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被小福晋实名揭露,皇太极笑了:汗位是我的

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被小福晋实名揭露,皇太极笑了:汗位是我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68 更新时间:2024/2/11 11:00:45

她不愿意,皇太极带着人包围了她,冷笑道:“大妃若不愿意,我可以用弓箭弦勒死你。”

于是,一天之内,后金的大汗和大妃相继去世。

大家面面相觑,公开投票,要推举大贝勒代善当新一任大汗,他却连连摆手:“千万别找我!”

第二天,代善看着八弟皇太极,笑了:“我要推荐八弟当大汗!”

最后,皇太极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成了后金的新任大汗。

不过,当这个结果通报整个后金时,大臣和百姓都非常惊讶。

怎么会是皇太极呢?

势力最强的是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最爱的是阿巴亥多尔衮的母亲)之子。

虽然四贝勒皇太极也不差,但要说让他当大汗,总觉得太意外了一些。

看着叽叽喳喳的大臣们,二贝勒阿敏忍不住冷笑了一番。

这样的结果,他可一点都不惊讶。

为了汗位,皇太极在背后搞的小动作,光他看到的,就是代善、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等人加起来也想不到的。

早在努尔哈赤病重时,皇太极就已经开始谋划了。

1626年,努尔哈赤在清河汤泉疗养,病情加重后,他迅速通知阿巴亥,同时自己也坐船往回赶。在叆鸡堡,努尔哈赤见到了阿巴亥。

两人关起门来,相处了好几天。在这几天里,努尔哈赤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儿子,唯有侄子阿敏被召见了。

还没等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就找到了阿敏:“父汗对你说了什么?”

阿敏笑而不答,他很清楚皇太极的意图,无非就是汗位,但此时的阿敏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汗位自然是没有他的份,但作为四大贝勒之一,他的支持和势力也非常重要。

谁知道,皇太极也不绕弯子,直接来了一句:

“我只需要你什么都不知道!该有的好处,你一定会有。”

阿敏立刻心领神会,皇太极根本不想从自己这里听到任何关于传位的信息,也不希望自己出去散播传位的消息。

这桩协议,就此达成。

后来,阿巴亥带着努尔哈赤的灵柩回宫,皇太极等不及给父汗吊唁,直接就拿出了“殉葬”遗诏,赐死了阿巴亥。

这样一来,临终前,努尔哈赤见过的两个关键人物都“闭嘴”了。

这番操作,如果不是阿敏亲身经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和善好相处的皇太极,居然还会有这样的一面。

阿敏想,这番操作,大概只是皇太极的冰山一角。他继位的背后,还不知道藏着多少“算计”。

其实,作为打天下的人,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各个能征善战,都立下了汗马功劳。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比清朝中后期的任何一个皇帝、皇子要厉害得多。

可就是在这样一群厉害的人里,老八皇太极脱颖而出接了父亲的班。而且,他接班之后,还把一团乱麻的后金搞得风生水起,直接建立了满清。

这样的皇太极,靠的是什么呢?

我翻看了史书,研究了皇太极的经历之后发现,论行军打仗,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的儿子里只能算一般。但是论谋略、论算计人心,皇太极论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就算是后来的多尔衮,在皇太极面前,也逊色不少。

不信,你跟我来看看皇太极玩弄人心的几件典型事件。

其一,两次储君被废,皇太极看似无辜,实则就是大boss。

努尔哈赤年富力强的时候,曾经两次立过储君,分别是长子褚英,次子代善。

但他们最终,都被废掉了。废掉的过程,都比较戏剧化。

【废褚英】

褚英的被废,是从五大臣和四大贝勒的告发开始的。

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虽军功赫赫,但平时嚣张跋扈,和大臣、兄弟们的关系很不好。努尔哈赤立他为储君后,五大臣和四大贝勒就联合跑去告状了。

这九人联合状告褚英欺压兄弟,侮辱大臣。

努尔哈赤一听,直接说:“我不相信你们的口头举报,我要书面材料。”

汗曰:“尔等若以此言口头告吾,吾焉能记,可书写呈来。”四弟、五大臣将被虐情形各写一书,呈奏于汗。(取自《满文老档》(译文))

结果,这九个人还真就下了狠心,一帮带兵打仗的大老粗,硬生生写出了书面材料,努尔哈赤这才开始处理。

面对九人的指控,褚英自以为储君之位无敌,父汗肯定不会对自己下手,二话不说就承认了,态度还十分蛮横。

努尔哈赤非常生气,直接就要求褚英闭门思过。

而就是这个开始,让褚英再也没了自由之身。之后,褚英在思过期间搞诅咒,又被幽禁,几年后直接被赐死。

努尔哈赤选的第一个储君,就这样出局了。

【废代善】

相比褚英,代善的储君之位更是丢得非常可惜。

代善性格柔和,和兄弟们关系也处得很好,也有军功威望,是个不错的储君。

但有一点,他有点好色。偏偏还有人勾引他,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最爱的大妃阿巴亥。

阿巴亥知道代善是下一个大汗,就想尽办法讨好他。一个女人要讨好一个男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答案不言而喻。尤其,代善和阿巴亥还年龄相仿,阿巴亥诱惑起来得心应手。

可这件事情,刚好被努尔哈赤一个不受宠的小福晋撞见了。

1620年,借着侍女被处置的由头,小福晋直接把事情抖落了出来:

“大福晋曾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派人至大贝勒家,大概有什么事共同商议。大福晋本人也二、三次黑夜出院去。”(《满文老档·太祖》)

面对阿巴亥和代善的背叛,努尔哈赤非常痛心。

可他暂时下不去狠手,只能以“盗窃”的名义休弃了阿巴亥。

至于代善,努尔哈赤没有给他任何惩罚。

这件事情看似对代善没有任何影响,但此后他的地位一落千丈,最后因为一件虐待儿子的小事,被废掉了储君之位。

这两次的废储君事件,似乎看起来和皇太极都毫不相干。

但只要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他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褚英被废的过程中,重点人物是五大臣和四大贝勒九人,而皇太极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九人中,皇太极是最擅长文字工作的。

可以想见,当努尔哈赤要求书面材料时,执笔的人肯定是皇太极。那么,如何让褚英的罪过看起来更大,如何挑起努尔哈赤的怒火,皇太极必然竭尽所能。

而在代善被废的过程中,我们注意看小福晋在告发时说的那句话。

在小福晋的话中,阿巴亥本是想要讨好代善和皇太极两个人的,但是代善接受了,而皇太极拒绝了。这样一对比,代善就成了觊觎继母的人,而皇太极的形象瞬间被拔高了。

如果说,小福晋的背后没有高人指点,我绝对不信。

后来,努尔哈赤去世,小福晋在皇太极的安排下也“殉葬”了。

这个手笔,像极了过河拆桥。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最终获利者——皇太极。

其二,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为夺位,算准了人心。

十年磨一剑,最后得汗位的过程,是皇太极算计人心最典型的事件。

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收买阿敏、逼迫阿巴亥“殉葬”,他做得最巧妙的地方就是让代善心甘情愿地让位。

在当时的情形下,阿敏和阿巴亥都已经“闭嘴”了,汗位就绝对不会有指定继承人之说,而是会通过常规的选举来进行。

代善作为最年长的哥哥,军功赫赫,家里又有一堆有兵权的儿子、侄子,地位最高,呼声也最高,是众望所归的继承人。

可是,当大家推举代善的时候,代善却吓得连连后退,非要拒绝当大汗,最后还推举了八弟皇太极。

这一切,也都是皇太极算计人心的结果。

第一步:皇太极对八旗部下煽风点火,让代善知难而退。

努尔哈赤晚年,搞出了“八王议政”和“八旗制度”,在这两项制度之下,后金的政权变得非常松散,成为了实质上的“共和制”。

也就是说,旗主自行管理将士、民众、财产,如果行军打仗,获得的战利品也归自己所有。

这样一来,每一个旗主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王”。

皇太极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制度,和旗主下的骨干将领全部搞好关系。这样一来,如果旗主有什么异动,皇太极将会成为第一个知道的人。

而在努尔哈赤病危时,皇太极利用继承人缺位这个特点,对八旗部下煽风点火,让他们纷纷表现出对汗位“势在必得”的架势。

驭人能力本就不强的代善,一看这形势,立马就觉得即将到手的汗位不香了。与其当个空头大汗,经常被人指责能力不够,他还不如好好捏着手里的两旗,日子要多香有多香。

第二步:皇太极拉拢代善的儿子,让他们帮着自己继位。

代善知难而退不要汗位,并不代表他一定要支持皇太极。

这时候,皇太极的第二步棋就起到了作用。

一直以来,皇太极都特别注意和岳托、萨哈廉的关系。他们俩,是代善最出色的儿子,在代善面前有很大分量。

当岳托、萨哈廉看到父亲代善放弃汗位后,立马就跑过去和代善商量:“不如推举皇太极?”

《八旗通志·礼亲王代善传》代善及子岳托、 萨哈廉,共作议书,诣朝。以书示大贝勒阿敏等,言推戴太宗文皇帝嗣统。众皆喜。太宗让至再三,众让坚不可却,然后从之。

代善回头一看这两儿子,心里跟明镜似的。岳托和萨哈廉,这是明显给皇太极当说客来了。看穿一切的代善,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不为别的,就冲着岳托和萨哈廉的人情。

今日,他们父子三人鼎力扶持皇太极;来日,皇太极必然也会换他们无极富贵。

我想,这大概也在皇太极的算计之中。

比起一般人的算计,皇太极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主动说要,却依然有办法让你拱手相让。

除了这些事情,皇太极登基后,他算计人心的权谋手段,更加从背地里转到了明面上。

比如:

他杀了多尔衮的母亲,却依然有办法让多尔衮为他效命,四处征战。

他先贬阿济格,紧接着就提拔多尔衮,让他们兄弟心生嫌隙,再也无法成为自己的危胁。

再比如:他用短短十几天,将宁死不降、绝食自杀的明朝大将洪承畴,变成跪地称臣的满清忠臣。

后人因为无法解释洪承畴的巨变,从而杜撰出了“庄妃劝降”的美人计。

……

这样的皇太极,在算计人心的本事上,达到了极致。

而这,就是努尔哈赤其他儿子,最望尘莫及的。

世事洞察皆人心。

或许,对于帝王来说,掌握了人心,就等于掌握了这个世界的钥匙。

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太极确实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连赞徐乾学两妙,才明白为何留靳辅杀陈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为什么斩靳辅,雍正评价徐乾学,康熙杀了陈潢后悔吗

    文|阿朱啊靳辅和陈潢被逮问入京,看似待遇无差,实则一生一死。虽说都被看管羁押,但靳辅是关在都察院,且与妻儿团聚;而陈潢却被关在狱神庙,是监狱里的庙堂,或刚入狱或赴刑前祭拜的地方。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十几年来,虽以靳辅为首在治河,其实真正的治河奇才则是陈潢。不论是束水攻沙,建减水坝;还是挑中河,导黄入洪

  • 为啥康熙刚死,雍正就将宜妃赶出宫?百年后才知道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宜妃真实长相复原图,宜妃与康熙,雍正为何不杀了宜妃

    康熙十六年,宜妃还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后来,她被康熙看中,自此受到康熙长达四十多年的宠爱。从少年到晚年,康熙对宜妃,可谓是“眷顾至深”。然而,宜妃一介弱女子,因康熙而得势,也注定,她以后将会因康熙逝世而失势。的确,康熙一死,宜妃就被雍正皇帝赶出了皇宫,那么,为什么雍正如此迫不及待,这里面有着哪些原因呢

  • 她14岁入宫,15岁生下皇子,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出于要传宗接代的需要,顺治虽然对自己这位年少的妻子不怎么了解,偶尔还是临幸佟佳氏。佟佳氏倒是也很争气,在进宫一年后,15岁的她为顺治皇帝生下了第三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玄烨。因为一直得不到顺治皇帝的恩宠,在生下儿子后,佟佳氏期盼着顺治皇帝能够对她好一点,能多陪陪她。佟佳氏但事实是残酷的,佟佳氏

  • 雍正爱的不是甄嬛?死后要求与年妃葬于帝寝,历史上的年妃很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中年妃,与剧中的年妃结局相距甚远。年妃是雍正即位后首位贵妃及皇贵妃,她一直深得雍正皇帝的宠爱,为雍正生下了三男一女,但都不幸夭折。后来年妃去世,雍正打破帝后合葬的规矩,执意与年妃葬于一陵。康熙指婚,成为雍正侧福晋《甄嬛传》中,年妃成为雍正的妃子,是因为其哥哥年羹尧的权势而与皇帝进行的一场政治联姻

  • 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啥不愿将祖母下葬?不是不愿,实在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以男性为尊,而女子的任务则是遵从三从四德,在家中相夫教子。但是即便如此,封建社会数千年中仍然出现过不少有能力的杰出女性,其中一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政治家或权谋之士。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可以说,刘邦能够一统天下,巩固统治,吕雉是绝对是他的一位贤内助。再有大唐时期政启开元,治宏贞

  • 易中天被告、洪承畴成为英雄,清朝的粉丝为何这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洪承畴大结局,皇太极收服洪承畴,洪承畴纪念馆事件

    说到清朝,在疆域方面的贡献值得称赞,但是在满洲人控制中原的268年间,许多社会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倒退了。其它国家推动工业革命,引领科技进步之时,清朝统治者却在固步自封。现在,不少研究清史的学者,为解读清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后代了解清史提供了便利。但是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现在社会,而不是

  • 康熙喝完鹿血浑身燥热,李德全下跪请求:皇上,您不能再翻牌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天,60多岁的康熙喝完鹿血,感到浑身燥热,正准备准备翻嫔妃的牌子。谁知,李德全扑腾跪下,哭着请求:“皇上您不能再翻牌子了。”康熙大怒,一下子将牌子掀翻在地。无比哀叹道:“孤家寡人哪!”此时的李德全早已满头大汗。因为康熙年纪年纪实在大了,加上整日操劳国事,有些事真的是力不从心了,于是,他便每日都喝一

  • 太平天国真实结局:黄文金兵败被杀湖州,少爷被奴才出卖受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一、南京城破,忠王李秀成助幼天主脱险;1864年6月,洪秀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子洪天贵福即位,成为少天王。然而,当少天王继位时,其年纪不过15岁,这么小的年纪,如何能扶起这大厦将倾的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濒临崩溃。同年7月,太平天国所在的天京城被曾国藩的部队用炸药炮轰。当时,年轻

  • 揭秘:鳌拜替孝庄守了一生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孝庄与鳌拜,康熙王朝鳌拜孝庄,康熙王朝孝庄鳌拜

    随后,她很自然地向鳌拜看去。这时,鳌拜也偷偷地抬起了头,两人很默契地对视了几秒后,鳌拜马上点了点头,又继续低头跪着,但即使是低头,也难掩他的得意。此刻,在外人看来,鳌拜被孝庄放在四大辅臣最不起眼的位置,可孝庄心里明净地,辅政大权迟早会落入鳌拜手中,这也是她故意的安排。鳌拜回到家,整整呆坐了两个小时,

  • 清朝的总督和巡抚谁才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总督与巡抚官阶之比较清朝实行九品十八阶的官制。在此官职体系中,总督与巡抚的级别也是不同。总督官阶本为正二品,一般加授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可升至从一品,少数总督加大学士衔,则可高配置正一品。巡抚官阶本为从二品,一般加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升至正二品,如果加提督衔可高配置从一品。单从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