁机对赵国下手。[va

  • 战国顶级谋士毅然奔赴死局一招“金蝉脱壳”堪称完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毅然出使公元前311年,秦国仰仗自己实力雄厚,想要吞并楚国的土地,假意用自己家门口的一块土地换取楚国与秦国接壤的领土。这个非常不友好的建议却得到了楚怀王的同意,条件是让张仪来楚。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关外易之。楚王曰:“不原易地,原得张仪而献黔中地。”[var1]看似不划算的交易为什么

  • 张仪与苏秦谁更胜一筹?为何“连横”可以破“合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虽然周王室以可有可无的身份尴尬地存活着,但七大诸侯国从礼乐规制上,都没有人尝试地迈出取而代之的一步。那些有权威的诸侯国,由春秋时代的五大霸主,经三家分晋变成七大雄主,各国都不约而同地走向变法强国之路,导致战国七雄逐渐地陷入一种暂时的平衡局面。为了打破僵局,鬼谷子的两个徒弟(苏秦和张义)站

  • 战国四公子的真实结局怎样?有人沉迷酒色,有人却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信陵君魏无忌因为他的封地在信陵,所以世人称呼其为“信陵君”。有一次,他和魏王在下棋,外面突然传来警报,说是赵王进犯边境。可是魏无忌解释说其实赵王是在打猎,安釐王问他怎么知道的,魏无忌说自己的门客能打听到赵王得消息。自此,魏安釐王害怕了,不敢重用魏无忌了。赵国被秦军围得严实,魏无忌多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队战力提高了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由腾讯独播的网络热剧《风云战国之列国》,应该说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该剧以记录的形式,釆用白描的手法,对战国七雄的兴起、灭亡,以及其存在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以人物剧情方式进行了描述,整体符合史料记截事实,对于读者能快速了解战国史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小编在此并非完全是在向大家推荐这部电视

  • 战国后很少出现的诡异封号,被封这个名号的人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众多的封号中,有一个封号是所有武将都想获得的,但也是他们最害怕的一个封号,那就是武安君。以武功治天下,安邦定国,这是统治者对功勋最大的武将的封号,从西周起开始流行。战国的时候一共有四个人获得了这个称号,可是他们的下场都比较凄惨。第一个:苏秦[var1]苏秦是鬼谷子的徒弟,跟他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以

  • 揭秘秦一统天下横扫六国所用的武器装备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秦剑为青铜所制,剑身呈柳叶状,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 厘米,远远超过战国时期其他几国的长剑(长度一般在50~65 厘米),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秦剑虽长却不易折断的秘密在于,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出土的秦剑还在剑身上镀了铬,一方面使剑锋利异常,一方面起到

  • 一块腊肉引发的大事件:魏国丢了15座城,顶级谋士走上历史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块腊肉有什么特殊呢?胙(zuò)指的是祭祀用的腊肉,而文武指的是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当时,周朝虽然名存实亡,但天子之名还是天下正统,所以周天子祭祀祖先文王、武王的这块腊肉可就是意义非凡了。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本来应该哪个诸侯身份显贵、地位高、为周朝贡献大,就会赏赐一块祭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