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德宗为何逼死姑母,杀死儿媳妇,还要废掉皇太子?

唐德宗为何逼死姑母,杀死儿媳妇,还要废掉皇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310 更新时间:2024/1/15 19:13:06

李适年幼的时候也过着优裕的宫廷生活,直到14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肃宗即位的时候,父亲李豫就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奋力拼杀收回两京。而李适21岁时,父亲李豫即位代宗,李适接任了父亲从前的职位,成了新的兵马大元帅,继续统领唐军扫除安史之乱的余孽。因为平乱有功,他的画像还与名将郭子仪等人一同挂在了凌烟阁。

凌烟阁是一座唐朝用来表彰功勋卓著的功臣的阁楼,起初是由唐太宗修建来表彰和他一起打天下,开创贞观之治的24个功臣。包括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李适是在38岁的时候即位为唐德宗的。当时的他还是一位充满梦想,想要匡扶社稷,拯救苍生的有志青年。因为连年的战乱和天灾,当时的唐王朝人口已经大不如前了,人民生活很困难,紧跟着国家的财政也陷入了危机。

为了解决财政上的难题,德宗继位的第一年就用了杨炎为新任宰相,同意了杨炎的建议,实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税法。那么这个杨炎是谁呢?为什么这个两税法具有这么重大的意思?大家要仔细听好了哟。

杨炎是当时一个小有名气的才子,不仅颜值高,而且很有才华,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小杨山人”。古人喜欢讲一些在山里隐居的隐士或者一些世外高人称为某某山人,比如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隐居的时候,就被人们称作“孟山人”。

当时的宰相还是崔祐甫。崔祐甫是一位眼光独到的人,德宗即位的时候,专门给德宗推荐非常有才华的人。在问到宰相人选的时候,崔祐甫就极力推荐了杨炎。没想到杨炎不仅出众,还是一位非常能干的财政学专家。他出任宰相后,就对税收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列出了当时实行的税收政策“租庸调制”的种种缺点,创造了一种新的税收制度,就是“两税法”。

这个租庸调制,是唐朝在隋朝的租调制上发展来的,简单地来说,租佣调制是按照每家的人头数来缴税。原先,租庸调制是为了配合均田制来实行税收的。均田制之前介绍过,就是平均分配土地。但随着后来,土地被兼并的情况越来越多,国家根本就没有剩余的土地分配给新出来的人口。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农民无地可种,或者没有足够的地可以种。但却要人口缴纳赋税,人民的负担就变得非常重。

在这种情况下,杨炎提出实行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制和一切杂税,按个人财产的多少进行征税,而且只收金钱,不再收粮食布匹这些。按财产进行征税就相当于,穷人少交税,富人多交税,还是非常科学的。而且还扩大了增税对象。比如商人这样居所不固定的,或者没有田产而只是经商,两税法就明确不管从哪里来,所有人口都按现在的居住地登记户口,根据每个人有多少田和多少资产分别缴纳地税和户税。这样就把商人和地主官僚都变为纳税大户,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变多了,阶级矛盾也能缓解。

因为两税法规定只增收地税和户税,不能再收其他的税,而且只在春秋两季进行征税,所以被命名为两税法。

两税法是中国税收历史上一次特别重要的改革,也是第一次改变了从战国以来按人口征税的税收制度,而且简化了税种和收税对象,用金钱收税也方便进行财政结算,不管对政府还是百姓都是很有利的改革。

两税法实施后,国家的财政收入直接多了一千三百多万,是从玄宗天宝年间以后税收最多的一个年份,而且朝廷不再横征暴敛,人民的负担也减轻了,经济又开始发展了起来。

但非常可惜的事,两税法触及了地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实施一段时间后,一些贪官污吏又在两税的基础上耍花招,重复进行征税,人民的生活又被沉重的赋税支配,两税法也相当于不存在了,财政改革也相当于失败了。

除了财政这方面的改革,德宗最关注的还是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肃宗代宗时期发展出来的藩镇割据,不仅有自己的兵权,财权,而且还到了子承父业的地步,俨然是类似诸侯国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宗先斩断子承父业这一步。德宗当任的第二年,拒绝了其中一个藩镇请求继承父业的奏疏。没想到,这些藩镇节度使得气焰竟然这么嚣张,被德宗拒绝之后,他们直接联合起来起兵造反了。

唐朝的藩镇割据非常多,德宗就想利用藩镇打藩镇,就是让还归顺朝廷的藩镇去镇压反叛的藩镇。结果那些归降的藩镇也不是好鸟,趁火打劫向德宗索要利益,德宗断然拒绝,结果他们也一起反了。

到了德宗上任的第4年,叛乱已经持续了2年,其中一路有5000多士兵的平叛军路过长安,他们非常疲惫,又没有食物,本来以为能收到热情的接待,但得到的只有简陋的食物。平叛军的愤怒和委屈终于爆发了,冲进了长安城,德宗匆忙间逃出长安,到同时陕西的奉天避难。因为那路平叛军是泾原兵,所以这次兵变被称为泾师之变。

平叛军变成了叛乱军,统帅还被拥立称帝,攻打奉天。德宗艰难地守了一个月,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只能吃野菜。一直到在前线平叛的节度使李怀光撤军回来,才得以解救。但之后没多久,连李怀光也联合别人起兵反叛了。德宗只能再次逃离长安。严峻的形式让德宗以割地为条件,请求吐蕃出兵救援。

政治上的连番打击将德宗从一个满腔抱负的帝王变为一个自暴自弃,甚至昏聩多疑的君主。德宗性格本就很多疑,后期变本加厉,一听到大臣有不好的消息,就解除他们的职务,宰相变动也很频繁。而且,原本德宗非常痛恨宦官专政,上位之初还特别整肃宦官,但自从逃亡的时候,身边只有宦官保卫他,就变得非常信任宦官。甚至将保卫宫廷的神策军的军权交到了宦官手中,并让宦官担任各地藩镇的监军。

这也是开了唐朝宦官统兵的先河,也是从德宗这个时候起,宦官掌握禁军,担任监军成了朝廷的一种制度,也是李唐覆灭的根源之一。宦官成了朝廷的一股新势力,在德宗之后剩下的9个皇帝,就有7个是宦官拥立的,也是好几个皇帝死于宦官之手。宦官专政也是晚唐政治黑暗腐败的重要原因。

德宗早年的雄图伟略早已不复从在,在位26年,到63岁病死的时候,留给后世的只剩一个更加衰落的大唐。

而接任德宗的是一位有雄心却没时间的皇帝,自己的儿子唐顺宗李诵。为什么说他没有时间了呢。因为顺宗即位的时候,就已经中风,病入膏肓了,连德宗的葬礼都没参加过。李诵是在病重即位的,即位前一年就中风倒下了,德宗还去探望过他,只是没多久,德宗自己也病倒了。即位仪式上,还有大臣伸着脖子看,到底上面那个皇帝是不是李诵本人。

顺宗中风连话都说不了,无法自己处理政务,只能挂着帘子,百官奏事,他就隔着帘子做决定,由身边的宦官李忠言和妃子牛昭容代为传达。老天虽然没有给顺宗一副强健的身体,但给了顺宗力图革新的勇气。

顺宗李诵上位后,马上起用了革新派王叔文、王丕、刘禹锡柳宗元。刘禹锡和柳宗元大家应该很熟悉,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而王叔文和王丕是顺宗时期革新的实际领袖。顺宗非常支持王叔文的改革,连朝廷决策大权都是交给了王叔文。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一项就是取消宫市和五坊使。这个宫市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宦官出宫采买的时候,打着皇宫的旗号,公然敲诈勒索不付账的行为,而五坊使是宫里养宠物的宦官,也是敲诈百姓的宦官之一。这是在德宗时期开始的弊病,到了顺宗这将它取消。

第二项就是取消进贡,和免除杂税。节度使原本为了讨好皇帝,会定期向皇宫进贡,后来连各州的官员也纷纷效仿,甚至打着进贡的名义压榨百姓。革新派上台后,顺宗强令取消了这个制度。

其他的还有打击贪官、放还宫女、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

在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努力的改革下,朝廷出现了一番新气象,这次革新也被称为“永贞革新”。

但革新触碰了朝廷内外众多政治集团的利益,原本想要剥夺宦官的兵权也没有成功,宦官对王叔文等革新派非常不满,利用影响力打压王叔文,朝廷很多大臣也纷纷发难,革新派的处境变得非常艰难。加上顺宗的身体状况太糟糕了。在手握大权的宦官的逼迫下,李诵只能同意让太子李纯监国,并很快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也就是“永贞内禅”。

而在皇权变更的同时,革新派纷纷被贬谪,包括最有影响力的王叔文、王丕、刘禹锡、柳宗元等重要的八个人物,都被贬为司马。历史上称为“二王八司马。”

柳宗元写的《永州八记》就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时候创作的。

顺宗李诵当了26年的太子,45岁去世,在位时间只有7个月,连“永贞”这唯一的一个年号都是他退位以后才加上去的。

德宗李适和顺宗李诵都曾主张革新,但不管是两税法还是“永贞革新”都曾让朝廷出现了新气象,可也只是昙花一现,李唐王朝积累的弊端越来越多,颓势无法挽回。

更多文章

  • 董路说李铁是岳飞!被李璇炮轰:侮辱民族英雄,你去秦桧边上跪着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2023年1月27日,李轩对董禄之前的言论发表评论:“李铁是岳飞,鹿儿,侮辱民族英雄,去跪在秦桧身边!”李轩的评论主要是针对12年前发布的视频中董路的评论集。视频中,董路力挺李铁,甚至表示李铁可以骄傲的站起来,还称赞道。他和岳飞在一起。能够用民族英雄岳飞来形容李铁,足见董禄对铁子的敬佩之情。此外,当

  • 唐太宗东征的故事与大连境内的印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太宗东征朝鲜,唐太宗统治时期的事件,唐太宗经历的战役

    李清军唐太宗东征时在辽宁境内留下很多的故事和民间传说,例如:薛仁贵单骑救主的故事、扳倒井的传奇、歇马岭的传说等等,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和故事在东北民间口口相传、源远流长,在我们大连境内也有着非常多的故事和历史痕迹,并且也都与当年唐太宗东征有关。一、 历史上的唐太宗东征高句(gōu)丽(lí)是存在

  • 读《水浒传》:花和尚与行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水浒传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读水浒传,水浒传中行者是谁

    梁山英雄好汉中,锄强扶弱,情同手足的代表当属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了。真和尚和假行者,一个是鲁莽善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给弱者以光明和温暖的真义士。一个是快意恩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敢作敢为的真男儿。鲁智深是关西好汉,军官出身,六十二斤的水磨浑铁禅杖使得出神入化,“千军万马中杀

  • 从安史之乱理解统战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史之乱有多吓人图解,安史之乱的史什么意思,唐朝历史上的安史之乱

    历史最神奇之处就在于,同样的内容,不同视角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过去我读到安史之乱时,视角是“我大唐”那结论自然就是安禄山掀起的叛乱造成生民涂炭。绝大部分历史书也是这个结论,这是一场在皇帝昏庸情况下野心家掀起的叛乱。但这无法解答一个问题,不是说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吗?如果历史是由人民创造,怎么一两个野心家

  • 董路说李铁是岳飞!被李璇炮轰:侮辱民族英雄,去秦桧边上跪着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璇董路互撕,李璇 李铁,黄健翔董路徐亮谈李铁

    2023年1月27日,李轩评论董禄之前的话:“李铁是岳飞,鲁尔是侮辱民族英雄,去跪在秦桧身边!”李轩的评论主要集中在12日发布的视频中董路说的一组话。视频中,董路非常支持李铁,甚至表示李铁可以骄傲的站起来,还为他点赞。他和岳飞在一起。能用民族英雄岳飞来塑造李悌,足见董禄对铁子的钦佩之情。此外,当时董

  • 皇帝率军攻打宋朝,刚到前线就被告知,自己不是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样的结局,完颜亮自然非常不满,他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先祖那样,领兵南下,灭亡宋朝。因此他在自己的扇子上题了两句诗,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这两句诗,比较通俗易懂,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什么意思,如果放在文字狱盛行的清朝,这一定是诛九族的大罪。好在金熙宗没什么学问,也没有当回事。也有可能是金熙宗根

  • 是暴虐?还是仁慈?唐太宗李世民纵囚归狱,折射出他的双重性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共判死刑犯二十九人。社会治安是如此的良好,以致于刑法都几乎可以搁置起来。《旧唐书·太宗传》:“是岁,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真是一派民心归化,盛世太平景象。然而,仅过两年,死刑犯人数大增,即使由唐太宗亲自审定的案卷,判死罪者也有二百九十人,这还不包括那些不是

  • 今天是岳飞遇害纪念日:电影《满江红》背后的真实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1103-1141),南宋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字鹏举,宋相州汤阴(今属河南汤阴县)人。19岁时投军抗辽,抗击金军,保家为国戎马生涯。传说岳飞在临行前,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1241年,秦桧诬陷岳飞谋反,将其下狱。岳飞北

  • 岳飞最经典的5首诗词,铁血丹心,精忠报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事迹我们都曾学过或者听说过,那他的诗词你可曾读过?岳飞所留的诗词作品不多,但是一片丹心、铮铮傲骨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尽是舍身报国的铁血热忱!壹题青泥市萧寺壁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我的杀敌之气直冲霄汉,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斩杀仇敌迎回君王车驾,不

  • 《满江红》人生局:张大孙钧就是你我,秦桧何立是大小BOSS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多少人都曾“壮怀激烈”,多少人会因为“臣子恨,何时灭”而动容,又有多少人渴望能有一天,“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作《满江红》虽然讲的是忠君爱国,作为人生感悟来理解又有何不可?它讲出了我们心中的豪情与恨事,希冀与渴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古往今来,多少人怀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