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队战力提高了多少?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队战力提高了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28 更新时间:2024/1/17 4:08:04

[var1]

由腾讯独播的网络热剧《风云战国之列国》,应该说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该剧以记录的形式,釆用白描的手法,对战国七雄的兴起、灭亡,以及其存在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以人物剧情方式进行了描述,整体符合史料记截事实,对于读者能快速了解战国史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小编在此并非完全是在向大家推荐这部电视剧,而是要说一个在叙述“胡服骑射”中的一个历史事实,然后与大家探讨一下其背后的真相。

[var1]

赵武赵雍在朝堂上宣布要改穿胡服,遭到了赵国贵族和官员们的抵制,赵雍决定用事实说话,让大家知道穿胡服的好处。于是让人将自己的战马牵了进来,然后让赵成等反对者去骑,但都因衣服宽大束缚手脚而无法上马。这时,赵雍甩掉身的长袍,露出一身短打扮,然后轻松上马。他告诉群臣,他要仿效胡人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相邦肥义力挺。之后,赵人均穿胡服,以胡人为教练,练习骑射。

这是电视剧中的情景,只是赵武灵王的马太漂亮了。只见一匹纯白的高头大马,身上披一张羊皮(或许是其它动物皮),另除缰绳再无它物。看出什么问题了没有?

[var1]

这匹马无马鞍、马蹬,即使穿了胡服,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贵族也未必能骑上这高头大马。但这却是个历史事实,那时并没有发明马鞍、马蹬这类东西。在出现马鞍、蹬子之前,骑兵的战斗力是非常弱的,因为人骑在马上除屁股外没有着点,为了但不指不掉下来,手还要紧紧地抓住缰绳或马的鬃毛。所以,即使骑着马(骑兵),在作战时与敌人拚杀,还是要下马的,那怕是射箭,因为在马上根本做不了几个战术动作,而射箭时,即使不下马,也要将马停下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骑兵(轻骑兵)并不是作战兵种,他们的任务只是哨探侦察、传递消息。那时乔伤力较大的还是战车,在战场上追击冲杀,对胜负还是有很大的作用,但各国都是数量有限,而且对于复杂地形和山地就不适用了。骑兵大规模用于作战部队或作为主要作战部队,是在马鞍、蹬子出现以后,而马蹬子出现较马鞍还要迟。

[var1]

关于马鞍、马蹬子最早何时出现的,史料中没有记载,所以素有争议。在中国所发现的最早表现马鞍的文物是东汉末年作品,如雷台汉墓出土的骑俑和鞍马彩绘木雕;而最早具备马镫的雕塑作品是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中的骑马乐俑,因这批俑中有马镫者只是在马身左侧鞍下有一个三角形镫具,仅及小腿一半高,而右侧则没有,且骑者的脚也未踏于其中,所以被认为是马镫的雏形,即用于上马的器具;至于最早的实物双马镫,则是辽宁北票十六时期北燕冯素弗墓的鎏金铜裹木质马镫。

但是,尽管还缺少考古支持,但从史料描写的战争情况看出,至少在秦未或西汉中期马鞍就已经有。因为从那时起,骑兵已经成为了作战的主要兵种,根据《史记》记载可以看出,尤其是从汉文帝开始至汉武帝时期,由于对匈奴作战,骑兵的数量逐年呈上升局势,那是因为马具的出现,使人与马能够成为一体,可以在马上做出更多的战术动作。

[var1]

言归正传,我们再来说“胡服骑射”。那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都是短打扮,而中原王朝则宽袍大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当兵的人肯定不会是宽袍大袖。由此可见,赵武灵王改胡服只是为使赵人接纳胡人的习俗,然后让胡人教习骑射之术,而非仅仅只改穿胡服就能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那么问题又来了,赵国的骑兵果真强大?

[var1]

赵武灵王之所以要“胡服骑射”,我想也只是两个原因。胡人一生以马马伴,可以说是马背民族,即使没有马貝其骑术肯定比中原人要好,正是其马术好才可以在马上做些简单的战术动作,如,可以不下马或在马奔跑时射箭;由于游牧民族素来是劫掠成性,本来没有然战斗力,但他们骑着马,能打就打,打不赢就跑,机动灵活,飘忽不定,赵武灵王正是看到了他的机动灵活性。由于上述原因,赵武灵王才决定“胡服骑射”,建立骑部队。

[var1]

事实上,赵国的骑兵部队除提高了部队的机动灵活性之外,战斗力并没有提升多少,从秦国的战争中可以看出。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yānyǔ)。当时众人都以路途遥远而不宜出兵,只有赵奢认为可以,后他带兵长途奔袭,在战斗中充分发挥骑兵“善射”的长处,大胜奏军。但在长平之战中,秦赵兵力相当,而赵国全军覆没,可见如果在对垒中,赵军的骑兵并没有优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后很少出现的诡异封号,被封这个名号的人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众多的封号中,有一个封号是所有武将都想获得的,但也是他们最害怕的一个封号,那就是武安君。以武功治天下,安邦定国,这是统治者对功勋最大的武将的封号,从西周起开始流行。战国的时候一共有四个人获得了这个称号,可是他们的下场都比较凄惨。第一个:苏秦[var1]苏秦是鬼谷子的徒弟,跟他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以

  • 揭秘秦一统天下横扫六国所用的武器装备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秦剑为青铜所制,剑身呈柳叶状,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 厘米,远远超过战国时期其他几国的长剑(长度一般在50~65 厘米),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秦剑虽长却不易折断的秘密在于,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出土的秦剑还在剑身上镀了铬,一方面使剑锋利异常,一方面起到

  • 一块腊肉引发的大事件:魏国丢了15座城,顶级谋士走上历史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块腊肉有什么特殊呢?胙(zuò)指的是祭祀用的腊肉,而文武指的是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当时,周朝虽然名存实亡,但天子之名还是天下正统,所以周天子祭祀祖先文王、武王的这块腊肉可就是意义非凡了。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本来应该哪个诸侯身份显贵、地位高、为周朝贡献大,就会赏赐一块祭祀用

  • 春秋时他们原是三人结义情深,为何仅余两人的“管鲍之交”广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刚开始,他们这个友谊小团队是三个人。还有一位叫作召忽。鲍叔牙和管仲认识在先,两人原来合伙一起做生意。一次流氓地痞去捣乱,管仲和鲍叔牙虽然都有些身手,但是出于做生意长久考虑则是极力忍让。召忽这人充满狭义情怀,看到这个场面就上去把那群地痞流氓给收拾了。三人就这样认识了,互相畅聊之间,发现志趣相投,

  • 他是秦国很有名的宰相,当初也曾是一个被人欺负的底层商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年吕不韦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人,就连自己的身家都是父亲打拼来的,但是凭借着走南闯北的经验和自己慧眼识人的本事,他接手后使家业更加的壮大了。当时商人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但是这丝毫抵挡不住他的光芒,尽管很多时候他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刁难。[var1]当年自己的父亲因为受够了这样的冷眼,所以希望自

  • 有趣的历史:当面骗了秦王都没死,这个人的口才真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前言——卞和宝玉左右为难说楚国一个农民卞和看到凤凰盘踞,认定有宝,果然发现了一块美玉,献给楚王后命名为“和氏璧”。后来和氏璧辗转被赵王得到,正高兴呢,秦王派使者来见:我秦国愿意拿15座城池来换这和氏璧。当时秦国势力极大,赵国想:宝玉给秦国,秦国欺人肯定不给城池。宝玉不给秦国,秦国有理由发

  • 她是鲁迅的妻子,忍受着背叛和委屈,与丈夫共度了四十一个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朱安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很深的女人,她自小就被灌输着旧思想,只懂得过去的女人要相夫教子,要遵循三纲五常,要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而且她的身上还具有着封建的象征,就是一双小脚。[var1]朱安和鲁迅的婚姻是家中的长辈定下的。1901年,鲁迅的母亲没有经过自己儿子的同意,就与比儿子大三岁的

  • 有趣的历史:战国7雄!纵横驰骋的各方霸主都是从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其实战国七雄只是战国时期比较大的7个诸侯国,当时还有福建附近的越国、四川附近的巴国、蜀国,以及夹杂7国中的宋国、中山、鲁、郑、卫等。七雄指的的是燕、楚、齐、赵、魏、韩、秦。当然经过数年征战,哪些小国都被7雄所吞并占领。[var1]燕周武王伐纣成功,把自己的弟弟分封到燕地成侯,也就是现在的辽宁

  • 晋阳之战,韩魏临阵倒戈,赵氏绝地反杀智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改变先秦的晋阳之战晋阳之战之所以备受后世学者关注,主要原因是它所带来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战争本身的现有结果。一方面改变晋国原有的政治格局,原先晋室派生出的4大家族重组,变成3个新生士大夫主导的政治势力;另一方面伴随历史的推进,3大新生势力的不断迭代进化,导致震惊历史的“三家分晋”。从政史

  • 天龙八部的重要主线,慕容复为它发疯,聊聊吐谷浑大燕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讲述的是辽国与宋朝的恩怨史,一方面是常居宋朝的契丹人乔峰,一方面是以大宋汉人为主的江湖人士。因为种族立场不同,双方逐渐由出生入死的兄弟情义上升到为民族大义“割袍断义”。细心的观众是否发现,作为配角的慕容复家族,一直背负着家族使命,一心想要光复大燕国,实际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