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岁孙权继位后内部动乱不断,他能稳住大局,全靠这个女人

19岁孙权继位后内部动乱不断,他能稳住大局,全靠这个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14 更新时间:2024/1/6 17:04:18

孙策去世后,留给孙权的是一片囊括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江、庐陵六郡之地的广阔疆域,而手下文臣武将也是人才济济,这是一笔极为庞大的遗产。

以19岁的年龄继承这份家业,恐怕一般人做梦都要笑醒吧。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想得太简单了。因为权力绝不是天上掉馅饼,如果没有可以相匹配的实力,手中权力就会将你置于险地。

道理很简单,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没有能力驾驭手中的权力,那么潜伏在暗中觊觎这份权力的人就会纷纷浮出水面如饿虎一般将你撕得粉碎,到时能保住性命做个傀儡就值得庆幸了。

正因为如此,孙权在继位之初的那段时间里还是比较危险的,此时的孙权还远不是后来那位成熟的政治家,年纪尚轻的他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事实上,孙权能顺利度过这段危险期,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主要靠的就是母亲吴夫人。

三国志评价说: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这句话分量是很重的。

此时主少国疑,内忧外患,正是凭借吴夫人的手腕,才安定了局面。

诚然,孙策在遗言中已经确认了孙权的继承人地位,但一个未及弱冠的青年,他能有多少威望呢?文臣武将能不能信服是个未知数。

三国志中说张昭和周瑜认为孙权是能成大事的人,因此才心甘情愿辅佐。我认为这有点太理想化了,有专美传主之嫌。

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当时孙权并未表现出什么过人的素质,有的只是广陵大败,多亏跟着孙策西征才捞了点战功。如果张昭真觉得他很优秀,为什么一开始主张传位孙翊呢?我想他对孙权并不是那么有信心。

这里就能看出吴夫人的重要性,吴夫人虽说是女子,但是辈分高且有威信,尤其是她和两位托孤重臣张昭和周瑜都有着深厚的交情。

要知道,这二位都是和孙策升堂拜母过的,因此他们对吴夫人要以长辈之礼相待。

后来吴夫人临终之时,曾召见张昭嘱托后事;而对于周瑜,她也对孙权表示公瑾就像我亲儿子一样,你要像对兄长一般对待他。

由此可见,吴夫人的地位,她的话很有分量,张昭和周瑜肯定是要听从的。

也就是说,有了吴夫人在,孙权才能百分之百得到张昭和周瑜这文武两班首席重臣的支持。

不过吴夫人的人脉仅能覆盖到张昭和周瑜,对其他人的态度不甚了解,于是这个精明的女子决定试探一下。

一天,她将众臣召来,专门问董袭道:“元代,你看江东可保否?”

董袭信心满满地回答:“江东有山川之固,又有先讨逆将军之遗德,如今主上继承基业,上下齐心,有张昭主政,我董袭辅佐,可谓地利人和俱在,江东必然无忧。”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这番话董袭说得毫不犹豫,因此从这个态度可以证明他是支持孙权的。

得到这份表态,吴夫人终于可以安心了。

而张昭和周瑜,也确实在孙氏权力交接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策刚刚去世时,孙权痛哭不已,张昭劝阻道:“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如今形势险恶,你怎么能这样匹夫之仁呢?”

孙权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这时候当务之急是稳住局面,作秀以后有的是机会,于是立刻外出巡视部队。

没过多久,周瑜就以奔丧为名带着兵来支持孙权了,这下权力中枢就更加稳固了。

对于地方上,张昭也有安排,他下令各地将领、官吏各守其职。

不过张昭这个命令下得有点晚了,因为各郡县的官员都有离岗去吴郡给孙策奔丧的打算。幸亏当时转任富春县长得虞翻觉得此事有隐患,留在原地服丧,起了个好的带头作用,才让各地纷纷效仿,最终避免了一次危机。

虞翻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若不是他,几乎将酿成大祸。

虽然文臣武将中有张昭和周瑜带头,不会有人反对孙权的统治,但是在孙氏政权内部却还有着另一股强大的势力,那就是宗室。

事实上,孙吴宗室始终保持着很强的力量,丝毫不逊色于曹魏宗室。不过这股力量却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外战争时虽然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但在本家衰微时,强大的宗室力量就会形成反噬。

如今孙权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

首先发难的是孙暠,他出自孙坚之弟孙静一支,是孙静的长子,也是孙权的堂兄。

当年孙策平定江东时,孙静在家乡招募部曲,参与过进攻会稽的战斗,立下了大功。然而此人却没什么进取心,等江东平定后,他竟然想要功成身退,非得回家乡富春去守着祖坟。

不过,驻守乌程的孙暠就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了,他打算趁着孙权刚上位的混乱期,南下夺取会稽郡自立。

这充分体现了虞翻的先见之明,如若不然,等会稽的官员都走了,群龙无首之下很可能就被孙暠得手了。

但毕竟这种情况没有发生,那么孙暠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虞翻冒着风险跑去见孙暠,劝道:“讨逆将军英年早逝,理应由其弟孙权继位。如今会稽已经严阵以待,而且我和吴郡将士也准备好跟你拼了,你自己权衡利害吧。”

虞翻的话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是会稽郡早有准备,你没有可乘之机,第二就是吴郡也不支持你,到时候要是真的作乱那就是被前后夹击。

孙暠一听这阵势立马就怂了。

这次未遂的叛乱,对孙权来说应该是一个杀鸡儆猴的机会,如果严肃处理,还是有助于提升他的威信的。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孙权似乎并没有下杀手。孙暠的结局不详,但如果因谋反被诛杀,应该会记录在案,因此我推测大概是被夺职软禁了。

这一手操作体现出孙权过人的政治智慧,首先孙暠谋反未遂,没造成什么危害,而且他本人已经没有威胁了,有兵的时候都不敢谋反,现在被一撸到底他还能干什么呢,真当自己是淮阴侯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杀了他并不会起到绝后患的效果。

何况孙暠还有孙瑜、孙皎、孙奂、孙谦四个弟弟,孙静这一支人丁很是兴旺,如果杀了孙暠,相当于和孙静一系关系就彻底破裂了,有些得不偿失。相反,如果宽大处理对其施恩,更能收买人心。

事实证明孙权的选择是明智的,孙瑜、孙皎、孙奂三人后来都成了一时之名将。

在这件事上,年轻的孙权充分显露出他出色的权谋手腕。

不过孙权没想到的是,他终究还是算漏了一点,孙暠确实已经没有威胁了,但他的后人却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给东吴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是后话。

如今孙暠的问题已经解决,但这还不算完,因为孙氏内部不安分的并不只有他一个人,第二个人就是孙辅

孙辅出自孙坚兄长孙羌一支,是孙羌的次子,也是孙贲的弟弟,因此他也是孙权的堂兄。

这个孙辅倒是没想篡位自立,但他对孙权没信心,觉得孙权保不住江东,于是趁孙权去会稽郡东冶巡视的时候,暗地里联络曹操。

不知道他是想秘密请降,还是要给曹操做内应。这件事传到孙权耳朵里后,他也没打草惊蛇,而是回来后跟孙辅面谈。

见面后孙权问道:“兄长有什么不愉快说就是了,为何要告诉外人呢?”

不得不说孙辅的心理素质真是好,阴谋被拆穿还装作不知道。

看孙辅矢口否认,孙权也不多说,直接把截获到的他给曹操的信拿出来了,旁边的张昭接过去给孙辅看,孙辅这才惭愧得说不出话。

孙权对孙辅也留了情面,同样将其软禁起来。

解决了内部问题,接下来就是外部问题了,孙权必须制定新的国策。

孙策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是要保据江东,这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最合理的策略,而孙权也百分百地执行了。

既然未来的大方针是维持内部稳定,那么肯定要重新和曹操恢复正常关系,因此在孙权继位后没多久,张昭就开始给许昌汉廷上表了。

不过曹操一开始却没打算接受孙权的善意,在官渡之战获胜后,他打算趁江东内部不稳发兵讨伐。

当然,他也就是想想而已,此时的曹操刚打完一场大仗,只能休养生息,哪有力量进攻江东呢?于是张纮劝他打消这个念头,算是给了曹操一个台阶下。

毕竟袁绍的势力未灭,相比起来江东的威胁不算什么,于是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算是承认了他对孙策地位的继承。

而且曹操还做了个顺水人情,把张纮也放回江东去了,而名义上是让他去劝降孙权。

不过曹操这番心思孙权却不知道,经小道消息得知曹操打算入侵后,他急忙派顾雍的弟弟顾徽前去许昌摸摸曹操的底。

顾徽回来后,表示曹操忙于对抗袁氏集团,并无南侵的意思,孙权这才放心下来。

这次得以和曹操修好,虽然也跟曹操对于局势的考量有关,但仍然是孙权在外交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很快他就将从中受益。

在孙权基本平定了江东诸郡后,江北庐江郡又乱了。

当初孙策击败刘勋后,给了李术三千兵马并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可他没想到这个李术却不是省油的灯。

李术是豫州汝南郡人,从他的籍贯推断,此人有可能是当初孙坚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加入进来的。

或许孙策在时,他还不敢造次,但是当孙权上位后,李术仗着自己资历老就开始不听话了。

一些人不愿服从孙权,逃亡江北,被李术接纳。孙权写信讨要,李术竟然说:“正因为你无德他们才会背叛,你要是有德他们自然就回去了。”

这下就彻底撕破脸了,双方剑拔弩张。

李术想叛乱倒不是什么问题,毕竟作为一郡太守,他的实力不俗,在当地招兵买马并接纳了一些从江东逃来的兵卒后,他的实力暴增,已经达到三万多人了。

不过要想跟江东对抗,他必须找外援才行,这个外援也就是曹操。可问题是李术竟然把曹操派来的扬州刺史严象给杀了。

同时得罪了曹操和孙权,他还能有好下场吗?

为保万无一失,孙权出兵之前,特意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这次我出兵征讨,李术必定向您求救。您可不要相信李术的话。别忘了严象就是他杀的。”

这点要求肯定是没问题,曹操也想借着孙权的刀除掉李术,更何况他也腾不出手管扬州的事。

等孙权大军围城,李术才傻了眼,现在曹操不可能救他,而皖城早在一年前刘勋统治时期就开始缺粮,因此没过多久李术就坚持不住了,有人已经开始吃泥巴了。

李术军崩溃后,孙权几乎兵不血刃拿下了皖城,之后将李术斩首并得到了他的三万多部曲,这是一笔极大的收获。

至此,孙权彻底平定了孙策遗留下来的所有疆域,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一代江东之主。

然而,心高气傲的孙权却不会满足于现状,之前孙策遗命中提到的保据江东,已经得以实现,他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这得益于一个人。

当初孙策在制定总体规划时得到了张纮的建议,这一次孙权身边则有一位更加出色的战略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及汉武帝的宏图霸业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 孙权因杀戮名士害死亲兄弟!丹阳之乱,一个奇女子为夫报仇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鲁肃的榻上策为江东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孙权将其付诸行动之时,东吴内部却又生出了变故。孙权的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他并不是一下子就成熟起来的,他在执政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他也是一步一步成长的。说起来,江东孙氏是一个很独特的政权,虽然这一政权的统治者孙氏家族就是土生土长的江东吴郡人,但由于他们早

  • 宋杰、梁彦讲“三国”:拨开真实与虚构间的迷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活动现场活动以梁彦先生的评书表演——“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拉开序幕。精彩的表演一下子将人拉进了罗贯中笔下“三英战吕布”的现场。之后,宋杰先生从历史出发,指出“三英战吕布”的虚构性,并由此为现场观众讲解罗贯中在编写《三国演义》时所使用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捏合两事”等创作手法。在讲解创作手法的同时

  •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宗庙“仪”类文献初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目前所知的海昏侯汉墓“仪”类文献中,行事的主体都是“王”,这种文献类型很可能属于诸侯王及以上的社会层级专用。如下文介绍的几枚简,均与诸侯王的宗庙祭祀礼仪相关。如一简(图一∶1)简文云:□诸侯,王饮酎其庙,汏。竹简上端略残,可能残去一字,“汏”字后似无字迹。“饮酎其庙”四字,说明此简与宗庙礼仪相关。酎

  • 如何续写“三国”?三分归晋是注定也是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11月1日,在老版《三国演义》中饰演关羽的演员陆树铭去世,人们纷纷缅怀这位塑造了经典关公形象的老艺术家。不少人在B站等网站上重温《三国演义》,而后在评论和弹幕中能看到观众的感慨,“如果关二爷能稍微和东吴示弱一下就好了”“如果庞统没死的话诸葛亮后期就不会那么累了”“张飞性格不那么急躁的话打下吴国也不是

  • 古代名人智慧:关羽善识水文败曹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蜀将关羽进击樊城(今湖北襄樊),樊城守将曹仁忙向曹操求救,曹操派大将于禁、庞德率七路人马前去增援,驻扎在樊城以北,作为后盾和策应。关羽率军渡过汉水,原想轻而易举地拿下樊城,哪知曹操派重兵增援,两方僵持在那里,互相攻战,难决胜负。曹仁与于禁等商议:关羽率军远征,粮草难继,僵持不了许多,便会退兵

  • 大地上处处有关羽的足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洛阳关林。成长/摄西夏木刻版画《义勇武安王位图》,出土于内蒙古黑水城遗址。资料图片河南新野汉桑城。黎云帆/摄湖北当阳关陵。黎云帆/摄近日,曾在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饰演关羽的演员陆树铭去世,这一消息引发了许多人的悼念:关二爷走了!人们对陆树铭的追思,既是对他完美演绎关羽的认可,也是对关羽人格

  • 从秦朝到隋朝,历经了哪些历史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公元484年10月与中原统一的公元618年结束汉唐盛世,到公元960年10月10日秦灭汉建立西域独立统一王朝,转眼574年,是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奇迹。秦始皇帝的统一,既是先秦魏晋南北朝政治形势的高潮,也是对历史发展史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有力推动,是史料记载中的那一个几千年历史之初”。制度从秦到隋,有三

  • 秦朝的兴衰历史和制度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本是西方小国,几代人都前赴后继与戎狄战斗,逐渐强大起来。西周孝王曾封给养马人非子一块土地,地名秦(甘肃清水县),在戎狄间。宣王封非子曾孙秦仲做大夫。秦仲攻西戎战死,子孙都戮力攻戎,国势渐盛。秦仲孙秦襄公因为救幽王有功,又护送平王东迁洛邑,因此平王封襄公做诸侯,逐渐拥有了西周故地,成为西方强国。秦采

  • 保尔:关公庇护努尔哈赤?清朝为何如此尊奉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华人文化圈中,关羽可谓是公认的万能神。无论是在全球的哪个角落,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兄弟结义要拜关公,升官发财要拜关公,祛病消灾也要拜关公,甚至求姻缘也可以拜关公。似乎在这人世之间,就没有关老爷管不了的事情。 在各种三国题材的文学、戏剧、影视,乃至游戏作品中,关羽也都是极为重要的角色。就连关羽的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