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临终前才明白,刘禅才是三国里的聪明人

诸葛亮临终前才明白,刘禅才是三国里的聪明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05 更新时间:2024/2/11 23:36:39

刘禅是刘备的蜀长子,乃小妾甘夫人所生,刘备四十六岁在别人当爷爷的年纪生了刘禅,之后又有了刘理刘永那都是后话。

刘备驾崩的时候,刘禅年仅十七岁,刘备告诉他:“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禅谨记父亲教诲,他一生没有做过恶事。

刘备临终之前,将谋士李严和丞相诸葛亮叫到跟前,表示自己即将驾崩,阿斗年幼,让此二人共同辅佐阿斗,他甚至让阿斗任诸葛亮为相父。

刘备的一番作为让诸葛亮感动的一塌糊涂,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尽心竭力地辅佐好后主。

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并未领兵打仗,刘备驾崩后,诸葛亮竟然扛起了元帅的大旗,数次领兵向北伐魏。

公元234年,诸葛亮和曹魏大将司马懿僵持在五丈原,整整三个月,前方粮草无法供给,诸葛亮人困马乏,甚至到了弹尽粮绝的紧要关头。

有一句话叫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了运送粮草,诸葛亮想尽了各种办法,即便是如此,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和敌人僵持了三个月之后,他们已经到了极度崩溃的边缘。

诸葛亮又气又恼,最后一病不起,诸葛亮生病的时候,刘禅曾派李福前去探望病中的诸葛亮,诸葛亮看到李福的到来是又惊又喜。

根据《三国志》记载,李福前去营中探望诸葛亮,但是中途却又离开,之后又回来,随后又离开。

其实李福如此反复,那是有原因的,实际上是刘禅让他替自己询问一句话,诸葛亮驾崩之后,究竟谁能来接此大任?

诸葛亮那是绝顶聪明之人,李福这句话一出口诸葛亮,就已心知肚明:原来刘禅这小子隐藏的很深啊。

蜀汉后期,可用之才已寥寥无几,关羽被杀,张飞惨死,马超黄忠等人也都一个个先后离去,诸葛亮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没有大将可用,他又能怎么办呢?

因此,老谋深算的刘备对于儿子的接任他是没有一点把握的,自己辛苦一生打下来,江山不能就这么完了呀,刘备虽然有四个儿子。

最大的儿子刘封虽然有些本事,但是他的养子,刘备不可能将自己辛苦打下的家业交给一个外姓人,而刘理和刘永比刘禅还要小,而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刘备选刘禅为自己的接班人。

诸葛亮虽然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备,但是刘备始终对他有私心,他认为年幼的刘禅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就怕自己死了之后诸葛亮会取而代之。

因此,他想到了一条激将法,他将诸葛亮拉到自己的床边,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做的好,你可以辅佐他,如果他不争气的话,你可以取而代之”

诸葛亮一听这话,那当然是极力表忠心表忠心,而这就是刘备想要的结果。

其实,刘禅继位后,他就是诸葛亮的傀儡,诸葛亮对他照顾有加,事无巨细,看似刘禅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好好的当皇帝就行了,接下来的事有诸葛亮全盘兜底。

刘禅真的是心善之人,他其实是不想惹诸葛亮生气,事事都顺从于他,就比如说诸葛亮伐魏这件事情,按照刘禅的说法,他们应该先增强国力,再想着征战的事情。

诸葛亮怎么会听一个毛孩子的调遣呢?他当然是不肯的,他不断的派兵遣将出兵讨伐曹魏,大家都知道三国中蜀国的国力最为弱小,再加上连年的征战,老百姓本就苦不堪言。

诸葛亮为了早日实现刘备的遗愿,不断地举旗北征,每一次诸葛亮出征,刘禅都是不开心的,他想反对他想提不同的意见,但是他又不想诸葛亮伤心难过,因此,他只有选择闭嘴。

在蜀汉所有的大事小事全都是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而刘禅表面上虽然是皇帝,但是背地里却是退居二线,任其调遣。

在诸葛亮看来他就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必须全方位地,360度无死角地保护起来,对于这些刘禅也不予争辩。

刘禅独揽大权源于诸葛亮去世以后

诸葛亮死了,刘禅瞬间“长大了”他竟然撤掉了“丞相”一职,从这一举动上看,刘禅对诸葛亮那是很不满的,要不然也不会他死后刘禅立马就撤了诸葛亮生前的职位。

这一切源于他的畏惧和憎恨,这个职位压了自己那么多年,他之所以撤掉丞相一职也是发泄对诸葛亮的不满。

魏延之死

在小说中阐述:诸葛亮生前就算出大将魏延会在他死后谋反,所以派马岱用计将其斩杀。

但是正史中,确实记载魏延是死了,但却不是因为诸葛亮,而是因为杨仪,确切的说是刘禅。诸葛亮只是觉得魏延不听话,并未说他有反叛之心,毕竟他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学生。

杨仪和魏延不和,实际上在蜀国魏延和好多人都不和,他根本没有什么朋友,虽然这样,魏延依旧我行我素,经常和杨仪闹矛盾。

杨仪偷偷的上奏刘禅,说魏延有不臣之心,蒋琬等人也站在杨仪这边,最后,魏延被杀,实际上,刘禅也并不是只听从几位大臣的话,他确实看出魏延有不臣之心,才拿他开刀的。

乐不思蜀又怎样呢?起码人家活得长,这就是智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昌乐公主:李隆基因为母族对他有生养之恩,把女儿昌乐嫁给了母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隆基与母亲的关系,李隆基之子,李隆基的妃子及孩子

    李隆基的母妃是窦氏,大唐初功臣濮国公庞卿恽的孙女,嫁给了扶风窦氏窦孝谌,生有两女,长女嫁给了李隆基老爹李旦,生母早逝,李隆基被母亲妹妹窦氏扶养长大,也就是说窦孝谌的两个女儿,长女是李隆基的生母,次女是李隆基的养母,而次女嫁给了张家,生的第五子张去盈,迎娶唐玄宗之女常芬公主,李隆基的养母生的孙女,也

  • 揭秘:武则天的乾陵地宫到底有多大?里边到底有多少宝贝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乾陵地宫到至今也没有打开,乾陵地宫到底有多大?里面到底藏有多少文物呢?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点说,最少有 500吨!这还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条石,而那些造型各异刻有文字的条石,也是难得的文物!如果把这些也算在内,最少有700吨,而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

  • 东汉末年爆发的大瘟疫持续了51年,到底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严重破坏了欧洲的国家统治和生存基础,一度让欧洲陷入了黑暗的中世纪!而在我国东汉末年,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瘟疫,这场瘟疫首次记载于史书中,是在公元171年,东汉灵帝时期。汉灵帝时期平均四年一次大疫,加之后来爆发的黄巾大起义,给东汉朝廷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冲击。大量人口锐减,中原大地遭受了一次浩劫!曹操有诗

  • 临终前,李世民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的,就杀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飞鸟尽,良弓藏”讲的就是在一个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的时候就该收起锋芒了。这句话也常常适用于古代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害怕功高震主的皇帝总是会对有功之臣怀有戒备之心。 哪怕是明君,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难免会有这种想法。例如李世民,他是后人公认的一位知人善任的明君,为唐代的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

  • 吕布赵云关羽马超,谁更厉害?别看三国名将排位,要看张飞最怵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马超赵云吕布谁更厉害,张飞大战马超完整版,马超张飞黄忠能组一队吗

    三国名将如云,谁才是真正的“王者”?这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哪怕有正史确认,也会遭到质疑——这就是三国第一名将关羽。无论《三国志》、《后汉书》,还是《晋书》都表示过,关羽最牛——所谓后世论名将,先表关张!可惜《三国演义》一出,关羽算惨了。依据《三国演义》又出现了一个三国名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

  • 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势力大到什么程度了?为什么他不怕任何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狄仁杰职务如下:同风阁鸾平台章事:相当于宰相幽州大都督:二品大官,军政一把抓河北道黜置使,江南西道黜置使,江南道黜置使,西北道黜置使:二品武将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流沙道行军大总管,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还当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统领:二品大官还有洛洲牧(三品),户部侍郎(三品),内史(皇帝耳目)以上官

  • 《五虎定三国》第十四回:曹丕穷途走辽东 陆逊诡计图江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虎定三国第十四回,陆逊曹丕,陆逊火烧连营曹丕的评价

    诸葛亮召众将,令马超、率魏延、马岱引一军绕道晋阳,北击蓟城。自率大军围攻晋阳。且说曹丕在蓟城闻汉军大举北上,张郃被困晋阳,方悔杀害曹彰,自断臂膀。遣使令张郃回师蓟城。张郃接曹丕诏命,不敢怠慢,令臧霸断后。遂率邓艾、田豫、陈泰、王经开北门杀出。一路未遇阻挡,大约奔走十里,一声炮响,左有姜维、右有王平、

  • 42岁薛涛爱上31岁元稹,缠绵1年后被抛弃,薛涛:不困于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809年,42岁的蜀中才女薛涛,结识了她生命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诗人元稹。元稹那时31岁,任东川监察御史,事业可谓如日中天,初登官场的他春风得意。元稹因久慕薛涛之名,故主动申请监察川东。说白了,元稹此行,就是专程为薛涛而来的!薛涛那时虽已42岁了,但姿容俏丽、才华卓越,令元稹很是痴迷。31岁的元

  • 国王度假刚走,儿子后脚冻结父王资产!卡塔尔“玄武门之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卡塔尔皇室有多有钱,卡塔尔国王和迪拜国王,卡塔尔版的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时年28岁的秦王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在首都长安玄武门埋下伏兵,将自己的大哥同时也是大唐太子的李建成亲手射杀,随后23岁的齐王李元吉也被尉迟恭斩落马下。此举,在历史上被称为“玄武门之变”。两个月之后,秦王李世民取代父皇李渊,名正言顺成为大唐皇帝,至此以后,李世民

  • 隋唐园林研究-聊一聊园林场所和园林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拥有辉煌的文化和艺术历史,对于园林的发展尤其完善。在隋朝时期与唐朝时期,园林艺术进入了一个十分兴盛的时期。唐朝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许敬宗在《安德山池宴集》当中描述了当时园林的盛况,文曰“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隋朝时期的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尤其是经过了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让隋朝时期的艺术风格