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再看《天下长河》才懂,康熙不杀于振甲的原因有三,保靳辅是其一

再看《天下长河》才懂,康熙不杀于振甲的原因有三,保靳辅是其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81 更新时间:2024/1/23 12:11:18

黄河大决,梁九功流着泪颤抖着宣读灾情,康熙亦是流下了悲愤痛苦的泪水。

“天祸江苏,洪水肆虐,无禾无麦,无蔬无果。

官仓匮,民储磬,市贩绝。斗米千钱,斗米三千钱,斗米五千钱。

贫者饥,贱者饥,富者饥,贵者饥,老者饥,壮者饥,妇女饥,儿童饥,六畜饥。

卖田,卖屋,卖牛马,卖车辆,卖农具,卖衣服,卖灶具。

食树皮,食石粉,食泥,食纸,食丝絮,食死人肉,食死人骨,路人相食、食人者为人所食,亲友不敢相过。

食人者死,忍饥者死,疫病者死,自尽死,饿殍满道,白骨盈野。”

下游三省,哀鸿遍野,上到达官贵人和长者,下到平民百姓和妇女儿童,无一幸免。

而这次悲剧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于振甲“桃源县一滴洪水也不能放进来”的抗命护坝,于振甲的小善即是大恶啊!

汛期来临,靳辅和陈潢本来已经想好了应对水灾的法子——舍小保大,淹掉桃源县,保全下游的三省。

这就需要在水位最高之时,炸掉登选的堤来泄洪,只需让桃源县的百姓们提前搬迁,就能把损失降到最小,既能保住其他的堤坝,又能保全所有的百姓。

陈潢的这个对策,可以说是万全之策了。

桃源县县令于振甲起初不肯搬,后来百姓们被说服了,于振甲也未必会独自一人坚守于此。

可于振甲的老娘死活不肯离开,于振甲就一定不会走了,老百姓也都回来了,要跟着桃源县、跟着于振甲,共进退。

于振甲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喊着“护堤”,直到洪峰过境,他像是解救了苍生一样舒了口气,于振甲根本不知这意味着什么。

陈潢和于振甲都气得晕倒生病了,可于振甲到了康熙那里,不但没有被治罪,还指责靳辅治河不利,称陈潢修的减水坝是怪物。

靳辅气得后悔当初没杀了他,如今皇上也没惩罚于振甲,还赐他尚方宝剑,让他统领三省救灾事宜,靳辅都问皇上为何不杀了他?

皇上不杀于振甲,原因有三,其中一处跟靳辅当初没用尚方宝剑斩于振甲的原因一样。

第一,保靳辅压索相。

当初劝说于振甲带领百姓迁移时,于振甲就软硬不吃。

不管是陈潢的好商好量,还是靳辅搬出的皇命,于振甲都始终固执己见,还说要带人去加固王登选留下来的空心堤坝。

下游传来急报,情况紧急,炸堤之事迫在眉睫。面对前来阻拦的于振甲,靳辅就应该下狠心,当场斩了于振甲,就不会再有人敢阻止了。

死一人,能保全万千百姓,也算没白死。

靳辅还是过于优柔寡断了,所以朝里的大臣们,尤其是索额图一党,纷纷弹劾靳辅治河不利,应当革职处罚。

索额图早就想除掉靳辅和陈潢了,因为有这么二位刚正不阿的人管理河道,索额图就无法从漕运中牟利了,他想安插自己的人。

所以索额图和伊桑阿早就找好了懂治河的崔维雅,写好了靳辅和陈潢的24条罪状,就差这么一个机会来取而代之。

康熙自然也知道那些所谓的罪名是无中生有,所以他放任崔维和和靳辅硬碰硬,最后输的当然是崔维雅。

尽管如此,索额图和朝中大臣还有别的方法请皇上降罪于靳辅,弹劾他一个“不杀于振甲就是抗命不遵的罪名”是没问题的。

可康熙若是不处置于振甲,就证明于振甲错不至死,证明靳辅没杀于振甲是正确的。康熙提拔于振甲,更是说明靳辅没杀于振甲是在为朝廷保人才。

如此一来,靳辅也罪不至死,给他个戴罪之身做做样子,让他继续掌管着河道,治河的人才有了,制衡索额图的人也有了。

第二,杀人不如诛心。

于振甲从小就深受母亲“宋明理学”教育理念的影响,每天都会用黑白棋子自省,梦想着达到“圣人”的境界,所以他把“善”看的比命都重要。

既然如此,康熙就带他深入灾区去“大发慈悲”,看到那些因黄河大决流离失所的灾民,于振甲跪着哭了。

而他们的悲惨,就是自己抗命护堤造成的,这究竟是善还是恶?

康熙赐于振甲尚方宝剑,给他先斩后奏的权利,但又要求在能力范围内不让一个人死掉,这就是要让他体会体会靳辅当初没杀他的滋味,让他的内心得到彻底的撕裂。

于振甲新官上任前,先回家探望了母亲,母亲收了别人送的女儿给于振甲当老婆。

于振甲这时还以为自己要把女孩送回家是善意,却不知女孩家破人亡的缘由是洪水,不知女孩卖身为葬父,更不知是女孩就是洪灾万千受害者中的一员。

于振甲这才突然悟了,是自己害了女子一家人,在洞房花烛夜拿起黑白棋出去自省。

而这好不容易活命的女子,在于振甲告知自己就是杀人凶手后,又上吊自杀了,于振甲吓得瘫倒在地。

这时的于振甲,内心受的伤害还不够大。直到他割破身体,用血写奏书,才足以说明他的心是真痛啊!比让他死了都要痛苦。

于振甲前往赈灾时,一路上都没见到活人,到了城里更是惨不忍睹,存活下来的百姓,本就寥寥无几,还奄奄一息。

没人敢往村里去,于振甲独自一人不停地喊着:“朝廷送粮食药品来了,有活着能喘气的吗?出来领粮。”

所到之处,无人应答,只有漫天黑漆漆的乌鸦,发出悲惨的哀鸣,马都被惊跑了,于振甲也被一个死人给吓到了。

这样的景象,对爱护百姓的“大善人”于振甲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折磨,他恨不得立刻去死。

于振甲终于醒悟了,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了,终于明白了善恶的道理!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事情根本没法用善恶来判断,护堤不让洪水淹了桃源县,对当地的老百姓而言是善,但对下游更多的百姓就是大恶啊!

第三,化腐朽为传奇。

靳辅看到康熙没有惩罚于振甲,反而重用他,不禁感到疑惑,康熙又反问靳辅当初为何不杀于振甲?

靳辅的回答是:

“于大人,是个爱护百姓的好官,想给朝廷留下一些善类。”

是的,跟索额图、明珠等人比,于振甲确实是善类。

一个出差在外都自带鸡蛋、不吃公家粮食的小官,一个宁愿饿死都不愿意杀掉下蛋母鸡的善人,一个宁愿自己饿着也要让母亲吃俩鸡蛋的儿子,一个为了百姓破戒去抢官粮的县令,一个在断案时把自己养的母鸡给原告的父母官,怎能说他是坏人呢?

于振甲的境界,鲜少有人能比得上,他能够完美地做到“慎独”“不欺心”,康熙送他新靴子,他就连拒绝的理由都那么的“廉洁”。

于振甲的真实想法是,如果今天换了新鞋子,明日就要换新衣服,后日就要换新官帽,久而久之做官就不清廉、不公正了。

这也是康熙要重用于振甲的原因。

康熙说:

“有操守、有志气的,像这样的人很难得;读过圣贤之书,认真地去做,不是嘴上一套背后一套,朕凭你的心,不杀你。”

于振甲只不过是脑子一根筋,过于顽固罢了,他没有坏心眼,孝庄太后都说他是块宝。

尤其是后来,康熙变得独裁专政,比起靳辅、陈潢这样敢于反驳皇帝的能才、贤才,于振甲才是康熙最需要的听话的奴才。

于振甲这块榆木疙瘩,需要有人来点化。

利用得好,可以造福百姓,成为一代名臣,而康熙就是那个“化腐朽为传奇”的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雷颐: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文|雷颐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现代化的严峻挑战,然而在挑战面前,作为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的近代企业在清末的发展却困难重重,使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步履蹒跚,极不顺利。阻碍、束缚企业发展的因素当然不少,但主要障碍还是企业的所有制变革屡屡滞后。官办企业的正负效应对面对外患与内乱双重压力的晚清统治者来说,无论是反对列强

  • 故事:顺治询问大清能绵延多久?大师留下14个字,直到溥仪才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陨灭,崛起的历史。 秦始皇时,皇帝认为天下能传子孙万代,到汉朝建立,又开始用五行相生的学说为王朝更替造势。等到魏晋禅代,包括皇帝在内,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会有不亡的王朝,不代的天命。能够稳定传承二百年以上的王朝,就已经很幸运了。 因此,古代帝王均希望借助民间的流言,

  • 日本皇室学习清朝一陋习,今仍在使用,现代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日本的天皇并非是世袭制,也并非像中国家天下之时,可以继承。日本的天皇是从皇室中那些优秀的才子中选出来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机会去竞争这个天皇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在优秀的人才里面去挑选最优秀的那一个。就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一跃成为了排名世界前列的强国。可美国似乎一直都是霸权主义做法,当时的美国人还对

  • 《雍正王朝》:康熙驾崩之夜,九阿哥为何说要传位给十四阿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王朝康熙驾崩传位四阿哥后续,康熙为什么不传位给老十四,康熙王朝十四阿哥和雍正

    话说回来,在康熙驾崩的那个晚上,在位六十多年,为整个帝国付出最后心血的皇帝,在临终之际,说出了他给四阿哥胤禛的遗嘱,并撒手不管。跪在床前的几个哥哥,只要耳朵不聋,对康熙临终遗言,都应该认真听着。但是,此时,八爷党的几个主要成员,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相继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首先八阿哥大声嚷嚷,说

  • 为何老照片中的清朝秀女,大多相貌丑陋?原因其实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秀女真实照,清朝老照片美人,古代的秀女

    一、秀女制度 首先我们要从清朝的选秀制度,也就是秀女制度开始说起。嫁娶是人生大事,对于万人之上的天子而言,这更是忽视不得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出错。皇帝的婚姻有时候更是一场利益关系,清朝顺治皇帝制定的秀女制度就为皇帝选择枕边人提供了一整套有效的方法。清代的秀女一般从地位尊贵的八旗中选举产生,八旗

  • 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俄国让康熙称臣,康熙vs沙皇,康熙和沙皇是什么关系

    (康熙剧照) 看到这样的问话,我笑了,估计躺在坑里的康熙也笑了,而泉下的彼得大帝可能已经皱起了眉头。康熙所在的时期是清朝的最鼎盛时期,而同一时期的沙俄,也在彼得大帝的掌控下,纵横驰骋。不过,康熙在位时的清朝,可是和沙俄打了一仗的,那就是雅克萨之战。结果是,大清教会了罗刹国(俄国)如何“做人”,并且签

  • 临沭这个村清朝有个京监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刘岗画像 他才学出众,习得一手好文章,写得一手好书法,健言善辩,秉性刚正,乐于助人。据传说,刘岗在当时是一位有功名的人,按规定其家族门前可以树旗杆。据传,石旗杆已经运到一河之隔的陈巡会村,这时刘岗父亲因病去世,刘岗忙于殡事,无人操持此事,因此旗杆半道滞留在了陈巡会村。 古代功名旗杆 刘岗在世的时候

  • 清朝灭亡后,百万清军去往何处?直到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应该都都知道美剧里“平行世界”这个概念,茫茫宇宙中,我们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或许,在这个世界消失的人类,没准就是去了“平行世界”。所以那些动不动就消失的人们,压根不是失踪了,只是换了一个居住环境。同理,清朝经历了残酷的战争,百万清军消失不见,直到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那么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 蒲松龄:47岁因过度兴奋落榜,去世五十年后《聊斋志异》风行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有一天早上就决定偷偷尾随跟踪丈夫,想看看他到底去哪,结果发现丈夫竟然是去坟地里偷吃人家祭奠的酒食。妻子回到家跟小妾一起抱头痛哭,觉得自己的丈夫太丢人了!丈夫回来后还想继续假装刚跟大官们吃饭回来,结果被已经发现的妻子臭骂了一顿。其实,这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18岁的蒲松龄参加院试(省级考试)

  • 天下长河:康熙为何让汤斌为太子老师?他是清朝8个“文正”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汤斌,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以清廉刚正、敢言直谏大名于顺治、康熙朝。其祖籍河南睢阳县,生于明天启七年十月二十日(1627年11月27日),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687年11月15日)。1、坎坷的科举之路其家世为“阀阅旧族”,明末时已衰败,乃至城宅田园尽为豪绅占夺。其父恪守家法,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