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时事聚焦】岳飞,我们永远怀念!《满江红》背后的百年悬案

【时事聚焦】岳飞,我们永远怀念!《满江红》背后的百年悬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66 更新时间:2024/1/8 6:36:06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首响彻千年的《满江红》,最近又走进大家的视野。岳飞是家喻户晓的爱国民族英雄,是宋朝光彩夺目的将星之一,深得军心和民心的统帅。他短暂的一生,一直忠实地履践着背刺“尽忠报国”的誓言。

岳飞已逝,《满江红》永存,爱国的热血不泯,这或许就是我们一遍遍重温历史的意义。

关于岳飞

你需要知道的9件事

少年岳飞

岳飞,少负气节,办事沉稳话不多。家中贫困却勤学不辍,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他拜周同为师,学会了周同的全部技艺,能左右开弓,武艺“ 一县无敌”。周同死后,岳飞每逢朔日、望日便到他的坟墓祭奠他。父亲岳和见此很是感慨,问他:“ 你若被国家任用,应该会为国家殉难以成全大义吧。

史书上没有记载岳飞的回答,但我们都知道,他用一生给出了坚定的答案。

岳飞的神力之巨

岳飞天赋异禀,自小小年纪起,便神力盖世。史载其“ 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其子岳云如父,从军征战后,每战,都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岳飞的破敌之勇

出身卒伍的岳飞经常身先士卒,亲自执掌战旗,冒着流矢,冲锋在前,即使带病也要出征,“ 时飞苦寒嗽,力疾而行”;而战,他就毫不惜身,直至“ 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 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

岳飞的幕僚曾极力劝阻他,最好不要亲自充当“旗头”,一旦被敌人认出,集中强弓硬弩来射杀,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岳飞身先士卒的习惯早年就养成了,即便成为军事将领,他依然故我。

关于他的善战骁勇,有两个著名战例。

1.岳飞与金兵相持于滑南,曾领百骑在黄河岸边操练,与金兵不期而遇,岳飞激励士众,说:“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说罢,独自驰骋迎敌,舞刀而前,一刀将金将斩于马下。

2.岳飞率领百余骑前往寿阳、榆次县窥探敌情,被敌包围。岳飞持矛单骑突阵,出入数回,杀其骑将数人。

岳飞的守土之憾

生于乱世,靖康之耻让岳飞种下收复河山的梦想。

他怀着献出生命的孤勇,从一个名不见传的无名小卒,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厮杀终于成为赫赫威名的岳将军。新伤覆盖着旧伤,曾经的战友倒下,新的面孔又站在他身旁。

再痛的代价都不胆怯,因为有无比迫切的渴慕,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曾经离梦那么近,中原可归似乎只差一步就能做到,但就是这一步,他却没能迈过去。

空悲切!三个字,每个字都写着泣血的无力,都注满了他对平生志望难酬的遗憾。岳飞虽死,但从此人人都记住了《满江红》。

岳飞的名言之精

有人问岳飞:“你能抵挡多少敌人?”

岳飞淡语道:“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

(个人之勇不可靠,用兵在于谋定而后动。)

何以世道安宁?

岳飞出警语:“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宋高宗要为岳飞营造府第,

岳飞推辞说:“ 敌未灭,何以家为?

数立奇功,又屡次拒绝授官,

岳飞的理由是:“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秦桧坚持与敌议和,

岳飞正色道:“金 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

(侵略者的话不能相信,议和是靠不住的。谋国的心不善,恐怕会遭到后世的讥讽。)

一生出入行阵,岳飞视关羽张飞为人生偶像:

要使后世书册中知有岳某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

岳飞事母至孝

岳飞事母至孝,虽在战场,却不忘派人常去探望,并把老人家从黄河以北地区接到身边照顾。母亲有顽疾,吃药时岳飞坚持亲自来喂。 功成名就的他,不曾忘记幼年时,黄河决堤,暴至的洪水中,是母亲紧紧抱着他坐在漂流的瓮中避难,幸存一命。

母亲过世之后,岳飞哀痛至深,“ 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岳家军的风纪之好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

其风纪之好,不但为南宋诸军之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少有其比。他们在行军途中,“ 夜宿民户外,民开门纳之,莫敢先入。晨起去,草苇无乱者。”始终坚守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的戒条, 金人闻风丧胆,到处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赞叹。

岳飞的书法之劲

岳飞虽出身行伍,但有极好的书法素养,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气韵生动,颇具淳正之气。传世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文天祥评其笔法:“ 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岳飞的文学造诣

如果说岳飞的《满江红》激荡一腔爱国情,那么他的另一名篇《小重山》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名将的铁血柔情: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在这首词里,措辞委婉含蓄,却寄托了诸多感情: 故园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怀壮志而不伸,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用情节制深切,读来悲凉悱恻。

除了词作品,岳飞还有文章传世,《乞出师札子》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个表奏皇帝的奏折中,岳飞动情写道:“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雠耻之心。”字字渗透着爱国之心和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英雄岳飞之精神不泯

宋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这样评价岳飞:

他始终一贯地坚持收复失地、一雪国耻,虽遭受到反对派的忌恨而不稍改变,且终至以身殉之,成为我们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岳飞为此而生,为此而死,他的死,大义凛然,重于泰山。

如《满江红》云:“三十功名尘与土。”对于岳飞而言,再高再重的功名,与“收拾旧山河”这项事业比起来,就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

“一词压两宋,一人抵万军”的他,在短暂的一生中,频频北望故园,心中自始至终未曾放下一梦: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

截至1月26日11时58分

2023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

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2.63亿

观影人次突破1亿人

其中《满江红》票房超 19亿

排在春节档新片首位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悬疑喜剧电影《满江红》中

片尾全军吟唱《满江红》的澎湃时刻

把情绪和浪漫主义推向高潮

这首词无数次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但随着电影上映《满江红》作者到底是不是岳飞又被网友拿来讨论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岳飞画像

事实上这场100年来老生常谈的公案本身就充满悬疑感

发现案情:出现时间不对

最早提出疑问的

是晚清民国时

大学者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辩证》中

指出两个疑点:

余嘉锡(左)和陈垣

第一

岳飞死后

其孙岳珂曾整理岳飞作品

并没有把这首词

收录进《岳王家集》中

如果该词作者确为岳飞

为什么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词

会被漏掉?

第二

这首词直到明代才出现

明嘉靖十五年(1536)

徐阶为岳飞编的作品集《岳武穆遗文》

收录了这首词

署名岳飞

才广为人知

徐阶从哪里得来这首词?

杭州岳坟有一块石碑

上面刻着这首词

这块石碑是明代弘治年间立的

由浙江镇守太监下令

浙江提学副使赵宽题写

为什么几百年里

宋、元人的文集、题咏、书画以及引用中

都没有提到过这首词

它却突然在明代出现?

来历不明!

在余嘉锡这样的大学者眼中

这是致命疑点

而且属造假的常见“手法”

署名杜牧的《清明》等名篇

假托名人的作品

正是这样“破案”的

因此

余嘉锡认为

《满江红》是明代人写的

假托岳飞为作者

深入推理:位置不对

上世纪60年代

杭州大学教授、词学大师夏承焘

写了论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

结论是

赞同前辈余嘉锡

夏承焘(右一)与方介堪、马公愚在孤山。

他提出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

这句与岳飞实际经历不符

贺兰山缺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在词中指的是外侵者

现实里的贺兰山位于宁夏

而岳飞生前与金国交战

转战两湖、河南一带

两地相距甚远

岳飞精通地理兵法

文学素养、政治素养都很高

“这首词若真出于岳飞之手

不应方向乖背如此”

夏承焘先生提出

《满江红》作者应是

明代将领王越

或者是他手下幕僚

一是因为

宋代的外部威胁是金国

在河南一带

而明代的外部威胁是鞑靼

恰恰在西北贺兰山

同时

据《明史·鞑靼传》

弘治十一年(1498)王越率兵击败鞑靼

时间与杭州石碑出现的时间一致

反质疑:泛指,不行吗?

余嘉锡和夏承焘之后

不少学者也持相同观点

比如文史大家张政烺先生

从《满江红》词意和风格上

认为应是明代文人所作

其他还有孙述宇、吴战垒等

但是

词学大家唐圭璋、宋史学家邓广铭

等学者则持相反观点

认为《满江红》就是岳飞的词

对上述“疑点”进行“反质疑”

比如

夏承焘认为“贺兰山缺”是个“疑点”

但持“岳飞作者说”的学者认为

贺兰山应理解为对敌国的泛指

正如“长安”“天山”这样的地名

“长安”作为汉、唐的首都

在宋、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中

一直指代首都

北宋时期

范仲淹曾经驻守西北、抵御西夏

比范仲淹晚100多年出生的岳飞

了解宋与西夏的国仇

以贺兰山代替北方金国

有何不可?

此外

还有个重要证据是

1986年

浙江江山县曾发现《须江郎峰祝氏族谱》

其中记载了岳飞在绍兴三年

写给祝家先人祝允哲的《满江红》

与今天流传的《满江红》文字略有不同

反“质疑”的持续套娃

针对“反质疑”

有学者继续提出反“反质疑”的新论据:

贺兰山这一地名

写入诗词

从唐代到中华民国举不胜举

但是所有的用法

都是指宁夏的贺兰山

没见过泛指北方的

而祝氏族谱并不可靠

祝氏族谱记载

祝允哲为保岳飞给皇帝上书求情

但文章的句子

从官职、制度史考证

混入了不少明清的制度

资料不可靠

极有可能是祝家后人修家谱时

为了攀附忠臣的美名而作伪的结果

对此

又有学者提出反对观点

表示

岳飞《满江红》中的“贺兰山”

不是宁夏的贺兰山

而是河北磁县的贺兰山

这里正是金和南宋的交战之地……

总之

这一历史悬案迄今仍未解决

《满江红》的“嫌疑作者”

除了夏承焘考证出的王越

还有人认为是于谦

不过

考古不断有新发现

新文献也会给学术研究仍带来新的进展

不论《满江红》是否是岳飞写的

它都激励了无数人

正如清代学者陈廷焯说

这首词

千年后读来

仍然凛凛有生气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你今天是怎样度过的呢?

评论区说说

综合自央视新闻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名人智慧:张居正一石二鸟夺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时才十岁,朝廷大权,由三个人分掌,官内有太监冯保,宫外有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其中数张居正最为诡计多端,为了独揽大权,他想出一条一石二鸟的计谋。他先与高拱套近乎,拉关系,称兄道弟。明代一开始便接受唐宋两代宦官乱政的教训,前期对太监限制很严,太监名声不佳。高拱见张居正与自己亲近,自然

  • 唐玄宗与杨贵妃酷爱“握槊”,每天至少要来一次,握槊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玄宗皇帝前期的统治,通常被认为是唐朝的顶峰。然而,在其晚年时,节度使的存在,让唐朝的军事实力和中央财政被削弱,再加上饥荒和叛乱,唐帝国开始衰落。有人将唐玄宗晚年的颓废奢靡,归结于他被杨贵妃迷住了。其实,对于两人的缘分,除了杨玉环的用心,唐玄宗对其美貌和“握槊”技巧的欣赏,功不可没。“握槊”到底有什么

  • 李时珍给知县一碗口水,县官一口气喝光,大呼:神医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李时珍原本是不想来的!那天一早,他刚开门,就被几个官差拦住,请他给知县拔鱼刺!这位知县姓苟,名步文,贪财好色,欺压百姓!大伙恨得牙痒痒,都叫他“狗不闻”!李时珍一脸不屑,“没空!”妻子胡氏却劝道,“何不借机,教训他一番?”李时珍眼珠一转,忙背上药箱,大步向府衙走去!一进门,只见那知县满脸通红,

  • 西晋人物 - 贾南风究竟长得有多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上真实的贾南风,贾南风的故事,晋朝贾南风

    公元291年,贾南风终于将大权收入囊中,于是,开始过想过的生活了。史称其“荒淫放恣,与太医令程据等乱彰内外”。咱也不知道是贾南风和太医令等人乱搞这件事儿,传遍皇宫内外,还是乱搞的声音太大,传到皇宫外面去了,总之,贾南风非常荒淫放荡。荒淫到什么程度呢?话说,洛阳南城盗尉部有个小吏,长得很帅,行为举止也

  • 大宋最风流的吃货:写黄诗,娶妓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的某个春日,在郁郁葱葱的沈园,陆游同志吧嗒一口菜,呲溜一口酒。他眼中有美景,口中有美食,心里则装着美人。——美人就是前妻唐婉儿,所有的珍馐美味正是人家送来的。酒足饭饱后,陆游诗兴大发,趁着兴致,才写下那首传世之作《钗头凤》。因为这首词,直到今天,大家还为他和唐婉的爱情而感动、神伤。可是,我们是否

  • 唐德宗为何逼死姑母,杀死儿媳妇,还要废掉皇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德宗驾崩,唐德宗李适死后谁当皇帝,李适和唐德宗的结局

    李适年幼的时候也过着优裕的宫廷生活,直到14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肃宗即位的时候,父亲李豫就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奋力拼杀收回两京。而李适21岁时,父亲李豫即位代宗,李适接任了父亲从前的职位,成了新的兵马大元帅,继续统领唐军扫除安史之乱的余孽。因为平乱有功,他的画像还与名将郭子仪等人一同挂在了凌烟阁。

  • 董路说李铁是岳飞!被李璇炮轰:侮辱民族英雄,你去秦桧边上跪着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2023年1月27日,李轩对董禄之前的言论发表评论:“李铁是岳飞,鹿儿,侮辱民族英雄,去跪在秦桧身边!”李轩的评论主要是针对12年前发布的视频中董路的评论集。视频中,董路力挺李铁,甚至表示李铁可以骄傲的站起来,还称赞道。他和岳飞在一起。能够用民族英雄岳飞来形容李铁,足见董禄对铁子的敬佩之情。此外,当

  • 唐太宗东征的故事与大连境内的印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太宗东征朝鲜,唐太宗统治时期的事件,唐太宗经历的战役

    李清军唐太宗东征时在辽宁境内留下很多的故事和民间传说,例如:薛仁贵单骑救主的故事、扳倒井的传奇、歇马岭的传说等等,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和故事在东北民间口口相传、源远流长,在我们大连境内也有着非常多的故事和历史痕迹,并且也都与当年唐太宗东征有关。一、 历史上的唐太宗东征高句(gōu)丽(lí)是存在

  • 读《水浒传》:花和尚与行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水浒传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读水浒传,水浒传中行者是谁

    梁山英雄好汉中,锄强扶弱,情同手足的代表当属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了。真和尚和假行者,一个是鲁莽善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给弱者以光明和温暖的真义士。一个是快意恩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敢作敢为的真男儿。鲁智深是关西好汉,军官出身,六十二斤的水磨浑铁禅杖使得出神入化,“千军万马中杀

  • 从安史之乱理解统战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史之乱有多吓人图解,安史之乱的史什么意思,唐朝历史上的安史之乱

    历史最神奇之处就在于,同样的内容,不同视角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过去我读到安史之乱时,视角是“我大唐”那结论自然就是安禄山掀起的叛乱造成生民涂炭。绝大部分历史书也是这个结论,这是一场在皇帝昏庸情况下野心家掀起的叛乱。但这无法解答一个问题,不是说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吗?如果历史是由人民创造,怎么一两个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