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不难理解,意思是说一个人明白了自己的过失,就勇于承认并改掉它,不要有一点吝惜的心理,这是非常困难的事。而豪杰、圣贤之所以成为豪杰、圣贤,都是在这些地方有超乎常人的光明磊落。在这里我们不说圣贤之类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了,且把它作为好汉的标准,这比到长城才能称为好汉容易得多了吧。
我们把曾国藩的这句话分为两点,作为衡量好汉的标准:一是知道且承认自己有什么过失;二是勇于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么一划分,看似简单,可是大部分人也包括我们自己,可能连第一点都做不到,让人惭愧汗颜。那么这两点到底难在哪里呢?
先说知道并承认自己有什么过失。我们发现在人群中稍微有点能力,或自我感觉良好之人,往往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过失,当你问他这件事你负多大责任时,他一般都顾左右而言他,或者用比较模糊的话来敷衍,甚至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被猪队友害苦了。言外之意是他不敢承认。
还有一种人,当你问他有什么缺点时,他八成说一些诸如「我是一个工作狂」之类实则夸自己的话,更别说遇到问题时主动坦白自己的过失了。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导致现在不利的局面,即使知道了也不想承认。单凭这一条,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实在对不住他们口口声声的好汉这个词。
再说说勇于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左传》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贤,谁没有过错呢?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正。比如你发现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兄弟姐妹犯错了,不管你当场指出来,还是为了照顾他的面子而私下沟通,他都不愿意去改正,甚至不认为自己有错。
他不去改正错误,无非有两点原因。一是彼此太熟了,他不想承认你说的是对的,有点耶稣说的「先知在本想本地不受尊重」的味道;二是他缺少改正的勇气,尤其让别人知道之后就相当自己被自己打脸,这样面子就挂不住了,宁愿死撑着。这样的人,连简单的自我纠正都做不到,谈何好汉呢?
由此可见,两点简单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要做到并不容易,想成为曾国藩眼中的豪杰或者圣贤就困难了。那么减去圣贤光环下的其他品质,只留下这两点来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好汉的标准,应该不算苛刻吧?只需做到这两点,就是好汉一条,可大部分人连第一点都做不到,实在可惜。
那么做到这两点有什么好处呢?曾国藩的这句话后面还说了原因:「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胶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意思是说做到了知道并承认自己有什么过失,勇于去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么你心中就非常快乐安宁,也减少了许多遮掩的丑态。#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